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
——基于二本类院校的问卷调研
2015-03-28刘旺霞谭运进范晓云
刘旺霞,谭运进,范晓云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
——基于二本类院校的问卷调研
刘旺霞,谭运进,范晓云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二本类院校的西方经济学教学实践不同于其他类型院校,但目前缺乏相应的理论研究,也缺乏问卷调研。基于对湖北省二本类院校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运用问卷调研、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对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学习该课程有困难、学习效果不太好、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不满意等现状与问题及其相应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提高学生的学习基础及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须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
二本类院校;西方经济学;问卷调研;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国内外理论界对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方式等已有相当多的研究,有一定的启发借鉴意义,也为我们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重要基础。但是已有研究缺乏二本类院校的相关研究,也缺乏相应的问卷调研。而二本类院校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实践不同于其它类型院校,需要相应的理论指导。因此,采用问卷调研、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二本类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对策等进行系统研究就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研究的需要,本课题组2014年对二本类院校尤其是湖北省二本类院校的学生进行了题为“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现状及问题”的调查问卷,发出并收到有效问卷2260份。以下基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二本类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改革对策。
一、西方经济学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基于二本类院校的问卷调研
(一)学生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有兴趣但感觉有困难 问卷调查显示,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比较有兴趣的学生为65.93%,占比最高,很有兴趣的占18.58%,兴趣不大的占12.83%,没有兴趣的占2.65%。将比较有兴趣和很有兴趣的两类加起来所占比例为84.51%,再加上兴趣不大但有兴趣的,占比97.35%。可见,只有个别学生对西方经济学不感兴趣。关于学习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困难情况,84.51%的学生表示有困难,7.96%的学生觉得非常困难,1.33%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完全听不懂,而认为无困难的学生仅占6.19%。简言之,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觉得困难,甚至有个别的学生完全听不懂。说明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此外,关于西方经济学的教材方面,74.48%的同学认为书上模型公式太多、太抽象、难以理解,57.08%的同学认为书中具体例子太少、脱离实际,36.73%的同学认为书中内容枯燥乏味。可见,大部分学生认为西方经济学教材及内容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二)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较多但学习态度较被动 在查阅经济学相关文献方面,79.2%的学生表示自己平时较少查阅,10.18%则表示经常查阅,10.62%表示自己从不查阅。这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平时都不查阅或很少查阅经济学文献。在对“获取相关学习资源的渠道”方面,选择网上查找的占比最大,为84.51%,选择去图书馆的占61.95%,从上课教材中查找的占51.33%,寻找其他教材或书籍的占22.12%,选择在书店购买相关书籍的占17.7%。说明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比较广,但绝大部分同学平时较少查阅或不查阅相关文献,没有好好地利用这些相关渠道,比较被动。
在学习该课程的态度方面,62.39%的学生表示自己是被动学习的,37.61%表示是主动学习。说明被动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学生占大多数,缺乏主动性,学习态度方面不够积极。对于“学习西方经济学这一课程的目的”方面,70.35%的同学表示是为了拓展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及思考能力, 61.95%的同学表示是为了获得、积累知识, 58.85%的同学表示是为了应付该课程的考试, 19.03%的同学表示是为了考研的需要。说明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较多,想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占大多数,但也有半数以上的同学是为了应付该课程的考试,这一目的会影响到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态度等方面。
(三)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学习效果不太好 对于老师所讲的西方经济学知识掌握程度方面,认为自己掌握了80%以上的占6.64%,认为自己掌握了50%-80%的占54.42%,认为自己掌握了20%-50%的占31.88%,认为自己掌握了20%以下的占7.08%。说明大部分学生只掌握了老师所讲授的西方经济学知识的20% -80%,掌握程度在50%以下的占近40%,近半数的学生掌握的西方经济学知识不到一半。对于西方经济学老师的教学方式,61.95%的同学表示比较喜欢,26.11%的同学表示不喜欢,10.62%的同学表示很喜欢,1.33%则表示讨厌老师的教学方式。在影响学习效果的多选题调查中,分别有84.07%、54.42%、33.63%、24.34%的同学表示影响自己西方经济学学习效果的原因是课程内容本身枯燥难学、教学方式不适应、对西方经济学没兴趣、教师讲得不好,还有12.83%的同学表示是其他原因影响自己西方经济学学习的效果。绝大部分原因跟课程内容及教师的教学有关。
