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物理概念教学的再认识
2015-03-27朱学正
朱学正
摘 要:物理概念属于整个物理学知识的重点,是学习物理其他知识的基础,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也是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是掌握物理知识的基础,物理概念教学强调物理概念的外延,理清有关概念的联系和相近概念的区别。必须联系实际,利用生活经验,让学生自我领会。必须根据教材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兴趣。
关键词:物理;概念;教学
学生学好物理的重点在于物理概念的有效学习,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对于物理概念的教学,应该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要,使学生能够在理想的教学氛围中较好地掌握和理解物理概念。要使概念教学有成效,一方面,就是要有恰当丰富的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思维发展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做各个层次的深入认识,采取合理手段进行教学,以期做好物理概念教学。
一、重视物理概念引入的具体方法
1.借助实验方法引入
通过实验的手段将概念特征描述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兴趣,从而刺激学生的知觉选择。物理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更好地得到体现。在课堂实践中,借助物理实验的方法对物理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继而总结出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引导学生获取对物理概念的认知。
2.借助学生生活经验引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积累大量关于物理的生活经验,但大都不加以思考。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作为基础,通过对学生生活中各种物理现象共性的总结,提出新物理概念,使学生更易感到新概念的亲切,觉得物理无时无刻不在自己的身边。要想实现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充分利用,使学生可以自主领会物理概念,加强直观教学,在教学中不仅要尽量做好有关演示实验,同时还要联系实际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实例做深入分析,善于合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良好的物理环境,在环境的熏陶下逐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3.借助已学知识的复习引入
一般来说,已学过的规律、概念与新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抓紧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以现有知识作为基本出发点,通过逻辑性的开展,自然而然地将新概念引申出来,尤其是到了高年级之后,学生本就已经建立了较多的物理概念,大脑中也存了较多的物理感性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利用学生大脑中现有的认识结构,引导其将新概念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上重新建立新概念,最终达到深入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借助学生已学知识的复习引入物理概念,实现概念同化。
二、进行物理概念教学的具体做法
1.精准理解物理概念内涵
物理概念的内涵即指概念所反映出来的物理过程、现象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例如“电场强度”“电容”以及“密度”等物理概念。如果不能在课堂上使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内涵,那么学生就无法掌握物理概念,无法掌握物理知识,教材中所体现的重点概念本就是关键性概念,这也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通过直观的表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概念。通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才能掌握物理概念,相反要想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就必须使其精准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
2.明确概念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每个物理概念都有其存在的范围及使用条件,每个物理概念不是独立存在的,与其他概念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物理课堂中,对于概念的讲述,如若不能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扩展认知,不能分析他与其他概念之间存在的联系,势必会存在对概念理解的片面性,继而无法正确地掌握、运用概念,阻碍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形成。比如说,学生容易将“压力”及“重力”“温度”与“热量”等概念搞混,这就是因为学生无法深入理解两者概念的内涵,缺乏对概念直观形象的认识。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比、解析,确定概念界限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形成对概念清晰的认知结构。
3.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运用物理概念
新课程标准提倡物理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通过以学生身边熟悉的现象作为依据,揭示物理规律,使学生体会到物理概念来源于实际,并了解到物理概念与生活之间存在的关系。“学以致用”本就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是物理概念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只有将物理概念运用到实际中,才能引导学生掌握物理概念,使学生体会到物理概念的亲切感,使学生形成精准、清晰的物理概念。
物理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核心内容,只有依据基本的教学规律,严格按照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从实验、生活、经验以及已学知识入手,引入概念教学,解决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识,才能使物理概念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俊森.呈现·理解·内化:物理概念教学的三个步骤[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4,32(4):32-33.
[2]田小飞.物理概念教学的不足及应对策略[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4,32(4):44.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