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导向引领和学科专业融合对应用型高校数学专业转型的启示——以宿州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为例

2015-03-27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启示思路困境

芦 伟

(宿州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就业导向引领和学科专业融合对应用型高校数学专业转型的启示
——以宿州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为例

芦伟

(宿州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摘要]宿州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转型的困境和历程,启发人们思考数学类专业发展的前景和方向。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从就业导向和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角度,剖析学院名称,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等方面问题,为数学与统计学院的深化转型提出了思路和方法,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他院校的转型思考也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数学;困境;转型;启示;思路

随着《安徽省支持本科高校发展能力提升计划》和《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深入开展,作为应用型本科示范院校,宿州学院以“转型发展提升内涵 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为主题进行了第四次教育思想大讨论,明确了学校转型提升的总目标——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内涵建设中,专业培养计划的改革尤其重要,加强传统专业培养计划改革,提升新建专业的教学能力,抓住就业导向的引领,结合专业融合,做强重点专业,形成新的特色专业群,将是新一轮高校数学类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就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而言,培养具有数学思维能力的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专业转型的过程和思想讨论中我们得出以下的启示。

1数学专业发展“瓶颈”现象引发了专业的转型

随着人口、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的急剧改变,传统的数学专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2013年安徽省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列为十大严控发展的专业之一,预示着数学专业发展的严冬期的到来。以安徽工业大学为首的几个发展较快的本科院校相继停招或缓召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其他一些院校也面临着数学专业招生难、培养难、就业难的困境,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宿州学院面临的问题更加突出,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是外因,主要表现在:1、中小学适龄学生数减少和全省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校生规模较大,造成师范生就业通道拥挤,就业的主要方向严重“卡轮”并且短期无法解决此类问题。2、专业培养计划与就业需求严重脱节,无法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3、学院处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专业培育缺少良性“土壤”。

其二是内因,主要表现在:1、学校以“工科”、“管理”类专业为主,造成了数学专业的发展与学校总体办学定位不符。2、专业一志愿报到低,学生学习兴趣减弱,基本素质不足,造成的教学质量下降。3、课程设置与突出应用性相矛盾,应用型师资缺乏,实践教学的条件落后,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不完全适应学科的发展。

2数学专业发展的突出矛盾激发了专业的转型

通过分析就业单位的用工需求及金融市场的最新发展趋势,结合企业的反馈信息,深入剖析问题的根源,不难发现主要矛盾在于,高校数学专业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市场新的需求不相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的目的性不强。原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过分强调“大而全”,跟不上地方经济发展的步伐。从整体分析,原专业教学计划课程相关性较弱,缺乏课程之间的有机结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的相互渗透不强,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不足;从知识方面分析,每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不清晰,学生只能掌握一些理论知识,无法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操作和应用的工作对接,很难形成综合应用能力。从专业设置方面分析,原专业培养计划不能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地方企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缺少针对性的培养,缺少实用的专业规划,在培养目标上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初衷相违背。

其二,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的应用性不强。原培养计划中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实习实训环节缺少科学的指导。原计划的教学实践环节内容过于呆板,教学所用的方法陈旧,考试考核的方式单一,失去了高校以能力为本位的特点。而创新性,实践性,科学性却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这就直接影响了专业的应用性的发挥。

其三,课程内容及部分教材适应性不强。数学专业的教材因理论上相对固定的特点,一直变化不大。问题是教材不能适应当代企业专业技术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的特点,特别是实践教学部分的教材,笼统的使用一些软件和一些实例,而这些实例显然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特点,因而就造成学生不具备知识的再创造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高校数学专业面临着比其他专业更严重的转型形势,学科内涵改造和专业领域拓展迫在眉睫。宿州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经历了十年的专业改造,初步摸索出应用型本科高校数学学院专业转型的思路。

3数学专业发展的历程诱发了专业转型

宿州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2004年开始本科招生,2009年前以培养数学类师范生为主。2009年“统计学”专业招生,2010年“数学与应用数学” 采取分方向模块化教学。2010年起,开始进行转型调研和论证,先后多次前往江、浙、沪、皖、津等多地高校及企事业单位调研。2012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数理金融”方向招生。2013年停招统计学专业转招经济统计专业和应用统计专业。经过艰难的转型,数学与统计学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团队,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专业培养方案做了三次大的修改,逐步形成了以金融数学方向为主要发展目标的专业群。目前经济统计专业和应用统计专业的招生普遍看好。初步的转型带来的生机令人鼓舞,然而专业培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进入了一个十字路口,专业的后劲在现有的专业中无法充分的显现,因此深化专业改革,适应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必将离不开深层次的专业转型。

