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气副词“反正”的使用环境及其教学问题研究①
2015-03-28黄晓红
黄晓红
(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法国,巴黎 75013)
语气副词“反正”的使用环境及其教学问题研究①
黄晓红
(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法国,巴黎 75013)
“反正”;语气副词;偏误;使用环境;教学
“反正”是一个常用的语气副词,在《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里,它被列为乙级词,但外国学生却不容易掌握,使用时常出错。其原因在于工具书在解释上的误导,以及教材中词语对译的局限性。为此,我们重新认识了“反正”的特性,并从“反正”句“可变因素”的类型出发,研究了这一副词的三种主要使用环境:情状不明型、无关紧要型、劝慰选择型。文章还针对教学提出了一些具体策略。
0.引言
语气副词“反正”②或称“情态副词”,张谊生(2000:21)称之为“评注性副词”。,是我们日常口语中十分常用的一个词,在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里,它被列为乙级词。由于其用法十分特殊,因此一直以来都是众多研究者所关注的对象。宗守云、高晓霞(1999)从语篇角度,认为“反正”是逻辑联系语,它所衔接的语义关系主要有因果、条件、并列、解注、承接、转折等六种,其中以因果和条件关系的为主;李宏(1999)借用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对“反正”的深层语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徐晶凝(2000:68-77)则将“反正”与连词“既然”做了对比;张谊生(2004:178-185)详述了包括“反正”在内的八个反义对立式副词的特点、语用功能及形成原因;陈晓桦(2007)从教学出发,将语篇中的“反正”从形式上分为三种类型;董正存(2008)讨论了“反正”的用法以及它作为情态副词产生的原因,并分析了其语法化的过程;柏杨、吴颖(2012:121-129)则把“反正”定性为“条件式衔接连贯标记语”,着重分析了“反正”的语义功能演变及其话语标记功能。尽管对“反正”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这些成就,然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还是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外国学生在学过之后还是很少主动去使用,即使偶尔使用,也常常会出错。笔者过去10多年在法国高校学生的口头作文材料③语料来源:巴黎七大中文专业二年级(2003~2005学年)、应用外语英-中文专业三年级(2009~2011学年);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中文专业四年级(2005~2006学年);波尔多三大中文专业三年级、应用外语英-中文专业三年级(2011~2012学年);雷恩二大中文专业研究生二年级(Master 2,2012~2013学年)。中,仅收集到3例,并且遗憾的是这3例全为错误的句子。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学生学习并掌握这个语气副词为什么就这么难呢?作为教师,我们怎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使他们尽快地掌握、正确地使用这个常用副词呢?本文将从下面几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1.学生使用“反正”的偏误
①匿名审稿专家对本文提出了宝贵修改意见,特此致谢!
由于学生自己一般不主动去使用“反正”,为了解他们使用“反正”的情况,我们曾在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速成系的一个中级班(C班)做了一项小实验①这个班的学生分别来自韩国、印尼、马来西亚、日本、意大利等国。承蒙速成学院副院长陈军老师的大力支持,本实验才得以顺利进行,谨致谢忱!:让学生在不借助任何工具书的情况下,在规定的10分钟内当场用“反正”造出2~3个复句,在回收的18份问卷中,2~3个句子全做对的仅4人(其中包括一名印尼华裔,并且所做的两个句子全都是单句,而不是我们所要求的复句),句子全错的有6人,其余8人则是对错参半。由此可见学生对“反正”掌握得并不理想。
从材料中看,学生使用“反正”的偏误类型主要有:“反正”句内部结构错误、“反正”错位、“反正”上下句的语义关系缺失、“反正”误代其他关联词等。例如:
(1)*不管某个人责怪,反正我不关心。(内部结构错误)
(2)*那个聚会已经客人够参加了,反正你去不去没关系。(错位)
(3)*反正你愿不愿意,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你应该在中国找工作。(错位)
(4)*反正他们同意她的建议,我绝对不同意。(语义缺失)
