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多媒体环境下英语多模态自主学习新模式
2015-03-28刘娜
探索多媒体环境下英语多模态自主学习新模式
刘娜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英语部,山东 青岛266071)
摘要:“终身教育”和“以人为本”已成为世界各国极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作为其内涵的“自主学习”更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从高职学生的本体出发,探讨当今网络多媒体环境下英语多模态式的自主学习新模式是当前趋势所需。
关键词:自主学习;多模态;多媒体
收稿日期:2015-05-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外贸职业学院课题“多媒体环境下探索高职英语多模态自主学习新模式”(编号:ky2013-15)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娜(1977-),女,山东青岛人,山东外贸职业学院英语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日益开展,“人本教育”和“自主学习”成为培养学生学习的前提,学习者听说能力的培养成为教改的重点。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兴起多模态话语研究,从语言的角度促进了语言教学改革。以国内外有关多模态话语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为基础,本文结合当前高职教育来探索网络多媒体环境下高职英语多模态自主学习的新模式。
一、多模态概念的界定
汉语中的模态一词表示物理上部件的固有特征。而英语表示模态的单词有两个,modality 和mode。Modality词根来自模态(mode),原指态度、音色、方法、节奏、旋律等(manner, tune, measure, rhythm, melody)。根据Wikipedia的解释,模态一词在教育、医学、人文科技等领域广泛使用。在教育学中multi-modality常常和多媒体multi-media结合在一起,现代教育学中应用的各种模态(交际的符号资源),需要通过多种媒体来实现。符号学里的modality,是指符号表达传递的渠道,如(口语、手势、文字等)。语言学上的模态,也指情态,涵盖一种可能、必然、或否定等的表达,表示对象应该如此或可能如此的描述。医学的模态主要指人们的感觉模态,是接受到的一种刺激形式,如触觉、视觉、听觉、嗅觉等。
中西方学者一致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往,本身是对意义的构建与传递,而活动参与是一个多模态的过程,我们需要通过所有的感官来接触了解世界,并传递和表达意义(Kress & Van Leeuween,2001;胡壮麟,2007;顾曰国,2007)。[1]1-10
本文的理论基础是M. A. K. Halliday(1978)的系统功能语言学。[2]如果语言是一个表达意义的社会符号体系,那么有声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非有声语言(音乐、舞蹈、绘画等)也能够作为符号进行意义的传达。每一种符号都是对这个世界的意义进行描述,而且这些符号模态之间相辅相成,共同进行意义的表达。传统话语研究主要针对有声语言、或文字语言进行单维度的解读或描述,系统功能语法将文字本身表述的意义进行扩展,涉及到言说者和言说者背后的社会层面,并进一步关注各种模态在语言表达上的功能,探究意义呈现的有效性。
二、多模态视角下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也就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己独立的学习方法来分析问题,探索世界并进行实践和创新。而如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刺激他们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自发地对学习求知有要求,这也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的主体(学生)与教的主体(老师)相互配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3-12
多模态教学就是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指导,内在中心为学生,以此出发,外围包括老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通过主体间的联系,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特长,把图片、音频、有声音又有画面的视频、音乐、实物实训、甚至虚拟网络等因素引入教学,刺激学生的感官模态,让感觉之间相互联系,增强他们对知识的记忆,达到语言的教学相长。
多模态外语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式也不拘一格,无论是情景教学、浸润式教学、问答式,还是增加了现代科技的微博平台、微信朋友圈,多种符号模态交叉使用,避免单一模式的单调,其目的是增加信息量,提升学习能力。但也要避免如《道德经》中所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三、多媒体环境下英语多模态自主学习新模式
多模态话语的魅力就在于缤纷的现代科技应用于教学中,加大了学习工具选择的自由度,外在环境更加活泼轻松。所以多模态自主学习新模式就是在多媒体手段创设的学习环境下,通过多模态式的符号资源,激发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使之有自觉的发展愿望和要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性。[4]110-111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也主张根据内容与目标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法,而且教无定法,可以是听说法,交际法、全身反应法、暗示法、直接法、情景教学法、语法翻译法等等,主要做到因人制宜,因才制宜,实现当前的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5]21-22
在英语多模态式学习中,结合各种素材和多媒体手段创设真实的情境环境,通过五官和身体等多感官刺激,感触并体会语言本身的力量,由此体验真实的目标语语言环境,来提高自己的英语表达和自主学习能力。多模态式的英语自主学习更要增强教学主体之间的互动。课前,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布置相应的小课题、小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通过网络收集材料,与小组同学讨论研究、互动交流,完成该项目,并探讨所出现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将问题录成音频或视频,以网盘、即时聊天工具、自主学习平台等多媒体形式发送作业。授课中,教师设计课堂学习任务,利用头脑风暴,让学生对问题集思广益,了解学生的想法,探讨所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反馈,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课堂任务。课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发布指导方案。学生通过多渠道的师生互动进行个性化、多元化的自主学习,巩固了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录像、录音、PPT课件制作等形式,将多种模态符号,如听觉、视觉甚至触觉结合运用,提高了学习效率,拓展了知识面,完成了自身知识和能力的构建。[6]15-20
四、启示
当前网络多媒体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多模态式的英语学习过程,从中发现并掌握知识及其学习规律。对于语言的学习更是如此,通过真实的情景模拟,以及日常对目标语言的趣味练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逐步提升个人综合学习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
[2]Halliday,M. A. 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 London: Edward Arnold,1978.
[3]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4).
[4]刘娜.从主体间性的角度看多媒体外语教学[J].滁州学院学报,2010(6).
[5]Kress, G. & Van Leeuwen, T. Multimodal Discourse: The Mode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M]. London: Arnold,2001.
[6]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现代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4).
责任编辑: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