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海子的阿尼玛原型

2015-03-27陈李力

关键词:四姐妹阿尼玛女性化

陈李力

(西南大学 中国新诗研究所,重庆 400715)

论海子的阿尼玛原型

陈李力

(西南大学 中国新诗研究所,重庆 400715)

阿尼玛原型是荣格对男性身上所具有的女性特质的一种概括,海子诗歌中的某些常用词可以揭示海子的女性化特征,这可从双性同体理论、中国传统文化和个人成长经历三方面去探索其成因。

海子;阿尼玛;双性同体;传统文化;个人经历

继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之后,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进一步提出“集体无意识”[1]概念。荣格在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分析中发现,男性和女性似乎在无意识的人格中都有相对的另一个。以男性为例,荣格认为,“每个男人心中都有女人的一种永恒形象,不是这个或那个女人的形象,而是一种绝对女性的形象。这一形象从根本上说是无意识的,是从嵌在男人身上有机体的初源处遗传而来的元素,是他的所有祖先对女性经历所留下的一种印痕或原型,是女人的全部印象的一种积淀”[2]。这就是男性的阿尼玛原型,即男性身上呈现的女性特质。

一、海子“阿尼玛”气质的特征

荣格认为,“阿尼玛是一个男子身上具有少量的女性特征或是女性基因。那是在男子身上既不呈现也不消失的东西,它始终存在于男子身上,起着使其女性化的作用”[3]5。由此可见,每个男性身上都存在着阿尼玛原型,并只在特殊现实情境激发下才会出现。海子敏感细腻、多愁善感,从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窥探他女性化的一面。

1.泪水

一般而言,“男儿有泪不轻弹”, 哭泣通常是女人和小孩的专利,男儿流泪是一种很无助的表现,刚强的好男儿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轻易流泪。可是在海子的诗歌中经常会出现“泪水”“哭声”“哭泣”等词语。例如,对母亲命运的控诉,海子喊出:“你的母亲是樱桃,我的母亲是血泪。”[4]451爱情不仅带给他快乐,更带给他痛苦:“背对着短树枝/你只有泪水没有言语。”[4]452当爱情遭遇现实的阻挠:“在十月的最后一夜/穷孩子夜里提灯还家泪流满面。”[4]179“哭泣—— 一朵乌黑的新娘/我要把你放在我的床上/我的泪水中有对自己的哀伤。”[4]193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海子内心的脆弱。

2.忧伤

海子写过许多首以“麦地”为名的作品,诗歌界一般把海子称为“麦子诗人”。海子的爱情诗也是不容忽略的,“当代先锋诗人中创下了书写爱情诗数量之最的一位”[5]88。悲春伤秋的情怀一般出现在女诗人笔下,可 “死亡”“受伤”“痛苦”等词常出现在海子的诗歌中,忧郁和悲伤像雪片一样从他的诗行中坠落下来。诗人悠哉称此为“海子式的忧伤”[6]。当与初恋女友闹别扭时:“小人儿,既然我们相爱/我们为什么还在河畔拔柳哭泣。”[4]194这些诗句透露出诗人内心所遭受的严寒与悲伤,他在短暂的青春中炽热地爱着,爱得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都快要把自己给毁了。

3.极端情绪化

海子纯洁简单、倔强固执、易走极端。热恋中的他无法抑制地袒露出坠入情网后的喜悦之情:“我相信这一切,我相信我俩一见钟情。”[4]186失恋后的他情绪十分低落:“在十月的最后一夜,我从此不再写你。”[4]179在黎明时他情绪很高昂:“在黑暗的尽头/太阳扶着我站起来。”[4]356在黑夜中却跌入忧郁惆怅的低谷:“黑夜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4]548他有时意气风发,自命不凡:“我相信天才,耐心和长寿。”[4]186有时却为现实所困,觉得前途渺茫:“我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倦。”[4]434极端的情绪化让海子的内心更偏激,当所有的因素汇集一起时就造成了他生命的悲剧。

4.敏感脆弱

“单纯,敏锐,富于创造性;同时急躁,易于受到伤害,迷恋于荒凉的泥土,他所关心和坚信的是那些正在消亡而又必将在永恒的高度放射金辉的事物。”[5]102海子天生善良、敏感而易受伤害。在海子的记忆里,童年的生活是困顿的,家庭的不可改变因素也给海子的心灵留下了消极影响。海子不善言谈,疏于交际。据说工作后的海子与邻里的来往不密切,邻居孙文是整栋楼唯一和海子有交往的人。