(5)*反正天气预报说今天很冷,天气太热。(误代其他关联词)
(6)*依我看,所有人类反正结婚,还是干脆早点儿婚是还可以的办法。(误代其他关联词)
(7)*反正你跟我去医院吧,明天给你打电话。(误代其他关联词)
例(1)是“反正”句内部结构错误造成的偏误。当“反正”前边与“不管”联合使用时,“不管”后常常应该或带一个正反式、或带疑问代词、或带“多+adj”结构。这句应该改为:
(1’)不管谁来责怪,反正我不关心。
例(2)和(3)是典型的“反正”错位,即把“反正”错误地放置在了另一个分句中。这两句把“反正”的位置挪一挪就行了:
(2’)反正参加那个聚会的人已经够多了,你去不去没关系。
(3’)不管你愿不愿意,反正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你应该在中国找工作。
例(4)中“反正”上下句的语义关系缺失,缺少一种变数。据李宏(1999:122-124)统计,但凡“反正”句,其内部总是或显或隐地含有变量和常量两种因素,而此处例中前后两分句都表常量,不表变量,因此说不通。可以改为:
(4’)反正不管他们同意不同意她的建议,我是绝对不同意。
例(5)~(7)中“反正”误代了其他关联词,这些关联词分别是“虽然……但是……”“既然”“不管怎么样”:
(5’)虽然天气预报说今天很冷,但是天气实际上很热。
(6’)依我看,所有的人既然都要结婚,还是干脆早点儿结婚,这才是好办法。
(7’)不管怎么样你还是跟我去医院吧。明天给你打电话。
这些偏误中前3种都可以算是由于“反正”的基础句式掌握得不好造成的;最后一种“‘反正’误代其他关联词”情况较为复杂,下面我们重点分析。
2.学生误用“反正”的主要原因
我们认为,对“反正”认识上的不足,给教与学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误导。这种误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具书在分类和解释上的问题;二是教材翻译方面的局限性。
2.1 工具书存在的问题
在词典里一般将副词“反正”分为两类。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1996:350)里,副词“反正”的两个义项是:其一,表示情况虽然不同而结果并无区别,如:
(8)不管你怎么说,反正他不答应。
其二,表示坚决肯定的语气,如:
(9)你别着急,反正不是什么要紧的大事。
《现代汉语八百词》(1991:173-174)中的两类是:第一,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变结论或结果:
(10)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不信。
第二,指明情况或原因,意思与“既然”近,而语气较强:
(11)反正不远,咱们就走着去吧。
而《汉英虚词词典》(1992:93-94)则将“反正”分为三类:第一类与前两家说法大同小异;第二类是:强调某一情况的确定性,或表坚定决心:
(12)田苗地卖给何老大,算下来也不知找了多少钱,反正只能打药账。
第三类是:强调很有把握的判断,然后加以阐述:
(13)反正犯了大罪,要不,怎么会问斩呀。
在《现代汉语虚词词典》(1998:195-197)中“反正”被分为两大类,其中第一类的解释跟以上词典并无区别,即“表示情况如何不同,都不能使结果改变”,而作者又将其分为四小类:
1 )上文有联合短语,常是并立两项。用于后一分句:
(14)赚了赔了,反正都在这里面。
2 )管它/无论/不管……,反正……,如:
(15)管它抽多少呢,反正今天先穿个新鲜劲儿。
3 )“反正”后的是既成事实,用“反正”再次肯定。用于单句,如:
(16)他们把那间背阴的、最小的留给邓元发。“反正你是一个人。”他们说。
4 )主要不在于结论的真确,而在于表明态度的坚决。加强语气。用于单句:
(17)就这样。你走吧,我反正是你的人了。
这本词典对第二类的解释则为“用在前一分句①这种说法似乎有失偏颇。实际上,这种句式中“反正”所在的分句往往具有两个位置:位于首句或尾句皆可。比如我们把例(18)中的“反正”分句置于句末,句子意思不变(咱们说说话儿吧,反正睡不着)。在笔者看来,侯学超先生的这第二类与第一类中的后两条实属同一种情况,都是用“反正”表示对原因的强调。,肯定‘反正’后的是真确的,并由此推出相应结论”,例如:
(18)反正睡不着,咱们说说话儿吧。
尽管“反正”只是个乙级词,但是工具书在分类和解释上各自不同的说法,实在让人感到眼花缭乱,这些不同的解释给教师备课造成了极大程度的困惑。对第一类,即常和“无论、不管”连用的“反正”,各家的意见还比较统一;但所谓的第二类、甚至第三类,就让教师们感到无所适从了。最具权威性的《现代汉语八百词》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必备参考书,老师采用得最多的就是它上面的说法,讲解时也都按照上面的两条。然而,在这样教过之后,学生反而经常会将“反正”与“既然”相混淆,生成出一些错误的句子。除上边第1节中的例(6)外,下面还有两个例子②这是笔者早年在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速成系收集到的材料(学生水平:B班即将结业)。:
(19)*反正金汉成病了,为什么不回家休息呢?
