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党建是最大的政绩”之探析

2015-03-28居继清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政绩党组织干部

居继清

(黄冈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抓党建是最大的政绩”之探析

居继清

(黄冈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抓党建是最大的政绩”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党党建理论的发展与创新。这一重大论断是基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提出来的,是基于改变当前党建工作现状的迫切需要,也是基于对党建组织与党建队伍提出的殷切期盼。只有准确理解其内涵,采取得力举措,才能真正把党建工作抓出政绩。

党建工作;最大的政绩;领导干部;真抓实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如果我党弱了、散了、垮了,其他政绩又有什么意义呢?”“抓党建是最大的政绩。”这一重大的理论创新告诉我们一些基本道理:党建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党建工作靠抓,抓好才有实效,抓党建工作政绩是最大的政绩。同时,这一重大论述为我们新时期扎实推进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领导干部抓好党建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抓党建是最大的政绩”的提出

(一)这是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在政党政治的时代里,执政党管党治党状况决定着国家的兴衰成败与长治久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它从治国兴国的高度提出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为的是要党始终保持先进性,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进而实现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管党,不抓党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结果不只是党的事业不能成功,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有些党组织负责人在其位不谋其政,不积极履行自己的主体责任职责;有些党组织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形同虚设,的确存在党不管党、党不治党、管党不严、治党不严的状况,所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管党治党就要抓好党建,要抓出实效。树立“抓党建是最大的政绩”,就是要求要以最严厉的制度来管党治党,要以最扎实的工作来抓好党的自身建设,从而化解亡党亡国的风险。同时只有党建工作上取得了最大政绩,才有国家建设上的最大政绩,才有社会发展上的最大政绩,才有民生改善上的最大政绩,这既是理论的逻辑,也是实践的逻辑。因此,提出“抓党建是最大的政绩”是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

(二)这是改变党建工作现状的迫切需要 目前在抓党建工作的认识与实践中,的确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令人担忧。有些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对党建工作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认识,比如,有的干部认为,党建工作是虚的,党建是软指标,党建工作不是显绩,抓一抓就可以了;也有干部认为,党建工作强调过头会影响业务工作,党建工作应退其次,否则就是“不务正业”,就是本末倒置;甚至有的干部认为,抓党建工作就是开开会,学习学习文件,不需要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的投入,缺乏改革创新的精神,如此等等。这些极端错误的认识,导致有些干部在党不为党,有些党组织重业务轻党建,出现了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两张皮”现象,致使党建工作“弱化”、“淡化”、“软化”。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就告诫我们,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2004年2月,习近平同志指出,实践表明,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抓好落实,我们的事业就能充满生机,不抓落实,再好的蓝图也是空中楼阁。提出“抓党建是最大的政绩”,就是要彻底颠覆有些领导干部头脑中的这些错误认识,彻底改变有些党组织的党建工作软弱无力的状况,就是要求各级党组织与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党建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三)这是对党建组织与党建队伍提出的殷切期盼 各级党组织是党的坚强战斗堡垒,各级领导干部是党建工作的中坚力量,应该深知使命光荣,重任在肩,应该努力担当起抓好党建的工作重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虎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1](P387)这既是对各级党组织提出的明确要求与殷切期盼,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明确要求与殷切期盼。抓党建工作,对各级党组织与各级领导干部来讲,是分内之事,是职责所在,是必须耕耘而且一定要耕耘好的“责任田”,容不得任何推诿,容不得任何马虎,也出不得任何差错与闪失,否则,党就有松掉、垮掉和毁掉的危险。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党组织与党建干部对此并没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工作任务不明确,工作思路不清晰,工作作风不深入,更没有不断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动力与追求。提出“抓党建就是最大的政绩”,就是告诫各级党组织与各级领导干部,抓党建工作大有作为,应在大有作为的事业平台上大显身手。

二、“抓党建是最大的政绩”的内涵

从党建工作格局及其地位上看,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理解“抓党建是最大的政绩”论断的科学内涵:

(一)抓“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工作”的绩效就是最大的政绩 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党的领导的重要原则,也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重要原则。所谓总揽全局就是各级党委要把精力放在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上,集中精力抓好带有全局性、战略性与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把握政治方向;所谓协调各方就是党委要从推进全局整体工作要求出发,统筹协调好党委、人大、政府及政协的关系,使各方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合力。可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我党的执政方式与领导方式,抓好党建就是要抓好党的执政方式与领导方式的转变,使党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使党在政治上、思想上与组织上更好地实施领导。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工作抓好了,党就能巩固执政地位,就能实现长期执政。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现实已经表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巩固了执政地位,抓好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工作,就一定能取得改革开放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从这个意义上讲,抓好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工作的绩效就是最大的政绩。