在海子的诗歌王国里,爱情是至上的,是神圣的。在初恋彻底失败后,海子曾在日记中写道:“我差一点自杀了!”[5]93爱情的惨败对海子来说意味着梦想的破灭,从此无法自拔。

5.自恋孤僻

海子自视清高、生性敏感。因为海子的两个姐姐先后夭折,所以作为这个家庭的长子,海子获得了家人太多的疼爱,祖母、父母将全部的爱都给了他,家庭的贫困使童年的海子过早成熟,在他的内心里,觉得自己很弱小,从而感到恐惧与自卑。但海子性格中更多的是“自恋”倾向,这也让他从小就不愿和同龄的孩子玩耍,却又能吸引他们围着自己,享受着“王”的虚荣。所以在海子的作品里,我们常常可以发现那些自恋的诗句:“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整个天空/他说这一千年里我只热爱我自己。”[4]477在这里我们看不到绝望的失魂落魄,只有一番极为冷静的自负表达和一个孤独但坚定的背影。他又写道:“我不声不响地/带着自己这个包袱/尽管我不喜爱自己/但我还是悄悄打开。”[4]98这里完全是用一种女性化的口吻表现心中对自己的肯定。

二、海子“阿尼玛”气质来源分析

1.“双性同体”理论的影响

“双性同体”又称为“雌雄同体”,在心理层面上是指个体既具有显著的男性人格特征,又具有显著的女性人格特征,并在不同的现实情境下有不同的表现。荣格指出,不管一个男人多么不愿意承认,但他的内心深处确实住着一位女性,同样的,每一个女性在内心深处都有一个男性化的自我。[8]就此而论,海子内心深处也必然存在其女性化的自我,在文学创作过程中这些因素受到现实情境的刺激被激发出来。

2.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双性”特征,尽管从根本上说是男性的文化,但在上古神话中,女娲造人传说确立了中国女性的地位,也使中国文化渗透了浓厚的女性崇拜意识。道家强调以柔克刚,一些哲学家甚至认为《老子》是女性的哲学,“水”是至柔的象征,又是克刚的最有力的武器。

传统文化的女性化,导致中国人的心灵也偏女性化。“中国人的心灵的确有许多方面是近乎女性的。”[8]尊崇儒道佛思想的中国文人有更多的女性化的一面,他们是女性化心灵的中国人的典型代表。虽然经过历史长河的演变,传统的文人作为群体性的社会角色已不复存在于20世纪的中国,但他们女性化的文人气质和审美取向却以传统的形式沉积下来,深深植根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之中。而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使之成为中国文人精神深处的集体无意识,对后世知识分子有着本质性的精神影响。因此,我们说在海子的无意识中承袭着先祖的女性化特征是有一定根据的。

3.个人经历的影响

(1)故乡安静的母亲

荣格指出,男人身上的“阿尼玛”气质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由遗传获得的及自己身上潜在的女性本源;二是由男人在生活中与女人接触交往获得的对女性的经验。[3]母亲是男性一生中最重要的女性之一,男性对女性的最初认识来源于母亲,所以母亲形象在海子诗歌中随处可见。

海子的降生对于父亲母亲而言无疑是莫大的安慰,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有了两个女儿,可是都相继夭折,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海子的母亲上过几年学,略能识得些字,在海子小时候,母亲时不时从亲朋邻里处借来一些杂志画报,在空闲时一边翻看,一边为海子念书。这足以说明母亲在文学方面对海子或多或少有着启蒙作用。

海子是一个有恋母情结的人。“对儿子来说,阿尼玛隐藏在母亲的统治力中,有时他甚至会使儿子产生一种精神上的依恋,这种依恋会持续一生并影响他成年后的命运。”[3]海子15岁就离开家乡独自一人上京求学,经历初恋的失败后走上了流浪之旅。他由四川成都到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经青海进入西藏拉萨。漂泊在外,肉体无处安放,灵魂无处归依,海子心底最怀念的是母亲。他不仅对母亲牵肠挂肚,甚至连在梦境中都会出现母亲的身影:“妈妈又坐在家乡的矮凳子上想我/那一只凳子仿佛是我积雪的屋顶/妈妈的屋顶/明天早上/霞光万道/我要看到你/妈妈,妈妈/你面朝谷仓/脚踩黄昏/我知道你日见衰老。”[4]107“母亲/老了,垂下白发/母亲你去休息吧。”[4]107海子在自己内心里发出这样的劝告。当他意识到死亡,他更害怕年迈的老母亲伤心欲绝:“当我没有希望/坐在一束麦子上回家/请整理好我那凌乱的骨头/放入那暗红色的小木柜,带回它/像带回你们富裕的嫁妆/但是,不要告诉我/扶着木头,正在干草上晾衣的/母亲。”[4]175

