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地君亲师”溯源考——兼论《礼记》的成书时代

2015-03-28吕友仁

关键词:成书先祖礼记

吕友仁,吕 梁

(河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南 新乡453007)

“天地君亲师”这五个字在中国历史上有很高的知名度。鲁迅《我的第一个师父》:“我家的正屋的中央,供着一块牌位,用金字写着必须绝对尊敬和服从的五位:‘天地君亲师。’”[1]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一章:“中国社会是尊师重道的,每家的祖先堂上都供有‘天地君亲师’的香位牌。”[2]张舜徽《仭庵学术讲论集》:“真正彻底了解‘天地君亲师’五个大字的来源和作用,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内幕,可算是了解了一大半。”[3]

现在的问题是,被国人如此看重的“天地君亲师”五字究竟源出何书?目前学术界的主流看法是源出《荀子·礼论》:“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4]持此看法者甚多,例如,吴虞《读荀子书后》:“其《礼论篇》曰:‘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此实吾国‘天地君亲师’五字牌之所由立。”[5]钱穆说:“‘天地君亲师’五字,始见《荀子》书中。此下两千年,五字深入人心,常挂口头。其在中国文化、中国人生中之意义价值之重大,自可想象。”[6]李泽厚说:“‘天地君亲师’从内容和文字上可一直追溯到荀子。”[7]徐梓《“天地君亲师”源流考》:“我们认为,‘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形成于《荀子》。”[8]

对上述主流看法,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说“天地君亲师”五字始见于《荀子》,有一个关键字被忽略了。“天地君亲师”中的“亲”字指的是父亲,而《荀子》中说的是“先祖”。“父亲”与“先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按照儒家的“亲亲”原则,二者在“亲亲”的档次上差别很大。《礼记·丧服小记》:“亲亲以三为五,以五为九,上杀下杀旁杀,而亲毕矣。”郑玄注:“己,上亲父,下亲子,三也。以父亲祖,以子亲孙,五也。以祖亲髙祖,以孙亲玄孙,九也。杀,谓亲益疏者服之则轻。”[9]1296这意味着什么呢?晋陶潜《陶渊明集》卷一《赠长沙公》:“余于长沙公为族祖,同出大司马,昭穆既远,已为路人。”[10]宋苏洵《嘉佑集》卷十四《苏氏族谱》:“无服则亲尽,亲尽则情尽,情尽则喜不庆忧不吊,喜不庆忧不吊则途人也。”[11]明代学者陈基说:“凡人,五世而亲尽,亲尽则途人而已。”[12]换言之,一个人,如果出了五服,就与原来的家族不再亲了;不再亲了,彼此的关系就像是路人那样。试想,五世尚且如此,何况遥远的先祖呢?如此说来,五字之中有一个对不上号,怎么能说始见于《荀子》呢?笔者认为,“天地君亲师”五字始见于《礼记·礼运》:“故天生时而地生财,人,其父生而师教之,四者君以正用之,故君者立于无过之地也。”[9]911在这里,“天地君亲师”五字具备。应该说,持主流看法的学者也并非不知道《礼记·礼运》的这几句话,但他们都认为《荀子》成书在前,《礼记》成书在后。职此之故,他们就把“天地君亲师”五字的最早出处归之于《荀子》。认为《荀子》成书在前、《礼记》成书在后的学者很多,除了上文提到的学者外,还可以举出一些,例如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该书将《礼记》视为“秦汉之际的儒家”,置于《荀子》之后[13];再例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2009 年修订版,该书“礼”字条的释义说“《礼记》发挥了《荀子》的思想”[14]。鉴于持此看法者不仅人数多,而且多是泰斗级学者,则《礼记》成书时代的问题不得不辨。

我们认为,《礼记》原是丛书性质,由49篇《记》文构成,其编者是西汉的戴圣。而49篇中绝大部分《记》文成书于战国。其中某些篇的成书早于《孟子》,更不要说《荀子》。我们之所以这样说,理由有三。

第一,宋金履祥《孟子集注考证》、元吴澄《礼记纂言》、明陈士元《孟子杂记》和清焦循《孟子正义》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指出了《孟子》中有征引《礼记》的事实。试看下例:

《孟子·滕文公上》:“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飦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15]323

吕按:金履祥《孟子集注考证》卷三说:“按上文曰‘吾尝闻之矣’,则此三句亦古语:‘昔鲁缪公之卒,使人问于曾子。对曰:申也闻诸申之父曰:哭泣之哀,齐斩之情,饘粥之食,自天子达。’此数句与此正同,《孟子》引之尔。”按:金氏所谓“此三句亦古语,《孟子》引之尔”,而金氏所引“昔鲁缪公之卒”以下八句,正是《礼记·檀弓上》文。

吴澄《礼记纂言》卷七:“盖孟子当诸侯去籍之时,姑以意言其大略而已,疑《王制》所记为得之也。”

吕按:此盖谓《礼记·王制》之作早于《孟子》。

金氏、吴氏在《礼记》与《孟子》成书先后问题上只是偶一为之。比较全面地认为《孟子》《礼记》二书相同之文是《孟子》征引《礼记》者,以管见所及,有明陈士元《孟子杂记》和清焦循《孟子正义》。

