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多维世界探讨*
2015-03-28侯子峰
侯子峰
(湖州师范学院 政治学院,浙江 湖州313000)
理论界关于多维世界的研究并不多见,可以看到的有:其一,希尔伯特在数学领域建立起多维抽象空间的模型;其二,在科学领域,有M 理论指出宇宙存在着11维空间;其三,在文学领域,“多维世界”被界定为从多重视域解释世界,并指称其带有一定的合法性;其四,在哲学领域,邬焜从“信息”维度出发指出存在“四个世界”[1]等。笔者主要从价值论维度尝试对人的主观世界进行细分,并揭示其意义。
一、何谓多维世界
人一般所理解的世界是三维的,即由长、宽、高构成的立体世界,也是为人类所通常理解的生存世界。然而仅从三维出发来考量世界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从更广泛的视角来进行认知活动,这一方面是由于宇宙万物本身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是由于世界本身的多维性。笔者把超过三维的世界称之为多维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就是:多维世界为大于三维的所有世界的集合。集合概念的意义在某些情况下即是被“构造”出来的。集合由两部分组成,一为集合的名称,二为集合的内容,其中集合的内容意为该集合所有特定元素的组合。所谓“特定元素”是指这些元素既有可能是随意选择的,也有可能是符合某种规则或条件的。应该说,集合的设定很多时候是根据人类的意愿或需要,比如,很难说一个包含1、2、4元素的A 集合有太多的意义,即使有意义也是某种情境下人类为特定需要而设定出来的。我们将多维世界概括为多余三维的世界集合,那么除了纯概念和逻辑的数学属性外,它在现实中应如何理解呢?
科学家们发现:运用三维的办法通常可以确定一个任意物体的位置所在。例如,任何一个人或物体都可以用经度、纬度和高度的方式来确切地表现出其所在地球上的位置。然而事物不是静止或固定不变的,当我们研究一个物体时会发现,它现在在这里并不表示它过去在这里,更不表明它将来一定会在这里。随着时间的延展,物体可能会发生位移,甚至物体本身都可能会发生改变。故为了深入研究物体的属性和状态,爱因斯坦在“三维”之外又加入了“时间”这个维度,形成了四维。四维的出现是个巨大的理论进步,因为它把时间和空间放在一起进行考察,拓展了人们的认识视野。这样,在考虑事物时就不仅要考虑一个事物是什么,还要站在历史中去分析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进而研究和推断它以后的发展趋向。
很多人难以想象高于四维的高维世界,这往往是由于人们在固有的理论认知中去思考问题。可以想见,如果只是在空间内考虑问题,那么第四维的存在也是难以理解的。事实上,时间作为第四维而构成的四维世界较之于三维世界的区别,不在于它在长、宽、高的“空间”中另加一维,而是在空间之外另加“时间”一维。因此要理解高维世界我们就要有两种认知前提:(1)高维世界不是在传统的四维时空中另加一维或几维(这既不可能也不必要),而是开辟了新的视域或存在空间;(2)多维世界的出现像第四维的出现一样都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世界,如果不解放思想是无法认知的。作为一个思想“保守”的人,可以认为高维世界不存在、没有现实意义,只能作为数学中的无意义的“集合”而存在(正如有些人无法理解,在数学中会存在负数、虚数、三角形之和可以大于180、一个角超过360度等;在物理中无法理解绝对零度的概念,物体的运行速度达到光速之后时间会停止的说法)。但假如能开启心扉,人们就会发现我们周围存在着更为广阔和有趣的宇宙世界。由于现在科技尚不充分发达,故对客观世界是否多于四维,尚有争议。本文主要试图探讨主观多维世界,至于客观世界的维度还是应由科学家进行研究。
二、高于四维的主观世界:第五到第八维世界
有学者以为,四维时空之外还有第五维度即“意念”,并用此来解释灵异现象。在笔者看来,这种观点并不恰当。因为意念只是精神的一种,更何况把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会造成思想的混乱。主观世界的维度和客观世界的维度应分开来探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会否定两者的联系,事实上,主观和客观永远是统一的。至于主观世界的研究,笔者计划从逻辑和经验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
