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校为依托的公共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5-03-28施风荣,黄峰扬,郭小勇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双师型可持续发展

黄峰扬(1972-),男,福建莆田人,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电子技术和电气控制。

以学校为依托的公共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研究

施风荣,黄峰扬,郭小勇,林羽

(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福建 莆田351254)

摘要:公共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与企业界交流的窗口,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场所,是社会职业技能培训重要场所。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积极寻求公共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对健全管理机制、优化双师型队伍、增加企业元素、推进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推进公共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公共实训基地;双师型;可持续发展;理实一体化

收稿日期:2015-05-08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4-2015年度立项课题“莆田市电子类专业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研究”(编号:2014JFX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施风荣(1967-),男,福建莆田人,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研究、电子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44文献标识码:A

一、存在问题

莆田市电子类专业公共实训基地依托我校,在基地建成后,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一)运作管理机制不建全

目前,莆田市电子类公共实训基地由我校实训中心负责,各个实训室的设备、设施由我校进行维护和运行管理。管理模式单一,参与单位少,需要研究并制定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地区管理、各方参与、各负其责”的管理模式,确保公共实训基地良好运行。

(二)双师型师资缺乏

职业学校的教师主要来自普通高校,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培训,企业或生产一线工作经验缺乏,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师实践能力不足,难以对学生进行实操指导,无法胜任技能培训工作。另外,教师的工作量大,下企业锻炼的机会少,这阻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造成教师难以适应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影响公共实训基地效能的发挥。

(三)缺乏企业元素

企业参与公共实训基地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的元素太少。企业人员参与较少,而且从企业聘请的高工承担单一的实训指导,不参与基地管理等其他事务,导致理论和实训教学与企业要求脱节。因此,增加企业元素是很有必要的。

(四)建设资金筹措渠道面窄

在公共实训基地的前期建设中,地方政府及主办单位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基本建设及项目开发;在公共实训基地投入运行后,需要持续地投入经费,用于日常运行管理、专业设备维护、项目改造与提升。后续经费筹措往往有困难,直接影响到公共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

二、具体措施

为了克服影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与运作的不利因素,我们经过不断探索,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有利于促进实训基地健康持续发展。

(一)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

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化,确保其规范健康发展。我们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规范公共实训基地的管理,在管理机构中增加双师型教师及企业人员的比重,管理人员配备合理,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不断完善实训基地的有关制度,如完善实训室的维护与安全制度、管理员与实践教学教师的岗位职责、实训基地设备使用登记制度、学生实验操作规则等规章制度,使实训基地管理全面到位,使设备资源有效利用,确保实训基地安全有序运行。

(二)优化人力资源

1.增加企业元素

为了确保公共实训基地与企业要求相对接,增加企业元素。在技术支持方面,建立了一支专家咨询委员会、实训项目专家组和实训指导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参与实训基地的理论与实训教学;在管理方面,聘请工作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参与实训基地管理与运作。[1]

2.引进“双师型”人才

从企业或行业引进或聘请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来公共实训基地工作,他们工作在生产一线,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得实训教学内容与企业、行业良好对接,补强基地“双师型”师资力量,有效提高实训基地的实践水平。

3.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将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实训基地建设规划,通过各种途径、形式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1)根据实训基地的现状,做好师资培养规划,有计划地建设师资队伍,培养骨干教师,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家级、省级培训基地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及前沿技术,通过加强教师理论与技能培训,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引领专业发展,改善专业师资队伍的素质结构。

(2)通过“滚动培训”的方式,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轮流到企业进行实践培训锻炼,学习行业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3)搭建教师学习与交流平台,采用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通过论坛、微信群等手段开展教学工作经验交流,探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开展教师技能竞赛,聘请企业行业专家拟定题目及操作规程,由企业专家全程评定成绩,并作点评,促进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提高;邀请企业行业专家来校开展讲座,传授行业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使教师的专业知识得到不断更新;加强校际间的经验交流,互相学习,相互促进,这样可以全方位培养教师教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4)充分利用学校信息化平台,加强信息资源建设,搭建教师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共享网络资源,从中获取新知识,了解行业动态,有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三)项目实训以岗位技能为核心,突出职业能力

1.以岗位技能为核心,完善电子实训教学课程体系

加强企业调研,由专家咨询委员会、实训项目专家组和实训指导教师共同分析企业行业发展趋势和岗位需求,按照国家的职业资格标准,分解岗位能力,确定专业核心能力;按照岗位能力要求确定课程,制定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要求符合企业岗位需求;课程内容具有层次性、实用性,体现行业现状,毕业生就业后能够胜任工作岗位。[2]49

