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论王船山研究原文引用中的问题
——以《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船山研究”栏目来稿编校为例

2015-03-28张齐政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王船山船山衡阳

张齐政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湖南衡阳 421002)

再论王船山研究原文引用中的问题
——以《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船山研究”栏目来稿编校为例

张齐政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湖南衡阳 421002)

王船山研究原文引用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错,主要体现在错别字、错标点、错书(篇)名、错页码;二是漏,主要体现在漏字、漏标点;三是歧,即歧义;四是多,即多字。其出现的原因有多个方面,但这些问题的出现,却需要引起从事王船山思想研究的作者们和编校工作者们的共同关注和重视。

王船山研究;著作原文;引用;问题

2009年,笔者曾就青年学者在王船山研究原文引用中出现的问题写过一篇小文,指出青年学者在王船山研究过程中,引用王船山著作原文时常常会出现四个主要方面的问题:一是书名、篇名的错误;二是漏字现象十分严重;三是错别字厉害;四是作者任意地增加、删减或改变标点符号。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建议。由于笔者工作的原因,加之《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船山研究”栏目被评为教育部高校文科学报“名栏”,促使我们对王船山研究原文引用的校对要求更高、工作更加仔细,因此我们在王船山研究论文的编校过程中发现的原文引用问题仍然不少,在王船山原文引用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问题的文章在王船山研究论文中的比例已经达到总数的近70%,这需要我们作者与编校工作者引起高度重视。

一、王船山著作原文引用中的问题

以《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船山研究”栏目为例,在王船山研究原文引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很多,个别作者的文章仅在王船山原文引用中出现的错误就多达68处。笔者重新将其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错,主要体现在错别字、错标点、错书(篇)名、错页码;二是漏,主要体现在漏字、漏标点;三是歧,即歧义;四是多,即多字。