陈氏在其《孟子杂记》卷二考查了《孟子》征引《礼》的情况,凡24 条。在24 条之中,有3 条涉及《仪礼》,其余的21条均涉及今本《礼记》。根据陈氏的考证,《孟子》征引了《礼记》中的12 篇,即《曲礼上》《曲礼下》《檀弓上》《檀弓下》《王制》《曾子问》《礼器》《玉藻》《乐记》《祭义》《祭统》《缁衣》。这就意味着以上12篇《记》,是早于《孟子》成书的。

焦氏《孟子正义》共指出《孟子》征引《礼记》37次,涉及《曲礼上》《曲礼下》《檀弓上》《檀弓下》《王制》《曾子问》《礼器》《玉藻》《乐记》《祭义》《祭统》《哀公问》《坊记》《中庸》《缁衣》《射义》凡16篇。限于篇幅,摘要说明如下。

(1)《梁惠王上》:“孟子曰: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15]83

按:焦循《孟子正义》:“‘君子远庖厨’,本《礼记·玉藻》文,孟子述之,故加有‘是以’二字。”

(2)《公孙丑下》:“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不可以为悦,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吾何为独不然?”[15]283

按:焦氏《正义》引翟灏《四书考异》:“《檀弓上》子思与柳若论丧礼曰:‘吾闻之:有其礼,无其财,君子弗行也;有其礼,有其财,无其时,君子弗行也。吾何慎哉!’孟子此言,乃即受之于子思者。”

(3)《滕文公下》:“《礼》曰:诸侯耕助,以供粢盛;夫人蚕缫,以为衣服。”[15]421

按:焦氏《正义》曰:“《祭统》:‘天子亲耕于南郊,以共齐盛;王后蚕于北郊,以共纯服。诸侯耕于东郊,亦以共齐盛;夫人蚕于北郊,以共冕服。’孟子所引之《礼》,盖如是也。”

(4)《离娄上》:“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15]486

按:焦氏《正义》:“《礼器》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孟子引此二句,以起为政必因先王之道。”

(5)《离娄上》:“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15]524

按:焦氏《正义》曰:“《礼记·哀公问》孔子曰:‘君子无不敬也,敬身为大。身也者,亲之枝也,敢不敬与?不能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其本;伤其本,枝从而亡。’又曰:‘君子言不过辞,动不过则,百姓不命而敬恭,如是,则能敬其身;能敬其身,则能成其亲矣。’孟子此义,盖本于此。”

(6)《离娄下》:“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雠。寇雠何服之有?’”[15]547

按:焦氏《正义》曰:“《礼记·檀弓下》:‘穆公问于子思曰:“为旧君反服,古与?”子思曰:“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故有旧君反服之礼也;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队诸渊,毋为戎首,不亦善乎!又何反服之礼之有?”’孟子此章,正申明子思之义。”

(7)《离娄下》:“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15]596

按:焦氏《正义》曰:“盖‘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此二语当古有之,子思引以说人子之念亲,孟子引之说君子之待横逆。”

第二,当代学者沈从文、杨伯峻、沈文倬、王锷也分别从各自专业的角度论证了《礼记》早于《孟子》或《荀子》。《顾颉刚学术文化随笔》第一编史学篇《新出土文物与文献之结合》:“沈从文同志在历史博物馆工作有年,深慨文献与文物之未能结合,并谓所发墓葬,其中制度,凡汉代者,以《礼记》证之皆不合;凡春秋、战国者,以《礼记》证之皆合。足证《礼记》一书必成于战国,不当属之汉人也。”[16]《孟子·万章上》:“万章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则舜怨乎?’”杨伯峻《孟子译注》:“《礼记·祭义》云:‘曾子曰:父母爱之,喜而弗忘。父母恶之,惧而无怨。’可见万章这话系引用自曾子。”[17]沈文倬《略论礼典的实行和〈仪礼〉书本的撰作》:“根据以上的辨析,断定二《礼记》与《荀子》相同之文是荀况抄袭二《礼记》,二《礼记》礼类诸篇成书在《荀子》之前。”[18]50又说:“《孟子》《荀子》书中都援引二《礼记》原文,他们手中都有单篇传抄的《记》文书本。”[18]51王锷《〈礼记〉成书考》:“我们认为,《礼运》篇主体部分应该是子游记录的,大概写成于战国初期。”[19]

