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015-03-27

衡水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大学

冯 平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冯 平

(包头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提倡多年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没有得到显著提高,其培养现状令人堪忧:没有明确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目标,教师没有明晰的跨文化教学理念,跨文化交际教学课程设置不健全,英语教材内容不是很合理,缺乏行之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制定明确的跨文化交际教学目标,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优化课程设置,遴选合适的教材,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学;教学改革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世界各国相互交流的日趋频繁,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语言发挥的作用也更加显著,但是各国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交流活动,而是包含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体系等元素在内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这对外语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1]。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就是针对国际文化交流形势做出的重大调整。在新的教学目标引导下,几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又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改革,一定程度上突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但是收到的效果却不甚理想,即学生依然在各种考试中能够“如鱼得水”,却在与外国人的交流中依旧“寸步难行”,因此,在新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必须继续突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从而满足社会国际化发展需求。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简释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凡是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沟通交流就是跨文化交际,既包括族裔内部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交流,也包括不同语系之间的交流,本文论及的主要是不同语言使用者之间的跨文化交流。跨文化交际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美国军方和外交部门当时为了提高军队和外交官对外沟通能力,对其进行了生活技巧等方面的短期培训。在该研究的推动下,跨文化交际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随之衍生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2]。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涉及多重要素的系统化概念,包括超越民族中心主义思想的能力、善于欣赏其他文化的能力以及能够在一个或多个文化环境中恰当表现的能力等3个层次。概括而言,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在具备一定文化基础和交际知识的基础上,在不同语言文化环境中能够积极主动、勇敢愉悦地看待和接受文化差异的同时,能把文化交际知识合理运用到实践中,体现出对异质文化的包容和欣赏态度。从语言层面来看,跨文化交际能力分为以下4个类别:1) 语言能力:语言知识与技能;2) 社会语言能力:根据交际的具体情景,来选择恰当语言表达方式的能力;3) 语篇能力:组织材料的能力;4) 策略能力:具有应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手段,解决交际中的障碍,以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而衡量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标准是“恰当”和“有效”:“恰当”是指在交际过程中双方认为重要的准则和规范,以及对他们之间关系的期望没有受到严重侵犯;“有效”指的是经过一定的努力,在一定的时间内,成功实现既定目标,得到应有回报[3]。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这就转化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即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水平,还要提高其人格、思维、文化、情感等素养,使其开阔视野,激发对差异文化的敏感性,以便吸收世界各国的文化精髓,形成对多元文化的包容理念,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尽管进入大学以来,学生的考试压力和教师“以成绩论英雄”的压力都大大降低了,也尽管近年来众多高校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导下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但由于师生长期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和外在教育环境的制约,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始终处在“虚而不实”的状态。

1. 没有明确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目标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只是在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做出了一个简单的阐述,并没有明确的量化指标,这就让各个高校在领会贯彻指导意见时出现了很多偏差。有些高校基于缺乏明确的量化指标要求,就应付性地制定出华而不实的培养要求;有些学校则是用心思考了但还是由于“能力欠缺”而不能制定出可行性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目标;还有些高校就索性继续进行传统的语言教学,忽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文化教学。这种整体上明确教学目标的欠缺会让跨文化教学陷入盲目无序的状况,自然无法有效引导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4]。

2. 教师没有明晰的跨文化教学理念

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师大部分都是出身于传统的英语教育模式,其内心已经完全适应了纯粹的语言教学,对文化教学处于懈怠状态。其一,部分教师在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中得心应手,不愿意进行大幅度的转变;其二,部分教师自身对跨文化交际认识不清楚,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根本没有对应的跨文化教学意识;其三,部分青年教师虽然一定程度上接受过体现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英语教育,但由于缺乏相关教学实战经验,尚不能在教学行动中进行全面的跨文化教学;其四,由于没有明确的跨文化教学目标,很多高校就没有对广大一线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从而影响了教师整体跨文化教学意识的提高。

3. 跨文化交际教学课程设置不健全

大部分高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没有开设专门的跨文化交际课程,仅有个别院校在尝试,而且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课时不断压缩的现实。这样一来,原本就不强的跨文化教学更加难以实施。存在较多的是以选修课程形式开设,但这种课程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并不能保证众多学生的实际需求,而且课程本身课时较短,内容大多是浅尝辄止式的引介,很难有效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 英语教材内容不是很合理