人们经常谈到和理解的物质世界为四维的时空世界,与此相对照在人们的主观精神层面也对应着四维世界。头脑中的四维世界和现实的世界具有高度的同一性,一一对应或反映。人们经常生活和思考的精神世界即为这种与客观世界相对照的世界。在主观的四维世界中,人们的思想往往会被告知要遵从自然律,不然就会失败或遭到惩罚;在这个世界中,理性崇高至上,感性暗淡无光,严格附属于理性的掌控。比如人要按照客观规律去改变外物形态,按照客观规律去吃喝住行等,似乎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在这样的世界中,人们像动植物一样地生存,毫无意义可言,唯一的目的就是借助劳动创造世界,从而更好地自我保存。然而人的精神并不仅仅只有这样的视阈,因为它的本质是自由和无限。基于此,人们又有想象世界来表征和展现自我的存在。为了理解的方便,笔者把想象的世界也看作是四维的;为了避免和刚才所论述的与客观相对照的主观四维空间相重复,将其称之为主观世界的第五到八维。人生的意义正是在这第五到八维世界得以完成的,即主观四维世界是和客观四维时空世界相对应的精神世界;主观想象世界等于主观精神世界的第五到八维。
在主观四维世界,精神上所理解的长、宽、高和时间是和客观世界紧密对应的,人们的认知要求符合自然物质律。然而,人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物质,不仅仅为了生存和生活,还要求有更多的意义来表征,这就需要依靠想象世界。刚才提到人的精神本质是自由和无限,但在客观自然律的制约下,在主体个体存续时间短暂的制约下,永远也无法在现实世界实现,只能依靠想象世界。如在现实世界一个人想去火星旅行很难,在想象中则不费吹灰之力。如一个人想见古时代的恐龙,可以通过艺术、书本和视频的帮助,很快的想象得到。人生意义的实现也一样,在远古时代,人们企图通过巫术实现和四维空间之外的宇宙沟通。在中国,人们通过道德伦理实现了生命存在的延续。具体说来:一个中国人看到自己的父辈,想到自己是有本可溯的物质来源;看到自己的祖父,更确认了自己的来源;看到自己的曾祖父,意识到自己的来源历史无限长(中国人以三为多,象征无限)。同样的,一个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孩子,想到自己的人生得以延续;看到自己的孙子,想到自己的人生可以长期延续下去;看到自己的曾孙子,想象到自己的人生可以无限延续。通过向上的历史追溯和向下的历史想象,人们在想象中实现了自己人生的无限性。在西方工业化国家,一个人的存在价值往往等同于所拥有财富的多少,这也是人们想象出来的。因为西方国家是个重视物质财富的世界,在那里,人们很容易想象:要努力挣钱,以便在他人心目中确立自己的较高位置。事实上,对存在价值的意义假定就属于一种“想象”。因为,即使自己后来拥有了很多钱,也不一定能在别人心目中生根发芽,因为世界上的富人太多;人们更关注地是他人所拥有的金钱,而不是他人本身。相较而言,艺术上的成功所获得的存在价值则是比较可靠的,因为在想象的空间中,艺术家和欣赏艺术的观众得到了心与心的沟通,观众会因艺术家所创造出来的美妙世界而惊叹不已,直至敬仰与崇拜。
人生的意义要通过想象世界来实现。中国古人认为人有三种不朽的方式,即立言、立德、立功。古人认为人生可能终结,但人生的意义可能无限。问题是,不存在自身的肉体,意义的存在又有何意义呢?所谓留功名和思想于万世之后,认为精神的承继和认可可以有无限价值,实为一种想象世界上的意义。因为人生不过百年,所谓永恒的名望和思想自己并不能“看见”,只能“想见”。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巫术、某些游戏所构建出来的想象世界等都起到了同样的效果,他们对人生的意义价值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有人坚持主观四维世界,否认想象世界的客观存在,认为它“不真实”。其实,真实与否要看从何种维度上来讲。如果就现实的功名利禄而言,那确实没有得到什么,是不真实的。然而,人们按照客观世界的标准所做的规划与期望(如通过努力获得巨大成功或巨额金钱),这些所谓“真实的”东西到底有多少可以完全实现呢?事实上,人们生活中经常得到的是不满、郁闷、贫穷与忧愁,只能依靠一些穷极一生都不能实现的所谓“理想”(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而存活。相反,一个人在想象世界中体验到的那种快乐、幸福与喜悦却比较容易实现;并且,这些感受是真真实实地存在着的,对想象主体也是极为重要的。我们以前多否定宗教的现实意义,认为它使人们按照虚幻的太阳而不是真实的生活转动;然而我们没有看到,宗教所构筑的想象世界有助于人们体悟永恒和幸福,所以有很大程度上的存在价值。
三、第九维主观世界:认知主体的变更和增多