(20)*反正下雨了,我们别去散步了。
很显然,在这里学生将“反正”与“既然”混淆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错误,我们认为,除教师本身讲解的方法问题外,应该与《现代汉语八百词》第二条解释“意思与‘既然’近”不无关系。这也就是为什么与教学相关的研究往往喜欢将这两个词联系起来讨论③参见徐晶凝(2000:68-77)和陈晓桦(2007:112)。,因此我们不能不说工具书在这里对教学实则起到了一定程度的误导。
2.2 教材翻译方面的局限性
这个问题比较集中体现在中国境外,尤其是欧美国家的汉语学习者身上。
在欧美国家,汉语学习者很少会将“反正”与“既然”相混淆,他们的错误是另一种情形。纵观国外的大学,由于翻译法在初级汉语教学中使用得较为广泛,因此生词的翻译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比较大。教材中的“反正”,英文版一般将其译为anyway和anyhow,法文版则译成?en tout cas或de toute fa on,这毫无疑问是正确的。问题是,由于教材中往往没有把这个副词列入到语法点中来讲解④参见《速成汉语基础教程·综合课本》(郭志良、杨惠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当代中文·课本(法文版)》第三册(吴中伟主编,华语教学出版社,2009)、《C’est du chinois pour tous汉语双轨教程·简易本》(Monique Hoa[华卫民],Editions You Feng,2008)、《Méthode de chinois:deuxième niveau中级汉语(上)》(YANG DROCOURT-Zhitang、LIU Hong、FAN Jianmin,L’Asiathèque,2011)。,因此虽然学生很容易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却不知如何正确地去使用它,也不知在何种情景下可以使用。
下面以法国的情况为例。教学中我们发现,法国学生在使用副词“反正”时出现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将“反正”与“无论如何/不管怎样”相混淆。由于“反正”和“无论如何/不管怎样”无论是在词典里还是在法国教材中,其翻译都是相同的,即都被译为en tout cas和de toute fa觭on,因此,学生很容易将二者相混淆。做法译汉翻译练习时,他们在面对句中的en tout cas或de toute fa觭on时常常不知到底应该选用“反正”还是“无论如何/不管怎样”,往往在该用“反正”时使用了“无论如何”,而该用“不管怎样”时却又使用了“反正”。比如,在我们给学生的法译汉练习中有这么一个句子:
(21)Demain nous serons déjà mardi,mais de toute fa on je terminerai ma rédaction ce soir.
相应的参考译文应该是:
(21’)明天又是星期二了,今天晚上我无论如何/不管怎样都要把作文写完。
这里,教师的本意是要求学生使用新学的“无论如何”。然而,由于句中出现了早在一年级学期末就已学过①巴黎七大应用外语系一年级当时使用的是《C’est du chinois pour tous汉语双轨教程·简易本》。、在课本及词典中被翻译成“en tout cas”的“反正”,因此学生先入为主,一看到“en tout cas”就执意地认为与之相对应的应该是汉语的“反正”——尽管在新学“无论如何”时教师已多次反复强调过它的词义,并告诫学生不要将它与“反正”相混淆,但却都无济于事。在这一次练习中,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在上述句子中使用了“反正”,而不是“无论如何”或“不管怎样”。由此可见,教材中对生词的简单翻译不能帮助学生真正地掌握某些特殊词的用法。
其二,法国学生在使用“反正”时常常下意识地套用法语en tout cas或de toute fa觭on的用法,因而生成出错误的句子。请看法国学生的一个错句:
(22)*中文很难,反正很有意思。
这个句子用中文说是错误的,但是在法语口语里却是没有问题的,相应的法文是:
(22’)Le chinois est très difficile,mais en tout cas(de toute fa觭on)c'est intéressant.
