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的理由与策略
2015-03-27肖国锋
肖国锋,李 伟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安徽淮南232001)
案例教学的理由与策略
肖国锋,李 伟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安徽淮南23200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改的主要突破口是采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从讲好故事开始,因事说理,符合中国人形象思维的特点,也符合案例教学的规律;通过故事来说理,首先提炼问题,引导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讨论;其次结合故事细节说理;再次选择合适理论视角说理;最后用学生听得懂的话语体系说理。
因事说理, 案例教学, 策略
案例教学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改的重要突破口,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普遍采用。采用案例教学的主要原因在于理在事中,不能离事说理。案例教学从讲好故事开始,这符合中国人形象思维的特点,也符合案例教学的规律。如何通过故事说理,首先提炼问题,引导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讨论;其次结合故事细节讨论、说理;再次选择合适的理论视角说理;最后用学生听得懂的话语体系说理。我们运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感兴趣的事展开教学,尤其运用大学校园正在发生的事、未来职业生活可能发生的事及家庭生活中的事。
一、案例教学研究从故事开始
(一)案例教学与研究应从好的故事开始
案例研究从具体的事件开始。我国的案例教学与研究取法美国管理学的案例研究,所以我们的案例研究参考美国学者的观点。美国的研究者认为,案例事件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罗伯特·K·殷在其专著《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中写到,案例研究法最适用如下情况研究问题的类型是“为什么”和“怎么样,研究对象是目前正在发生的事件,研究者对当前正在发生的事件不能控制或很少能控制。[1]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案例就是有一定故事情景,有“什么人”、“什么时间”、“在哪里”、“什么事”、“怎么样”和“为什么”等事件的构成要件。正是有故事,才把听者带进具体的情境中。听者置身在情境中,思考故事可能的发展方向,想象故事的未来结局。如果符合我们的想象与预测,原因是什么;如果矛盾冲突发展的结果不符合我们的想象,有什么样的逻辑与理由。这为后面的说理准备充分的细节材料或者证据。所以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还原事件的真实原貌。有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物、场景、情境等细节资料,才能有助于应用理论分析特定的社会现象与事件,便于案例研究者与教学者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讨论,找出深藏在事件背后的原因。
(二)符合形象思维到理性思维的思维规律
形象思维是指以具体的形象或图像为思维内容的思维形态,它是反映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思维形式,是培养人、教育人的有力工具。在科学研究中,科研人员除了使用抽象思维以外,也经常使用形象思维。人文社科领域,经常用说故事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说理,通常叙述一件事情、一段故事,说出故事中蕴含的道理。陈嘉映在《说理》一文中指出:我们平常理解道理是从具体事情开始的,是连着具体事情的,否则,道理听起来很抽象。[2]形象说理最典型的是寓言故事,说理寓于故事中,脍炙人口,形象生动,道理深刻。如庄子的思想非常深刻,他不是通过逻辑推理来直接阐明哲理,而是把深刻的哲理寓于虚妄的形象和情节之中,通过寓言故事来间接暗示的。为什么寓言故事为民众普遍接受呢?原因是寓言有故事情节、情境,表达一定的道理,用形象说理。每一个寓言故事都有故事情节,用人物的外貌、心里、语言、动作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生动有趣。这样说理落实到人物形象,理就会有落脚点。离开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脱离特定的情境,说理会空,大而无当,不落实,不形象生动。现代传播学、传媒学善于依靠互联网,利用故事传播思想。众人皆知的《百家讲坛》的专家,目前影响力最大的互联网知识社群《罗辑思维》主持人善于生动形象地说故事,故事结束都揭示故事中蕴含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受到大众的喜爱。总之,无论是从前的寓言故事还是今天互联网时代热播有影响的节目,都是通过故事塑造人物形象说理,符合形象思维到理性思维的思维规律。案例教学可以借鉴与学习成功的经验。
案例研究与教学从故事开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教学从讲好故事开始。治大国若烹小鲜,大道理与小道理相通。领导人治国理政的大道理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小道理相通。教师在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时选择学生喜爱听的故事,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学生能坐得住、听得进。尤其对高职学生讲纯理论根本没有人听,更谈不上教育效果的有效性。选择生活化案例,进入生活世界,帮助学生理解生活,热爱生活。分析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讨论学生身边小事蕴藏的价值观、方法论,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对学生有用。教育教学以学生的实践为目的,从生活现象出发,从生活中寻找教学案例,就是实践教学,为了学生今后更好地参加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建立对生活的理解,这种生活体验生动、丰满,较抽象说理具有更强的说服力,最终让学生从抽象的理论中解脱出来,从而最终回归真实的生活。
