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结构评析
2015-03-28谈音
谈 音
(黄冈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艺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结构评析
谈 音
(黄冈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艺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本质内涵,在于自我劳动素质的创造;创业的目的,在于养成一种创业精神与行为模式;艺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本素质的构成,一是主体意识、职业化精神,二是团结合作、沟通协调能力,三是知行合一,永不放弃,四是丰富的知识,优异的专业技能,等等。
创新创业;劳动素质;创业精神;主体意识;职业化精神
国家教育部曾分别于2010年、2011年、2013年就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发文,多次强调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战略意见,并作出具体工作指导。近年来,国家级和地方高校(艺术院校)相继展开了有关课程体系、教学训练的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出现了大胆尝试、初见成效的局面。然而,在不少的高等院校中(其中也包括艺术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品质方面,出现了一些急功近利的片面性和误区。本文力求对创新、创业本质作出诠释,对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结构,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评析。
一、艺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本质内涵
(一)创新的本质:在于自我劳动素质的创造
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创新教育要融入人才培养工程,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此后的有关这类指导文件同样强调,“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各行各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重点”。这说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人才。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指出:“创新劳动的根本问题在于创新劳动者自我,劳动者的劳动是对于自我的劳动素质的创造。”[1]这是一个人类超越已有生命力的哲学命题。这段话十分精彩,他告诉我们,创新工作的实质就是在创新过程中,自我创造了自我,使自己有意识地获得自我人格与生命的连续发展,赢得了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契机。
按照马克思这一观点去认识“创新”与“创业”,我们会逐渐地认识到其本质内涵。创新的本质是什么呢?本质就是获得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与发展。因为创新是人自我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条必由之路上,是人类对于重复、简单工作方式的否定和突破;是人类对于习以为常的工作样式的更新与改变;是人类对于自身思维模式与实践能力的提升与超越。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创新的本质就是突破、改变、超越;创新活动的核心就是一个字——“新”。
(二)创业的归依:在于养成一种创业精神与行为模式 《现代汉语词典》对创字的解释是:“创,开始”。[2]孟子说:“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君子创建功业一脉相承传给后代子孙)。[3]又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4]这里的创业指的是人生功业。创业如同创新劳动一样,是人的一种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创业对于创业者来说,是对完美人生的追求,是对人的能力的检验,是对实现人生价值的判断。再深层次地思考,创业是实现人生梦想的台阶,是实现创造性功业的人生过程,是寻找生命价值的职业选择。无论人从事什么职业,创业就是创造、创新、创建。
(三)创业不是单纯性的商业行为 创业的另一种涵义,是指以利润为导向有目的性的商业行为。但是对于在校就读的艺术类大学生而言,这绝不是他们创业的全部。遗憾的是不少的高校、地方艺术院校,普遍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就业指导教育。甚至以马云等为榜样,鼓励大学生拿出创业设计,争取百万、千万元风险投资,从而实现当老板的梦想。说白了就是指导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如何自立谋业,自己开公司,自找饭碗而已。由此出现了北大高材生卖猪肉,复旦学生搞废品回收站的个性创业案例。这些名校毕业生的“另类”创业故事,严格讲前者将马云式的创业神化,后者是对创业的误读。
作为国家高校、地方院校,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仅仅视为一种谋生手段的就业指导,无疑是一种偏见,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短视所为。我们应该遵从国家教育部关于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旨,切实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战略重点,为社会培养出具有真正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大批创新创业艺术人才。
二、艺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构成
艺术类大学生个性特质与文化素养,与其它类专业的大学生有着明显的差异。总体上讲,当代高等院校的大学生代表着年轻有活力的一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他们崇尚科学,追求自身思想独立,思想主流积极向上,但价值观更加务实。易于接受新事物竞争意识较强,但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信仰,耐挫能力较弱。
艺术类大学生与其它学科大学生有着更为明显的文化素养和个性特征。他们有着一定的艺术天赋和审美感受力,强于常人的艺术想象力和强烈的个人主观因素。他们注重自身的情感体验,看重个人艺术学习过程中的精神愉悦,个性较为张扬;他们有的观察敏锐,激情四射;有的心灵脆弱,多愁善感;有的过于感性化,跟着感觉走而不拘小节;有的不善言表,羞涩内向而远离群体。甚至有部分艺术类大学生不太注重文化学习,不肯下功夫读书,缺乏一定判断能力,以及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的审美能力;有的缺乏信仰,缺乏自强不息的精神;有的追求消费档次,媚俗低俗文化。面对这样一个艺术化、自由化、理想化的浪漫群体,他们的创新创业教育更显得特别重要。
无须讳言,地方艺术院校、高职院校除了少数具有艺术天赋、出类拔萃者有可能进入艺术家行列之外,绝大多数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艺型人才,即应用型、实用型艺术人才。还需认识到,在广大艺术类大学生中,真正能融入市场自主创业、开办艺术类经营性公司当老板的人也是少数。面对两头小中间大的大学生艺术人才结构,艺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务必把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的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帮助学生通过在校的学习和训练,初步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素质结构。