2.根据能力模块整合实训室

通过企业调研,根据职业岗位群需要,对职业岗位核心能力进行分解,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中心,工作任务为出发点,通过工作任务驱动,融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形成综合能力模块。根据能力模块配置实训室,并研发基于企业岗位核心技能的教学资源,紧跟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知识和国际发展潮流。成立课题组,优化基础训练内容,按照企业岗位能力的实际要求,开发新的实验实训项目,确保公共实训基地实训水平与企业生产要求相对接。

(四)推进教学改革

1.推行理实一体化的课堂教学

改变传统“一根粉笔,一本教材,一张黑板”教学方法,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将理论教学转移到实训中心。在实训中心划分出理论教学区和实操学习区,教师在理论学习区,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各种操作方法和工艺流程等;在实操学习区,模拟企业工作岗位情景,开展实操训练。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使学生具备企业岗位能力,实现实训中心与企业之间的零距离对接。[3]212

2.开展分层次培训模式

在公共实训基地对外培训过程中,学员的水平往往在不同层次,以往做法是按照制定好的培训计划与章程在同一班培训,难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员,难以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4]109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在培训前期对学员进行理论与实践摸底测试,再对不同层次的学员进行分班,用两种不同的方案进行培训,确保培训的质量,使得不同层次的学员都能够达到“收获最大化”。

(五)提高服务能力

作为区域的公共实训基地,要通过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扩大其在行业企业中的影响力,得到各方的认可,凝聚各方力量,充分发挥交流平台作用,使得合作双赢,确保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

1.提供实训场所

合理安排工位,创造与企业对接的真实实训环境,为学生提供实训场所。作为公共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在技术方面具有先进性,它承担校内外学生实操训练和职业素养训导工作,是学生实训的理想场所。我实训中心通过扩容,增加工位,确保实训顺利开展。

2.共享资源,充分发挥公共实训基地的辐射作用

莆田市电子类公共实训基地以我校为依托,公共实训基地通过政府投资,校企共建,集中了区域的优质资源,建设投资规模大,工位多,具有先进性,有效缓解区域教育资源不足。为区域企业员工培训提供场所,也是周边职业学校学生实训的理想场地。职业学校和企业共享公共实训基地的优良资源,避免重复建设,防止浪费,这样政府可以集中有限的资金提升实训基地。

3.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优质资源,为社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

实训基地建设标准高,保证了实训设备优良,技术先进,再加上校企共建,企业人员参与基地的运行与管理,“企业元素”突出,已成为职业资格鉴定基地及职工岗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依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为社会人员提供职业技能鉴定。[5]111对社会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通过对外服务,为企业人员、职校学生、社会人员提供学习平台,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创造社会价值,为公共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4.通过公共实训基地搭建技术交流平台,转化科技成果,开展应用课题研究

公共实训基地具有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具有独特的智力资源,通过公共实训基地这一平台,充分利用基地自身优势,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将公共实训基地打造成为职业教育与企业界交流的窗口,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加强基地与企业间的科研技术层面的合作,共同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共同研发新产品, 共同研究新

工艺,达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六)持续投入经费,规范资金管理

1.政府方面

政府是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坚强后盾,是建设资金重要来源。在公共实训建设过程中,莆田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并得到莆田财政局、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筹措资金确保公共实训基地设备更新升级。

2.与企业合作方面

加强公共实训基地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合作,争取企业资金与设备的支持。双方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基地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帮助企业解决有关生产工艺、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等专业技术问题,为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提供技术咨询和专业技术服务。在共赢的基础上,由企业为公共实训基地提供设备,并保障后续的技术更新,或提供部分资金支持,而实训基地在一定期限内免费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服务,企业可以取得相应实训教室(车间)的冠名权。[6]183

3.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有效使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资金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了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制度,聘请廉政监督员,做好实训设备采购的监管,确保建设资金合理使用;主动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在设备采购方面,兼顾设备适用性与先进性,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招投标与政府采购。

三、结语

公共实训基地以学校为依托,发挥职业学校的平台作用,通过健全管理机制,优化双师型队伍,增加企业元素,推进教学改革等措施,有效推进公共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管理的通知[Z].闽教职成[2011]49号.

[2]谢明,邹敏,黎鹰.产学研示范基地建设探索与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2011(8).

[3]张丽琍.加强实训体系和实习基地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3).

[4]黄烨.关于公共实训基地柔性培训体系之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

[5]聂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共建与共享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11).

[6]林海波.朱玲君.李云贵.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若干问题研究[J].价值工程,2010(7).

责任编辑:净草

猜你喜欢

理实一体化双师型可持续发展
中职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高职院校汽车营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