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5-03-28谢德琪吴奇璐陈李伟
谢德琪 吴奇璐 陈李伟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 610041)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谢德琪 吴奇璐 陈李伟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 610041)
通过了解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现状,发现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执行主体、目标群体、农村环境在该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若干问题。为保证大学生村官计划在西部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实施,从政府、大学生村官、社会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计划;现状分析;对策建议
目前,制约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才资源的匮乏,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无疑为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1 大学生村官计划在西部民族地区的实施现状
1.1大学生村官计划发挥的积极作用
到目前为止,大学生村官计划已经过了20年的实践,该计划的实施给人才匮乏、发展滞后的西部民族地区带来了福音。一方面它为西部民族地区培养了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批肯吃苦、了解基层的后备干部;另一方面它还吸引了不少民族大学生回到家乡、扎根家乡、建设家乡,保证了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稳定性,同时也为西部民族地区培养了不少本土人才。
1.2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2.1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主体存在的问题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规定,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执行主体主要包括各县(市)组织部、乡镇政府、村委会三个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调查中发现,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主体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其一,部分政策执行主体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认同感低,他们没有站在人才战略工程的高度去认识大学生村官政策,只是把大学生村官政策看成是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短期决策。因而,在执行大学生村官政策时只是一味地完成上级下达的选聘任务,没有结合实际情况重视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培养、激励、管理等环节,最终导致人才资源的浪费和流失。在针对部分西部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村官的问卷调查中,有40%多的大学生村官认为阻碍其作用发挥的客观因素是任职地县、乡(镇)党委政府对大学生村官工作重视和支持程度不够。其二,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政策执行主体,尤其是乡镇、村委两级存在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的现象。目前,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普遍存在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老化的现象,西部民族地区这一现象更是明显。一些政策执行主体无法认识到大学生村官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他们只会“纸上谈兵”或是狭隘地认为大学生村官会触犯他们的利益,因此,出现了对大学村官不信任、不重用、不放权的局面。
1.2.2大学生村官政策目标群体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村官作为大学生政策的执行客体,他们在西部民族地区的任职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部分大学生报考村官并不是出于扎根民族地区、建设民族地区的目的,而只是为了享受大学生村官政策福利或是作为缓解就业压力的临时选择。在对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的问卷调查中,当被问及他们报考大学生村官的主要原因时,有30%左右选择了“迫于就业压力的无奈选择”,有40%左右选择了“为享受大学生村官的优惠政策”,有20%左右的选择了“到民族地区接受锻炼,提升自己”。这样的报考动机,使得部分大学生村官在岗心态不稳,工作不积极。其次,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不能满足西部民族农村地区需要。在对西部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村官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教育类、文学类、管理类、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较重,而当地所需的农学类、法学类、经济类专业掌握实用技术的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较轻。再次,大学生村官的知识能力储备不能满足西部民族农村工作的需要。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虽然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由于对西部民族地区基层了解不够深入,缺乏基层工作经验,难免会出现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对于部分异地大学生村官,他们还存在语言障碍、文化习俗差异的问题。
1.2.3大学生村官政策环境存在的问题
调查发现,影响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四方面:首先,西部民族地区较恶劣的气候因素。众所周知,云、贵、川、藏、青、新是西部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从地理学上看,这些地方多高原和山地,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部分少数民族又多居住于西部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相对差的地方,这些地方往往夏季炎热少雨、冬季寒冷多雪,平时气候变化急剧且昼夜温差极大。这些恶劣的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村官适应民族地区农村生活的毅力。其次,西部民族地区滞后的经济因素。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西部地区综合实力得到了提升,各民族地区也都呈现出跨越式发展。但是,还是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基础设施条件落后、人居环境差、科技水平落后、农业发展模式传统化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就使得西部民族地区无法对大学生村官形成持久的吸引力。再次,西部民族地区独特的文化因素。据有关资料统计,占全国3/2以上的少数民族人口聚集在广袤的西部,西部各少数民族无论从语言、服饰、文化习俗、信仰等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大学生村官到这些地方以后,存在着不同饮食习惯、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不同价值观等方面的冲突,很容易让他们在任职地找不到归属感,工作积极性也得不到提高。最后,基于地缘、血缘、亲缘关系形成的农村社会具有强大的排外性,这在民族地区尤为严重,容易造成村民对大学生村官不信任的情况发生,不利于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发挥。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下,要保证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计划作用发挥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的作用,需要我们解决好大学生村官计划在西部民族地区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 完善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对策建议
