APP下载

数字出版时代编辑素养的“变”与“不变”

2015-03-28欧继花朱与墨

关键词:媒介数字时代

欧继花 朱与墨

(1.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电广传媒系,湖南长沙410100;2.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IT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进步,推动出版业向数字出版转型,使编辑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相应地也对编辑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字出版时代,编辑出版面临一些“变”与“不变”。“变”是永恒的主题。[1]同样,数字出版时代的编辑素养也有“变”与“不变”。编辑工作对文稿的选择、优化、把关功能,决定了编辑素养的“不变”;而技术变革、新媒体的发展等决定了编辑素养的“变”。“变”是在“不变”的根基上发生的,是永恒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互联网思维”中指出,建设网络强国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要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强大队伍。数字出版时代,编辑是信息化人才队伍中的一员,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编辑人才队伍,就得从编辑素养上下工夫。

一、数字出版时代编辑素养之“不变”

出版工作必须坚持的传承文化、积累文化、创新文化、服务读者的方向不能变,这就决定了数字出版时代编辑人员的基本素养同样不能变,甚至要加强。这些不变的素养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政治素养

编辑人员的基本职责是对稿件进行评价、选择和把关,促进优秀作品出版,防止不良之作流入社会。然而,用什么样的尺度去选择、评价和把关?科学标准、艺术标准、学术标准是不可或缺的,但首先是政治标准。[2]这要求编辑具有敏锐的政治意识,才能保证作品符合出版方针。政治素养是出版人员最首要的素养,无论在传统出版还是数字出版时代,编辑的政治素养都是必备的。在数字出版时代,编辑的政治素养还呈现出新的内涵,不仅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科学世界观、政治观念、政策观念、法律法规意识,而且还应包括公民意识、公平意识和公众意识。[3]

(二)职业道德素养

职业道德素养,包括事业心、责任心、爱心、团队精神、奉献精神、编辑职业道德准则等。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2004年修定的《中国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要求编辑和其他出版工作者必须遵守的8项道德准则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力求两个效益的最佳结合;树立精品意识,提高出版质量;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团结协作,诚实守信;艰苦奋斗,勤俭创业;遵守外事纪律,维护国家利益。这些职业道德素养,在数字出版时代,以新的形式在编辑人员身上体现出来,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出版物品质的保障。

(三)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

编辑人员的工作对象覆盖知识面广、渗透力强,这一特点决定其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这是编辑策划和优化稿件的前提。专业素养涉及编辑出版基本理论、新闻出版传播专业知识等。数字出版部门的一些非本专业编辑不懂编辑出版相关专业知识,是数字出版产品质量不过关、阅读体验差的重要原因。可见在数字出版时代,编辑的专业素养更显重要。文化素养是编辑对出版产品进行选择、优化和加工的前提。数字出版时代对文化素养的要求更高,编辑必须从单一的知识结构向复合型的知识结构转变,不仅要知、懂,还要多参与实践操作,了解整个产业链的趋势。

(四)业务素养

业务素养是指编辑人员要具有出版敏锐性,能不断找到选题的灵感,能嗅到出版的趋势,能捕捉到有出版价值的选题,具有沟通协调能力、宣传营销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等。这些业务素养是传统出版编辑人员的立身之本。虽然数字出版时代出现了“去编辑化”的呼声,但其实在冗杂的信息海洋中,读者对权威信息的呼吁使编辑的业务素养更显重要。如选题策划的途径更为宽广,从网络信息中优选选题成为一种可行的途径;宣传营销的渠道更为丰富,微博、微信等宣传方式显新特色;出版经营与管理的网络化也大大提高了出版工作效率。

数字出版是技术革新的结果,它虽然是一种出版的新形式,但并没有改变出版的本质特征。只有对此有着充分的理解,数字出版时代的编辑人员才能更好地为出版工作服务。

二、数字出版时代编辑素养之“变”

数字出版建立在IT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上,是对传统出版的融合和超越发展。编辑人员作为出版产业的主力军,要想站在产业的前沿,不被淘汰,就必须在巩固以上“不变”素养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修炼以下数字出版编辑所应具备的新素养:

(一)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波尔·泽考斯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他初步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技术和技能。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信息素养的内涵和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传统出版中,信息素养也是编辑的一项基本素质,而在数字出版时代,其内涵更为丰富。从出版工作流程来说,数字出版时代编辑的信息素养涵盖信息的检索、筛选→信息的优化、组合→信息的转译、传输这一过程。信息的优化、组合和信息的转译、传输是编辑要重点修炼的素养。

1.信息的检索、筛选能力。面对数字出版时代的海量信息,编辑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能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和检索手段熟练地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并能从这些所需要的信息中筛选出最有价值的信息。

2.信息的优化、组合能力。优化、组合能力最能体现数字出版时代的编辑特点。数字内容信息一般要通过章节、条目的拆分和标注标引等打碎成知识元,即不可再分割的、具有完备知识表达的知识单位。这些知识元需要按相近或相同主题类别组合成信息簇类,放入数字资源数据库,以适应数字时代读者碎片化阅读的趋势,并给读者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实现内容增值和多次开发。

3.信息的转译、传输能力。通过信息的编码化,使其转化为数字,继而通过现代载体进入网络,这是知识被转译为信息的过程。知识只有被转译成信息才能进入流通渠道,才能被传播与接受。[4]要实现信息的编码与传输,编辑需要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能力,如掌握文字、图片、音视频内容的特点,熟练综合运用各种编辑、加工、转化等软件,并能通过各种现代化的传播营销平台,如微博、微信等向读者传输数字内容和数字出版产品。

(二)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出自英文“media literacy”,是指跨越媒体类型、强调了解讯息文本内容及产制结构的观点。[5]媒介素养是现代传媒社会中公民必须具备的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介素养的内涵不断地被丰富。数字出版时代编辑人员的媒介素养尤其重要,其内涵包括媒介意识、媒介制作能力、媒介交互传播能力、媒介批判思维四个方面。

1.媒介意识。数字出版时代,编辑在工作过程中的媒介意识表现为策划选题时要有全媒体意识,了解报刊、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各种媒体的特性和内容的呈现特色,懂得其基本的运作流程,了解各种媒体受众的阅读习惯,准确把握当下阅读趋势。

2.媒介制作能力。数字出版时代,编辑不再是单纯的文字编辑、图片编辑、音视频编辑或网页编辑,而是集这些于一身的多媒介编辑。不同编辑的身份边界被打通,这就要求编辑具有媒介协同制作能力。此外,为了实现最大化的传播效果,编辑要能准确把握内容特点,选择一种或多种最合适的媒介对内容进行多次的、深度的加工,以适应不同媒体的受众需求。

3.媒介交互传播能力。在数字出版时代,编辑要善于利用BBS、论坛、贴吧、书评、网络社区、微博、微信等各种媒介平台,与读者、作者及其他编辑出版人员进行双向或多向互动,在互动中交流和沟通思想,碰撞火花,传递出版品牌形象,准确把握出版市场动向和受众心理,建立一种和谐的出版生态。特别是在出版已经走向国际的全球传播背景下,编辑的全球传播能力也成为媒介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4.媒介批判思维。面对数字化浪潮带来的海量信息、多元外来文化、泥沙俱下的内容资源,编辑需要有良好的媒介批判思维,才能起到把关人的作用。多媒介的图像传播、音视频传播,使受众接受媒介内容变得更为通俗易懂的同时,也会影响受众想象和思维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编辑在制作、传播内容产品时具备媒介批判思维。对媒介产品的分析、评估也需要编辑具有媒介批判思维。

(三)数字版权素养

我国1990年颁布《著作权法》,至今只修订过两次,难以反映数字出版的发展实践。一些相关的互联网管理条例也是原则性规定多,实践性操作不强。版权制度相对新技术的发展严重滞后,导致数字产品侵权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在数字出版时代,编辑的版权素养有了新的内涵,主要表现为需要具备数字版权素养。