显然,在这里学生将法语en tout cas/de toute fa觭on的用法套用在中文的“反正”句中,这是行不通的。R.Ellis(1994:343)指出“现有确凿证据表明,母语是影响外语习得的一个主要因素”,不可否认,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的作用十分重要。法国学生在习得汉语副词“反正”时,正是由于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他们往往直接套用其母语en tout cas或de toute fa觭on的用法。
这么说来,究竟在什么时候、在何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反正”?我们又该怎样才能有效地教会外国学生、让他们真正地掌握和正确地使用这一常用词汇呢?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反正”的特性。
3.“反正”的特性
一般词典将“反正”分为两类或三类,而李宏(1999)通过对“反正”表层语义和深层语义的分析得出只有一个“反正”的结论,我们同意他的观点。我们认为,词典上所谓的两至三类,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反正”所作的解释。
下面以《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和《现代汉语八百词》为例:
首先,所谓的第一条——无论是“表示情况虽然不同而结果并无区别”(《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还是“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变结论或结果”(《现代汉语八百词》)——实际上说的都是“反正”的语义特征。这一语义特征与“不管”、“无论”是重合的②两本词典对“不管”词条的解释是一致的,都为“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结果(或结论)都不会改变”(详见《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第104页,《现代汉语八百词》第79页)。。凡反正句,其语义上都有这层意思。只不过传统上所谓的第一类,它的这个语义特征是显性的,比如上面的例(8)(10)(14)和(15);而在第二类中,它的这一语义特征是隐性的,隐含在句义中,但是形式上往往也可以将这个词义特征补出来,使其显性化。比如,我们可以在上面的例(9)和(11)的“反正”分句之前,加上“不管怎(么)样/无论如何”或“不管……”等而句子意思不发生变化:
(9’)你别着急,不管怎么样,反正不是什么要紧的大事。
(11’)不管怎么去,反正不远,咱们就走着去吧。
从上面两个句子,我们还可看出,与“反正”分句发生直接关系的,不是原来的相关分句,而是后来加进去的“不管”类分句。我们甚至可以将原来的相关分句去掉,而不影响“反正”的成句:
(9”)不管怎么样,反正不是什么要紧的大事。
(11”)不管怎么去,反正不远。
其次,《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的第二条,即“表坚决肯定的语气”,指明的是“反正”的性质,即“反正”是一个“表示语气的副词”。所有的“反正”句——不仅仅是第二类①为方便讨论,我们还是沿用“第一类”、“第二类”这种说法。,也包括第一类——都表示这种“坚决肯定”的语气,只不过第二类,由于前边没有“不管/无论”类分句的铺垫,因此与第一类相比,句中“反正”的语气就显得更为强烈,尤其表现出一种很强的主观性——这一点也正是它与“无论/不管”句最大的区别。以前面的例(10)为例:如果拿掉“反正”换上“无论”或“不管”,语气上就显得弱了许多。试比较:
(10)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不信。
(10’)不管/无论你信不信,我都不信。
此外,我们认为,《现代汉语八百词》中的第二条,即“指明情况或原因”,也不能算成是一个“义项”,它只是从语用的角度对“反正”进行说明。
总之,以上三点合起来构成副词“反正”的共同特征,所有的副词“反正”都具有这些特点,我们无论在教学上或研究中,都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
4.“反正”的使用环境
李宏(1999:122-124)认为,凡“反正”句,皆存在变量和常量两种情况(我们在下文将分别称之为“可变因素”和“不变因素”):在《现代汉语八百词》等词典里的第一类的“反正”句中,包含“反正”的分句“反正项”是常量,与“反正项”相对应的分句“相关项”为变量(在“不管你怎么想,反正我不同意”句中前一分句是变量,后一分句为常量);第二类句子中的常量也是“反正项”,而变量则隐含在句子深层(在“反正没多远,我们骑自行车去吧”句中常量为“我们骑自行车去”,变量为“无论是骑自行车去还是坐车去”)。②详见李宏(1999:122-124)。
根据李宏的这一观点,我们从可变因素(变量)的类型出发,归纳出“反正”句有三种主要使用环境:
4.1 情状不明型(可变因素不确定)
在“反正”句中,不变因素(常量)永远不会因可变因素而变化,可变因素对不变因素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因此,若出现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很难言述、很难把握的情况,或是出现说话人、叙事人难以掌控的一种状况时,可以用“反正”来肯定另一个情况的真实性,或者用“反正”明确说话人、叙事人的个人态度。
“情状不明型”分为两类:
4.1.1 当出现说话人或叙事人自己难以把控的情状时,可以用“反正”引出自己个人的观点、态度和想法等。如:
(23)不管瑞宣是不是下了地狱,他反正必须上天堂——冠家就是他的天堂。(北大语料库③本文标注“北大语料库”的例句均由外审专家提供,再次感谢匿名审稿专家的宝贵建议!)
