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翻转课堂模式探讨

2015-03-28张慧芳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基础语言

张慧芳

(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翻转课堂模式探讨

张慧芳

(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基础英语课程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益发展成为英语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对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探讨一直在摸索、实践和改进之中。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托的翻转课堂模式近年来在国内的很多课程中开始被采纳并体现出较强的优势。本文结合地方院校基础英语课程的特点,探讨了该课程在翻转课堂新型模式中教师和学生角色的重新定位以及具体实施过程。研究表明,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

基础英语;翻转课堂;自主学习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在课程设置上囊括了集语音、词汇、句法、语篇、语义、语用以及文化于一体的各类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训。其中的主干核心课程——基础英语被描述如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1]从描述可以得知,基础英语课程不同于以培养学生熟练使用语言单项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如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课程;也不同于以奠定和积累学生语言知识为主的语音、语法等课程。它不仅仅是这两类课程的重复或者技能和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将语言的三要素——音、形、意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整体,以语篇为单位,对语篇意义进行全方位的深刻解读,历经理解、吸收、深化、拓展、巩固等多个环节,培养学生的思想深度和知识广度。其具体特征表现为教学时间长、教学课时多、课时密度大、学分比例大。该课程一般持续两个学年,共四个学期;每周5-6学时,占基础阶段英语课时的一半左右;学分比例重,两年总计约24个学分。

《大纲》也强调,在课程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研究式等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

国外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和实践近几年在国内受到了广泛关注,翻转课堂所体现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和同伴互助学习模式以及它所主张的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共同讨论、答疑解惑——课后深化的学习环节确实具有较大的优势。它使师生的角色定位更加明确和具体,教师是课件和视频的制作者和提供者、学习的引导者、监督者和辅导者,学生成为了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习的主体和行动者;同时,这种翻转的学习模式更具人性化和个性化,既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又彰显集体智慧和潜力。它既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研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那么,在地方院校,受制于相对偏僻的地理位置和英语基础相对较薄弱的学生生源,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如何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才能既符合大纲要求又切合学生实际,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和终身的学习能力,这将是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

一、基础英语课程的发展及其教学方法的演变

基础英语课程正式进入全国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教育部下达的《外语学院英语专业四年制教学计划》及《综合大学英国语言文学专业四年制教学计划》这两个试行草案。

1986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综合英语课程和现行大纲的基础英语课程在培养目标和课程描述上已十分接近,该课程传授系统的基础语言知识,训练基本语言技能,培养学生初步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指导学习方法,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2000年颁布的现行大纲把基础英语正式确定为综合英语技能课,进一步明确了该课程的地位,保证了该课程在各个高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主干核心课程地位。

在早期的基础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学主要采用语法翻译法和3P教学法。前者依靠母语,以翻译为教学手段和教学目的,主张语法规则的解析和词汇的识记。后者把语言教学分为演示(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和成果(production)三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教师知识的呈现和自身的操练来了解并掌握语言知识,以假设交际实现语言输出,取得学习成果。两者都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其真正的学习需要。在教学模式上,更多体现的是一种从教师到学生单向传递的教学方式和一种接受性的学习形式,没有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现今的英语教学集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之长,引进了多媒体、网络等多媒介的复合式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任务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在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中运用频繁,学生成为了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积极运用者,其主体地位得到了突显。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知识结构去主动地建构意义,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它不是被动地接受外来信息的刺激。在语言学习中,学习者不是简单地通过重复语言结构和操练语言技能接收语言信息,而是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认知加工和编码,调整和改变原有知识结构,建构自己的理解。那么教师相应地要充当学生建构知识的引导者,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为有效,教师还应尽可能组织协作学习,引导学生开展开放式延伸式的讨论,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教师的责任就是帮助和促进这种建构过程,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2]