数字版权,是指作者及其他权利人对其文学、艺术、科学作品在数字化复制、传播方面依法所享有的一系列专有性的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的总称。[6]在数字出版时代,编辑的数字版权素养包括数字版权意识、数字版权工作模式、数字版权运营能力等。数字版权意识,是指编辑在工作中要有数字作品版权保护意识,保护著作权人的权利,同时要防止作品在数字传播过程中被复制和泄漏。数字版权工作模式,是指编辑在进行数字作品的策划和加工过程中,要履行“合理注意”的义务,能自觉运用数字技术检验文稿的侵权行为,在与作者签订出版合同时,要明确文稿的数字版权使用方式和期限,形成规范的数字版权工作模式。数字版权运营能力,是指将数字产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灵活处理,如坚持“全版权”理念,开发数字产品的衍生版权,根据不同智能终端和个性产品灵活定价,与其他相关企业开展多种合作模式等。

数字时代的编辑,只有具备数字版权素养,才能保证数字传播的正常秩序,促进数字内容的不断创新。

(四)整合思维

“整合思维 (integrative thinking)”的概念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院长罗杰·马丁教授最早提出来的。“整合思维”的主要观点是,领导者处理问题的关键在于整合思维,即头脑中同时处理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通过整合性思考,更准确地说是通过“权衡和综合”,从中汇集两方优势的解决方案的能力。[7]

整合思维在传统出版的编辑素养中也有体现。传统出版中存在很多相互对立的观点,如选题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可能存在矛盾,稿件的作者写作水平与稿件价值有时存在矛盾,出版物营销渠道选择有时也存在矛盾。当面对这些矛盾时,编辑需要运用整合思维,全面分析矛盾各方的优劣势,从而作出最优的选择。在数字出版时代,编辑面对的问题更多,矛盾也更多,因而整合思维素养表现得更为明显。

1.数字出版时代的编辑理念坚守需要整合思维。在数字浪潮的冲击,出版的原材料呈现纷繁杂乱、泥沙俱下的局面,进而使读者的阅读呈现出一种朝浅俗方向发展的趋势。这种社会转型期不正常的出版现状,使很多编辑容易误入迎合读者的媚俗状态,难以坚守出版理念,进而导致出版质量滑坡。对编辑理念的坚守,需要编辑具有整合思维,从出版大局观入手,全面衡量各方利益,整体思考出版工作的价值。

2.数字出版时代的编辑出版过程需要整合思维。数字出版时代的编辑选题策划来源更广,海量的网络信息和多元文化给予了编辑更多的灵感,但同时要面对的情况也更复杂;内容上,除了基本的编辑加工外,还要进行拆分、标引,再按主题重新组合,形成数据库,并进行内容的维护更新、多次开发等,各个环节都会面临一些不确定或矛盾情形;出版载体的选择,读者群的细分定位,出版营销方法的选择等方面,会遇到很多互相牵制的情况。这些都需要编辑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思维习惯,提升自身的整合思维,站在大出版、大编辑、大文化的视角综合考虑。

目前在数字出版的转型期,出版业界存在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粗制滥造、低水平重复的出版现象是与文化产业发展不相适应的,这需要编辑人员运用整合思维,在做决策时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时间,仔细地思考,理智地分析,策划出有价值的精神文化产品。

[1]吴平.数字出版时代的编辑理念[J].中国出版,2009(2):54.

[2]朱允,赵建萍,杨晓芳.数字出版时代学报编辑素质的变与不变[J].出版发行研究,2013(4):90.

[3]夏德元.数字时代编辑政治素养应有的新内涵[J].中国编辑,2009(3):19-20.

[4]梁光铁.知识经济时期科技期刊编辑信息能力的重塑[J].编辑学报,2001(4):232.

[5]W.James Potter.Media Literacy[M].Thousand Oaks:Sage,1998:2.

[6]施勇勤,张凤杰.数字版权概念探析[J].中国出版,2012(3):61.

[7]佟群英.编辑整合思维的适用性及其意义[J].出版与发行研究,2012(9):38.

猜你喜欢

媒介数字时代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答数字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数字看G20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