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2015-03-27宋帅
宋 帅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与管理系,安徽 合肥 230031)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在2015年2月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到2014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57亿,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为85.8%,相比2013年底上升了4.8个百分点。学生仍然是网民的主体,占比23.8%。[1]手机媒体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其功能已经深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仍然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9月9日视察北京师范大学同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2]高校作为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重要使命;承担着宣传马克思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任务;担负着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要职责。由此可见,开展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影响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一、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
手机媒体传播内容给大学生的认知及行为带来了消极影响。手机媒体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受众人群广泛的特点,而手机媒体中的信息却良莠不齐。首先,大学生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会接收各种各样的信息,一些低俗、虚假甚至反动的信息趁机推送到了大学生的手机中并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此类信息大量长期的传播会消磨大学生的斗志,左右大学生的思想,阻碍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其次,手机媒体的发展壮大使大学生对手机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日常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对问题追根溯源、一探究竟,而是直接使用手机寻找答案,这种方式虽然快捷但是却在无形中抹杀了大学生思考和鉴别的能力,从而产生离开手机无法生活的错觉,变成了手机的“傀儡”。再次,部分在校大学生在课堂上用手机看小说、聊QQ、玩游戏的现象日益普遍,甚至在深夜上网聊天或玩手机游戏,使他们上课时无精打采、心不在焉。这些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荒废了学业,甚至导致无法按时毕业或退学现象的发生。同时,手机媒体还助长了大学生利用手机进行考试作弊的歪风,每年期末考试都会有利用手机作弊的现象发生,引发了大学生的诚信危机。
手机媒体传播过程中引起的手机攀比现象给大学生生活观念带来的消极影响。虽然科技的进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科技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的缩短却大大增加了人们的开支。各大手机厂商为了追逐利益都在不断缩短其新产品研发和上市的时间。一部动辄四五千元的新款手机可能在半年后已经落伍,而购买及使用手机的花费占到了大学生日常开支的很大一部分。在校大学生的消费观尚未成熟,他们很难抵御新款手机样式和功能所带来的诱惑,进而引发盲目消费和攀比心理。从众及所谓的“超前消费”心理使一部分大学生在消费中迷失了自我,扭曲了消费观和价值观。
手机媒体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的挑战。手机媒体软件推出、更新和功能的加强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校大学生基本处在18岁到22岁这一年龄段,他们接触和学习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是与之相比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并不一定能够如学生般的迅速掌握新事物。当在校大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相关媒体软件的时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能未必能跟上,这样就造成了步伐的脱节。这种脱节必然会造成师生间沟通的困难,使思想政治教育者产生不知学生所云,进而无法和学生打成一片,使在校大学生产生老师out了、不理解他们的生活、和老师是两代人的感觉。长此以往师生间沟通出现障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
1.手机媒体的特点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及途径
手机媒体的特点在于信息发送时间快,发送范围广,内容丰富多样,特别是相关媒体APP软件的信息推送功能可以在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送到手机用户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手机媒体的这一特点,将相关最新信息推送到在校大学生的手机中,使大学生了解最新最权威和准确的信息,避免因沟通不畅产生的各种问题。手机媒体在大学校园中的运用一方面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教师可以将各种知识和信息及时准确甚至点对点的传送到学生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传统的课堂教授相比,通过手机媒体向学生推送知识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必然首先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起学生对推送内容的关注,同时在推送内容上又不局限于单纯的文字,可以是图文、动画和视频,这样可以极大地引发大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手机媒体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以往高校在校大学生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求助的顺序一般是先同学后家长,可能最后才是老师,在遇到比较隐私的问题时有的大学生特别是女生则倾向于向同学求助或者干脆隐瞒下去,这样往往错过了解决问题最好的时机,导致问题无法得到最好的解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手机媒体在高校师生间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手机媒体交流的非面对面性(如悄悄话功能)使得大学生可以大胆地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完整地向老师讲述并能避免面对面交流时可能出现的尴尬,又可以让老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摸清学生的思想动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较强,效果也更好。长期如此,不但可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更能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还能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累大量教学经验,促进工作的更好开展。
3.手机媒体为大学生拓宽了自我成才的发展道路