翻转课堂的实质就是将传统教学的“知识传递”和“知识内化”环节进行翻转,实现“先学后教”的模式。[3]翻转课堂理念近年在国内的实施更是为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在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学习实施中,教师要深入思考哪些部分实施翻转,如何翻转,如何有效监控课堂,如何反馈并评价学生的实践行为[4];学生要明确做什么,怎么做,从而最大程度提高学习效果。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基础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前、课中及课后的运作形式和师生角色定位 以建构主义教学观为理据和教学大纲为依托,地方院校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三阶段可以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建构知识,提升语言能力。这种自主学习涵盖了师生、生生以及学生与媒体虚拟交际者之间这三种互动模式。具体的教学改革模式如下:

课前准备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该做什么、如何做以及达成何种效果。大一学年,学生首先要观看教师制作和选取的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视频并思考视频后所附的思考题;然后通读课文一至两遍,简要概况文章大意并初步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结合课文理解部分的问答思考题获取相关细节;在了解篇章信息的基础上,学习教师提供的关于课文重点词汇、长句和难句等语言知识讲解的课件,熟读生词,规范词汇发音、查询生词含义,划分长、难句结构。这主要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梳理信息、处理信息、提炼信息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二学年,要求学生在继续保持原有任务的基础上,以小组形式参与备课并制作课件。教师将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部分,基本内容包括话题引入、背景介绍、课文大意归纳、篇章结构解析、词句扩展、写作风格和策略分析以及练习设计和处理这七部分,然后以小组滚动制的形式分配给每组学生一部分的内容,这样,学生就可以接触到不同的内容。获取任务后,学生集个人智慧和集体优势制作课件。

课堂教学中,以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指导为辅的教学形式组织课堂,实现话题导入、主旨概况、篇章分析、细节挖掘、主旨拓展、活动开展为环节的教学程序,以启发引导为主的讨论式教学方式处理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阅读、讨论、交流、归纳、整理的过程中获取语言信息、挖掘文章内涵。在理解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发散思维、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在大二阶段,课堂教学模式随着课前任务的增加发生一些转变,增加了学生演示、教师点评的翻转部分,学生的自主性得到进一步提升。每个备课小组轮流选出一名代表演示课件并讲解内容;每小组演示之后,教师进行点评,提供指导意见,改善学生讲解和课件中的一些漏洞,结合自己的备课补充要点,解析难点,提供参考答案,增设教学活动。待所有小组的演示结束之后,教师给各小组的授课及课件演示效果评定成绩,做最后的归纳小结。

在设计教学问题、组织教学讨论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把握以下几点:提炼单元主题,准确定位重、难点,精心设计翻转内容的问题;提供讨论方法的指导,如,发言人如何进行有效发言,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逻辑清晰?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捕捉要点并给以恰当的评价?如何质疑、辩论不同的意见并论证夯实自己的观点?如何集中小组意见向全班汇报?合理调控讨论过程;在讨论的全程,教师可进行必要的提示、点拨、引导、设疑、答疑、小结、反馈及点评等。在讨论人员分配上,可采用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桌讨论,在讨论话题上,可采用同一主题分解法或若干话题集中法等等。

学生作为讨论活动的主体者也要始终把握以下几点:明确讨论任务,首先独立思考探索,确立观点、积累佐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合作讨论→诱发辩论→延伸讨论→集中观点等循序渐进的形式,由浅入深、由低级向高级激活和发展。

课后辅导环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必须和选作的任务,适合不同学生的需求,起到巩固和提高的作用。任务不再同于传统课堂仅仅囿于教材和教辅材料上提供的有限资源,任务可以是拓展至英文报刊、广播电台、网络平台等媒介的口头或笔头作业。