(24)不管你们怎么弄,反正把我的意思表达出来就行。(北大语料库)
(25)不管过去我们有多大的事情,反正这个时间不能散。(北大语料库)
此类句子常与“不管”“无论”连用,是典型的“反正”句,即通常所说的第一类,这属于“反正”的基式用法。在这类句中,说话人或叙事人对某一种情形或状况如“瑞宣是不是下了地狱”“你们怎么弄”“过去我们有多大的事情(过去我们之间发生过什么事情)”是无力把控的,后边用上“反正”来引出说话人或叙事人个人的一种看法或态度——它们分别是“他必须上天堂”“(你们要)把我的意思表达出来”“这个时间(我们)不能散”。
在这些句子中,置于“不管”或“无论”后边的难以把控的情状常常以“V不V”“含疑问代词的短句”“(有)多(么)+Adj”等几种格式显现出来,如例(23)~(25)。
值得注意的是,说话人或叙事人难以把控的这个状况有时是隐性的,它潜藏在句中,不直接显现出来。例如:
(26)你去替我辞掉美容专柜的工作,反正就说我没空。(北大语料库)
此例中说话人将“替自己辞掉工作”的重任交给对方,具体怎么操作说话人自己并不想去把控,两个分句间实际上省略了“不管你用什么方式、说什么理由、找何种原因”——这省略部分正是说话人难以掌控或不愿去掌控的。
4.1.2 当在叙述过程中出现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很难言述、很难把握的情况时,我们也可以用“反正”来肯定另一个情况的真实性。例如:
(27)不知道什么牌子,反正又甜又香的顶刮刮货色。(钱钟书《围城》)
(28)丢了羊,丢了多少,不清楚,反正把羊丢了。(红柯《牧人》)
(29)雪天,使人分不清上午和下午,天反正是昏的。(王小妮《1966年·普希金在锅炉里》)
(30)你到湖南给我写封信,就说这本书我做了很多工作,有时熬夜在办公室写,有时……反正你怎么写都可以。(王石《雁过无痕》)
(31)我们注意到,老爸脸上的笑顿时敛尽了。也许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也许他是不愿让老妈继续不高兴,反正他忽然严肃起来。(荆歌《革命家庭》)
此类句子上文中常出现“不知道”“不清楚”“……也好,……也好”“也许(或许)……,也许(或许)……”“有时……,有时……”“有人……有人……”等词语。仔细观察,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句子实际上是由上边所说典型的“反正”句扩展而来,我们可以将它看作基本用法的变体。与基本用法相同,这类句子“反正”所在的分句也都处于句末。
尽管都出现在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语篇中,但“反正”句上下文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或者说“反正”在句中所起的作用,还是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转移视点。
这在“反正”句中是最为常见的。有时是说话人对对方提出的问题一时回答不了或由于某种原因不想回答,有时是说话人对自己正在谈论的事情不能一下子说明白,这个时候,都可用“反正”来把话题转移到一个自己完全有把握的判断之中。如:
(32)仇虎:……路好像平整了点似的。
花金子:我们走的像是一条大路。
仇虎:反正鼓是听不见了。(曹禺《原野》)
这段对话开始在谈“路”,花金子认为他们走的“好像是一条大路”,仇虎对此或是不清楚,或是觉得没必要知道是“大路”还是“小路”,他避而不谈“路”,用“反正”把话题一转,肯定“鼓听不见了”这个事实。
2 )解释现象。
当某种不确定情况出现时,可用“反正”对这一现象作出进一步的解释。如:
(33)嫂子不在家时,(千里)常去一家牛肉面馆,……有时是哥请人,有时是人请哥,反正哥从来不在队里伙房吃饭。(张抗抗《工作人》)
3 )确定范围或推出结论。
在不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的情况下,说话人可以用“反正”来明确范围或作出推论。如:
(34)原因嘛,我也不清楚,反正是废气一类的。(王芫《口红》)
4 )总结前文。