在分析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政府、大学生村官自身、社会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2.1政府方面
2.1.1从思想上增强人们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认同感
首先,西部民族地区政府应该加强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尤其在基层地区要深入宣传,使西部民族地区的基层政府和村委会能够深入了解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相关内容及法律法规,加大他们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正确解读;其次,西部民族地区政府应该通过开展民族地区基层干部与大学生村官共同培训、互相学习的方式,增加他们对大学生村官的了解,认清大学生村官的优势,理解国家制定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战略目标,并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2.1.2从行动上强化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执行力
首先,西部民族地区政府应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政策的配套机制。大学生村官政策只是国家的一项导向性政策,在具体的实践中还需要各个地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精神。西部民族地区有其特殊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在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培训、培养、激励保障、考核、出路等环节更是应该做到有针对性。比如,在选聘环节,西部民族地区应着重大学生村官选拔的本土化,这一方面能避免异地就职大学生村官在语言、文化习俗、信仰等方面的不适应性,另一方面还能保证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稳定性。再比如,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的培训还应该增加地方语言学习、任职地文化习俗介绍、与民族地区群众打交道方法介绍等内容。其次,西部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应明确各相关部门在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培训、培养使用、激励保障、考核、退出等环节的职责,并将大学生村官培养工作纳入考核范围,以强化他们的责任感。再次,西部民族地区分管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各上级部门应加强对下级政策执行主体的监督,防止大学生村官被乡镇随意借调以及部分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存在戒备或排外现象的出现。
2.2大学生村官自身方面
2.2.1端正择业动机,从思想上做好准备
村官这一职业承载了国家、农村社会对青年的热切期望,不能把当村官看成是择业跳板或是逃避就业压力的无奈选择。大学生在选择当村官前,尤其是选择到西部民族地区当村官前,一定要进行理性的思考,了解自己是否真心想服务于西部民族地区,自己是否具备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特质,一定要从思想和心理上做好准备。
2.2.2进一步了解西部民族地区各方面现状
西部民族地区相对于中东部地区及西部非民族地区而言,其社会、经济、文化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对于想到西部的一些民族地区去任职的大学生,必须要进一步了解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化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有条件的可以先期到这些地方去考察,以便深入了解。
2.2.3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
决心从事村官事业的大学生,要明白从“案头”到“田头”的转变会遇到各种问题,诸如专业不对口、实际工作经验少、处理问题能力差、与村民沟通交流存在障碍等,这都需要大学生自身不断去学习。一方面,既要钻研书本,学习有关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的法律法规和农业实用技术,掌握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工作基本方法,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参加农村,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的各种实践活动,了解真正的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以便日后到任职地后能积极迅速融入农村社会,快速适应角色的转变。
2.3社会方面
2.3.1民族高校方面
首先,民族院校应该发挥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积极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认识到农村地区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次,通过开展关于大学生村官的讲座、邀请西部民族地区优秀大学生开展演讲的方式,鼓励在校大学生报考村官,鼓励来自于西部民族地区的大学生回到家乡、建设家乡。再次,各民族高校应充分考虑民族地区农村的需要,积极深化课程体制改革,构建适合民族地区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体系,保证大学生村官能学以致用。最后,各民族院校可以通过在民族地区农村建立大学生村官“实习基地”,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搭建一条接触、了解西部民族地区的通道。
2.3.2媒体方面
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计划起步较晚,发展较缓,除了政府、大学生村官、高校的努力外,还需要各媒体发挥其强大的舆论引导作用。媒体应多多宣传对大学生村官有利的优惠政策,增强这一职业的吸引力。此外,还要加大对西部民族地区优秀大学生村官事迹的宣传,并总结推广他们成功的经验,提升社会对大学生村官的心理认同,也让在校大学生看到当村官的意义。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党和国家着眼于全局的战略规划,它的有效实施对于推进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对于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有重要意义。只有不断发现西部民族地区大学村官计划实施中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才能保证大学生村官计划在西部民族地区实施的可持续性。
[1]佘宇.”村官”小政策,人才大战略——大学生村官政策评估研究[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3.
[2]尼牙孜.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的现状调查与思考——以新疆地区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3]王毅.西部地区大学生村官角色困境的对策建议——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4,(12).
[4]谢德琪.民族院校为西部民族地区培养大学生村官探析[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4,23(4).
责任编辑:卢宏业
10.3969/j.issn.1674-6341.2015.06.021
2015-10-08
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资助(编号:CX2015SP99)
谢德琪(1987—),女,四川万源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分析。
D430
A
1674-6341(2015)06-00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