1.错

错别字:在王船山研究原文引用中,所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错别字的问题,几乎70%以上的文章都有错别字的出现,只是多少不同而已。如王船山《诗广传·论小宛》:“岸狱之日而不丧其可爱”变成了“岸狱之日而不伤其可爱”,将“丧”字错写成“伤”字;王船山《唐诗评选》之丁仙芝《渡扬子江》:“唯然,故八句无一语入情”变成了“虽然,故八句无一语入情”,将“唯”字错写为“虽”字;“夔,旷之知,固已难矣。”变成了“夔,旷之知,固以难矣!”将“已”字错写为“以”字。王船山《古诗评选》中卓文君《白头吟》:“正自村妇鼻涕长一尺语”变成了“正似村妇鼻涕长一尺语”,将“自”字错写为“似”字;“亦纸窗下眼孔耳”变成了“亦窗纸下眼孔耳”,将“纸窗”错写为“窗纸”。曹植《朔风诗》:“达人自钦”变成了“违人自钦”;“自四言佳处,宋人偏以此责子建”变成了“自四言嘉处,宋人偏以此责子建”,将“佳”变为“嘉”。王船山《唐诗评选》中陈子昂《送客》:“若非古而犹然为诗,亦何妨风以世移”变成了“若非古而犹然为诗,亦何防?风以世移”,将“妨”字错写为“防”字。②王船山《四书训义·卷五》:“学者之所以学,教者之所以教,皆有其当务焉。”变成了“学者之所以学,教者之所以教,皆有其当各焉。”将“务”字错写为“各”字。③王船山《张子正蒙注·卷一·太和篇》:“存者,不为物欲所迁,而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变成了“存者,不为物欲所牵,而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将“迁”变为“牵”、“辨”变为“辩”;“神者,气之灵,不离乎气而相与为体。”变成了“神者,气之灵,不离于气而相与为体。”将“乎”字错写为“于”字;“不可据之以为常,不可挥之而使散,不可挽之而使留。”变成了“不可据之以为常,不可辉之而使散,不可挽之二使留。”将“挥”变为“辉”、“而”变为“二”。王船山《张子正蒙注·序论》:“人之生也,君子而极乎圣,小人而极乎禽兽,……其稍有耻之心而厌焉者。”变成了“人之生也,君子而极乎圣,小人儿极乎禽兽,……其稍有耻之心儿厌焉者。”将“而”字错写为“儿”字。将“而”字变为“儿”字,在同一篇文章中竟然会同时出现达5次之多!王船山《读通鉴论·卷二十四·唐德宗》:“何所患其人之妨己而夭之?”变成了“何所患其人之防己而夭之?”将“妨”字错写为“防”字。④王船山《满江红·写怨》:“雁影更沈湘岸月,鹍弦谁奏燕台筑”变成了“雁影更沈湘岸月,昆弦谁奏燕台筑”,将“鹍”字错写为“昆”字。⑤王船山《周易内传·卷二·上》:“阳之仅存于位,而以俯临乎阴”变成了“阳之仅存在位,而以俯临乎阴”,将“于”字错写为“在”字。⑥王船山《周易外传·卷一·八》:“德者人,化者天,人者我之所能,天者我之所不能也。”变成了“德者天,化者天,人者我之所能,天者我之所不能也。”将“人”字误写为“天”字;《四书训义·卷十二·论语八》:“故学者之终,所以至于义精仁熟而自和顺于道德者。”变成了“故学者之终,所以至于义情仁熟而自和顺于道德者。”将“精”字错写为“情”字;《思问录·内篇》:“然则无礼之则而言尚行,无乐之意而言养德者,其为异端可知已。”变成了“然则无礼之则而言尚行,无乐之意而言养德者,其为异端可知也。”将“已”字变为“也”字。⑦王之春的《船山公年谱序》:“乾隆三十八年诏开四库书馆,搜访遗书”变成了“乾隆三十八年召开四库全书馆,搜访遗书”,将“诏”字错写为“召”字,且增加了一个“全”字;《清史稿·列传·王夫之》:“于先天诸图及纬书杂说,排之甚力”变成为“于先天诸说杂说,排之甚力”,将“图及纬书”四字错改为“说”一个字。此外,该文在引用原文时还将“附合”写为“附会”、将“新意”写成“新义”等错误。⑧王夫之《诗广传·卷一·王风七·论采葛二》:“不为擢筋洗骨而生理始全,不为深文微中而人益以警。”变成了“不为抉筋洗骨而生理始全,不为深文微中而人益以警。”将“擢”字错写为“抉”字。⑨王船山《读四书大全说·卷一·大学》:“新只是修身上,止除却身上一段染污,即日新矣。”变成了“新只是修身上,止除却身上一段旧污,即日新矣。”将“染”字变为了“旧”字;《读四书大全说·卷一·大学·传第九章》:“君子之身,尽孝以事亲,而家之人皆知孝焉。”变成了“君子之身,尽孝以事亲,而家之人家知孝焉。”将“皆”字错写成“家”字;《读四书大全说·卷一·大学·传第十章》:“新民之德,非不原本于明德,而固自有所及于民之德。故好恶之为功,内严于诚意。”变成了“新民之德,非不原本于明德,而顾自有所及于民之德。故好恶之为功,内严于成一。”将“故”字变为“顾”字、“诚意”错写为“成一”。⑩王船山《读通鉴论·卷末》:“至战国而彊秦、六国交相为纵衡”变成了“至战国而疆秦、六国交相为纵横”,将“彊”字错读为“疆”、“衡”错写为“横”;《读通鉴论·卷十六·四》:“立繁密之法,使民无所藏隐,是数罟以尽鱼之术。”变成了“立繁法之密,使民无所藏隐,是数罟以尽鱼之术。”将“繁密之法”错改为“繁法之密”。⑪王船山《四书训义·卷七》:“所以养天下之士气于礼乐之中,而不使有嚣张之习,亦所以纳天下之民情于和平之内,而不使有兵戎之气。”变成了“所以养天下之士气于礼乐之中,而不使有嚣张之习,亦所以纳天下之民情于和平之内,而不使呦兵戎之气。”将“有”字误写为“呦”字。⑫王敔《大行府君行述》:“至于守正道以屏邪说”变成了“至于守正道以辟邪说”,将“屏”换成了“辟”;王船山《礼记章句·卷三十一·中庸》:“至于全书之义,祥略相因,巨细毕举。”变成了“至于全书之意,祥略相因,巨细毕举。”将“义”字错写为“意”字。⑬

