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意识培育研究*

2015-03-28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困难意识家庭

林 靖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院长)办公室,浙江 湖州 313000)

随着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顺利召开,从中央到省市,各级党委、政府对高职教育的发展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为高职教育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当前,高职院校牢牢把握正确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核心工作,全面强化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一步加强自身内涵建设,有序推进深化改革各项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作为“90后”高职学生群体中的一份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到了社会、学校及各界爱心人士等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如何进一步强化该类学生群体的感恩意识教育,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质量。

1 加强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意义

提高高职学生的培养质量,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工作,是全面落实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党和政府对高职教育发展部署的现实要求。切实加强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教育,有利于提升其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感,在进一步提升该类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全面提高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水平。

1.1 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加强对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意识教育,促使他们具有一颗感恩的心,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的动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更好地回报他人、回报社会。在他们接受资金帮扶的同时,全面强化感恩教育,将更好地健全他们的个人人格,使他们对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倍感珍惜,从而培养健康的心理,养成合理的消费习惯,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学会相互尊重、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1.2 有利于全面提升学风校风建设水平

学生是高职院校最为宝贵的资源,学生的培养是高职院校最为中心的工作任务,而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也需要学生群体的全方位参与和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一个群体,他们具有一颗感恩的心将有利于他们溶入整个学生群体中去。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教育,有利于增强该类学生群体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强化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主人翁地位。该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得到进一步提升后,其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的激情才能得到切实提升,才能促使全校整体学风水平的稳步提高,并有利于学校整体校风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1.3 有利于全面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90后”学生群体大多为独身子女,孩子的成长成才关系着一个家庭的未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承担着一个家庭未来建设与发展的重任,寄托了父母和家人的全部希望。通过强化该类学生的感恩意识教育,确保该类学生群体明确个人的成长与家庭、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系,促使他们能更加主动地承担起家庭和社会赋予的责任,用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态度,应对成长历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困难,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培养他们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承担起对家庭和社会更多的责任。

2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意识现状

感恩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赐和帮助在心里产生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意识、情怀和行为[1]。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均能够不同程度地享受到来自国家的奖助学金、行业企业及爱心人士在校设立的助学基金等多方面的帮扶,为该类学生群体顺利完成高职阶段的学习任务,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持和人文关怀。

在对湖州职业技术学院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调查中,课题组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外来的帮助,对社会和学校的帮扶非常感激,表示要珍惜社会、家庭和学校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提供的环境和机遇,将认真刻苦地努力学习,争取各门课程都能取得优异成绩,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公益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提升自己,使自身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有用之才,并愿意尽自身所能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为营造和谐的人文社会环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着“坐等资助、依靠资助”的情形,他们认为学校给予帮扶和资助是执行上级党委、政府的政策规定,自己享受资助和帮扶是理所应当的;还有个别学生为了一己私利,甚至有故意“伪造”贫困证明,“主动申请”成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样的现象,挤占本就有限的资助和帮扶资源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是非常不应该的;有些学生拿着社会资助的资金,过着与自身身份不相符合的物质生活,甚至还追求较高消费,完全忽视党和政府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助学金的重要意义;个别同学领取奖助学金后,不愿意拿出部分少量的资金以帮助更加困难的同学和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忽视了个体在发展中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个别同学自认为自身是弱势群体,在班级的建设和发展中不愿意出力,不愿意付出,认为自己是应该得到帮助的一方,很少参加志愿者服务,与同学的交流也是少之又少,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极度缺失;还有个别同学在学习上不思进取,综合成绩位列班级倒数,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过着得过且过的大学生活,对未来的个人发展和自身的定位非常模糊。所有这些不良现象的发生,其实都是与这些学生缺乏感恩意识有关。

部分“90后”家庭经济困难高职学生感恩意识的欠缺,对于其自身的成长、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高职院校党委、行政特别是学生思政工作部门要高度重视这种现象,加强研究,在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物质帮助的同时,要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感恩意识教育,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使他们都能成为有爱心的人。

3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

“90后”高职学生成长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大发展阶段,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相对提升。但因出身于经济贫困家庭,属于社会相对弱势群体,家长更多的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通过考取高分来改变家庭的命运,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而学校教育也更多地侧重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缺乏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足够认识。“90后”高职学生思想活跃,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稍有欠缺,但接受新鲜事物的主动性强,速度快,容易受到社会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对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有所欠缺。

