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背景下容错数据的设计与利用*
2015-03-28张有峰
张有峰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在职业院校的专业类课程体系中,以讲述软件应用方法和训练软件操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软件应用类课程的比重日益增大;同时,理实一体化授课模式使教与学融合为具有交互、连动特点的演进式教学进程,这不仅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也使教学现场具备了实施诸如谜局设置、任务诱导等更为生动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条件。
借助于案例资料在软件环境中进行操作训练,这是软件应用类课程教学最为常用的手段。科学地编撰案例数据,将有效提高软件操作训练的效果,进而促进综合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在《会计电算化》、《供应链业务处理》等课程的教学中,经过多次实践与提升,摸索出一套以容错数据构筑操作模型,以实时剖析引领训练过程的互动式一体化教学方法。
1 规范化案例数据的教学局限性
由普通教材或软件厂商所提供的模拟操作资料,通常只包含对典型业务进行一般性操作的标准化业务内容,为充分顾及教学实践活动的顺畅性与方便性,编撰者往往对影响业务处理进程的选项参数进行了就简处理,并对主要业务数据进行过算术校正,这类资料通常只能支撑低层次的教学训练活动。从软件应用类课程教学的直接结果分析,规范化的案例数据具有以下局限性。
1.1 操作进程中所涉及的软件功能范围比较有限
传统案例数据将操作者所接触的软件功能项目限制在标准化业务范畴内,而将软件中用来纠正用户行为、提示错误信息、引导业务进展的功能排除在训练内容之外,也忽略了对选项功能作用方式、内在数据逻辑联系等知识性内容的学习与利用。以金蝶KIS财务软件V8.x版的凭证录入模块为例,相应功能中属于基本输入输出、联机求助和备选备查等一般性操作功能的项目约为21项,而属于环境参数设置、特殊功能运用与出错状态处理的功能项目则有56项,通常,完成一张记账凭证的录入大致涉及77项操作功能中的23项,对软件相应功能的涉及面仅为30%;同样,在用友ERP-U8软件银行对账功能的6个子项中,对账销账的标准操作只涉略其中4个子项的不到1/3的操作功能。如此,对于财务软件的整个账务处理系统来说,一套标准化的案例资料一般只能引导训练者利用软件全部功能项目或应用能力的20%至30%,在此因为使用过于规范的案例数据,在大多数功能被闲置的背后,不难想象学生们将来独立面对软件运行所出现的问题时可能表现出的尴尬与为难。
1.2 忽视了对软件容错示错纠错功能的利用
就软件开发而言,编程者将更多精力运用在软件能力提升以及软件对录入数据的实时纠错功能上。就拿上例记账凭证录入环节的77项操作功能而言,其中的50余项是针对非标准程序或非规范操作行为而设置的,用于对录入数据进行引导、警告和容错自纠等辅助性服务,这些功能只在出现了非法数据或错误操作时才会呈现给操作者。可见,规范化案例数据将软件的大多数高级应用功能弃之于操作员视野之外,让训练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轻易地放弃了深入接触软件核心能力的机会。
1.3 不利于操作技巧的训练与应变能力的培养
传统标准数据为追求典型性和概括性,将业务单位的个性化特点基本排除在外,以此为基础的模拟训练活动,带给学生的仅仅只是规范性业务的处理技术。更为不利的是,规范业务数据的程式化操作限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比较顺畅的操作实践中丧失了思考与进取的主动性,转而陶醉于完成案例任务的自我满足中;同时,依照软件应用流程而进行的平铺直叙式的操作训练,掩盖了业务或数据可能呈现的离散性与波动性特点,使教学训练在不必发挥也无需变通的氛围中进行,从而削弱了课程教学的效果。
2 容错数据的种类与作用方式