错标点。一般来讲,凡是引用经典著作和古代文献,其标点符号是不能随意改动的。如果对古典文献中的标点有疑问,应该加以注明,否则应视为错误,而作者们在论文写作时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常常任意改动文献中的标点符号。如王船山《诗广传·论小宛》:“岸狱之日而不丧其可爱,况其他乎?”变成了“岸狱之日、而不丧其可爱,况其他乎?”中间多出了一个顿号。王船山《唐诗评选》之丁仙芝《渡扬子江》:“夔,旷之知,固已难矣。”变成了“夔,旷之知,固以难矣!”将句号改成了感叹号;“此讵可与沉酣贾岛、淫酗陈无己者道邪!”变成了“此讵可与沉酣贾岛,淫酗陈无已者道邪?”将顿号改为逗号、感叹号改为问号。王船山《唐诗评选》之杜甫《哀王孙》:“世之为写情事语者,苦于不肖;”变成了“世之为情事语者苦于不肖,”既漏了一个“写”字,也漏了一个逗号,且将分号改成了逗号;《唐诗评选》中陈子昂《送客》:“若非古而犹然为诗,亦何妨风以世移。”变成了“若非古而犹然为诗,亦何防?风以世移,”多出了一个问号,并将句号改成了逗号。⑭王船山《张子正蒙注·序论》:“人之生也,君子而极乎圣,小人而极乎禽兽,然而吉凶穷达之数,于此于彼,未有定焉。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则为善为恶,皆非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下焉者何弗荡弃彝伦以遂其苟且私利之欲!”变成了“人之生也,君子而极乎圣,小人而极乎禽兽;然而吉凶穷达之数,于此于彼,未有定焉。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则为善为恶皆非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下焉者何弗荡弃彝伦以遂其苟且私利之欲?”其中将一个逗号改为分号、一个感叹号改为问好,漏了一个逗号。王船山《张子正蒙注·卷一·太和篇》:“不可据之以为常,不可挥之而使散,不可挽之而使留,是以君子安生安死,于气之屈伸无所施其作为,俟命而已矣。”变成了“不可据之以为常,不可辉之而使散,不可挽之二使留。是以君子安生安死,于气之屈伸,无所施其作为,俟命而之矣。”将一个逗号改为句号,并多出了一个逗号。⑮王船山《读通鉴论·卷末》:“而汤之代夏,武之代殷,未尝一日无共主焉。及乎春秋之世,齐、晋、秦、楚各据所属之从诸侯以分裂天下。”变成了“而汤之代夏,武之代殷,未尝一日无共主焉。……及乎春秋之世,齐晋秦楚各据所属之从诸侯以分裂天下。”凭空多出了一个省略号,而少了三个顿号。⑯更有甚者可以在一段引文中连续出现12个标点符号错误。⑰

错书(篇)名。按道理,在进行论文写作中引用原文是不会出现弄错书(篇)名的。然而,这种低级错误却经常出现。如王船山《唐诗评选·王维〈终南山〉》变成了《唐诗评选·王维〈观猎〉》,将王维的《终南山》一诗的篇名改为《观猎》。⑱王船山的词《忆秦娥·灯花》变成了《忆春娥·灯花》、《浣溪沙·即景》变成了《浣沙行·即景》⑲王船山的《礼记章句》变成了《礼记章旬》、《噩梦》变成了《疆梦》、《俟解》变成了《侯解》,⑳等等。

错页码。错页码是个很奇怪的事,也是个使书刊编辑和校对工作者十分头痛的事。因为你无法去核对原文,找不到原文的出处,所以也就无法去判定原文引用的对与错。如将《船山全书》第十二册第371页误为370页、《船山全书》第六册第404页误为406页、《船山全书》第六册第403-404页误为405-406页。㉑象这种弄错页码的文章毕竟是极少数,但是有严重的竟然会将引文的页码弄错达到8处之多,㉒这就不得不考虑到作者在文献引用中的严谨性了。