(四)对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存在不满且认为需要改进 关于对西方经济学教师教学不满意的原因方面,46.9%的同学认为重点不突出,41.15%的同学认为教师讲课与学生思维缺乏链接, 11.95%的同学认为是其他方面导致对经济学教学不满意。在关于西方经济学教师在授课时应该采用哪些教学方法时,88.05%认为应该采用现实案例教学,62.39%的同学认为应该采用故事法或引导式教学,56.19%的同学认为应该采用讨论课教学,37.61%的同学认为应该采用课堂辩论式, 37.17%的同学认为应该采用项目研究教学, 18.58%的同学认为应该采用学生课堂讲演, 17.26%的同学认为应该采用学生专题报告。关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方面,90.71%的同学认为课堂上需要师生互动,6.19%的同学表示不需要互动,3.1%的同学不清楚是否需要。可见,学生普遍认为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需要改进,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且应多与学生互动。
二、二本类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二本类院校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且缺乏学习积极性 二本类院校的学生基础总体比较薄弱,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较少,总体自学能力差,缺乏学习积极性与探索精神。而且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文理兼招的,文科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弱。学生对数学工具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普遍感到困难。而西方经济学中的数学模型与定量分析较多。对于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虽然在大学一年级已经学习了微积分课程,对西方经济学中大量的数学模型、图表、公式以及推导等往往感到眼花缭乱、难以理解,尤其不容易把这些图形和公式的经济学涵义同文字描述统一起来,从而很难真正理解经济理论的含义。学生很容易对西方经济学产生乏味、枯燥、难学的印象,甚至产生厌学心理。[1]而且,大部分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强,没有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在课程内容上,学生一般只注重对某些重点知识的记忆,没有全面的理解和吸收知识,对知识的学习还仅仅停留在应付考试,没有能够将知识形成体系,也不能融会贯通,将知识学得过死,未能真正掌握。
(二)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重理论而轻实践
这与教材的选用及教师的讲授内容有关。在教材选用方面,二本类院校长期以来选用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中数学模型所占的比例过大,且有不少数学模型都达到了中级难度,其中有极少数甚至是高级难度。很明显该教材理论性较强,缺乏实践性,使得经济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特点未能展现出来。虽然该教材有助于学生考研,但相对于二本类学生确实有一定难度。而且该课程教学内容比较多,但课时分配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各为64学时,课时相对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一旦选择不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同时,西方经济学中有大量的假设和理论,教师的教学以讲授为主,缺乏实训实验等教学形式,讲解的内容也主要是理论知识,缺乏相应的实践知识。如教学内容的大量篇幅都是按照假设、分析、结论这一统一的教学思路与模式,造成了西方经济学教学的理论与现实严重脱节。[2]此外,授课的专业等不同教学内容也应根据实际有所区别。
(三)教师教学上以教师为主,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 根据问卷调研得知,目前二本类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授课时不是以学生为主,而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方式方法缺乏多样性。从课程开始到结束,老师在讲台上不停地讲理论、画图表、讲模型、推公式,内容讲了一大堆,但重点不突出,学生也不容易弄懂。而且,有的教师直接对着PPT念,不进行必要的解释或拓展,还有的教师仅仅在黑板上板书教学,缺乏其它的教学形式,大量的板书不但要花费很多时间,而且还限制了讲授的信息量。另外,由于教材内容多而课时有限,教师主要注重理论的讲授,没有联系实际和补充理论以外的信息。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得到调动,教学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没有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学生不仅没有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觉得很累,极大地影响到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学习效果,对教师的教学也存在诸多不满。
(四)传统的考核方式不适合能力多样化培养要求 西方经济学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目前的考核方法多沿用传统的课程考试方法即闭卷考试。而该课程考试题型一般包括名词解释、单选、多选、判断、计算、简答、论述等。这种考试存在着“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等倾向,教和学的目的为了考试而不是为了学知识。闭卷式考试考核方式侧重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实际运经济学知识的能力。而且仅仅是笔试,学生的语言表达等能力得不到锻炼和体现。传统、单一的考核方式不仅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态度及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学生多样化能力的提高。