“反正”有时可以对上文作出总结,其意义和作用都相当于“总之”①这一点,董正存(2008:12)和柏杨、吴颖(2012:125-126)也提到了。。如:
(35)这个嘛,一言难尽,主要是感觉,这个孩子很老练,就是说很油,待人接物都十分客气,礼仪周到像个商人,说不出那个劲儿,反正,我觉得不舒服。(王朔《我是你爸爸》)
5 )强调结果。
在一件事情一时弄不清原因或没必要弄清它的原因时,用“反正”强调其结果是这样,意思是:事情已经这样发生,原因在这里并不
重要,暂且不必管它。这一类多出现在描述性语言中。如:
(36)也许是老爸还在熟睡,也许老妈根本就不愿意让他知道,反正老妈径自往我们的房间里来了。(荆歌《革命家庭》)
6 )强调事实。
“反正”有时也可用来强调一个已经发生的事实,至于这一事实带来了何种后果,人们暂时还无从知道或者无需知道。如:
(37)恨也好,不恨也好,反正我是打你了。(王朔《我是你爸爸》)
4.2 无关紧要型(可变因素客观已定)
可变因素对不变因素不会产生影响,当它一旦确定下来,即便看起来对结果极为不利,却也丝毫改变不了不变因素。因此,在对一件已然的事件有着“无所谓”的态度时,可用“反正”引出持这种态度的原因(即不变因素)。
此类句子,上下文中常出现“没关系”“没什么”“无所谓”“不在乎”等词语,如:
(38)买得便宜今天的土豆,因为个头小。她不在乎,反正都要切成丝的。(裘山山《幸福像花开放》)
(39)(新来的校长)有些傲,不好共事。不过也没什么,反正是党委集体领导。(萧平《下车伊始》)
这类句子上下文中相关项分句有时也使用“爱V不V”“A就A(吧)”等表示“无所谓”的句式,如:
(40)你爱学不学,反正又不是花我的钱。
(41)反正今天要洗头,湿就湿。(裘山山《幸福像花开放》)
有时,句中虽没有以上的字眼或句式,但“无所谓”的意思已隐含其中。比如:
(42)这张离婚申请,你不签上字,我亲自去民政局,反正我离婚离定了。(丛维熙《酒魂西行》)
(43)也许刻得不像她。哼,反正上面的生辰八字是对的。(曹禺《原野》)
在这两个用了“反正”的句子中,前一例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就是“你不签字没关系”;而后一例,一个“哼”字足以表达说话人“不在乎”的态度。
此类句子都有这样一个特点:一般情理中,人所期望的应是A,而事实却是相反的,是人们所不希望发生的,即-A,这个已定的可变因素虽为不利的一方,但对结果却并无大碍,“反正”凸显说话人主观上的“无所谓”意思。
这类句式,“反正”所在的分句既可位于句首——如例(41),亦可作为后一分句——如例(38)至(40),或者处于句群之尾——如例(42)和(43)。
在这类可变因素客观已定的“反正”句中,“反正”用来强调指出说话人对某已然事件持“无所谓”态度的原因。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可以用“因为”代替“反正”,但如此一来句子失去了原句中的语气作用。试比较:
(39)(新来的校长)有些傲,不好共事。不过也没什么,反正是党委集体领导。
(39’)(新来的校长)有些傲,不好共事。不过也没什么,因为是党委集体领导。
4.3 劝慰选择型(可变因素主观选定)
在面临某种选择,说话人、叙事人或描写对象对这不定的可变因素要在主观上作出选择时——有时是为自己作出某种选择,有时是向听话人进行劝阻或提出某种建议等——可用“反正”引出这么做的理由或原因。既然选择,理所当然地选择被说话人认为是有利的一方。如:
(44)别着急,反正不是什么要紧事。
(45)汽车价钱新近长了好几倍,鸿渐行李简单,又不匆忙,不如叫两辆洋车,反正有凤仪相送。(钱钟书《围城》)
(46)反正事情是吹了,院中又没人,何不去拿几件东西呢?(老舍《骆驼祥子》)
这三个句子隐含着的可变因素分别是“不管你着急不着急”“不管叫汽车还是叫洋车”“不管拿不拿东西”,句中三个说话人凭着相应的不变因素“不是要紧事”“有凤仪相送”和“事情吹了”等来选择可变因素中有利的一方:“别着急”“叫两辆洋车(便宜)”“拿几件东西”。这些被选定的可变因素,有不同的功用:
1 )表示劝阻、安慰。在句中主要使用表示禁止的“别……”“不要……”等,如例(44)。
2 )提出建议或作出某个决定。在句中常使用表示建议的“……吧”或是表示比较意味的“还是……”“不如……”等,如例(45);或者用“为什么……呀?”“干吗……呀?”