人们一般容易忽略一个现实,就是所谓世界实为观察者眼中的世界。即使科学研究亦不例外,表面上缺失研究主体、追求绝对公正的科学研究隐藏着的主体就是科学家自身或绝大多数成熟的人类。如果我们变换认知主体重新认识世界的话,就会发现看到许多曾不加注意的现象,得到许多新的结论。比如穷人看世界和富人看世界,以人观世界和以某一种动物观世界,就会发现,世界原来大为不同。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以己看世界和换作他人看世界,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所以很多时候,为了更好地处理和他人的社会关系,营造和谐生活,就需要以他人为主体重新审视事物。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新的一个维度,笔者将其称之为第九维度。这就是说,第九维世界不是以己为主体而看到的世界,而是幻想以他人为主体来理解、审视事物而“看到”的世界。而默认的以己为中心的观察主体或可称为零维度或元维度。认识主体的增多和认识主体的变更所起的作用与之类似。因为多认知主体所观察的现象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而要实现这一点,多个认知主体就要互相沟通与交流自己的想象世界。通过信息的传达,人们认识到他人的思想,进入他人所构想的世界去理解世界。交流的结果通常是进入他人想象世界,玩味或体认之后再回到自身主观世界,其结果很有可能改变主体原有的思想结论。
认知主体的变更和增多现象其实较为普遍。比如在教学活动中,作为授课教师在讲课时要体会学生的境况或想法,为此就要求站在对象维度进行思维;作为学生要体悟老师构想的世界,以求更好地进行理解和学习。又如在恋爱时,男生要站在女生的角度去想,女生要试图站在男生角度去想,以增进和谐。再如在国与国的交往中,要试着换位思考,以达成谅解和协议,等。
现在人们普遍使用和遇到的主观世界为九维,更高维的世界对于一般个体而言还难以想象。比如说,一个人可以换位思考,但不能进入他人的梦境进行体验。但是电影、书籍等所构筑出来的想象世界有可能达到高于九维的主观精神世界。像电影《盗梦空间》中讲到梦中仍可做梦,梦境可多达四层(每一层梦境都可看作是包含时间和空间的四维时空),加上在四层梦境之外还有一个潜意识边缘的迷失域,显然这种时空维度已经远远超过九维了。
四、主观多维世界的特征和启示
主观多维世界理论主要有三个基本特征。其一,高维世界很容易理解和包容低维世界,反之则不能。如果你是一条直线,你无法相信平面图形是什么样子。如果你生活在二维的平面世界,则很难理解自上方而降的物体[2]。即使可以通过某些技巧进行想象,但是很难甚至不能精确明白它的所有特征。其二,主观四维世界里理性的重要性通常高于感性;而在主观想象世界,感性和理性同样重要或感性比理性重要。比如在主观四维世界中,一个人玩游戏或者白日梦通常无太大意义,只是为了消费或浪费时间;但是在想象世界中,人们可以通过游戏中所构建的想象空间得到了自己的意义实现和价值认同,就显得很有意义。在主观四维世界,一个人主动帮助受难者不求回报可能不符合经济规律,显得没有意义,但是在想象世界,通过自己的帮助,自己想到他人会过得更好或者别人会感激自己而获得较强意义感。其三,根据主观多维世界理论,任何人文科学知识和规律都是相对的,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或绝佳真理。任何所谓规律面对更高维的世界都有可能会失效。这在现实世界就很明显,牛顿定律在中观世界是真理,超过了这个区域则会失效。一个三角形内角和若不在平面之内,就可能不是180°。在人的主观世界也是一样,某一哲学和政治思想都有其合理性,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施,但没有发现任何一个学说可以在任何历史时代、任何国家和地域、任何人群中通行并是最优的。这可能有现实层面的原因,但站在主观多维世界,则是因为每个人的主观思想不同,想象世界更不同,造成了具体理论在某些人们中的意义缺失。也就是说,其实每一个理论、信仰或学说都是在试图构建一个完美的想象世界。但是真正适合每一个人的想象世界是不存在的,因为主体的具体禀赋和现实环境状况是不同的,其精神需要也会有差异。
现在我们回归物理世界,除了四维时空,微观物理和宏观物理所研究的是两种新式“世界”,只是可惜对这两种“世界”的时空形式研究还远远不够。在对新世界的研究中,假设(即想象)和实验同等重要,这和人的主观精神世界是一样的。并且,在人的主观世界中一到九维世界是可以融通的,而现在的宇宙世界尚存在着不可互通的三大规律,即微观世界的量子力学、中观世界的牛顿经典力学和宏观宇宙层面的天体学说。既然人的主观世界可以是多于四维的,那么物质规律也可能如此。既然人的精神世界可以融通,那么描述物理的理论和各种科学规律也应可以融通。所以,要研究高级宇宙时空形式,不能拘泥于传统思想,要运用想象和实验,开辟新的世界观和自然研究路径,才有可能进一步揭开宇宙的密码。
[1]邬焜.关于多维世界的三种纲领的比较分析[J].科学技术与辨证法,2005(2).
[2]夏志厚.多维的世界与多维的观念——文艺理论观念变革思考之一[J].文艺理论研究,19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