在此所谓的容错,并非指数据处理技术中对输入数据的主动识别与自动更正,而是指有意将含有可控错误的数据编入到案例资料中,使教学案例包含将会对教学应用过程与结果产生正面影响的“有错”内容。针对软件应用型课程教学的容错数据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2.1 产生错误运算结果的数据
这类数据的特点在于对其进行正常程序的操作运用后,产生有悖于应用单位正常业务结果的操作结论。错误结论或错误结果可引发学生对操作过程的检验,促使训练者对业务处理过程进行梳理,或对操作功能进行重复运用,同时也能触发系统对非常规状况的提示与警告功能。例如在财务软件训练数据中,可让企业库存成本大于销售价格,或漏摊费用而使利润与经营情况背离。
2.2 相互矛盾或隐含逻辑错误的数据
软件本身具有识别错误与纠正错误的能力,正常情况下,这些功能只有当错误出现时才会被触发。相互矛盾的数据能够直接激活软件的相应功能,使操作者自然地延伸操作范围进而拓展训练内容。譬如,让存货成本计算方法的选项设置与指定方法不一致,或者在凭证未完全入账时结转期间损益等等,矛盾与逻辑错误将使财务软件的内置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掘。
2.3 影响软件功能利用或超出软件适应能力的数据
任何软件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与适应能力,当业务超出软件所能处理的能力时,就需由操作者在软件内外寻找变通处理的方法,或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功能外数据事实上包含了应由操作者在软件系统外完成的预处理步骤,这种处理可促使学生强化对软件功能的了解与理解,深入思考并寻找软件处理同一业务的不同方法,提高软件应用水平。
2.4 需要后退进程或返回操作的数据
返程操作意味着对软件的再次应用,这是掌握并巩固操作技术最常用的方法。以通用财务软件的教学为例,案例资料中可通过对预置选项进行调整,使其遗漏或误设某一参数,让学生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凭借自己的能力发现问题,进入返回或后退操作进程,在返程操作中同时进行正常流程的巩固性训练。
3 容错数据的编撰思路与演绎技巧
为与标准化实验数据相区别,在此把不完全满足软件内在要求,或在有限范围内存在逻辑错误,以及不能直接在软件环境完成最终处理的数据称为容错数据。将容错数据注入实践课堂,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操作训练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触及到软件的内在功能。编撰使用容错数据,应以实用、可控为原则,以提高教学实践效果为目标。
3.1 让数据触发软件内含的容错纠错功能
应用性软件都具有较强的容错与纠错功能,通常在遇到操作员的非常规数据或错误指令时,会以提示、警告等方式作出反应。在案例资料中容入非常规数据或要求,会使更多的内置信息与内在功能呈现于操作者面前,从而达到全方位接触软件功能的目的。如,在财务软件中录入记账凭证时,错误的类别可以触发软件对凭证类别的校核与警示,让学生接触到凭证类别修改功能,并可以继续深入到对凭证类别判定条件的再设置操作。同样,在会计报表取数公式中录入一个有语法错误的函数,能触动系统弹出语法规则检查提示信息,进而让操作者了解系统内部校核功能的触发程序与报告方式。
3.2 充分利用数据代码化处理的信息化规则
代码设置通常是软件各功能项目初始化操作的基础,也是体现用户操作技巧的具体项目。案例中为代码留下可灵活运用的定义空间,或者使提供的代码在类型、级别、长度等方面与软件默认设置有适当的出入,或者将代码定义规则完全交由训练者自主设置。对此,操作者能通过对代码的修改、补充、完善等操作,了解所用软件在代码设计方面的处理规则,并在修正容错代码的过程中掌握数据编码的基本方法。
3.3 编入一些需作预调整处理的业务数据
进入软件系统的业务数据,需要在录入前进行适应性处理,以符合软件的识别习惯与处理规则,这种预处理依赖于同时也有助于训练者对软件习性的认识。在财务软件教学训练中,将账户余额方向、存货成本计算方法、固定资产折旧计算周期、个人所得税扣税基数等项目的定义留由学生来做,促使学生全面分析案例业务特点,了解软件处理业务数据的规则,进而将业务处理与软件功能利用密切结合起来,这对于学习掌握软件应用方法通常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将容易出现的常规性错误融入案例资料
