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凸显生本理念
2015-03-27张金超
张金超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凸显生本理念,开启智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笔者结合自身近年来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一些做法:
一、以情润心,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1.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我国古代孔子提倡的“和乐”教育,就是一种宽松的、自由度较大的快乐、和谐教育,只有给学生自由,才有“和乐”。也就是当学生的身心均置身于快乐、自由的氛围中时,他们对知识学习将不会排斥与讨厌,反之会对知识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应以平等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交流语言要亲切,态度要和悦。
2.不吝啬启发激励性教学语言
激励性语言的使用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一种技巧,传统数学课堂讲究师道尊严,教师语言刻薄,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处于对老师敬畏与被动接受的状态。但在现代课堂中,虽说每一名学生的心理、智商、情感都不尽相同,但每个孩子一定都有其闪光点与可爱之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孩子们千差万别的表现中,找出他们可圈可点的优点,继而运用激励性语言,放大他们的优点与长处,让孩子们找到自信。
3.营造自由讨论的课堂氛围
在组织引导时,需要注意三个方面问题:一是教师要做好组织者与引导者角色,帮助学生创设讨论话题,鼓励全员参与到讨论中来;二是要提前对所讨论内容做到熟练掌握,注意做好为学生讨论释疑解惑工作;三是要预设自由讨论时可能出现的意外惊喜的答案及时剖析,防止讨论中出现的“智慧火花”在不经意间流走。
二、探究启智,转变传统教学方式
1.创设情境,激发乐学兴趣
现代教学手段丰富多彩,声、色、光、影、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已打破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进入课堂教学的历史。新时代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有意识地为学生设计与创设出趣味盎然数学课堂,让孩子们在动画中学数学,在模拟“生活”中学数学已不是难事,枯燥抽象的数学通过具象化的表现,学生定会表现出乐学兴趣。
2.合作交流,互助促进成长
课堂中坐着的学生不尽相同,他们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也各不相同,有优点也有缺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知识结构为学生搭设合作交流平台,让学生在互助探究中发挥所长。在教学《解决问题策略:一一列举》时,我让四名学生合作用小棒摆长方形,要求他们四人首先交流确定摆小棒方案,然后摆时要做好记录,四个孩子接受任务后,进行了充分交流、切磋,相互启发,相互争论,探究“摆小棒”方案,在这样的互助交流中学习境况中得以成长。
3.放手操作,培养探究能力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事非经过不知难。”这一诗句强调了实践出真知这一道理,数学学习大多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因此,在课堂上,作为教师,我们要多以摆一摆、画一画、围一围等方式放手让学生去亲自去操作,感知数学知识的形成。不要让原本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实践操作得来的知识被教师被动填压而变得抽象寡味,扼杀了学生自己发现和创造知识的原动力。
三、循异化人,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1.思维方式的差异
有的学生擅长用综合思维分析问题,而也有的学生则擅长于用分析思维探求结果。其实,无论哪种思维,都是学生天生独有。作为教师,教师要首先确定学生其思维路径,然后再加以引导,不要因为与己思路不同就断然否定。针对思维方式不同的学生,老师要对富有奇思妙想、甚至被看做是“异端智能、思维”的学生给予充分的点化与引导,让学生能够成为具有创新思维与能力的一代新人。
2.学习方式的差异
学生由于生活在不同的家庭,学校生活中也接受了不同老师的教育,有的已形成了特有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学会利用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给学生以鼓励与引导,让他们在学习方式上学会选择与放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拥有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