2.漏

漏字。在文献引用过程中出现漏字现象是不该有的现象,因为它会造成读者对原文理解的异议或者断章取义,造成文章质量的下降。在王船山研究原文过程中,这种现象不但是大有存在,而且相当严重。如王船山《四书训义·卷十五》:“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变成了“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思愈远,思正有功与学,而思之困学必勤。”中间少了两个“则”字;《礼记章句·卷十八》:“知道之序而尽人之材,则因机设教而人无不可喻者矣。”变成了“知道之序而尽人之材,则因机设教而无不可喻者矣。”中间少了一个“人”字;《四书训义·卷十三》:“行焉而后知其艰,非力行焉者不能知也。”变成了“行焉而后知其艰,非力行者不能知也。”中间少了一个“焉”字。㉓王船山《张子正蒙注·卷一·太和篇》:“故善气恒于善,恶气恒于恶,治气恒于治,乱气恒与乱。”变成了“故善气恒于善,治气恒于治,乱气恒与乱。”中间漏了“恶气恒于恶”五个字。㉔王船山《周易内传·卷一·上》:“乾以刚修己,坤以柔治人。君字之配天地道一,用其志气者殊也。修己治人,道之大纲尽于乾坤矣。”变成了“乾以刚修己,坤以柔治人,道之大纲尽于乾坤矣。”中间少了“君字之配天地道一,用其志气者殊也。修己治人”一段话共20个字,且又不用省略号标出。㉕王之春的《船山公年谱序》(见《船山全书》第十六册):“公之学于是益昌。公之见褒圣朝,固愿不及此也。嗣后遗书日出。”变成了“公之学于是益昌。嗣后遗书日出。”中间漏了“公之见褒圣朝,固愿不及此也”一段话共12字;《清史稿·列传·王夫之》:“于先天诸图及纬书杂说,排之甚力”变成为“于先天诸说杂说,排之甚力”,将“图及纬书”四字漏掉并错改为“说”一个字。㉖王船山《读四书大全说·卷一·大学·传第九章》:“取一家之人,戒休董威之,且没世而不能。”变成了“取一家之人,且没世而不能。”中间漏了五字。㉗王船山《黄书·离合·第七》:“由轩辕迄桀千五百年,禅让之消,放伐变之。由成汤迄汉千五百年,封建之消,离合变之。由汉迄乎祥兴千五百年,离合之消,纯杂变之。”变成了“由轩辕迄桀千五百年,禅让之消,放伐变之。由汉迄乎祥兴千五百年,离合之消,纯杂变之。”中间少了“由成汤迄汉千五百年,封建之消,离合变之”一段话共17字,未用省略号。㉘

漏标点符号。漏标点符号实际上与上述所举出的错标点符号是相同性质,这在王船山研究原文引用中或多或少会出现。如王船山王船山《四书训义·卷十五》:“教思之无穷也,必知其人德性之长,而利导之;尤必知其人气质之偏,而变化之。”变成了“教思之无穷也,必知其人德性之长而利导之;尤必知其气质之偏而变化之。”中间既少字,还漏了两个逗号。㉙王船山《读通鉴论·卷末》:“及乎春秋之世,齐、晋、秦、楚,各据所属之从诸侯以分裂天下”变成了“及乎春秋之世,齐晋秦楚,各据所属之从诸侯以分裂天下”,中间少了三个顿号。㉚王敔《大行府君行述》:“至于守正道以屏邪说,则参伍于濂、洛、关、闽,以辟象山、阳明之谬,斥钱、王、罗、李之妄,作《思问录内外篇》。”变成了“至于守正道以辟邪说,则参伍于濂洛关闽,以辟象山、阳明之谬,斥钱王罗李之妄,作《思问录内外篇》。”将所有的顿号均漏掉了。㉛

3.歧义

歧义是指在王船山原文引用过程中,因将原文中的字用另一个字取代而使读者造成对文章意义的曲解。这种现象也是在编校过程中令人头痛的事。因为单从表面上来看,文章似乎没有问题,而且也通顺,可以理解其意思,但实际上它与本来的含义却大相径庭。如王船山《唐诗评选》之丁仙芝《渡扬子江》:“若一情一景,彼疆此界,则宾主杂遝”变成了“若一情一景,彼疆此界,则宾主杂逮”,用“逮”替代“遝”;王船山《古诗评选》之曹植《朔风诗》:“如注水漏卮,不竭不止”变成了“如注水漏止,不竭不止”,用“止”替代“卮”。㉜王船山《张子正蒙注·卷一·太和篇》:“圣学所以天人合一,而非异端之所可溷也”变成了“圣学所以天人合一,而非异端之所可灭也”,用“灭”替代“溷”;“故尧舜之神,桀纣之气,存于絪緼之中,至今而不易。”变成了“故尧舜之神,桀纣之气,存于絪蕴之中,至今而不易。”用“蕴”替代“緼”。㉝王船山《读四书大全说·卷二·〈中庸〉第一章·二》:“即在父子君臣之间,而不王不禘”变成了“即在父子君臣之闲,而不王不禘”,该文凡是“间”均写成了“闲”。㉞王船山《庄子通·叙》:“麏之室也,众籁不喧,枯坐得以自念”误为“麇麚之室也,众籁不喧,枯坐得以自念”,用“麇麚”替代“麏”。㉟王船山《黄书·大正·第六》:“貤封门荫,层累封垤,以至于无穷”变成为“层封门荫,层累封垤,以至于无穷”。用“层”替代“貤”。㊱王船山《古诗评选》之曹丕《燕歌行》:“己自尔尔,始知蹇促拘缰如宋人七言,定为魔业。”误写为“己自尔尔,始知赛促拘组如宋人七言,定为魔业。”将“蹇”写为“赛”、“缰”写为“组”。㊲