(二)抓“生命线工作”的绩效就是最大的政绩

党建工作是事关生命线的工作。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因为它能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思想保证,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精神对物质反作用的体现。它表明,思想领先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所谓思想领先,就是指在一定的物质利益基础上,思想掌控一切,思想决定一切,所以首先要解决思想统一问题。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1](P365)党群关系密切了,党执政的根基就牢固了,党就有了力量源泉。思想建设与作风建设是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抓好思想建设,就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其凝聚共识、统一思想的功能。当前存在的大量人民内部矛盾在思想领域表现突出,只有做好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同时有些领导干部走向腐败变质,也是从理想信念动摇开始的,也只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共产主义信念,才能遏制腐败现象;抓好作风建设,就是要不断密切党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总之,生命线工作抓好了,党就有了生命,有了生命就有了生机,有了生机就有了活力,有了活力就会无往而不胜。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抓好生命线工作的绩效就是最大的政绩。

(三)抓“决定因素工作”的绩效就是最大的政绩 为政之要在于任贤。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路线确立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2](P526)邓小平同志也告诫我们,“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讲,关键在人。”[3](P380)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领导干部工作之所以是决定性因素的工作,是由于领导干部是党员队伍中的“关键少数”,其决定作用不仅体现在能够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决执行,又体现在对全体党员群众所起的模范带头作用上,还体现在能把各级党组织建成坚强的战斗堡垒。领导干部工作是党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工作抓好了,党的事业就有了主心骨,就能带动千千万万党员的积极参与,就能建成一级又一级的坚强战斗堡垒,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就能体现出来,党的执政使命就能实现。如果跑官要官之风盛行,如果腐败分子还能得到重用,而真正德才兼备的好干部又成长不起来,这样的党还有希望么?从这个意义上讲,抓好了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就抓好了党的组织建设工作的“牛鼻子”,在这项工作中取得的绩效决定着其他方面的绩效,因而就是最大的政绩。

(四)抓“生死存亡工作”的绩效就是最大的政绩 党的作风关系到党的性质,关系到人心向背,影响着社会风气,决定着党的命运。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之所以相继丧失政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重视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损害党群关系,最终被人们抛弃。当前党内不正之风主要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四风”不遏制,必然使党丧失民心,最终丧失政权,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必须要有高度的警惕。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先后开展了整党整风、“三讲”与保持党的先进性活动,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以八项规定为抓手,开展了整治“四风”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都是为了克服不良党风、建设优良党风而采取的重大举措,都是为了防范党的生死存亡问题而采取的根本之策。党风问题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抓党风好转就是要搞好党的作风建设工作。由于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所以在这个大问题上取得的绩效,毫无疑问就是最大的政绩。

(五)抓“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工作”的绩效就是最大的政绩 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4](P333)制度建设是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规范党的执政行为,保持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抓好党的制度建设,主要是要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的制度体系,为克服党内不正之风,为应对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的“四大风险”,尤其是为反腐败斗争提供法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1](P388)进而把从严治党落到实处。抓好制度建设工作,就是抓好党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问题的工作。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任务依然艰巨,构建起科学的党内法规体系,尤其是反腐法治体系,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就能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政绩,否则,已有的政绩也会丧失。从这个意义上讲,抓好党建工作中的制度建设工作绩效就是最大的政绩。

三、“抓党建是最大的政绩”的落实

把抓党建工作落到实处,争取最大的绩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强化一个鲜明的意识 这个意识就是在党忧党为党的意识。没有在党忧党为党的意识,就没有在党为党兴党的实践。每一个共产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要时刻亮明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牢记自己是党组织中的一员,切记自己的一言一行事关党的形象,关乎党的宗旨,影响党的战斗力。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因此,在党要言党,在党要忧党,在党要为党,要讲党性,做到党性十足,党气十足,要忧党的前途命运,担忧党的形象损坏了怎么办?担忧党的凝聚力缺失了怎么办?担忧党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怎么办?要自觉为党的形象增光添彩,自愿为党的事业添砖加瓦。只有这样,心中装着党,心中装着党的建设工作,党建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党建工作的威力才能释放出来,我们党才能始终成为我们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党建工作,就没有党的事业。