在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中,学生的认知驱动力被激活,学习主动性被调动,这无形推动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同时,它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构筑了一个良好的心理安全空间,这无疑会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程单元学习中的具体实施 以何兆熊主编的综合教程单元一“We’ve Been Hit”为例[5],课前预习阶段,学生通过观看教师提供的911历史事件的视频和思考配套的问题,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通过阅读全文概括出文章的大意,了解文章的体裁,推测作者的写作目的:这是一篇以911恐怖袭击事件为背景的记叙文,讲述了纽约世贸中心双塔大楼May Davis公司三名员工Adam Mayblum、Hong Zhu和Harry Ramos在大楼遭受袭击后的关键时刻协力挽救一个大块头男子的故事,作者是为了歌颂人们置个人安危于不顾,舍身救人的英勇精神。紧接着,学生会带着问题跳读文章定位查找一些细节信息,这些问题可能是教师课件上设计的问题,也可能是学生在通读文章过程中自我发现、自己设计的问题。比如,学生会设计如下的一些问题:Adam Mayblum在发现大楼遭受攻击后立即采取了什么行动?Hong Zhu和Harry Ramos是怎样帮助受伤的大个子男人逃离大楼?他们最终的命运又是如何?继而,学生会转到微观层面的学习,查询词汇、分析难句等。大二时期,在增设了备课任务后,学生不仅要完成以上学习任务,还要拓展学习任务的范畴,如分析篇章的写作风格和技巧,由此熟悉同类体裁文章的写作模式,在此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利用网络等媒介搜集更多信息,综合备课内容,集体制作课件。

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环节,学生依然是学习的主体,其自主学习模式更多地体现为师生以及学生与媒体之间互动的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担任着引导者、组织者、调控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等多重角色,始终起到主导作用。课堂教学的具体步骤操作如下:首先,教师呈现世贸中心双塔大楼和华盛顿五角大楼遭受攻击的相关图片引出911恐怖事件,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引入到课文主题。为了检验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情况和培养他们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自主学习能力,先鼓励学生陈述他们所了解、搜集的911恐怖事件相关知识,然后,结合学生口述情况给出反馈,进行总结和补充。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果我们遭遇诸如911事件的灾难,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会如何去应对,是选择救自己,还是营救他人?这就为进入课文做了铺垫,顺其自然引出关乎文章主旨的问题:Adam Mayblum, Hong Zhu and Harry Ramos在发现双塔大楼遭受攻击后是如何做的?学生在归纳主旨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给出的系列问题,进一步捕捉信息并组织语言回答问题。在熟悉课文内容和语言形式及意义后,组织开展相应的语言运用活动,比如,要求学生在给出的提纲下从Adam Mayblum或Hong Zhu的视角,以第一人称讲述他们逃生和救人的经历。为进一步拓展文章内涵、升华文章意义,结合现实生活中鲜活真实的案例设置情景、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如,列举最美教师张丽莉的事迹、最美高中生柳艳兵的事迹、“人链英雄”——方招、陈及时和何东旭的事迹,鼓励学生去发现、挖掘生活中更多的英勇事迹并畅谈他们对这些事迹的感悟。这些事迹颇具时鲜性和感召力,既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从而有效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述能力,也能在情感教育上引起共鸣,实现以先进事迹教育人、以崇高精神鼓舞人、以榜样的力量带动人的正能量传递。如果是大二时期的教学,学生在课堂初始就拥有展示呈现其小组备课成果的优先权,然后才是教师的点评和课程的讲授。

课后,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反思来审视和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从而逐渐形成自我调控、自我修正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

根据地方院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和学生层次以及基础英语课程本身的特点,翻转模式教学只是部分环节的翻转,即以往课堂上课文背景介绍、语言技能和知识点的讲解部分翻转到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阶段,而课堂时间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的汇报、小组深入讨论的合作性学习成果展示和教师对此的反馈和完善,围绕课文主题开展较为深入的语言交际活动,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和用语言“行事”能力的培养。基础英语课程教学实现翻转模式,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保证了课堂教学时间利用的最优化。

在翻转模式教学中,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翻转内容,构建网络平台,制作课件,指导并监督学生完成翻转部分的自主学习;课中要创设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环境空间,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对学生成果的反馈;课后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实现网上和网下学习的有机融合。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2]Williams,M.&R.L.Burden.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3]祝智庭,贺斌,沈德梅.信息化教育中的逆序创新[J].电化教育研究,2014,(3).

[4]王洪林.翻转课堂理念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基础英语教育,2014,(3).

[5]何兆熊.综合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1.

责任编辑 付友华

G47

A

1003-8078(2015)05-0111-04

2015-06-01

10.3969/j.issn.1003-8078.2015.05.30

张慧芳(1980-),女,湖北潜江人,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2014年黄冈师范学院课堂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4kg27。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基础语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语言是刀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