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人才思想探析
2015-03-27孙寅生
孙寅生
(河南工程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河南 郑州 451191)
习近平人才思想探析
孙寅生
(河南工程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河南 郑州 451191)
习近平人才思想的核心和主线是围绕实现“中国梦”的战略目标,面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把握21世纪国际人才竞争的新趋势,为实现“中国梦”的战略目标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并将其贯穿于人才培养开发、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选拔使用、人才科学管理、营造良好人才环境的全过程,建立聚集人才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战略和人才治理体系。
习近平;人才思想;人才竞争;人才环境;科学化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实现“中国梦”的战略目标,面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把握国际人才竞争的新趋势,对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才思想,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宝库,对于我们在日趋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做好人事人才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建立人才培养的协调机制
在人才培养开发问题上,习近平强调:“要遵循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建立人才培养的协调机制。”[1]人才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用长远的眼光培育储备人才。人才培养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链条,一个杰出人才的出现,既离不开校园的滋养培育,也离不开校园之外的广阔实践和人生历练,一般都要经历入门、成长、成熟和专家等阶段,这是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人才成长周期、科技研发周期、庄稼成长周期都是有规律的,人才培养不能急功近利。唯有充分遵循人才成长发展规律,科学规划、合理用人,才能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才能让更多优秀人才展其才、创其业、建其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不竭动力。
2008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在中央组织部召开的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座谈会上,对于人才培养开发、围绕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作出如下阐述:建设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教育培养体系,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成长链,建立人才培养的协调机制,造就大批一线的青年科技人才;要大力度吸引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进一步创新政策、完善体制,坚持用宏伟事业感召人才,用良好环境凝聚人才,用优质服务吸引人才,用合理待遇激励人才,充分调动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要大气魄使用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观念,放开视野选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为青年科技人才大胆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会,使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1]
在建立人才培养的协调机制问题上,习近平指出: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和实现强国梦的关键时期。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已经成为推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投资驱动、规模扩张、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空间已越来越小,我们更加迫切地感觉到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习近平的这段论述,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与全面深化改革、支撑发展结合起来,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的事业和对人才的渴求结合起来。 “其实质就是指明了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服务发展,当前来讲,要与科学发展更加协调,与创新发展更加协调,与转型发展更加协调,这为加快确立我国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指明了方向。”[3]总之,就是要建立人才培养的协调机制。
围绕建立人才培养的协调机制,在人才培养开发的重要性和运作机制问题上,习近平强调:“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就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4]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同时,对于人才的培养与成长,习近平特别强调要立德树人:“要成才,必须先学做人。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5]64对于社会上人才培养、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指出:“一定要从社会、学校和家长等多方入手,千方百计把孩子从分数中解放出来。要让他们明白,人生道路千万条,各行各业都能成才。”[5]24
关于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建立人才培养的协调机制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有关会议上阐述。2013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中关村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指出,“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6]。在人才培养开发问题上,习近平指出:科教兴国已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我们将秉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兼收并蓄,吸取国际先进经验,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指出:“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4]
二、选贤任能,注重德行,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在人才选拔使用问题上,习近平强调选贤任能,坚持德才兼备,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选人用人注重基层、注重实干、注重群众公认,继承和发扬我党在用人问题上的一系列优良传统,并且特别强调为政者的立身与修德。习近平曾意味深长地指出,“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帝国的崩溃、王朝的覆灭、执政党的下台,无不与其当政者不立德、不修德、不践德有关,无不与其当权者作风不正、腐败盛行、丧失人心有关”[5]258。对于选贤任能的叠加效应,习近平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7]。
在人才选拔使用问题上,习近平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国家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强调“多双‘眼睛’选贤任能,多视觉、多侧面、多层次地了解一个干部,尽量避免‘失真’,在实践中识人辨才,加强对干部的考察和了解,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情况”[5]24。习近平强调选人用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要不拘一格、慧眼识才,“使用人才贵乎当”。关于这一点,习近平在河北正定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已进行成功的实践。习近平同志亲自撰写面向全国的“招贤榜”,正定县当年就引进各类人才46人,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招来了科技人才257人。习近平同志亲自向全国有关专家、学者发出100多封邀请信,组建正定经济顾问团,欣然应邀的有享誉海内外的数学家华罗庚、经济学家于光远、中国食品协会会长杜子端、眼科专家张晓楼、河北省科学院院长邹仁鋆等各领域的专家53名,使正定县吸引了许多国家级人才,成为“人才高地”。在人才选拔使用问题上,习近平指出:把好干部选用起来,需要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标准,是习近平的一贯要求。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强调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在国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选才用人问题更显得重要。大至国家、民族,小至地区、部门,人才选拔使用好,使用得当,事业就兴旺发达;反之,事业就会衰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使用人才要讲五湖四海,要有世界眼光、国际视野,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英才。用人不限于一县、一市、一省、一国,而是在世界范围内广纳英才,这是大国风范,也是强国之策。习近平指出,“发展的中国需要更多海外人才,开放的中国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英才”[8];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留学人员回到祖国有用武之地,留在国外有报国之门”[8]。这就要求我们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积极参与国际人才竞争,大力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千方百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敞开大门招四方之才,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提高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进一步增强政策开放度,吸纳世界人才源源不断地流入,全力构筑人才国际竞争新优势。
三、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
2014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2013年工作情况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推动我国人才工作发展的政治保障和制度保证。在坚持原则的同时,要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习近平强调,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必须“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6]。通过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着力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实行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在大力培养国内创造型人才的同时,建立国际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更加积极主动地引进国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引进高层次学术带头人和优秀科学家。