二、通过故事来说理的策略
(一)提炼问题,引导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讨论
设置什么样的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涉及到学生是否关注这个问题,是否愿意讨论和根据现有知识水平能否顺利展开讨论。为了让学生有效地参与讨论,案例设计的问题不能是不用思考、不需要智力参与的问题。也不能有预设的现成的答案。除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等根本问题以外,我们设计的问题应该是多视角、多角度、发散、无固定结论的问题。
这种提出问题,学生参与讨论的教学方式有它的优点。首先,过去的学习模式是教师单向机械地讲授,学生被动接受。问题讨论式教学像研讨会,师生就共同关注的话题,双向沟通交流。已经成人的学生有自己的独立的判断与思维,他们可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出自己的意见与看法。教师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思想。这种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模式可以实现课堂有效互动,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有活力的个体,极大地改变过去教学中出现的教与学之间的割裂,避免教师像单口相声演员卖力地自说自话。其次,问题研讨式教学教师不再有绝对的教学权威、话语权威,师生可以以共同关注的话题完全畅所欲言。打破教师绝对的话语权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与思维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同时,为学生搭建一个开放、平等互动的交流平台,平等、尊重的氛围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智慧,激励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更有助于师生深入交流、探讨,发现事件背后的真相,培养寻求真理的能力。
(二)结合故事细节说理
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通过丰富细节的现象描述,告诉学生具体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是如何发生、发展、结束的。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分析,找到这些深藏现象和数据背后的可能原因,给出一个更现实和有说服力的解决方案。尤其是来自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没有经过理论的加工与剪裁,更能全面、真实反应社会现实。真实的案例,能把学生带进具体情境,思考、预测事件可能的发展方向,便于结合故事情境、细节展开充分的说理。
(三)选择合适理论视角说理
案例教学最终的落脚点在于通过案例生动说理。说理首先解决的是说什么理,选择合适的理论视角很关键。一个恰当的理论跟故事、事件紧密相互地配合。故事描述社会现象,理论解释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案例教学就是描述现象到解释现象的过程。没有故事、事件的“是什么”的描述,就没有回答“怎么样”和“为什么”的理论解释。事件与故事是理论解释的材料与证据。理论是有效分析材料的方法论工具。通过理论分析,找到事件背后的本质与真相,推导我们可以普遍接受的结论。相反,没有好的理论,解释现象的力度就差,甚至不能有说服力解释事件产生的原因。我们教学不是仅仅说故事,发几句牢骚;不是就事论事的解释,而是分析哪些因素重要以及为何重要,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所以,案例教学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理论视角说理。
(四)用学生听得懂的话语体系说理
同一个道理有不同的表达方法,不同的表述方式。用大众听得懂的语言,用学生能接受的语言说理,学生听得进、听得懂,比较容易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相反,用一些高度学术化、抽象化、学理化的语言,云山雾罩,让非专业的人不知所云。说理注意对象化,对圈内的专业研究人士用抽象的专业理论与术语而言,很正常,大家都能理解。但对于理论功底比较差、理论学习热情不高的高职生来说,专业的抽象说理无异于对牛弹琴,伤害学生听课的兴趣与积极性。这会使师生都痛苦。教师非常专业地卖力地讲授理论知识,学生也不愿意听,教师很痛苦。而学生对于专业、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听不懂,很痛苦。实际上,很多卓越的说理者都寻求适合自己的特殊说理形式。是学术官僚体制制造了论文体一统天下的局面,而这种情势深深地伤害了“活泼泼的天理”。[5]所以我们用学生能够接受,听得懂的语言表达方式说理。
[1] (美)罗伯特.K.殷.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2] 陈嘉映.说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3] 朱友强.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73-75.
G712
A
1671-4733(2015)06-0085-03
10.3969/j.issn.1671-4733.2015.06.025
2015-11-02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3szxm119);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3szxm118)
肖国锋(1972-),男,安徽怀远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儒家伦理与教育哲学,电话:13855456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