(一)主体意识、职业化精神是创新创业的内驱力 主体意识即自我意识,是人作为主体对自身地位与价值,目标与能力的一种自觉意识。具有主体意识的艺术人才,能够以积极的心态评价认识自我和尊重自我,从而对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潜力充满信心,同时又能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弱项和限制因素。具有主体意识的艺术人才,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充分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源,并将其整合为自我创新创业的有用信息。具有主体意识的艺术人才,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较好的人际关系,以及承受挫折与失败的担当。
作为从事艺术活动的人才,职业化精神就是在从艺术创新创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尊重规律、法制、环境、知识的价值取向与人生态度。具有职业化精神的艺术人才,酷爱艺术,视艺术为自己的生命。他们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有明确的目标。他们具有坚韧不拔、积极主动、永葆进取的心态。他们热爱生活、忠于生活,热爱自然、融入自然。为了自己钟爱的事业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为创新创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
主体意识和职业化精神,是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之不竭的内驱力,是艺术类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团体合作、沟通协调能力是创新创业的桥梁 当今社会是一个全方位合作共赢的社会,不是个人单打独拼的社会。因此,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与人沟通,对于那些只顾钻进艺术象牙塔的艺术人才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无数事例证明,人际关系大于能力。赢得他人信任的条件,一是个人品质,二是专业水准。当然某些艺术活动是属于一种个体劳动。个体劳动需要有独立自主的专业功底和能力,但是其劳动产品必须走向社会,有的还需进入市场,需要获得社会的承认、同行的鼎力相助,以及专家的积极评价与认可。没有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其创新创业将会是功成垂败。
沟通协调,是创新创业中人与人,个人与团队,个人与社会的信息互通共享,是实现创新创业成功目标的重要工具之一。沟通是手段,协调是目的。有效的沟通协调,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艺术活动成果,最终都要与受众见面,要通过多元沟通方式让受众接受作品、认识产品、喜欢产品。要学会善解人意,将心比心,与人为善,待人以诚。许多现实事例告诉我们,不少从事艺术事业的专业人才,其专业能力不可谓不冒尖,然因人际关系障碍难以实现自己的抱负。
(三)知行合一、永不放弃是创新创业的必由之路 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从大脑到双脚的距离。这意思是说,把美好的理想化为行动以至于获得成功,有着艰难的一段路程。是的,对于艺术类大学生来说,往往陶醉于幻想,缺的是迈开双脚行动的决心和毅力。对他们进行知与行的辩证观教育十分必要。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我国现代教育建设和改革的先行者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果。”[5]这说明“知”是引领“行”的方法,“行”是领悟“知”的路径,要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艺术类大学生长于形象思维,他们思维敏锐,善于联想,一部作品往往有诸多表现形式。有的人迷恋于个人的创作意境,痴情自己的艺术设计,但往往纸上谈兵,难以化为现实。有的创作活动开始激情满怀,但越到艰苦阶段越熬不住,守不住。有的在创新创业活动中遇到障碍、麻烦时,缺乏对危机处理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知行和一,锲而不舍,自律自制,永不言弃,是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因素之一。正确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加强自律,管住自己,克服散漫拖沓的习气,是艺术院校大学生应该补上的一课。
(四)综合知识、专业技能是创新创业的基石
“滥竽充数”成语中那位没有真才实学,冒充吹竽行家里手混在吹竽乐队里,但最终在懂行的齐湣王面前落荒而逃的南郭先生,是从事艺术活动人才的一面镜子。尤其是在当今竞争激烈的艺术界,无论你是专家型的艺术人才,还是应用型的艺术工作者,没有扎实过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知识,是绝对没有立足之地的。
艺术类创新创业活动的成功,需要主体具有一定的综合知识。它包括丰富的美学理论与审美能力;熟读古典诗词文赋和西方文学艺术名著;掌握社会文化学、社会心理学、基础哲学与形式逻辑的基本理论;还有组织管理、营销策划、社交礼仪等知识。同时,创新创业活动离不开公文写作,还要熟悉有关政策法规。仅就这一点,不少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对相关法规知之甚少。因此,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此要有周全的教学方案与训练安排。
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说到底是创艺术之新,创艺术之业。艺术是一种特殊的创造性活动,是通过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且比现实更为典型性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力为特征,以艺术语言为手段,通过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审美体验的综合性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艺术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把综合知识与专业技能训练,贯穿于大学四年教学的全过程。
谈千条道万条,专业不精,知识不全面,何言创新创业?前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张和平,面对新闻媒体谈到艺术求真务实时说:“人艺有句老话,‘拉开大幕是真的’。”[6]这句话说得多么深刻!在艺术的舞台上,是真是假,拉开大幕经受观众检验,一点也来不得冒充。
艺术院校在读大学生,应该警醒起来,振奋起来,珍惜大学生活,只争朝夕,为使自己成为一个适应社会需求的艺术专业人才而勤奋学习。艺术院校的领导和老师,理所当然地应抓紧对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知识的全面传授。只有这样,艺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综合素质,才有可能得到完善与发展。
注释: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李双译(注).孟子白话今译[C].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92.
[4]诸葛亮.出师表[A].吴乘权,吴调侯.古文观止[C].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1988.
[5]徐曙蕾.名言警句辞典[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北京人艺院长张和平:让艺术更具人气[OL].中国文明网2012.6.5http://www.wenming.cn/wmzh_pd/sy/ 201206/t20120605_691040.shtml
责任编辑 张吉兵
J60-059
A
1003-8078(2015)05-0089-03
2015-09-09
10.3969/j.issn.1003-8078.2015.05.24
谈音(1972-),女,湖北黄冈人,黄冈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项目,项目编号:2012B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