手机媒体在高校大学生间的广泛使用可以使爱学习、主动学习的大学生获得源源不断的课堂教学无法提供的知识,充分满足了在校大学生及时获取最新最权威知识的渴望和需求,拓宽了大学生学习的途径。手机媒体中门户网站即时新闻的推送几乎可以让大学生在新闻事件发生的同时了解到相关内容、在第一时间看到专家学者对事件的评论。帮助大学生正确、全面认识社会事件,逐步增强大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使用手机的每一位大学生都可以通过手机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微信、微博、QQ签名和空间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大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使广大网友对一事件的不同态度也会引发大学生的独立思考。由此可见,手机媒体增强了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大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帮助。
二、以手机媒体为依托,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拓展方法,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 机平台
团中央在2009年初提出“依托新媒体丰富团工作的手段和载体。适应青年沟通、交流、联络、聚集的新特点,通过网上互动社区、博客、即时通讯系统、手机短信、手机报等多种方式和途径联系、服务青年,有效增强对青年的吸引凝聚;探索通过新媒体对青年进行舆论引导和思想教育的有效方式,归纳总结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动员青年的模式”[3]。教育部在2014年发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辅导员岗位工作的一项职业功能。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积累、总结经验以拓展方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好的平台。运用手机媒体作为平台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智能手机中的即时聊天软件允许师生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沟通,这种非面对面的交流能够让学生大胆表露自己的思想,老师也能更真实、全面的了解学生。高校辅导员老师运用手机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性格内向的学生遇到较隐私的问题或者师生间还未十分熟悉时,学生可以借助手机里的相关通讯软件同老师交流,这种交流既可以避免种种原因造成的尴尬局面,又可以较为真实的反映学生的思想状态,也能够使老师更好的进行心理干预和思想疏导。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运用手机媒体的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性质对其掌握和驾驭手机媒体的能力提出了相关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能够熟练运用手机媒体的各项功能。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年龄段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手机上的各种新软件和应用程序充满了好奇,在学生不断学习和掌握手机媒体应用软件的情况下,要想跟得上趋势的发展和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教育工作者必然要提高对手机媒体使用的能力,如熟练使用时下流行的QQ、微信、易信、微博等软件。这样既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也搭建起了师生间互动的桥梁。QQ班级群的建立可以让班级学生在互联网上踊跃发言,增进同学间感情;简单几步就可以完成的QQ个性签名书写发布重要通知和权威消息,既方便了教育者,又可以使大学生感觉到老师如面对面般的叮咛与嘱托。相对于教师传统的班级内一对多的模式化通知,这种通知形式更能拉近师生间距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教育者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而且效果也更明显。
(三)充分利用手机媒体与大学生进行实时交流
近年来,微信朋友圈、QQ个性签名等手机应用软件逐渐成为大学生发表感言和反映思想的主要形式。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可以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平台之一。智能手机强大的联系功能能够使师生间随时随地的沟通变成可能,这样可以在师生沟通之余引发换位思考,也满足和迎合了学生对问题答案寻找的需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老套、效果差,有时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借助手机媒体对大学生进行实时交流,只需教育者动动手指就可以将各类信息快速准确的推送到学生手中,提高了效率且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四)严格控制手机媒体的负面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文明使用手机媒体
手机是把双刃剑,高校应把握好机遇,有效应对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手机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阵地,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4]。部分大学生严重依赖手机、使用手机成瘾、浏览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利用手机作弊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归根结底是没有对大学生如何健康、文明使用手机媒体进行干预和引导。如果高校大学生不能够积极使用手机媒体,那么手机媒体的功能越强大,其危害性就越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应对部分不能正确使用手机媒体的大学生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密切关注他们的言行,引导他们理性使用手机媒体,通过定期的谈心、推送消息、推荐优秀网络资源、开展手机媒体交流兴趣小组等多种方式,转移这些大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引导他们养成正确、良好的使用手机媒体习惯,逐步使手机媒体在他们的使用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结 语
作为“第五媒体”的手机媒体在为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手机媒体积极的一面,对在校大学生高效、持续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手机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推动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利器。
[1]中国互联网络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5-03-15].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201502/P020150203551802054676.pdf.
[2]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EB/OL].[2015-03-15].http:∥www.zgdsw.org.cn/n/2014/0910/c218988-25632566.html.
[3]中国青年报.团中央集体学习互联网等新媒体对青年影响 [EB/OL].[2015-03-15].http:∥ zqb.cyoL.com/content/2009-02/07/content_2530446.htm.
[4]张迪良,王韬阳.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领域——由手机文化引起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