软件开发者通常需分析应用人员的业务处理习惯,而将常见错误的警示或纠正功能融入其中。譬如在供应链业务中,与总账系统不平衡的期初数必定会触发报错信息,这时需要操作者根据供销存业务与财务数据的衔接关系来检查案例数据中的问题,并借助软件实时界面更正相关内容;再如,提供不能平衡的资产负债表表源数据,将会计业务中的常识性错误、逻辑关系校验错误等编入案例资料,让学生面对不平衡的资产和权益逐个逐项审核自己所做的工作,通过对会计数据以及报表生成过程所隐藏错误的逐项排除,学会在软件平台上正确处理会计业务。
3.5 让特殊状态数据出现在案例资料中
解析与处理个性化数据,这是软件使用者通常需要面临的问题,也是软件开发者已经作过研究并纳入软件功能范围的内容。案例资料中的特别数据,可以唤醒软件功能中蕴藏的特殊能力,也让训练者在处理数据与应用数据中得到技术与能力的提升。在财务软件教学案例中,让应收账款明细账既保留借方余额,又出现贷方余额;或者让增值税的销项税不足以抵扣进项税;或者将现金“白条”搬入期初数据而使货币资金出现反方向的账户余额……这些看似特殊又经常出现的非规范财务状况,使软件对异常业务处理的适应性得到充分暴露的同时,也使训练者的智力与能力经受一定的考验。
4 容错训练对软件应用类课程教学的积极作用
软件应用类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操作者灵活处理业务数据的能力,而案例数据的容错处理,正是激发训练者主动思考并处理软件功能与业务数据关系的最为有效的手段。在此,容错数据可以是单独的局部的,也可以是系列的贯穿训练全程的。笔者在对财务软件应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容错数据之于软件操作训练的内在动能,使相应课堂较之使用传统规范数据表现得更具声色。
4.1 处理非常态业务,大大增加了软件操作功能的接触面
在实践中,借助于容错数据的引导,操作者通过处置数据的过程,得以在更广范围接触软件功能及其应用规范。笔者针对用友财务软件的功能特点,对来自供应链教材的一套标准案例资料进行了容错处理,在其中涉及报价、到货、验收、制单等多个环节以及结算单、记账凭证等多个表单的10余处进行了容错改进,使案例所涉及的有关价格录入与修改的操作项由不足10项增加至近20项,入库、结算等设置与处理由2大类30余项增加至4大类80余项,数量、外币、往来等辅助性核算操作项由20余项增加至40余项,而取消操作等非常规功能由2项增加至近20项。此外,账簿查询、库存管理、存货核算、期末业务等模块的操作接触面也有明显扩大。数据容错改进使这一案例本来只涉及的6个方面约160项操作增加到8个方面的360项以上。在此,数据扮演着引领操作者深入软件功能领域的角色,案例数据的容错处理使学生在增加操作强度的同时,扩大了软件功能项目的利用范围,提高了软件使用与维护的水平。
4.2 运用与纠正容错数据,加深了对软件内在逻辑与数据关系的理解
在财务软件应用教学中,对于在未曾完结的账务数据基础上编制生成会计报表这一容错资料,学生最先面对的是资产负债表不平衡这一直接结论,对此需要查证这是属于账务数据问题还是报表取数问题?查实后还要进一步寻找账务数据的错处所在,并分析错误数据的性质与修正方法,在修改完成后再次分析其对报表平衡关系的影响。这种报错——查证——修改——完善的训练过程,促使操作者深入辨析软件各功能项目的内在作用,研究并理清其适应业务与处理业务的一般方法。
4.3 预处理与逆处理,使业务知识与软件功能认知自然地结合
在案例资料中预留一部分原始数据,让学生在正式应用软件前对其功能与界面进行初步的认识,并按软件适用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必要的整理与调整,同时对数据进入软件系统后的可能结果作出大概的判断,这一教学环节能使之后的操作实践活动变得更为流畅。此外,业务处理中所布置的适度逆向操作,让学生加深了对软件各环节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同时更清楚地看到业务数据在软件系统内的流程轨迹。在此,对业务内容与软件功能的这种相互适应并有机衔接关系的梳理,尤其是对软件核心功能的重复运用,为训练者日后独立使用与维护软件打下了更扎实的基础。
