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餐饮文化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2015-03-28李羚玮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中美餐饮文化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李羚玮

(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116029)

摘要:餐饮文化在一个国家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特有的风俗文化与社会习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餐饮文化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如何直接关系到一国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等因素,中美两国餐饮文化的国际竞争力也表现出各自的优势。中国餐饮业可以扬长避短,提高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餐饮文化;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收稿日期:2015-04-07

作者简介:李羚玮(1990-),女,山东莱阳人,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言教学。

中图分类号:G114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科学技术的创新与经济的日益增长,使得“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成为了一个必然发展的趋势。国内产业模式不应只局限于传统的经营与营销方式,而要与世界经济接轨,使得产业运营模式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发展能够拉动经济杠杆,进而促进国家稳步发展。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其影响力是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作为文化产业核心的餐饮文化,更加需要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将这种代表着特有风俗的文化传向世界。如何提高餐饮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对于产业发展,经济增长以及传承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都对餐饮文化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最初对竞争力的定义,产业结构的分析,餐饮业文化的经营模式以及到现如今的餐饮文化竞争力的研究。在《关于我国饮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考》中,国内学者杨铭铎分析了中小餐饮企业竞争力的现状,提出要精准定位市场,针对管理专业化,实施成长模式提出了可行性建议。[1]1与此同时,国外学者从影响餐饮文化竞争力的多种因素,如食品卫生,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有迈克尔·波特等人的产业竞争模式的理论模型。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美餐饮文化在国际竞争力上的表现,对如何提升我国餐饮文化国际竞争力提出可行的建议。

1中美餐饮产业的文化内涵

由于世界一体化,不管是在国内与外资企业相竞争,还是投资海外与本地餐饮产业竞争,餐饮业都需要充分了解自己所代表的文化优势以及竞争对手的文化代表。现以中美餐饮文化为例:

1.1饮食对象不同

首先是用料上的不同。中国推崇佛教,主菜一般会以植物为主,肉类为辅;而西方认为饮食是基本的物质需要,主食一般是大块肉。其次是烹调方法的不同。中国自古以来有“药膳”一说,不难想象中国的主食材烹饪注重多种配料与调料的结合;而西方注重简单以及食材的原滋原味。最后是菜名的不同。中国由于历史悠久,很多菜肴的名字便会结合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来命名,菜品名称很有意境,但很难猜出主食材的构成;而西方追求一目了然,如肯德基,立刻就会让人知道这是一家炸鸡店。

1.2饮食观念不同

首先,味道上追求不同。中国人评菜注重“色香味”俱全,以此可知中国人对菜品味道的注重;而美国人关注的是节省时间和营养均衡,这是由于社会的发展速度以及饮食理念不同导致的;其次,菜肴不同。中国的传统理念以素食为主,以素菜居多;而美国人追求肉,蛋,维生素均衡,以荤菜居多。最后,形式不同。中式菜肴注重摆放精美,烹饪精良;而西式菜肴注重的是保留最大的营养价值。

1.3饮食方式不同

首先,中国自古代起,大家族合餐是流传下来的文化,因此同坐一桌吃饭的时候相互敬酒夹菜。而西方崇尚自由,推崇的是分餐制,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食物。其次,使用餐具不同。中国人典型代表的餐具就是筷子和汤匙;而美国人所用的是刀叉。

中美两国的餐饮文化在饮食对象,观念以及方式上都存在着差异,其所代表的特定的民族文化通过餐饮产业的推动而传播;通过餐饮产业的策略,提高餐饮文化的国际竞争力。

2中西餐饮文化国际竞争力比较

杨柳在《中国餐饮产业竞争力研究》一文中将餐饮产业竞争力定义为一国或者一地区餐饮产业在与其他国家或地区餐饮产业进行竞争时争夺有利的生产条件和销售条件,在竞争中占有市场并持续盈利的能力,包括国家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2]24餐饮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就是一国的餐饮产业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国家的餐饮产业在文化内涵上的竞争,通过获得经济上的持续盈利,达到推广本国特色文化的目的。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经典产业竞争力模型,要想研究一国餐饮文化的国际竞争力,需要考虑其生产要素,需求条件,辅助产业,企业战略,地理因素,以及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3]415只有从这几个关键因素入手深入剖析餐饮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才能更好地找到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策略。

2.1生产因素

生产要素强调的是原材料、设备、资金的供求。首先由于中西方的用料不同,原材料的提取大都从本土引进,这就要求原材料供应链一定要高效稳定,保质保量;同时,本土引进原材料也要保证成本最低化。其次,中西烹饪方法的不同导致他们所使用的机械设备不同,中餐主要以传统手工为主,而西方多采用标准化的设备加工,这不仅提高了产品标准化,更加快了连锁产业的进程。再者,烹饪师傅是最核心的生产因素,再味美的食材,精良的设备,没有技艺纯熟的烹饪大师加工,仍仅仅被命名为原材料。最后,资金的稳健投入,为供应链的稳定,推广产品,扩大规模提供了保障。