(2)美丽而绝望的四姐妹

“情诗几乎贯穿了海子短短一生生命和诗歌创作的全过程。像这样大规模和高质量的爱情诗,在当代中国诗人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窃以为,海子当之无愧地称得上是当代中国的‘情诗王子’。”[9]爱情诗构成了海子抒情诗中的重要部分。海子甚至认为:“其实,抒情的一切,无非是为了那个唯一人,心中的人,B,劳拉或别人,或贝亚德,她无比美丽,尤其纯洁,够得上诗的称呼。”[10]这可以看出爱情在海子心中的重要地位,海子对爱情全身心投入。

“我爱过的这糊涂的四姐妹啊/光芒四射的四姐妹/夜里我头枕卷册和神州/想起蓝色远方的四姐妹/我爱过的这糊涂的四姐妹啊/像爱着我亲手写下的四首诗。”[4]512这里的四姐妹是指给海子带来爱情甜蜜同时也带来致命打击的四位女性。海子天性敏感,他需要孤独同时又害怕陷入孤独,当一些温柔的女性向他走来时,他便疯狂地爱上了她们,但每一次的结果都是一场灾难。特别是他的初恋女友B,海子曾一口气给她写下数万字的情书,所以初恋失败后他差一点就自杀了!爱情就像一把双刃剑,给了海子快乐幸福,更给了他痛苦回忆:“是谁告诉你:答应我/忍住你的痛苦/不发一言/穿过这座城市/远远地走来/去看看他去看看海子/他可能更加痛苦/他在写一首孤独而绝望的诗歌/死亡的诗歌。”[4]451爱情,是他纯洁的天性流溢出的原始本能,也是他质朴的心灵盛开的最为灿烂的花朵。爱情不仅是他生命的底色,同时也是他诗歌的底色。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海子就这样致命地爱着!

三、结语

骆一禾认为,“海子是我们祖国给世界文学奉献的一位有世界眼光的诗人”[11]89。谢冕称“他已成为一个诗歌时代的象征”[11]45。海子的成功,或许正是得益于这种女性特质——“阿尼玛”原型,而之后他在创作中之所以能够达到那样的高度,也正是源于他自身的“阿尼玛”基础。深层的思索来自情感的淤积,最终他的诗歌与他的人格同时达到崇高之美。

[1]申利峰.荣格原型批评理论述论[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3):50-52.

[2]陆扬.精神分析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3]〔瑞士〕荣格.心理学与文学[M].冯川,苏克,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7:80.

[4]西川.海子诗全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7.

[5]燎原.扑向太阳之豹:海子评传[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1:200.

[6]悠哉.海子诗歌研究[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

[7]陈晴珏.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女性主义解读[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23.

[8]林语堂.吾国与吾民[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3.

[9]杨秋荣.青春的刀口——试论海子的爱情诗与“四姐妹”[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3):7-12.

[10]杨秋荣.青春的单翅鸟——海子诗歌的主题意象解读[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0(3).

[11]崔卫平.不死的海子[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

On Anima Prototype of Haizi

CHEN Lili

(InstituteofChineseNewPoetry,Southwestern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Anima prototype is a generalization of feminin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le body by Jung. The author reveals Haizi′s femininity characteristics by analyzing the commonly used words in the poem of Haizi and explores the causes from such three aspects as the bisexual androgynous theory,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personal growth experience.

Haizi; Anima; androgyny; traditional culture; personal experience

2015-03-17

陈李力(1990- ),女,广东茂名人,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诗学。

I207.25

A

1674-3318(2015)03-0078-03

猜你喜欢

四姐妹阿尼玛女性化
周韶华作品
阿尼玛卿
四姐妹的天鹅舞
阿尼玛卿,常在于险远
摄影《阿尼玛卿冰川》
探究男装女性化时装的色彩运用
花甲四姐妹的馄饨店
油画创作中的女性化语言分析
四姐妹40年
四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