大学英语课程现今依旧在沿袭使用综合英语、听说教程等教材的模式。这些源自不同出版社的教材虽然都在不失时机地标榜特有的“文化性”,但是除了继续强化语言点之外,并没有对英美文化进行系统梳理,涉及的大多都是夸夸其谈的文化常识[5]。比如很多教材都在介绍中西节日的差异,但是学过之后,学生还是只能记得西方的圣诞节、感恩节等几个节日,而对中国自己的端午节、清明节等节日连名字都不能准确说出来。除了大学英语教材不甚理想之外,诸多高校选修课使用的跨文化交际教程也是问题多多,要么是过于浅显,只停留在介绍西方文化类别和特征的阶段,要么就是理论性太强而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5. 缺乏行之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体系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一般都没有制定专门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标准,更不要说规范性和合理性,这就让教师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时总是一副无所谓的应付态度,而学生同样也是配合性地“做做样子”。这样的评价不可能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起到切实督促作用。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思考

从上面的简要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还有诸多问题,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满足国际交流”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但是我们不能被当下的问题束缚住手脚,而应当在认识问题根源的基础上,以长远发展的眼光从多个层面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6]。

1. 制定明确的跨文化交际教学目标

虽然在当前较长一段时期内,跨文化交际教学只是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存在,但是跨文化交际教学本身应当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跨文化交际才能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框架之内并行不悖地进行,否则很容易受到忽视。另外,对于单独开设的跨文化交际等类似选修课程,也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保证选修课的规范开展。

2. 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任何课程的成功都离不开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首先要对大学英语教师进行全面深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训,不仅要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还要提升其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保证教师在课堂上能够随心所欲地进行跨文化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关键事件分析法、习语对比法、翻译对比法等文化教学策略,再加上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口头汇报、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7-8]。

3. 优化课程设置

各个高校应当及时刹住“缩减大学英语课时”的不正之风,因为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还没有达到如此境界,相反需要增加课时,至少要稳定在每周4~6课时的状态。在课时保障的基础上,可以让教师在相对集中的课时中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同时要大大拓展跨文化交际类的选修课程,可以开设英美文化概况、西方文化礼仪、西方报刊阅读、圣经故事、英美影视鉴赏、西方艺术概论等课程。

4. 遴选合适的教材

确定了课程设置之后,要认真遴选符合实际的相关教材,突出学校的差异性,不能一味追求大一统的“权威教材”。首先要针对每一种选修课程的特性选取对应的教材,其次要及时更新现有的大学英语等语言教材,在突出文化信息多元性的基础上,强化以任务为中心的练习模式,增强学生对英语国家社会风俗、行为模式等方面的理解[9]。

5. 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

为了避免跨文化交际教学流于形式,制定规范严谨的评价体系是必不可少的保障。首先,传统的大学英语考试不能再纯粹地考查学生语言基础知识,而要通过纸质考试、面试、情境设计等多元形式对其文化知识和文化意识进行考核,这些考核要通过形成性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其次,各种跨文化交际类的选修课要制定严格的教学规范,既要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也要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避免“宽进宽出”的不良现象[10]。

[1]杨静.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6):174-179.

[2]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86.

[3] 刘向辉.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英语课堂构建[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12):126-128.

[4] 教育部.教育部公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全文)[EB/OL].(2007-09-26)[2014-11-08].http://www.chinanews.com/edu/kong/news/2007/09-26/1036802.shtml.

[5] 商金芳,李清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探索,2013(3):43-44.

[6] 陈薇,汪学立.建构主义理论视阈下的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构建——南京邮电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建设例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6):152-156.

[7] 杨南薰,邹柳.跨文化交际及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的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19-124.

[8] 祁颖,陈秀明,王霞.大学英语课程学生学习效果满意度调查——基于北京城市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4(7):61-62.

[9] 李志强.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2(11):117-118.

[10] 胡艳红,樊葳葳.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的现状调查——基于1990-2012 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真题的统计与分析[J].外语测试与教学,2014(1):1-8,13.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FENG Pi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Baotou Teacher’s College, 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030, China)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hat has been advocated for many years has not been much improved. The present cultivation situation is worrying. There is no clear cultivation objective fo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eachers have no clear teaching ideas of cross-cultural teaching; the design of curriculum about cross-cultural teaching is not sound; the contents of the English textbooks are not rational; there are no effective evaluation system about cross-cultural teaching. The following aspects should be done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setting up clear cultivation objective, improv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y, optimizing the curriculum design, selecting proper textbooks and setting up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College English;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English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10.3969/j.issn.1673-2065.2015.02.026

G642.0

A

1673-2065(2015)02-0123-03

2014-12-18

冯 平(1981-),女,山西大同人,包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责任编校:卫立冬 英文校对:吴秀兰)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情景交际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交际羊
大学求学的遗憾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