4.多字(标点)

在王船山研究原文引用中,不但出现漏字、漏标点符号的问题,同时也有多字、多标点符号的问题。如王船山《唐诗评选》之陈子昂《送客》:“若非古而犹然为诗,亦何妨风以世移”变成了“若非古而犹然为诗,亦何防?风以世移”,既错字,中间还多了一个问号。㊳王船山《思问录·外篇》:“人之所以异于禽者,唯志而已矣”变成了“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唯志而已矣”,多出了一个“兽”字。㊴王之春的《船山公年谱序》:“乾隆三十八年诏开四库书馆,搜访遗书”变成了“乾隆三十八年召开四库全书馆,搜访遗书”,将“诏”字错写为“召”字,且增加了一个“全”字。㊵王船山《读通鉴论·卷末》:“而汤之代夏,武之代殷,未尝一日无共主焉。及乎春秋之世,齐、晋、秦、楚各据所属之从诸侯以分裂天下。”变成了“而汤之代夏,武之代殷,未尝一日无共主焉。……及乎春秋之世,齐晋秦楚各据所属之从诸侯以分裂天下。”凭空多出了一个省略号,㊶等等。

二、原因分析与建议

笔者前几年的《王船山研究原文引用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主要是针对青年学者而言,寄希望王船山思想研究于后学。而本文所剖析的对象则是全方位各个方面的学者,从硕士、博士、博士后,到讲师、副教授、教授乃至博士生导师;从国内学者到国外学者,因此更具有广泛性和全面性。从以上分析的16篇文章来看,据粗略统计,在王船山原文引用中共有错误194处,平均每篇文章达12处之多,最多的一篇文章各种错误竟达68处之多!这个数目是相当惊人的,应该引起学界和编辑界的高度重视。在王船山思想研究过程中,原文引用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问题呢,笔者以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二手资料的引用。在学术研究中,一般是忌讳使用二手资料的,尤其是进行思想研究。如果使用,则要进行资料的考证。因为二手资料的引用,最容易以讹传讹。然而,在当前学术界学术浮躁的大环境下,尤其是高校的学术评价机制和人事分配改革机制的驱使下,每年机械地硬性地对学者们的科研成果和论文数量有所要求,而不是看论文的质量和论文的价值。因此,为了完成任务,一些学者不去认真地查看王船山的原文,而是走捷径,从别人的文章中引用二手资料,实行拿来主义,不管对错,为我所用。在这种情况下,才会出现大量的错误:错字、错页码、错书(篇)名、错标点符号、漏字、多字、歧义等。

2.学术功底不扎实,做学问怕辛苦。我们知道,王船山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的思想体系十分庞大,集中国古代思想之大成,涉及到哲学、史学、文学、美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伦理学、诗学、民族学、军事学、以及经学、易学、质测学等等各个方面。要把握住王船山的思想体系,是一般学者所难以做到的,它需要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和较高的理论水平,需要静下心来仔细啃读王船山的著作,认真把握他的思想精髓和学术脉络。从另一方面来说,王船山的著作聱牙诘屈、生孤偏冷字多,既不好读,也不易理解,因此需要我们查阅大量的工具书。现在许多研究者对此有畏难情绪,不肯静下心来苦读王船山的著作,写文章时希望速成、一蹴而就,不加以认真思考,许多字词不懂就用其他的字词来取代,从而使文章面目全非,曲解了王船山的原意。