3.1 自身成长环境带来的影响

“90后”家庭经济困难高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物质条件相对匮乏,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与其他同学交往时会产生自卑心理和不平衡心理[2]。该类学生则把读大学视作是改变自身和家庭命运的重要机遇,在渴望得到社会尊重的同时,又深受家庭经济困难带来的各方面压力,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特殊的称谓,有些同学会产生排斥心理。而该类学生在接受各类资助的同时,家庭经济困难的标签将多次被提起,其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也会逐渐的被身边的同学、朋友所了解,导致其内心的自尊心、自信心遭受不同程度的打击。很多同学会认为别人是出于同情和怜悯帮助自己,甚至会认为接受资助是出于迫不得已的无奈,在这种内心心理的作用下,很难产生感恩的想法和回报社会的意识。

3.2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

“90后”家庭经济困难高职学生在其成长历程中已经深受物质要求给自身家庭带来的巨大压力,家长为了家庭的发展和孩子的成长,更多的将时间和精力放在物质条件的改善上,把对孩子教育的责任和压力更多地寄希望于学校的教育上。因愧于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学生家长反而在生活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宠爱,竭尽所能的培养孩子,将家庭的责任和压力全部扛在自己的肩上。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学习付出自己的全部,认为父母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发展和成长环境是理所应当的,更是父母职责所在,忽视了对孩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感恩教育,助长了部分“90后”高职学生的不思感恩,只顾自己享受和自私自利倾向的不断发展,使他们的私心越来越重,造成这些学生缺乏年轻人应有的爱心和热情。

另外,在目前“应试教育”这种大背景下,学校教育更多的偏重于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各级各类学校一般都十分注重学生的升学率或就业率,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对于感恩教育更是少之又少。近些年,随着资助工作的不断深入,受助学生的感恩教育工作却开展得相对较少,导致资助工作与感恩教育不同步,造成学生感恩意识淡薄[3]。学校理应将资助工作与感恩教育同步规划、同步开展,把握一切可以开展感恩教育的机会,提升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3.3 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社会价值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受到的重视程度还有所欠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金钱的欲望和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力度也有较大提升,特别是近几年,社会上物欲横流,拜金主义盛行,这严重影响到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思想意识。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难免受到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造成不知恩,不感恩现象时有发生。因自身家庭经济困难,而身边同学、朋友的消费水平又高于自己,在这种极度不平衡的状态下,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有所模糊,价值取向有所扭曲,感恩意识也逐渐淡薄,对社会、家庭和学校的不满情绪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这种现象必须引起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者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和引导,才能保障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总体目标。

4 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措施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强化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主动思考,主动作为,在制度保障、教育引导、活动设计等方面细化任务,强化责任,全面加强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教育,把他们培养成有爱心、懂感恩的有为青年。笔者以为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4.1 强化制度保障,提升对感恩教育的重视程度

人才培养工作是高职院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职院校党委的重要工作之一。高职院校党委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要把感恩教育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中,强化制度建设,明确工作指导。二级学院(系)党总支、支部要依据学校党委的有关工作部署,切实抓好思政工作者的队伍建设,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在把社会各界的关爱送至每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同时,强化工作研究,主动积极作为,理论联系实际,将对学生的资助帮扶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和平台、载体的设计,在工作中切实将学校党委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教育要求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4.2 加强教育引导,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育人作用

育人工作人人有责,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好全校教职员工,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等两支思政工作者队伍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辅导员和班主任是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两支队伍,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要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培训会议、工作例会、研讨会等多种方式,强化辅导员、班主任对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特别是负责助困工作的辅导员,要通过沟通交流等形式,及时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动向,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体教职员工尤其是与大学生有直接接触的教师,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学会感恩社会、感恩学校、感恩家庭,并通过言传身教,以身示范,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全面提升学生的感恩意识。

4.3 强化活动引导,进一步打造并弘扬感恩文化

各级各类党团学组织和班团委要围绕学校党委、行政关于强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教育的有关要求,在相关辅导员、党团组织的指导教师、班主任等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类型的弘扬感恩文化的活动。如:感恩文化研讨会、感恩文化节系列活动、感恩主题班会等,通过开展活动以切实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意识。要积极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出去,在社会实践及公益服务活动中,共同帮扶更加弱势的社会群体,切实增强该类学生群体的社会意识、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

高职期间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是“90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人生的经历中,度过的最后一个较为完整且正规的学习生涯阶段,高职院校要主动承担起该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化该类学生的感恩意识教育,确保该类学生群体能够更好地懂得感恩,懂得责任,懂得奉献,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除高校以外,党和政府、社会各界、行业企业、学生家长需要全力配合,积极作为,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实现“四个全面”战略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1]魏燕霞.新时期“90后”高职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建议[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8):141-143.

[2]庄燕青.关于培育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意识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4(11):117-118.

[3]康红蕾.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教育的几点思考[J].福建医科大学学院(社会科学版),2011(3):14-16.

猜你喜欢

困难意识家庭
困难中遇见团队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困难我不怕
家庭“煮”夫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选择困难症
恋练有词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