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啭千声自在啼
2015-03-27张培培
张培培
鸟是大自然的杰作,像人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宇宙自然为一体,最为人类欣羡,所以它也成为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笔下的宁馨儿。“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句耳熟能详的诗句透露出人们对鸟的喜爱之情。鸟还以自己独特的声形、习性成为中国古诗文中不同情景下的美好形象。鸳鸯寓意夫妻和睦亲密,青鸟为幸福佳音的使者,大鹏则是志向高远、前途光明的代表,而凤凰和孔雀则常常象征着幸福和祥瑞……
咏 鸟
□[唐]李义府
日①里飏②朝彩,琴中伴夜啼。
上林③如许④树,不借一枝栖⑤。
[注释]①日:白天。②飏:飞翔,飞扬。③上林:即上林苑,是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此处泛指帝王的园囿。④如许:这么多。⑤栖:栖息。
【作者简介】李义府(614-666),唐代文学家、诗人,字不详,出身寒微,8岁时名扬乡里,21岁被推荐至长安,官至宰相,曾参与编撰《晋书》,世人称他为“李猫”。著有文集四十卷,代表作品有《宣正殿芝草》《和边城秋气早》《度心术》等。李义府的咏鸟诗,其实都是托物咏志、借物抒怀之作,通过对鸟的吟咏,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以及渴求朝官的急切心情。
【静品诗境】在阳光下一早就展开彩翼,在琴声中黑夜里常应和啼唱。上林苑里虽然有这么多树,但一枝也不能借给“我”栖息。
此诗写于唐太宗在上林苑宴请众臣的宴会上,当时李义府初入长安,席间唐太宗以“咏鸟”为题,欲试众人才情,话音才落,李义府抢先吟出此诗。他把自己的理想抱负寄托于诗文,以一只彩翼鸟的形象自喻,百啭千回自由飞翔,渴望在上林苑得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来施展才能,肩负起为国尽忠的重任。唐太宗闻此诗大喜说:“我当全林借汝,岂独一枝耶?”
【细酌珠玑】作者以鸟自喻,前两句“飏朝彩”“伴夜啼”一早一晚,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出了彩翼鸟日夜奔波的情景。后两句则用“如许树”和“一枝栖”作对比,使一位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渴望得到重用、为国出力的急切之情溢于言表。
语林趣语
关于鸟的趣语佳句
1.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这是中考的二十个俗语之一,已编入2014中考说明:大自然的广阔无边为鱼跃鸟飞提供了宽广的空间,比喻在广阔的天地里,人们可以自由地施展才能。如《西游记》第八十四回:“老菩萨,古人云: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怎么西进便没路了?”又如于逢《金沙洲》第三部九:“啊!海阔任鱼跃,天空任鸟飞,谁还愿意待在一个村子里呢!”亦缩为“海阔天空”。
2.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这是宋代诗人王令的《送春》。诗中的“落更开”描述了三月的花谢了又开,表现了春光未逝;“燕飞来”描述了低矮的屋檐下有燕子飞来飞去,表现了春光生机犹在,写出了暮春的景象:春光未逝,生机犹存的特点。
子规,也叫杜鹃鸟、布谷鸟、杜宇、望帝,是那动人的传说使得小鸟有幸成为诗人笔下动人的象征。因为有了这个传说,杜鹃鸟成为人们吟咏的对象,如“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杜宇曾为蜀帝王,化禽飞去旧城荒。年年来叫桃花月,似向春风诉国亡”等。这些诗句都寄托了诗人的某种悲情。诗人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愿,表现了自己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这首诗的子规(杜鹃)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不相同,带有比较积极的意义。
3.燕子。
它们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如:“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中,诗人把燕子当作春天的象征加以歌颂;“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表现了春光的美好,传达了惜春的情怀;“燕尔新婚,如兄如弟”中,燕子成为了爱情的象征;“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这一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感慨。
4.杜甫《绝句》二首。
其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在那青翠的柳枝上,一对黄鹂跳上跳下,不停地鸣叫。在宽阔的江面上,一行白鹭自由自在地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这是一幅多么生动,多么优美的画面!其二:“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来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春日泥融,日丽沙暖,成双成对的鸳鸯,正相依相偎地静睡,恬适安详。两首绝句正是借飞鸟这一意象成功地表达出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
鲁侯养鸟
□[战国]庄 子
昔者海鸟止于鲁①郊,鲁侯御而觞②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④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出自《庄子·外篇·至乐》)
[注释]①鲁:古国名,在今山东西南部。②觞(shāng):古代的饮酒器,这里用作动词。此指敬酒。③太牢:指古代帝王或诸侯祭祀社稷时猪、牛、羊三牲齐全的供品。④以己养:用自己的生活方式。
【作者简介】庄子,名周,字子休,号南华真人,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被后世誉为得老子精髓最多的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庄子的文章,想象力丰富,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代表作品为《庄子》,亦称《南华经》,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参考译文】从前有(只)海鸟落在鲁国国都(曲阜)的郊区,鲁国的国君亲自迎接并在其宗庙让它喝酒,演奏(美妙的)《九韶》乐曲,准备(宴席)牛、羊、猪三牲给它作为膳食。那只鸟看得眼花缭乱而且很悲苦,不敢吃一块肉,不敢喝一杯酒,三天便死了。
这是按养自己的办法养鸟,不是按养鸟的办法养鸟啊。
【读文悟道】故事中的鲁侯,是一个鲁莽愚蠢的国君,因为按养自己的办法是绝对养不好鸟的。庄子写这篇寓言的寓意,绝不仅仅在于揭露鲁侯思想的无知和行为的荒谬,而是通过鲁侯不是“以鸟养养鸟”,而是“以己养养鸟”的失败教训启示人们养鸟要顺乎自然,充分掌握鸟的特点和规律。由养鸟要顺乎自然,推而广之,治民也要顺乎自然,治理百姓要掌握百姓的迫切要求和特点、习惯。百姓被治理得丰衣足食,这是道家治民的最大成功,也是这篇寓言的最深层的寓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