启示四、学科融合启发了数学专业转型的思路与方法

我省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发展思路是四句话,即“科学定位、分类指导、多元发展、特色办学”,见文[1]。这不但给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对建设特色专业也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数学专业的定位应以数学的应用为基础,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点,打造成具有科学分析特征的金融和统计专业群。为此,我们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突破“数学”专业的概念化,围绕“经济”建“数学”

“数学”专业的概念化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容易使人与数字和教学混淆。而真正的发挥数学的特长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需在掌握数学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将数学的精髓用于金融、统计的专业核心部分,使之更具精细化,合理化,系统化。因此数学学院的“概念化”影响了数学类专业的发展。把握“经济”这根主线,尽早成立金融与统计学院,将为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发展铺平道路。

3.2以市场为导向,夯实数学与经济金融基础,突出“实践环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数学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应以基础理论知识为前提,以专业知识为核心,以专业实训技能为重点。尽早让学生走出教室到行业去,在岗位中学习,早了解和熟悉他们将从事的工作,让学生从心理和技能上产生接纳和适应社会,在职场环境中成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营造行业生产和运营模式,为学生提供完备、真实的工作、实训环境,创建一流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2013年宿州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创建的本专业第一个校内实训基地——统计调查分析咨询中心,很好得起到了让学生发挥数学特长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应是,结合校企合作的成果,让学生职业能力考核在行业里进行,由学校教师及实习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实践现场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重点测试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所确定的职业能力目标,是否形成行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

3.3以学科支撑专业,依托省级重点学科,打造专业特色

深入开展“四创工程”建设,把“创特色学科专业、创高效优质管理、创高效益科研成果、创优秀大学文化”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省级示范专业,考虑应采取建立“优才班”的方法,进一步提升专业档次,即学生入学后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选一批优秀的学生,加入优才班,实行“进入制”和“淘汰制”,集优势教学资源建设精品专业。

3.4依托项目建设,以课程群为抓手,打造精品课程团队

积极申报各类项目,以项目支撑专业发展。加强专业建设投入,积极申请建设基金,获得学校对专业发展的支持。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保证。积极培养专业带头人,充分发挥他们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目前数统学院的教学团队结构尚不合理,青年教师偏多,专业方向不够全面,教学科研能力及实践教学能力欠佳,精品课程建设数量少,应用型课程还没有达到精品课程的标准,因而优化教学结构,提升实践教学能力,以核心能力为培养目标,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结构。这将大大促进学科专业的改造,成为专业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3.5进一步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实验室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必备条件,目前数统学院的实验室建设仍停留在计算机机房建设的传统模式上。培养懂数学的高质量的应用型金融人才,需要更加实用的金融实验室。大型金融证券投资模拟厅和银行实操模拟室是优质金融实验室的标志,也是进一步提升实习实训水平的重要平台。

3.6通过校企合作和实习基地建设,做实实习,积极推动就业

关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作者曾在文[2]中作了详细的阐述。这里想强调的是,数统学院有很多老师有“产学研”合作项目或交叉学科研究项目,但是项目的实施没有充分的发挥其应用性作用,没有深入的和当地企业合作,没有将项目的开发用于学生的实习和帮助地方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强与地方教育行业、金融证券行业的联系,切实做到以“服务求支持”,不断探索校地合作的新路,从地方需求中为专业建设和发展寻找突破口。近年来我院先后在上海,苏州,南京等地建立了就业实习基地,每年有数百学生到基地实习就业,但是没有凝练成科研成果,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的合作不够,造成学与练脱节,知识的专业性,精确性和针对性无法保证,直接造成用人单位在使用学生的方向性出现偏差。因此,通过专业改造达到促进就业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总之,数学专业教学必须紧跟先进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只有对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不断更新,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由此,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在数学知识应用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激励教师和企业联合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增强解决工业技术问题的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中结合多证书教育,培养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过硬的动手能力,优秀的敬业精神和先进的创新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程艺,李和平,储常连,方明. 构建地方应用性高等教育新模式[M].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芦伟. “产学研”合作视域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宿州学院学报,2014,29(6):116-119.

The Enlightenment of Employment Orientation and Subject Integration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athematics Major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 case study of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of Suzhou University

LU Wei

(SchoolofMathematicsandStatistics,SuzhouUniversity,Suzhou234000,China)

Abstract:The dilemma and proces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of Suzhou University encourage people to think about the prospect and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educational id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mployment orientation and subject integr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the name of the school, subject construction, teaching staff, practice teaching and other issue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oughts and methods for deepening transformation of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and provides a good enlightenment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other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mathematics; dilemma; transformation; enlightenment;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73(2015)06-0072-03

[作者简介]芦伟(1964-),男,汉族,安徽宿州人,宿州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泛函微分方程和数学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振兴计划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3zdjy151)

[收稿日期]2015-06-02

猜你喜欢

启示思路困境
不同思路解答
困境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