(二)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政绩观 这就是“抓党建是最大的政绩”的政绩观。政绩观是一个人对政绩的本质与目的根本看法与总的观点,是对什么是政绩、为什么要创造政绩、创造什么样的政绩、怎样去创造政绩等问题观点的总和。对于党员干部来讲,就是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的政绩观,这就是抓党建工作就是最大的政绩的政绩观,这就是抓党建工作就是最根本的政绩的政绩观。党的建设工作,是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本职工作与第一工作,它既有显绩,又有潜绩,是一切政绩的根本,因此要树立“抓党建是尽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渎职”的观念,要把党建工作政绩作为判断工作职责履行情况的重要依据,作为衡量为党兴党工作的第一标准,作为从事党建工作的根本价值追求与政治责任。

(三)要有一套科学的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

这就是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两个方面工作都是党的工作,就工作性质与特点讲,可以理解为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对于任何一级组织、一个部门、一个单位讲,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没有先后、轻重、缓急之分,应该一起部署,一起安排,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当然对于班子成员来讲,分工有侧重,但不是顾此失彼,侧重于党务工作的同志要多想如何用党建工作来引领业务工作,侧重于业务工作的同志要多想如何用党建工作来推动业务工作。树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和一盘棋的思想,才能真正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做好。

(四)要发扬一种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发扬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就是要有执行力。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对于抓好党建工作来讲,也是如此,它离不开真抓实干,离不开很强的执行力。有了正确的意识,有了科学的政绩观,有了明确的工作思路,不付诸实施,都是一纸空文,关键在于落实。“落实”二字要求把工作做到位,把工作做细,把工作做精;“落实”二字要求要有坚持不懈的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奉献的精神,只要做到真抓实干,只要做到坚决执行,就能把党的教育工作做到每个人心灵的深处,就能把党的管理工作落到每一个环节之中,就能把党的监督工作做到每一个需要的方面,就能把党的服务工作做到每一项工作里去,党建工作自然而然就见成效。否则,党建工作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就会流于形式,当然就看不到实效。可见,党建工作绩效与真抓实干、与执行力是正相关的关系。

(五)要打造一系列党建工作精品品牌 党建工作抓得好不好、实不实,关键体现在党建工作品牌的创建上。各级党组织要把品牌观念、精品意识融入党建工作之中,把创建有特色的党建品牌作为本单位抓好党建工作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创造党建工作品牌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本地党建资源,对接中心工作,着眼解决民生急需,来搭建系列平台,确保党组织的教育、管理、监督及服务功能的发挥,确保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的体现,确保党组织凝聚力与吸引力的彰显。以落实创品牌,以品牌求落实,党建工作就不再是虚的,就不再是不容易出成绩的,就不再是无须投入的。一个单位有无党建活动品牌是衡量党建工作抓与没抓的重要依据,一个单位有无党建活动精品品牌是评价党建工作绩效大小的重要标准。因此,各级党组织要围绕创建党建教育活动品牌、党建服务活动品牌等,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把党建工作抓实抓好。

(六)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党建工作绩效考评体系 党建工作绩效评价体系是落实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强化党建工作管理的一个有效载体,是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内在要求,是把“抓党建就是最大的政绩”落实到位的指挥棒,也是促使各级党组织及领导干部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主要抓手。建立科学的党建工作绩效考评体系,细化量化指标,通过采取自我评价与组织评价、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综合评价与重点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形成一种抓党建工作的动力与压力机制,并把它与干部晋升结合起来,达到奖优罚劣、优胜劣汰的目的。只有党建工作考核内容具体,党建工作任务明确,才能防止党建工作陷入虚对虚、空对空的境地,从而使党建工作这一手真正硬起来,真正实起来。

总之,“抓党建是最大的政绩”,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党党建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是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党建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是新时期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行动指南。只要在党建问题上认识有高度,党建工作实践上有力度,党的建设就一定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政绩。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1.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3.

责任编辑 周觅

D26

A

1003-8078(2015)05-0001-04

2015-05-25

10.3969/j.issn.1003-8078.2015.05.01

居继清(1964-),男,湖北武穴人,黄冈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教授。

湖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5ZD057。

猜你喜欢

政绩党组织干部
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树立正确政绩观
清华党组织公开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森林城市不能沦为“政绩工程”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正确对待政绩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