三、二本类院校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对策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基础及学习积极性 二本类院校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自学能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因此,首先要让学生重视对《高等数学》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西方经济学的学习离不开数学的基础及方法,尤其是微积分等知识,如该课程中有比较多的边际方面的知识需要函数求导等高数知识作基础。学生必须把高等数学学好,否则会直接影响到其学习效果。所以,学校及学生都应特别重视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同时,教师在教学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知识之前,应提醒学生好好复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并及时进行检查考核。其次,有意识地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这需要教师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一些需要通过自学才能完成的课内课外任务并定期检查,可以考虑以此作为学生的一项平时成绩。这些课内课外任务包括阅读经济学的相关参考书籍、查阅相关资料以解决经济学的相关专业问题、进行经济学的相关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撰写经济学方面的小论文、围绕该课程的相关讨论主题作准备等。可通过激励约束机制来引导并予以落实。
(二)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须与实践紧密结合 二本类院校教师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应该走出象牙塔,应注重教学内容与实践紧密结合,考虑到它对于政策实践的指导作用,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是经济研究的重要手段,西方经济学一方面仍然需要强调理论学习,另一方面要注重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鉴于学生的发展需要及课时限制等原因,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必须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精选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教师应以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中心构建教学内容,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及其人才培养方案与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而且不断更新原有的教学内容,体现教学内容的前沿性。此外,教学内容要适当选择一些与专业对口企业或相关部门密切相关的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使经济学理论能运用于解决企业所面临的现实经济问题,并能对相关社会经济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如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可选择外贸企业进出口中的一些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介绍;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选择介绍些工商管理企业的现实经济问题;而对于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可选择政府或房地产等部门的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分析。
如果条件允许,可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生来讲授《西方经济学》课程,如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只需要掌握基本的经济理论和知识,能对现实经济问题和经济政策进行简单的分析,可将这些学生组织在一起上课,内容可以讲得浅显简单点,而把那些对经济学比较感兴趣、学习能力较强或打算考研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内容可以讲得深一点。[3]在教材选用上还可考虑根据二本类院校学生的基础及专业按照“基础、应用、实用”原则组织自己的老师编写学生容易理解学习的教材。当然授课老师也需要加强自身学习,及时地了解并适当介绍西方国家一些最新的研究动态和重大前沿问题,不局限于教材,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和视野。[4]
(三)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法 根据前述关于二本类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分析,应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法。
1.引导或启发式教学。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提问等多种方式引导或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比如在学习“机会成本”这个内容之前,教师可以提出如“你们认为你们上大学的成本是什么?”“上大学的真正成本是什么?”、“你觉得你上大学失去了什么?”之类的问题引导、启发学生主动地思考,从而顺利地过渡到要学习的知识且能起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使用这种方式时要求教师设计问题时要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必须充分考虑学习内容和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储备等因素且启发的过程要有层次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
2.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选用适合我国实际的相关问题等作为案例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时,可以用“罗斯福的三个面包”等案例来说明。这个案例讲的是美国罗斯福连任三届总统后,曾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接连拿出三个三明治面包让记者吃,记者吃第一个时感觉不错,当总统拿出第三个时,记者却婉言谢绝。这时总统微微一笑:“现在你知道我连任三届总统的滋味了吧”。这一案例就比较容易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还有在比较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时可用到“观一叶可否知秋”案例,能更好地理解两者的区别。在讲到弹性理论时可以用“牛奶为什么倒入下水道”这一案例来说明面对牛奶这种供给、需求价格弹性小的商品时的决策。又如案例“出租屋与商品房需求”综合了单个商品、互补商品和替代品的需求规律以及互补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等原理,这一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了需求规律和弹性理论。[5]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应提高自身能力且时刻关注现实经济动态、热点问题及相关政策,并且在实施案例式教学时应在系统讲授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且积极引导学生适应案例教学。