5 数据编辑与教学实施的若干技巧
容错手段的有效利用,关键在于撑控案例数据对软件运用过程的影响方式与影响程度。如果错失课堂控制时机,那么错误的案例数据很可能会成为影响教学秩序与教学成效的不利因素。编好用好容错数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5.1 避开软件系统的缺省设置
软件具有通用性特点,使用者需对应用环境进行一定的设置,在操作上表现为各类选项参数设置和期初数据录入。然而,软件的缺省设置往往已经照顾到适用业务的公共特性,依照系统缺省设置就能基本适应多数对象的一般业务了,这正是系统环境参数设置在软件应用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原因。对此,作为直接影响操作技能训练效果的案例资料,应尽量避开软件的缺省设置,使学生有机会对系统的选项参数以及主要业务模块的运行要素进行适度的调整。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操作训练中,笔者设置了不同于一般性应用资料的会计科目级数与编码长度,选择了一个非期初系统启用日期,自定义记账凭证的分类标准……这些作了非典型化处理的常规性操作项目,增加了运行环境与运行要素设置的内容,强化了对软件环境设置功能的利用。
5.2 避免植入教师自身无法掌控的致命问题
融入案例资料中的错误,是在实际业务中可能遇到的合理的错误,通过适当的调整或纠正后,这些数据应该能够在软件中被正确地运用。如果容错数据包含了与实际业务有原则性背离的内容,或经调整后仍然无法在软件系统中被使用,那么,这一数据就应定性为“错误数据”而不是“容错数据”了。显然,错误数据可能会将业务操作引向极端,或者迫使操作者中止训练过程。例如,在财务软件的个人所得税核算业务中,可以使所得额小于税前扣减额,也可以提供一个不正确的速算扣除数,这些都可通过学生对计算依据与税率的处置得到纠正;但如果提供的数据中包含了诸如非当前税率时期数,或在不具备速算功能的软件版本中要求设置速算参数之类的错误,那么训练者会因为寻找未具功能而趋于困惑,或被引向某一错误路线。所以,高质量的案例数据中始终只能有“容错”而不应有“错误”。
5.3 及时指出数据错误并传授处理要领
容错案例的应用过程也许伴随着一系列的疑问与困惑,对于学生而言,因为初次接触所用软件,面对问题时往往分辨不出这是软件系统问题还是操作数据问题,对此,需要教师密切注意课堂动态,及时把握时机指出案例资料包含的问题,并运用适当方式启发学生思维,指明应对这些问题的正确思路。在此可以说,容错数据应用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对解析及修正问题时机的把握,如果指正引导过早了,会使得操作速度相对较慢的同学绕过错处从而回避了本应由数据引导接触的训练项目;而指正引导过迟了,又会使操作速度较快的同学因为被数据误导而陷入无谓的困扰。
对此较好的控制方法是,在实训计划指导下,尽量让更多学生在操作速度上大致保持同步,当多数同学正面临案例中的问题且有个别领先者正在着手解决问题时,由教师指出问题并分析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继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5.4 着力提高案例资料的有效性与生动性
案例数据的质量在学生的操作训练中会被适度地放大,因此,正确的容错布点会使操作训练加倍收效,而不恰当的数据则会使教学训练成交率下降。案例内容要针对学生特点并依照课程要求来编撰,尤其是案例中的容错数据,更应紧扣业务训练主题,避免漫无边际地随心设置;同样,提高案例资料的生动性,会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感受学习与训练的乐趣,这将有助于训练者应对案例数据中的错误,也能使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与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