2.2需求条件

需求是生产的必要条件,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决定产业规模的关键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类不仅仅会满足于填饱肚子,更追求在饮食中享受生活。美国主打的是快餐文化与高雅的牛排文化,它符合了节奏快的都市生活,又满足了人们追求享受的需要。而中式餐饮主打的本土老菜文化与国宴文化,前者让人们时刻不忘本,感受家的味道,后者则是体会高雅大气的重要场合。美国的快餐如赛百味,汉堡王等在中国很受欢迎,而中国的火锅同样也是受到外国友人的大力追捧。当一个餐饮产业满足了这个区域的社会需求,它便大大提高了本身的国际竞争力。

2.3辅助产业

餐饮业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农业,渔业,食品加工业都是为餐饮产业提供原材料的产业。农业生产的高效性,渔业捕捞的速率,食品加工业的安全性都是为餐饮产业争取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可能性。中美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美国依靠科技的进步,提早实现了工业现代化,在辅助产业的生产率大大提高,直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国际竞争力。金融业同样也是餐饮业的辅助产业,在经济大萧条期间,整个社会经济低迷,无人再关心餐饮。稳健的经济发展是餐饮业进一步发展的保障。

2.4企业战略

当餐饮文化的推广融入到产业时,它已然成为商品社会下的一项企业。企业是一个产业的具体运行模式。企业的产业结构,运行模式,营销策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产业经营的成败。企业的决策要考虑到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如何生产出被替代性小的产品,如何推广品牌。如肯德基的商标是一个白发苍苍,笑容满面的老人,给人一种很温暖,很信任的感觉。中西餐饮业的区别在于小产业居多,比较分散,没有一个规范的体系;而美国的餐饮业多是大公司主导的产业,如肯德基,麦当劳这些著名的快餐都是百胜旗下的,这就可以保证其产业经营方式相同,主打同一种特色文化,便于发展以及规模扩张。

2.5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环境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直接影响原材料的产量,同时原材料的运输又受到交通,气候的其他地理环境的影响而导致不同的生产成本;其次,根据地域特征,风俗习惯等差异,食材口味,烹饪方法会产生很大的不同,中国因受传统的影响,循规蹈矩,不善于改变。而美国是移民国家,多元性相容很容易。这就使得其更具有竞争力。

社会文化环境是从宏观的角度上看一个国家整体的民族特征,价值观,和传统文化。不同地区的消费者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和需求心理,只有将发展区域的文化融入餐饮业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清真教不吃猪肉的传统,促进了大量回族饭店的运营;

3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通过比较分析中美餐饮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区别可以看出,中国餐饮产业与美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同时也能得到一些长远整体的发展策略。

第一,突出文化内涵,加大宣传力度。餐饮产业正处于对营养健康的追求之中。相比较于只注重肉蛋白摄取的美式快餐,中餐在植物和荤菜之间的配合更加均衡,这就突出了中式餐饮的文化特点,扩大宣传,突出比较的优势,树立中餐营养健康的形象。

第二,扩张企业规模,加强一体化建设。连锁经营是餐饮业的必经之路。美国餐饮业早在20世纪80年代开启了连锁经营的方式,在采购,配送,品牌宣传上更具优势,缩减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中餐应一改传统的手工,建立一种经营模式母体,以滚动发展模式经营,使企业效益最大化。

第三,挖掘文化内涵,确定核心价值。多元化的主题餐厅是中式餐饮发展的方式,给予一个品牌特殊的文化界定,植入其文化的核心价值,将会带来巨大的收益。如麦当劳不仅仅代表的是一种快餐文化,更多的是带给人的自由欢乐,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感受这与众不同的文化。[4]275

4总结

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当今世界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通过餐饮产业传播餐饮文化,从而让世界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体验并认可一个国家的文化。而能否让餐饮文化顺利传播到世界各地则需要使得餐饮产业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在与其他国家的餐饮产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关键就在于突出文化内涵,建立品牌优势。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餐饮文化及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深刻意识到一个国家的文化在餐饮文化中表露无遗,深受其影响,而要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赢得经济效益,传承文化,并不代表要舍弃本土文化,完全融入到当地文化中,而是要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的核心价值,突出不同,重在比较,从而建立独特并具有说服力的品牌特征。[5]3同时,要灵活吸取美国餐饮文化中的优势,适当进行改良,使得国际竞争力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杨铭铎.关于我国饮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考[J].商业时代,2012,3(9).

[2]杨柳.中国餐饮产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

[3]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4]陈炳岐.麦当劳与肯德基:全球两大快餐帝国的连锁餐饮秘诀[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

[5]鞠志萍.中快餐在与洋快餐的竞争中成长[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5,7(1).

责任编辑:何玉付

猜你喜欢

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中国出口结构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中国纸制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
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发展东北地区粮食贸易的对策
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探讨
浅析石油工程服务企业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
“藏匿”与“炫耀”式景观中植物种植的美学比较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分析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