“何必……呢?”“A什么呀?”等反问句,如例(46)。
3 )对他人选择行为的一种猜测。在句中常常出现“应该”“一定”“当然”“肯定”“会……(的)”等表示揣测语气的词语。例如:
(47)郭大路当然去了,他反正没什么别的要紧事。(北大语料库)
4 )表示一种已然的选择行为。此时句中要用过去时态。例如:
(48)一想到反正是从国家的左边荷包到右边荷包,田平要起价来便更是理直气壮胸有成竹了。(北大语料库)
(49)尽管似信非信,苒青还是去了学校的诊所,心想反正是免费的,就当做聊天儿好了。(北大语料库)
这里,“田平理直气壮地要价”、“苒青去学校的诊所”都是一种已然的选择行为,选的是当事人认为有利的一方。
跟“无关紧要型”相同,此类“劝慰选择型”的句中“反正”所在的分句既可位于句尾(例44、45、47、49),又可处于句首(例46、48)。这类句中“反正”所起的作用是强调说明做出这种选择的理由。
也只有在这种“劝慰建议型”的句子中,“反正”才可以用“既然”来代替。然而二者还是有所不同,它们最大的区别主要有两点:首先,“反正”句着重强调说话人对事件的主观看法,由此提出个人建议;而“既然”句则主要从客观事实出发来表达说话人的劝慰或意见。试比较:
(46)反正事情是吹了,院中又没人,何不去拿几件东西呢?
(46’)既然事情吹了,院中又没人,何不去拿几件东西呢?
其次,在句法位置上,“反正”所处分句比较灵活,如我们上边所说,它可居句首,也可在后一分句;而“既然”则常处于前一分句,一般来说不出现在后一分句。试比较:
(44)别着急,反正不是什么要紧事。
(44’)反正不是什么要紧事,你别着急。
(44”)既然不是什么要紧事,你别着急。
(44''')?别着急,既然不是什么要紧事。
5.教学策略
5.1 教材编排
如前所述,“反正”的语义特征与“不管/无论”是重合的,“反正”句的基本用法与“不管/无论”句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从理论上讲“反正”的教学宜安排在“不管/无论”的教学之后。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现行的教材,如上述四种教材——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的主打教材《速成汉语基础教程·综合课本》、复旦大学的《当代中文》、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中文系的《Méthode de chinois:deuxième niveau中级汉语(上)》,以及巴黎七大应用外语系所用《C’est du chinois pour tous汉语双轨教程·简易本》,都没有将“反正”与“不管/无论”联系起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教材对这两个语法点的编排顺序也不太科学。上述教材中,除《当代中文》外,其他三种都是先出现“反正”,而后再学“不管/无论”等复句①《速成汉语基础教程·综合课本》中“反正”出现在第5册、“不管”在第8册;《Méthode de chinois:deuxième niveau中级汉语(上)》“反正”和“不管”先后出现在第2课和第3课;《C’est du chinois pour tous汉语双轨教程·简易本》“反正”在第1册第11课,“不管”出现在第2册第21课。,尤其是《C'est du chinois pour tous汉语双轨教程·简易本》,还把“反正”编排在第一册,这给我们的实际教学操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教材的编写者们之所以这么编排,其主要原因或许是由于他们编写教材时的重要参考依据《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将“反正”列为了“乙级词”,而“不管/无论”被列为丙级词,后者又显而易见地专门用于复句。大多数人想当然地认为一个副词应该比一个复句容易教、容易学,这其实是不正确的。“在编写教材时,我们应把副词难度因素考虑在内”(黄晓红,2000:67)。我们认为,副词,尤其是语气副词,在教学中的难度是不容忽视的。教材的编排应当遵循“先易后难”的语言习得规律。
5.2 教学步骤与方法
鉴于“反正”语义上的特殊性及其使用上的一些特点,我们建议在教学上分三部走:
首先,将“反正”与“不管”共现的三种主要格式结合起来讲练。三种格式我们在前文已经提到,即:A.不管V不V,反正……;B.不管+含疑问代词的短句,反正……;C.不管+(有)多(么)+Adj,反正……。这样可以让学生首先从形式上把握“反正”句的结构基式,同时引导学生体味“反正”句(不管/无论……反正……)与“不管”句(不管/无论……都……)的差异。
