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睡在炊烟里的母亲

2015-03-27朱成玉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灶台总能炊烟

朱成玉

摸着黑回家的母亲,与黑暗融为一体,像不被人知的最单薄的影子,贴着地面,缓缓蠕动。

她把钥匙丢失了,打不开自己的家门,就像人间的祈祷,打不开耶和华的门。

母亲老了,总是遗忘。晾晒的衣物忘了在下雨前收回,莫名其妙就弄伤了手脚,衣服上的扣子去向不明,做饭糊锅的次数越来越多……有人说,这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的确,现在的母亲,有时候甚至分不清左手和右手。

唯一忘不掉的,是她自己的孩子。三个儿子,三颗骄傲的星星;三个女儿,三件贴心的棉袄。忘不掉孩子们的生日,大概她也知道自己的记性不佳,便在日历上找到那些日子,然后叠起来,用以提醒自己。

除了儿女,母亲的口袋空空如也。

如今,儿女们如鸟一样飞远,母亲的桌上只有一双孤独的筷子。母亲,被冷落在遥远的炊烟里,一转身又是一年。

看到炊烟,就看到母亲了。我总是这样想。并习惯了这样去看每个人家的炊烟:炊烟缓缓,那一定是孩子们都在母亲的怀里,母亲用她的安详笼罩着孩子们的美梦;炊烟凌乱,那一定是孩子们迟迟未归,母亲牵肠挂肚,急得在院子里打转。

驼背的母亲,离土地越来越近。我担心有一天,她的头会低得触到地面,那是母亲的句号。如果耳背的上帝还能听见我的祷告,我不祈求风调雨顺,不祈求鸿运当头,只求让母亲可以伸直了腰身,好好地伸个懒腰。

柴米油盐,是这一生和母亲最亲密的事物。厨房是母亲的舞台,围裙是她的道具,锅碗瓢盆是她的乐器。即便在艰苦的日子里,母亲也总是认认真真地做饭,从来不对付。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是母亲却不一样,没看见她用了多少食材,却总能变着花样地做出许多可口的饭菜来。母亲在厨房里劈啪作响,把贫苦颠得上下翻飞,把日子炒得香滋辣味。灶台底下的火焰,总是忍不住蹿出来为母亲鼓掌。

而从灶台下欢快地跑向屋顶的炊烟,是缠绕在母亲手上的戒指,一生都未曾褪下。因为,在母亲的指缝间,我总能闻到葱花的味道,家的味道。

炊烟,就这样在我的目光里一茬一茬地熄灭,又一茬一茬地升起。

今夜,我想念母亲。可是我无法回到她的身边,唯有希望故乡的风能轻一点儿,别把我家的炊烟吹得东倒西歪。因为母亲在炊烟里睡着,她累了,让她多睡一会儿吧,借着炊烟的暖。

(选自《辽宁青年》2014年第10期,有删改)

赏析

儿女是母亲的心头肉,母亲远隔千里的一个电话,一句问候,一声关怀,都是对儿女的期盼与挂念。本文以“炊烟”作为寄托作者情感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对母亲浓浓的爱与深深的感激,只希望炊烟不要再使母亲变老,静静地享受生活的美好。

猜你喜欢

灶台总能炊烟
那个人,总能让我们绝处逢生
时光的灶台
梦里炊烟
我们告诉孩子们努力总能成功。但当他们还是失败时,该怎么办? 精读
睡在炊烟里的等待
出走的炊烟
老灶台
心静听炊烟
愿我总能吃到最美好的你
听,总能听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