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型企业绩效研究
2015-03-27张晚露林丽萍
□文/张晚露 林丽萍
(广西科技大学 广西·柳州)
一、引言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科技创新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经济进步的核心。我国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此科教兴国成为中国发展的基本战略之一,发展高科技、应用新技术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傅家骥认为,技术创新在提高生产率和创造新兴产业方面起到了主要作用,技术创新是影响产业升级和结构转换的核心因素,没有技术创新,就没有产业的发展,更没有经济的持续增长,一个国家高质量经济增长的过程,正是技术创新效应持续发挥的过程。企业正是实现这个过程的主体和推动者,在科技型企业中,其行业地位及竞争能力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绩效水平,通过对科技型企业绩效的研究,可以从根本上了解科技型企业对全部资源运作的整体绩效。科技型上市公司作为中国科技型产业中的领军企业,其效率可以体现中国科技企业发展的状态,并为同行业公司的发展提供向导作用,指引其发展壮大需要改进的方向。
本文在建立科技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探讨聚类分析在科技型企业绩效评价中的运用,对10家科技型企业的效率进行实证研究,期望不仅为企业提供客观科学的评价,也期望对公司管理者、投资者、政策制定者和相关部门及人员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二、相关研究综述
我国学者柳卸林首次提出科技创新效率的评价问题,认为企业科技创新效率是衡量其技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并且提出了用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对投入(企业技术创新支出占企业投资支出比重)与相对产出(新产品利润占总利润的比重)的比较来测度技术创新效率的方法。清华大学的曾道先和卢家仪(2002)利用1993年公布的“全国百强高新技术企业”排名榜,将其前10名企业与百强企业公布的指标如全年总收入、利润总额、人均利润等8项指标进行了对比。武汉理工大学的王丽燕和杨青(2006)利用三层BP神经网络构建客观赋权综合评价模型,对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实证分析。
现有国内外参考文献研究表明,对企业绩效评价的指标不断完善,并建立起综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但多数评价方法都只是定量分析,缺乏定性分析,尤其是针对我国科技型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还尚未形成体系。
三、研究过程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调查样本为10家科技型企业,包括从事信息、电子、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产业领域的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企业绩效的测评需要大量的数据,本研究对绩效测评数据的取得方式,主要是各公司报表和CSMAR数据库。
(二)指标选择。本文选取的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增长率、销售增长率、研究与开发、管理费用、拥有专利、技术人员比例、资产收益率、销售产品利润率。
(三)因子分析过程
1、数据的标准化及适用性检验。首先对原始指标标准化数据(Z-Score 法)进行适用性检验,此次分析采用的适用性检验方法为:巴特利特球体验法和KMO 检验法。根据检验结果:相关矩阵中大部分数据的绝对值都在0.3 以上,说明变量间有较强的相关性。KMO 值为0.731,在0.5~1.0之间,X2的统计值为213.490,相应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说明指标间具有相关性,适宜做因子分析。
2、确定公因子数目、求解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公因子命名。根据SPSS16.0的计算结果表明如表1所示,提取3个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9.599%,这说明提取的3个公因子能解释10个原始变量的89.599%,较为充分地保留了原始变量信息,所提取的公因子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根据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可得:原来的9项指标已经被降维成为盈利能力、市场能力、创新能力3个公因子,用这3个公因子可以更加有利于研究、分析和评价科技型企业的绩效。因子命名和载荷度整理归纳见表1。(表1)
表1 旋转成分矩阵a
表2
3、公因子得分和绩效评价得分。首先,将因子对指标变量作回归,求解出各因子得分,并进行排序,如表2所示;然后,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3个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得出各城市的综合得分。(表2)
4、聚类分析。通过对科技型企业进行聚类分析,把样本企业聚为较少的、相对同质的群组,并按照群组来深入分析其特征。因此,本文在企业绩效3个公因子综合得分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聚类分析。根据聚类分析树型图,分析如下。
第一类共有4家公司,分别是科技型企业一、六、七、十。由于它们的盈利因子得分占据了这10家公司的前四名,因此此类盈利能力特别强,属于高盈利型公司。根据其他各公因子和综合绩效得分排名情况,这类公司还具有如下特点:市场能力较弱,产品创意研发能力不强,但综合绩效表现较好。
第二类共有3家公司,分别是科技型企业二、五、八。由于它们的市场能力因子得分排名比较靠前,因此属于高市场能力型公司。根据其他各公因子和综合绩效得分排名情况,这类公司还具有如下特点:盈利能力普遍较弱,创新研发能力分布参差不齐,综合绩效处于中下等水平。
第三类共有3家公司,分别是科技型企业三、四、九。这3家企业的创新能力因子得分排名比较靠前,说明在新产品研发创新方面的能力很强,因此属于创新能力型公司。根据其他各公因子和综合绩效得分排名情况,这类公司还具有如下特点:盈利能力普遍不强,市场能力较弱等。
四、研究结论
本实证研究表明,盈利能力、市场能力和创新能力3个公因子共同决定了科技型企业绩效89.599%的内容。本文首先运用因子分析计算出各个公因子的得分和综合绩效得分,并由此分析得出,我国科技型企业绩效整体水平不高,大部分企业绩效都有待提高,在创新能力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本文又以10家企业的3个公因子的绩效得分情况作为样本进行了聚类分析,最终将这10家企业分成了三类:高盈利型、高市场能力型、高创新能力型。
聚类分析还表明,第三类企业绩效的基本特征是在创新能力的得分较高,但盈利能力表现得还不尽如人意,可能是由于在科技研发或科研设备的投入增加,导致资产的周转速度不快,管理难度加大。建议我国科技型企业加强市场开拓能力,提高管理能力,将运用先进创新理念和技术的产品加快推入到市场中,实现资源、创新、资金、营销、管理上的互补。
[1]傅家骥,仝允桓,高建.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Ulengin,F.Ulengin,B.Onsel,S.A power-based measurementapproach to specify macroecono mic competitivenessof count ries[J].Socio-Economic Planning.
[3]柳卸林.企业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
[4]范晓屏.企业绩效多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工业研究,19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