其次,设置三种相关的情景进行教学。三种相关情景即上述研究中的三种使用环境:情状不明型、无关紧要型、劝慰选择型。前文分析的三种使用环境又细分为若干种,但是我们在课堂上短短的几十分钟内不可能面面俱到,应教给学生最简方式:即根据三种不同的使用环境让学生分别学会使用“不知道,反正……”“没关系,反正……”“(还是)……吧,反正……”等句型。例如,对第二种使用语境“无关紧要型”可以先设置这样的情景:老师夸张地伸头看看外边,说“哎呀,外面下雨了!”从而引导学生用“没关系,反正……”来做出回应(“没关系,反正我带着伞呢”“没关系,反正我是开车来的”“没关系,反正现在还上着课呢”等等)。在此基础上,如时间富余,我们可以选择性地再配上相应的1~2个相关句句型(参见本文第三节),亦可结合改说句子、回答问题、给上句接下句等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
最后,可以在稍间隔一段时间后,通过围绕某一话题让学生用“反正”从不同的视角回答有关问题,也可使用翻译法(外译中),或用指定词语作文等方法来进行复习、巩固和检验。
侯学超1998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柏杨,吴颖2012条件式衔接连贯标记语“反正”[A].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第四辑)[C].上海:学林出版社:121-129.
陈晓桦2007语气副词“反正”语义语用分析[J].语文学刊(高教版)(5).
董正存2008情态副词“反正”的用法及相关问题研究[J].语文研究(2).
黄晓红2000谈谈基础汉语教学中与副词有关的几个问题[J].汉语学习(4).
李宏1999副词“反正”的语义语用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4).
吕叔湘(主编)1991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
王还(主编)1992汉英虚词词典[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
徐晶凝2000“反正”与“既然”[A].北大海外教育(第三辑)[C].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68-77.
张谊生2000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1.
——2004现代汉语副词探索[M].上海:学林出版社:178-185.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1996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
宗守云,高晓霞1999“反正”的语篇功能[J].张家口师专学报(1).
Ellis,R.1994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343.
Contexts of Modal Adverb“fanzhenɡ”(反正)and Its Teaching
Huang Xiaohong
(National Institute of Oriental Languages and Civilizations,Paris 75013,France)
“fanzhenɡ”(反正);modal adverb;errors;contexts;language teaching
“Fanzhenɡ”(反正)is a common modal adverb.It ranks as a level B word in“Outline of the Graded Vocabulary for HSK”.But foreign students find it difficult to use and there are lots of errors which are mainly due to the misleading interpretation and the limitation of translation in textbooks.In this paper,we propose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fanzhenɡ”.According to its“varying”types,we analyze three main contexts:(1)the situation is unknown;(2)the situation is of no importance;(3)the intention is to offer comfort or make suggestions.This article also puts forth a few specific teaching strategies.
H042;H195.3
A
1674-8174(2015)01-0023-09
【责任编辑刘文辉】
2014-05-17
黄晓红(1966-),女,湖南人,供职于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汉语句法学、湘赣方言语法及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