3.讨论教学法。教师应选择西方经济学中一些可以讨论的知识点来与学生进行讨论,以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也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锻炼其语言表达等能力。如可以由教师给学生指定相关问题或主题让学生自主组成团队或小组进行讨论并派代表陈述各组的观点,学生之间可互相提问。比如,在讲到完全竞争厂商的停止营业点这一知识时,以“厂商在什么情况下会停止营业?为什么?”为主题让学生围绕该问题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讨论,讨论后相互提问,学生对这一知识会有更好的理解。讨论式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推理能力、判断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具体表现形式包括案例讨论、课程专题讨论、经济热点问题讨论、课程疑难问题讨论等。教师应预先精心选择和布置讨论的内容并指导学生作好相应准备,讨论前将规则等讲清楚,讨论中适当参与、积极指导并及时予以协调。
4.情境体验法。情景体验教学法的具体形式包括实地调查、情景模拟等。关于实地调查,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选定感兴趣的调查专题如家庭储蓄、股票投资、房地产价格、政府管制、大学生消费、收入分配等,并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市场调查、写出小组调查报告,并选择一名代表在课堂上阐述调查结果,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最后由教师对各组调查报告及发言进行总结和评价。关于情境模拟,如在学习消费者剩余时可采用情境模拟教学。如可模拟在一场拍卖会上,有一张崭新的猫王首张专辑进行拍卖,一个同学扮演卖者,另外四个同学扮演刘一、张三、李四、王五四位买者出现在拍卖会上,每个人都想拥有这张专辑,但这四个人愿意支付的价格分别为1000元、750元、700元和500元。在卖者的叫价和买者竞价过程中,价格从低到高不断上升。当卖者报出800元时,刘一得到了这张专辑。那么刘一是否得到了消费者剩余?根据所学理论: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一消费者实际支付的价格,可知其得到了剩余。情境体验法通过运用实验、角色扮演等方式可让学生比较直观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
5.辩论及抢答法。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采取辩论或抢答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如对西方经济学中的“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两大思潮、“政府、市场的地位和作用”等内容可以采取辩论法来进行。不过,这需要教师先讲解相关知识并定好辩题且确定正方和反方,让学生自主选择并适当平衡双方力量后进行辩论,而且教师须事先定好规则并适当进行指导与调解,以免双方辩论中脱离主题或引起争执等。而对于教学中涉及的相关疑难或易错知识点等通过教师提前组织好相关题目让学生以抢答的方式方法来解决,可考虑让学生分组抢答并计分。
此外,还有其它的教学方式方法。如让学生根据相关主题撰写小论文或者参与老师的相关课题。在教学方式和手段方面,可以积极运用相关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班级QQ群等与学生进行相应的交流。
(四)改革考核方式 西方经济学课程应改革考核方式,做到既注重过程考核又注重结果考核、既注重理论知识考核又注重能力考核。要将过去一次性闭卷考试为主的传统考核方式改革成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到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笔试(包括闭卷和开卷)与口试相结合。应重视课程考核中的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不但包括课堂出勤与作业完成情况,还应当包括章节习题测试、课堂发言、案例讨论、课堂讨论、资料收集、经典文献阅读、调查报告等。这样就能解决学生平时不学、期末突击等问题。同时期末考试也可考虑采取开卷考试、口试等多种考试方式。如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曾经在该课程期末考试中采用口试的形式来进行考试。刚开始学生都比较担心害怕,不怎么接受。但我们提前做了种种工作,包括结合学生情况合理地准备口试题库与参考答案、让学生充分了解口试这种考试形式及其特点与方法、给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心理素质训练、考前要求学生全面认真复习并进行模拟口试等等。结果学生口试时的表现及考后的成绩出乎意料的好。学生慢慢喜欢上了口试这种形式。同学们感觉这种形式无形中提高了自身胆量以及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当然口试这种形式作为一种新的考核考试方式,需要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此外,还可以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论文相结合的形式。但期末考核采取论文的形式需要学校的相关政策配合才行。
[1]李刚.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教育与现代化,2009,(3).
[2]郑美华.“十三五”时期我国普通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文教资料,2014,(26).
[3]王国保.工商管理专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创新思路——基于培养要求的视角[J].管理工程师,2014,(5).
[4]刘越.提高西方经济学本科课程教学效果的路径一兼论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 2012,(9).
[5]卢明名.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
责任编辑 付友华
G642
A
1003-8078(2015)05-0103-05
2015-03-25
10.3969/j.issn.1003-8078.2015.05.28
刘旺霞(1975-),女,湖北崇阳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谭运进(1957-),男,湖北老河口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范晓云(1995-),女,河南信阳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13级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学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X2012035;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编号:2011B231;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应用经济学学科建设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