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在立体交互中摇曳多姿
2015-03-27杨昶杨小蓉
杨昶 杨小蓉
课堂,在立体交互中摇曳多姿
杨昶 杨小蓉
语文教学中“四环节立体式”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应用在新授课中,实现立体多元互动,再现课堂零距离,讲出语文课的语文味。
一、自主学习选点突破,知识化繁为简
在自主学习这个环节中,主要突出学生的自学沟通合作能力,师生合作确定学习目标和自学提纲,设置最基础的问题,以学生自学为主。
这一环节分四步走:多方法导入新课、多形式自读课文、结对解决生字词、巧设基础问题。在课堂上根据不同文体可运用多种方式导入新课,如教授散文《散步》《背影》等时可用生动的形象语言来描述情景;学习诗歌《沁园春·雪》《在山的那边》时可用动听的音乐营造氛围;小说《杨修之死》《香菱学诗》的学习时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自读课文时根据篇幅长短可采用默读、跳读、扫读等形式迅速感知全文;根据文体不同,散文和诗歌可进行朗读、轮读、接力读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小说一般采用分角色朗读,说明文和议论文根据实情可以自读,也可小组读和默读。结对解决生字词这一环节的结对由学生自由组合也可独立进行,学生通过查字典、词典,自己注音释词、分段、思考、圈点、批注等,初步了解全文内容。巧设基础问题环节中,对自学问题的要求是:问题可由教师提,也可和学生讨论设置,只需要2—3个整体理解课文结构、内容、主题的问题。问题呈现方式,可根据问题的多少,用电子白板显示、或者科代表在黑板上板书、小组长发给小组成员等多种方式。
二、合作探究浓墨重彩,夯实重点难点
第二个环节合作探究,这是四环节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设计问题时要充分挖掘,不能信马由缰。一般是根据课文的教学目的,将教学重点、难点和要解决的问题放在这一环节,以点带面,使学生全员参与到问题的探究和讨论中,设计核心问题1个,以此为基础发散出4到5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如在讲授《孙权劝学》一课时抓住人物的对话来品味人物的性格,探究人物心理,了解故事情节发展,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孤独之旅》这篇课文,内容多,篇幅长,所以我们根据九年级的学情及课文内容,由“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来带动对全文的分析品味和探讨。《杨修之死》重点探讨插叙的作用,以此来牵动对全文的理解。在自学的基础上,学生互帮互学,解疑答难,并重点就教师设计的具有一定坡度的问题展开探究。
三、展示交流多元互动,精彩纷至沓来
这个环节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之后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的阶段,可以分两步进行,即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后各进行一次,也可在合作探究之后进行。展示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时主要交流解题的思路、过程、方法,教师适时纠正和点拨。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把探究的成果写在黑板相应的位置上,并向全班解说。其他小组成员对展示小组的解说提出相关问题,由解说者或本组成员当场解答。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相互帮助,解答疑难。进行展示时要深入浅出,挖掘内涵学会表达。形式不拘,可根据情况多样呈现:表演、汇报、讲解等。学生在展示交流时,教师要适时、适当给予评价、鼓励,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从学习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有规律性的方式方法,有时教师也可以自己通过示例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据此进行探讨,不能仅仅只是解决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的几个问题。
四、归纳总结言之有物,彰显人文关怀
归纳总结在语文教学中指教师总结规律,总结学生表现并拓展延伸,学生总结课堂所学所感。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或是学生自己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回顾、归纳、总结、整理、反思,从而达到系统化知识的目的。其次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总结,实现知识的举一反三,使学生的学习水平由理解变成掌握直到上升成为应用。
本环节可分两步走,一是由学生或教师总结这节课学习的重点,二是由课内到课外拓展延伸,二者都能够起到强化本课学习所得的作用。教师归纳,总结规律,拓展延伸。学生总结课堂所学与感悟,此环节涵盖知识系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梳理、归纳、总结。同时也能提升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训练,采用富有趣味的、竞争性的练习形式,巩固新知,并在掌握新知基础上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这一环节是立体探究的收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生成新知,提炼出规律,悟出事实、现象、问题或观点中包含着什么有益的启示。
总结中让学生放飞思维、探索求真,积极主动地去“填补”和“完善”所感知到的“不完整”、“不完善”,进而求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促进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
“四环节立体式”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结构,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与学有机统一协调发展,从而达到课堂在交互立体中摇曳多姿的效果。
(作者单位:钟祥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