第三,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郭店楚墓竹简》(简称“郭店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简称“上博简”)的先后问世,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也为《礼记》的成书时代提供了可信的证据。杜维明《郭店楚简与先秦儒道思想的重新定位》:“郭店楚墓竹简出土以后,整个中国哲学史、中国学术史都需要重写。……在孟子的时代,已经有了上千年的文化的积累。如果以经书为代表,不管是《诗经》所代表的人是感情的动物,《书经》所代表的人是政治的动物,《礼记》所代表的人是社会的动物,《春秋》所代表的人是历史的动物,还是《易经》所代表的人是具有终极关怀的动物等等……”[20]4李学勤《先秦儒家著作的重大发现》:“孔子是公元前六世纪后半到五世纪初年的人,其门人即所谓七十子,下延到五世纪前半;其再传即七十子弟子,是在五世纪中晚。到孟子,距离七十子弟子又隔一世,是在四世纪中晚。郭店一号墓的年代,与孟子的活动后期相当,墓中书籍都为孟子所能见。《孟子》七篇是孟子晚年撰作的,故而郭店竹简典籍均早于《孟子》的成书。”[20]15李学勤《郭店楚简与儒家典籍》:“郭店简又影响到对《礼记》的看法。《缁衣》收入《礼记》,竹简中还有不少地方与《礼记》若干篇章有关,说明《礼记》要比现代好多人所想的年代更早。……现在由郭店简印证了《礼记》若干篇章的真实性,就为研究早期儒家开辟了更广阔的境界。”[20]21彭林《郭店简与〈礼记〉的年代》:“《礼记》通论诸篇当作于战国。”(按:《礼运》篇即属于通论)[21]

以上三点理由,从论证方法来说,就是通过传世文献与新出土文献互相印证,可以说,已经成功地论证了《礼记》的成书早于《荀子》。既然《礼记》的成书早于《荀子》,则“天地君亲师”五字的最早出处自当是《礼记》。

实际上,宋元学者在谈到“君亲师”时,也往往与《礼记》挂上钩。南宋学者俞文豹《吹剑三录》云:“韩文公作《师说》,盖以师道自任,然其说不过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愚以为未也。《记》曰:‘天生时,地生财,人其父生而师教之,君以正而用之。’是师者固与天、地、君、亲并立而为五。夫与天、地、君、亲并立而为五,则其为职必非止于传道、受业、解惑也。”[22]俞文豹《吹剑录外集》又云:“‘民生于三,而事之一’,谓君、亲、师也。《记》曰:‘师岂当于五服,五服不得不亲。’又曰:‘事师无犯无隐,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心丧三年。孔子卒,门人若丧父而无服。’”[23]元陈栎《定宇集》卷十三《历试卷》:“人生于三,事之如一,君、父、师是也。‘天生时而地生材,人其父生而师教之,四者君以正用之’,是师也者,上参乎君父之尊,而下为朋友之伦中之最尊者也。”[24]元王义山《稼村类藁》卷十六《讲义》:“《记》曰:‘天生时,地生财,人其父生而师教之。’夫言天地而与师并言,以此见天地与师道并,一日无师道,虽天地不能立也。”[25]

最后说明一点。《荀子·礼论》中的那几句话,实际上是抄自《大戴礼记·礼三本》:“礼有三本:天地者,性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焉生?无先祖焉出?无君师焉治?三者偏亡,无安之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宗事先祖而宠君师,是礼之三本也。”[26]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大戴礼记》与《礼记》一样,都是早于《荀子》成书。过去人们囿于《荀子》成书早于二《礼记》的认识,所以把“天地君亲师”五字的出处归之于《荀子》。而我们之所以把“天地君亲师”五字的最早出处不归之于《大戴礼记》而归之于小戴《礼记》,如前所述,是因为《大戴礼记》中有“先祖”而无“亲”,五字之中有一个对不上号。

[1]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89.

[2]郭沫若全集:第14卷·文学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169.

[3]张舜徽.仞庵学术讲论集[M].长沙:岳麓书社,1992:587.

[4]王先谦.礼记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349.

[5]吴虞文录:卷下[M].亚东图书馆,1921:11-12.

[6]钱穆.晚学盲言[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42.

[7]李泽厚.论语今读[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9.

[8]徐梓.“天地君亲师”源流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9]孔颖达.礼记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10]陶渊明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18.

[11]苏洵.嘉佑集[M].影印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第374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113.

[12]钱穀.吴都文粹续集:卷十八[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385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467.

[13]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50.

[14]中国大百科全书:第13册.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478.

[15]焦循.孟子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7:323.

[16]顾颉刚.顾颉刚学术文化随笔[C].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176.

[17]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208.

[18]沈从文.宗周礼乐文明考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

[19]王锷.《礼记》成书考[M].北京:中华书局,2007:241.

[20]杜维明.郭店楚简与先秦儒道思想的重新定位[C]//中国哲学:第二十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

[21]彭林.郭店简与《礼记》的年代[C]//中国哲学:第二十一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47.

[22]俞文豹.吹剑录全编[M].张宗祥,校订.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69-70.

[23]俞文豹.吹剑录外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65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501.

[24]陈栎.定宇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205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201.

[25]王义山.稼村类藁[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93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101.

[26]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M].北京:中华书局,1983:17.

猜你喜欢

成书先祖礼记
SOUNDS OF THE VILLAGE
Majorana zero modes,unconventional real–complex transition,and mobility edges in a one-dimensional non-Hermitian quasi-periodic lattice
《礼记·祭统》孝道观的神圣意蕴
半途而废
大河村奇遇记
Analyze differing interpretations of the articulation in Schubert’s Impromptu Op.90 No.1 and No.2
文明
怀念亲人,不忘先祖
静寂的故宫博物馆
《尸子》成书年代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