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文化:刀尖上的舞蹈

2015-03-28李传玉工作室

销售与市场(评论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刀尖家规舞蹈

文|李传玉工作室

企业文化:刀尖上的舞蹈

文|李传玉工作室

现实中,致企业文化于尴尬境地的往往是企业的实际行为与其高调张扬的主张不相吻合,甚至背道而驰。

不知始于何时,现实中的企业文化被打上了心照不宣的印记:尽可坐而论道,谨慎联系现实。加之三教九流的江湖生意都会拿着企业文化说事,把个原本儒雅脱俗的企业文化弄成了拧巴的怪物:缺了,似乎撑不住门面;饬,能做到自证自清不掺毛兑假就谢天谢地了。因而,搅进这个圈子最不爽的隐忧就是,出力未必能讨好。这便是称企业文化为“刀尖上舞蹈”的由来。

直观依据有三:

缺失根文化,难免自贱自轻

如何认识企业文化中的“根文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不宜受之。将“道”和“义”确立为规诫自家做正经生意和正经做生意的理念,就是企业文化中的“根文化”。

企业文化的尴尬往往在于:说,大家都知道说;而说了做不做,能做成什么样,事情就从这里分叉,并且分得千差万别面目全非。

必须看到,企业文化所倾向的理念主张大多来自企业所有者(老板)的意念。这是企业文化有别于主流社会文化的客观特性,由此决定了企业文化是一个没有评判和制约机制下的文化意识形态。它在多大程度上与主流社会文化保持着“根文化”的支撑关系,取决于企业所有者在多大程度上对主流文化的敬畏和认同。相对来说,企业规模越大,主流文化价值观在企业文化中的成分越高(如社会学家对富豪群体中的“财富原罪感”研究甚至黑道洗钱行为,都是现实的印证)。

然而,与其他社会行为的不同之处在于:文化行为的是与非,不能因企业规模的大小而得到不同程度的认可。中小型企业的些许言行不一,可以理解,但不能谅解。说白了,文化这东西,做不到可以不做,但不能耍弄它。但凡对企业文化抱有类似念头的企业,难免会上演“刀尖上舞蹈”的风险。至于那些拿着企业文化招摇撞骗的现象,其结果不言自明。此乃一。

混淆基本属性,致于不伦不类

在本土企业里,分不清文化基本属性的突出表现,多在于辨不明企业文化与产品文化和品牌文化三个独立的文化角色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上。企业文化与后二者之间,既有各自独立又有相互支撑的依存关系。混淆这些关系,在实际操作中会造成角色串位的“文化杂烩”现象。常见的表现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规范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属于企业管理系统的内容,归属行政管理系统。规模大些的,企业文化也有直接归属董事会的,规模相对小一些的,多归于人力资源部门。产品文化和品牌文化则属于市场营销系统的作业范畴。所谓角色串位,大多表现于企业内部的两个系统在进行企业文化工作时,既相互跨界又各自为政。

例如近年本土企业在市场活动中,会为招商排练一些文艺节目等,一线品牌企业动辄大牌明星云集、万人规模的晚会也比比皆是。鉴于大小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的“功能”——上面演着节目,下面销售经理拿着订单分片分区地与商家“跟单”,让你很难分清他们是在演绎企业文化,还是“订单文化”。

二是,企业文化原本的角色,犹如家规,只对内不对外,亦不宜输出。因为千家有千家规,各家不仅要践行自家的家规,还要敬重别家的家规,不似产品文化和品牌文化尽可充分张扬。

毋须讳言,近年本土企业把企业文化娱乐化的现象并非少数。将“家规”作为营销手段无节操地表演,首先反映出的就是对企业文化与产品文化和品牌文化属性的混淆。这种混淆不仅折射出企业内部系统的角色混乱,更凸显出相关企业对企业文化的无知,由此演绎出荒腔走板的文化大杂烩,无异于自辱门风。因而谓企业文化为“刀尖上的舞蹈”。此乃二。

如何松解企业文化拧巴的怪象?

某次大型行业峰会上,一企业老板在主持人充满激情的介绍中登台发言。未近台前,却被某地区代理商堵住了去路:请将N万的欠款还给他。该老板迅速低声承诺:散会之前,款必到账。果然落实。这个在前后几年间经过和该公司N个部门N个总监N个具体办事人员央求了N次,包括跟老板本人通过N次电话同样被踢了N回皮球的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游戏”,就在那一刻,用那样一种方式,一分钟定夺。

在这个具体事件里谁对谁错不是我们要探究的,生意场上出现欠账纠葛也是常态,但该案例折射出另一个思考:当利益发生纠葛时,其中一方会拿出另一方宣扬和倡导的企业文化理念做“对照”:——您不是说诚信至上吗?还钱来!往往这是企业文化最灰头土脸的时刻。由此可见,将经营行为中的矛盾对应企业文化的主张,是导致企业文化被拧巴的原因之一。按理说,经济纠纷上法院,道德困惑去教堂,但由于其中一方不断张扬企业文化理念,在特殊场合下,那理念就变成了套在自己脖子上的绳索。遭遇这种拧巴,无论从事物的逻辑上还是从责任隶属的关系上,都难免有些“关公战秦琼”的荒诞。

要把务虚的文化和务实的生意做到完美融合,用理想主义着实有些不切实际。反观此案,它却给破解拧巴的企业文化以启示:唯言行有度,方能知行合一。

这就回到了企业文化角色的原点。如上所论,企业文化如家规,是对自家人行为约束的箴言。而现实中许多致企业文化于尴尬境地的往往是,企业的实际行为与其高调张扬的主张不相吻合,甚至背道而驰。此类情况无论有意无意,都不啻于“刀尖上的舞蹈”。此乃三。

企业文化,不能先污染后治理

无数事实证明:文化这东西,污染易,治理难。企业文化尤为如此。

近年,在本土企业群体中常见的编纂品牌故事和杜撰海外身份等现象,首先污染的是本企业的员工——所谓企业文化“不过是一种说法”而已。进而推演:企业种种行为准则和励志培训都难免会被员工视为一种忽悠的手段。毫无疑问,在此状况下和员工谈企业的归属感,是怎样的拧巴。

客观而论,企业文化确实存在极其复杂的现实性,常常让许多高屋建瓴的学术理论遭遇不经推敲和难圆其说的悖论。《笑着离开惠普》反映:曾经有免费餐后水果的惠普公司为应对业绩萎缩实施绩效考核后,走得最快的恰恰是当初歌颂惠普文化的人。借此有专家称企业文化是“双刃剑”。杂家以为,无论是大众的主流文化还是小众的企业文化,都是一种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东西首先需要自己坚守。自己都不能坚守自律的主张,显然不具有敬畏感,当然也不具有分享价值。

编辑:王巧贞380829298@qq.com

猜你喜欢

刀尖家规舞蹈
The 2022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立下这7条家规,孩子必有出息
探秘“刀尖”石林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鸭子的家规
家风家规我来说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家规
数控加工中刀尖半径补偿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