3.知识不渊博,专业不对口。基于王船山思想的研究者们的专业与经历不同,每个研究王船山思想的作者知识面不一样,所以在原文引用中的错误程度也不一样。当然,其中有个别作者实际上并不是研究王船山的,只是凑凑热闹而已,这又当别论。如果是传统的文史哲专业培养出来的还好,但是相当一部分作者是跨专业或者改专业来研究王船山思想的,具有先天不足的毛病。因此,在王船山原文引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歧义现象,有时令人啼笑皆非。如用“逮”来代替“遝”,“杂遝”为杂乱之意,而“逮”则为捉的意思;用“止”来代替“卮”,“卮”与“止”虽然同音,但卮是古代盛酒的器皿,与止完全不是一回事。㊷用“灭”来代替“溷”,“溷”为混乱之意,而“灭”则是消灭;用“蕴”代替“緼”,“絪緼”形容烟雾,而“蕴”是为积蓄之意。㊸用“闲”代替“间”,是因为外国学者对中国繁体字的不理解,因为繁体字“閒”的简体字有二:“间”和“闲”他们分不清,所以有时将“闲”误为“间”。㊹用“麇麚”代替“麏”,中间实在是相去甚远。因为“麏”为雄鹿,“”为牝鹿,而“麇”则是獐子,“麚”为聚集之意。㊺用“层”代替“貤”,“貤”为重复之意,与“层”还是有区别的。㊻用“赛”代替“蹇”、“组”代替“缰”,字形虽然有些接近,意义却完全不一样。“蹇”为驽马,不是比赛;“缰”是御马的缰绳,与“组”有何关系呢?㊼

4.技术层面问题。即技术操作上的失误与校对上的粗心大意。由于现在普遍使用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文章直接在计算机键盘上敲打而成。王船山著作中的许多生、冷、偏、怪、异字在计算机文字库中无法找到,甚至于在一些语言工具书中也无法查到,于是一些学者便使用相通或相近的字词来代替,而不是去检阅大型工具书。同时,由于每个学者使用计算机文字输入方法的不一样,稍不留神就会造成错别字的出现。加之学者们在修改和校对自己文章时,往往只注重自己写作的部分,而对原文引用部分很少去认真校对,所以这样或那样错误的出现也就在所难免。

5.王船山著作的版本问题。笔者所用来对比校对的王船山著作是1996年岳麓书社出版的《船山全书》(十六册),并以此来作为标准。也许有的学者引用王船山原文的版本有所不同,中间存在着差异,尤其是标点符号上的理解不一;也许有的版本本身的校对就有问题;也许有的书籍是盗版书,错误百出。就目前王船山著作来看,质量最好、最全面的应该还是岳麓版的《船山全书》。

在王船山研究原文引用上,不仅是青年学者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是连一些专门从事王船山研究的知名专家学者在原文引用上,有时也会出现差错。这就需要我们编辑工作者在原文引用方面进行认真编校,尽量减少和纠正其错误。针对王船山思想研究原文引用中所出现的问题,笔者建议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决。

1.严格遵守论文写作的规范格式,引文要准确无误。研究者在引用王船山著作原文时,一定要查阅原著,不能随便地从别人的文章或者从网上下载二手资料。引用时要逐字逐句进行核实,认真对照。对于原著中的一字一句,包括标点符号都要原封不动地引用,不能随意改动,更不能随意地删减或增添。如果觉得有的字词或标点符号有问题,需要改动的话,应在括号中加以说明,否则,一律视为错误。

2.多读书、多查阅、多请教。进行王船山思想研究,一定要耐得寂寞,静下心来,苦读勤学。一方面对王船山的著作要认真阅读,深刻领会,不懂的字词要多查阅工具书,或者多向有关专家请教,以免弄错;另一方面进行王船山思想研究,没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古文字功底以及较高的理论水平是不行的。因为王船山思想体系太庞大,所涉及的领域太宽广,而王船山的著作中的生冷偏怪的文字较多,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专门训练。汉字有汉字的规律,每一个汉字都具有其特定的含义,有的字形、读音相似,但其含义却相差甚远。当然,有的汉字可以互相替代,或者在王船山著作中有大量的异体字。然而,如果我们稍不留神,就会出大问题,引起文章和观点的歧义。如上面文中所指出的歧义问题就是如此。

3.对文章要进行仔细校对和修改,同样对文章中的引文也要进行仔细校对和修改。这既是作者的任务,也是编辑者的任务。当下,有的作者在进行文章修改时,往往只对自己的行文部分进行修改,而置引文部分于不顾,这是一个十分不好的习惯,因为它不仅影响到了自己文章的质量,同时也增加了学术刊物编校工作者的困难。实际上,在王船山思想研究原文引用中的错误,只要作者们认真一点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如错字、错标点、错书(篇)名、错页码,以及漏字、漏标点、多字等问题。当然,在进行文章编辑时,编校工作者也要对原文引用部分给予特别注意,以免出现错误。