围绕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营造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各地各部门自觉加大人才工作领域改革创新的力度,以政策突破带动体制机制创新。要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积极创新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使用机制,努力破解束缚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继续完善凝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调动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9]这些重要论述抓住了制约人才发展的瓶颈和要害,要求我们想方设法、千方百计破除体制壁垒和身份障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消除人才流动障碍,努力破除人才发展的刚性、柔性约束,建立开放、包容的人才机制和环境,最大限度调动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要依靠制度设计,做好环境营造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中央人才工作要系统地推进人才制度创新,营造敬才重才的社会环境,公平舒心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引才聚才的政策环境。适应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的要求,打破人才单一管理模式,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市场的调节作用使人才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和优化组合。建立人才分类管理制度,使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专业人才市场和网上人才市场发展迅速,人才创新创业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一系列奖励制度让人才价值得到充分彰显。适应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的要求,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能够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引才用才模式,努力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并充分发挥作用。
四、为人才成长和人尽其才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在人才环境问题上,习近平强调,要“用良好的环境凝聚人才”[1],应针对专业技术人才的成长和工作特点,努力营造一种尊重特点、鼓励创新、信任理解的干事业环境。“一个真正想有所作为的人才,最看重的是要有一种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激发、自己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发挥的干事业环境。吸引人才首先要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用事业吸引人才”[10]。为人才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所有才华与能力。
为了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习近平号召各级领导要担负起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的责任,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他指出:“尚贤者,政之本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留学人员工作的方针政策,更大规模、更有成效地培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各级各类人才。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要健全工作机制,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教育引导,搭建创新平台,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为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创造良好环境,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8]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让各类人才受到尊敬、体现价值,形成人人渴望成才、努力成才的社会风尚。要吸引人才,就要营造吸引人才的事业环境,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健康成长的氛围,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的社会环境,要鼓励人才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奉献给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
为了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把营造敬才重才的社会环境、引才聚才的政策环境与营造公平正义、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公平舒心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综合考虑、统筹谋划。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高屋建瓴地指出:“我们党提出要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如果升学、考公务员、办企业、上项目、晋级、买房子、找工作、演出、出国等各种机会都要靠关系、搞门道,有背景的就能得到更多照顾,没有背景的再有本事也无法出头,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这种情况如不纠正,能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吗?这个社会还能有发展活力吗?我们党和国家还能生机勃勃向前发展吗?”[11]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今天,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法治中国,卓有成效地治理腐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与社会环境,营造公正、友善、文明、和谐、创新的文化氛围和清正廉洁、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的社会环境,也是从宏观上优化人才干成事业的大环境。十八大提出我国要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人才问题上也提出了建立人才制度优势的改革目标。这个人才制度优势就是在世界各国群雄竞争的国际背景下打破人才的体制壁垒、身份障碍,打造一个有利于吸引人才、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用人环境、生活环境,建立起推进我国各项改革和发展的大环境。
为了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习近平同志提出,要最大限度调动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尊重科技人才创新自主权,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12]这体现了共产党人实事求是、遵循科研规律的科学态度。因为科研作为一项探索性的活动,失败在所难免,怕失败就会使科研活动裹足不前,很难取得重大突破。科研活动由失败到成功是一个过程。如此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尊重、关心、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就会使整个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更有利于科技人才创造力的发挥,更有利于其人生价值的实现,更有利于其科研潜力的发掘。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人才、呼唤人才。实现人才辈出、人才荟萃、人尽其才的局面,需要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因为“良好的人才环境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和驱动力,能极大地促进人才成长,充分释放人才的潜力,有利于发挥人才的作用;对外是吸引力、竞争力和生产力,有利于提升国家、地区和单位的人才实力”[13]。只要我们着力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加快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提高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形成有利人才成长、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大力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就一定能形成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局面,就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优质高效的人才资源。
[1]习近平强调:青年科技人才要勇做创新先锋[EB/OL].[2015-05-20].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5/04/content_8104479.htm l.
[2]依靠良好机制选人用人——二谈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N].光明日报,2014-06-10(01).
[3]沈荣华.习近平人才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N].组织人事报,2014-12-04(07).
[4]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10(02).
[5]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64.
[6]习近平.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 切实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N].人民日报,2013-10-02(01).
[7]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建设一支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 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N].人民日报,2013-06-30(01).
[8]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0-22(02).
[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01).
[10]邱琳.新中国成立后人才集聚效应及其启示[J].中国人才,2013(3下):18-19.
[11]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1-14(01).
[12]习近平的人才观:择天下英才而用之[EB/OL].[2015-05-20].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620/c40555-25175679-3.html.
[13]胡雪梅.大国崛起制高点——科学人才观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367.
2015-06-09
孙寅生(1967-),男,河南商丘人,河南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961
A
1674-3318(2015)03-0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