随着王船山思想研究的日益拓展和深入,随着王船山思想研究的日益国际化,随着王船山思想研究队伍的不断壮大、王船山研究论文数量的日益增多,如何避免在王船山研究原文引用过程中出现错误,提高论文的质量,既是从事王船山思想研究学者们的任务,同样也是我们编校工作者的任务。笔者之所以在纪念王船山先生逝世320周年之际再次检讨王船山思想研究中原文引用中的问题,其目的就是在于引起从事王船山思想研究的作者们和编校工作者们的共同关注和重视。

注释:

①参见拙文:《青年学者在王船山研究原文引用中的几个问题》,载《船山学刊》2009年2期。

②⑭⑱㉜㊳㊶肖振宇:《王夫之诗歌鉴赏略说》,载《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4期。该文在引用王船山原文过程中,文字错误17处、标点符号错误51处,共计68处,是笔者所编校的王船山研究论文中错误最多的一篇文章。

③㉓㉙㊴肖剑平:《王船山教育方法论略》,载《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5期。该文章在王船山原文引用中的各种错误累计次数亦达15处之多。

④⑮㉔㉝㊸谢芳、王学锋:《王船山对传统伦理思想的突破与超越》,载《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期。该文章在王船山原文引用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错误和问题累计达到25处之多。

⑤⑲马余平:《王夫之词的话语分析》,载《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期。

⑥㉕李长泰:《王船山的文化自觉与文化创新意识——以其君子观为观照点》,载《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2期。

⑦陈力祥:《德到优时横天际地——王船山“德”论探究》,载《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4期。

⑧⑳㉖㊵杨旭明:《王夫之的编撰实践及其编撰思想》,载《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4期。该文在王船山原文引用过程中,各种错误也达到了16处之多。

⑨朱迪光:《王夫之“和谐”诗学及其当代意义》,载《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5期。

⑩㉗孙钦香:《论船山〈大学〉诠释的义理新路向》,载《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5期。

⑪⑯㉒㉘㉚㊶王利民:《论王船山改革思想中的民生关怀》,载《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4期。该文在引文上共出差错达25处之多,且将页码弄错也有8处,因此,在王船山原文引用中的错误总数达33处。

⑫陈力祥:《王夫之礼以化民成俗与乐以移易性情的礼乐教化思想》,载《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4期。

⑬㉑㉛张昭炜:《船山批评阳明学的三个层次及检讨》,载《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5期。

⑰㊱㊻刘兴云:《能勿伸斧钺于定论乎?——王船山社会批判思想探要》,载《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5期。

㉞㊹〔韩〕金东敏:《王船山〈中庸〉哲学之实践性质——以〈中庸〉首章首三句的诠释为中心》,载《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2期。

㉟㊺谭忠诚:《王船山的格道返儒说》,载《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4期。

㊲㊼石朝辉、倪嘉:《论王船山诗学中的情与己、才的关系》,载《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期。

Re-exploration on Problems in Original Citation of Wang Chuan-shan Research——Taking Contribution Editing in“Chuan-shan Research”Column of the Journal of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as the Case

ZHANG Qi-zheng
(Editorial Office of the Journal of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Hengyang Hunan 421002,China)

The problems in original reference of Wang Chuan-shan research mainly performed in four aspects.First,it is wrong,which is reflected in wrong characters,punctuations,book(article)names and pages.Second,it is leak,which is reflected in leak of characters and punctuations.Third,it is ambiguity and the fourth is multi-characters.There are a number of reasons.But these problems should be given rise to the common concern and attention of the writers who study the thought of Wang Chuan-shan and the editorial workers.

Wang Chuan-shan research;original works;citation;problems

G232.2

A

1673-0313(2015)05-0022-06

2014-10-10

张齐政(1958-),男,湖南辰溪人,博士,教授,从事中西古典文明和湖南地方文化史的研究。

猜你喜欢

王船山船山衡阳
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船山与宋学关联的再探讨
钱蓉应邀来我校参加2019王船山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
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
大城衡阳
《张船山 社日朴园斋中咏燕》
王船山《周易内传发例》义理演析
王船山修身学说的基本理论与特征
唐君毅先生之船山人性论浅释(下)①
——探《船山之尊生尊气与尊情才义》
完善我国人大选举监督机制的思路——以衡阳破坏选举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