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襄阳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文化力问题研究

2015-03-27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文化引领中心城市襄阳



襄阳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文化力问题研究

张润昊,肖兆武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湖北襄阳441050)

摘要:一个城市是否有核心竞争力,最根本的是看它的文化力。襄阳文化力涵盖了“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原动力,“崇文重教、尊重人才”的核心智慧力,“崇尚科学、敢为人先”的强劲活力,“重商亲商、重利尚义”的城市竞争力,“注重生态、追求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力。襄阳要建成汉江流域中心城市,要充分发挥文化力的龙头作用、纽带作用、中心作用。打造襄阳文化力,需要全面提升市民素质,打造襄阳“气质”;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襄阳“气韵”;精心培育城市文化品牌,打造襄阳“气派”;积极推进文化传播交流,打造襄阳“气场”;勇于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打造襄阳“气魄”。

关键词:襄阳;文化力;中心城市;文化引领

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只有它转化为力量,才能称为文化力[1]。一个城市是否有核心竞争力,最根本的是看它的文化力。塑造襄阳文化力就是要增强“襄阳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襄阳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襄阳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襄阳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提供思想保障和文化支撑[2-3]。

一、襄阳文化力的多维构成

(一)“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原动力

作为荆楚文化发祥地,一部楚国发展史就是一部民族进取创新的历史,荆楚文化赋予了襄阳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吐纳百川的开放气度、一鸣惊人的创新意识、和众安民的和谐理念、忠义不渝的爱国精神。这种自立自主的意识、坚韧的品性和务实的态度形成了襄阳城市建设积极向上的原动力。从发生在襄阳的三国统治者和灿若群星的三国人才身上,襄阳人传承了很多有益的精神财富,“崇尚勇武、颂扬忠贞、重视谋略、称赞智慧、尊重人才、求贤若渴、提倡奋斗、鼓励进取、虚怀若谷、谦虚谨慎、威武不屈、富贵不淫、忠君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气质是襄阳人同心同德、团结奋进、无私奉献的精神原动力。

(二)“崇文重教、尊重人才”的核心智慧力

智慧之基在教育,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取决于人才优势,而人才优势是通过教育达成的。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重视发展文化和教育,在襄阳建学校、置学馆,延名师、育人才,效法洛阳太学设立的官学全国唯一,使襄阳成为太学的南迁之地。和平安定的环境、学术文化的发达,使得襄阳成为当时最具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城市,吸引了众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医学家、史学家、佛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大诗人来此隐居、求学、著书、传道。当时的襄阳可谓是人文荟萃,名士辈出。北方士人大量流寓襄阳,与本地的知识分子相结合,形成了一次以政治为中心的思想学术与文化高潮,出现了一大批以诸葛亮、庞统为代表的政治、军事、文化人才。而这些士人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对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崇尚科学、敢为人先”的强劲活力

襄阳文化中一直流淌着崇尚科学、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基因。以荆楚文化为例,从“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到“飞将冲天、一鸣惊人”,从“辟在荆山”到“问鼎中原、饮马黄河”,敢于开拓进取的楚人最终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楚人还注重开发和利用资源,融中原诸国和南方各民族科学技术于一身,其青铜器、珠玉、刺绣、漆器、兵器、竹刻、丹青艺术及木雕等都后来居上,这都反映了襄阳人善于利用资源的开放创新精神。

(四)“重商亲商、重利尚义”的城市竞争力

襄阳长期是汉水流域经济文化重镇。“驿道通南北,汉水贯东西”的襄阳自古以来就是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汇之地,凭借其优越的水陆交通条件,经济获得了巨大的繁荣和发展,曾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大都会,整个地区都弥漫着浓厚重商亲商的商业气息。

“重利尚义”是襄阳人商贸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襄阳古代商贸文化“重利尚义”,商家都有招牌字号,特别重视招牌信誉。襄阳古代商家,通过行规、习俗和宣扬行业的祖师(创始人、保护神)至上,教化树立行业的职业道德,切实有效地提倡诚实守信,保守商业机密。“重利尚义”这一从商观念更是对襄阳经济文化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注重生态、追求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力

襄阳人自古以来一直在追求“天人一体,万物一体”的整体和谐状态,在城市建设为人处世中颇显大智,于无畏处有为,于不争处有争,有时看似木讷,却深含大智慧。襄阳古城雄琚汉水中游,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布局“道法自然”,既有城防功能,还有水利、生态功能,其内、外、方、圆、刚、柔、质、理的共生和谐,不但合于形式美的法则,更具有意蕴无穷的审美理趣,充分体现了城市与生态、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襄阳古城建设所蕴含的生态智慧和文化价值,为当代中外城市规划大师所赞叹。

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与文化力定位

(一)依托比较优势,发挥文化力的龙头作用

襄阳地处汉江流域中游,三千里汉江,精要在襄阳。襄阳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历史上多次成为有重要影响的区域性中心,东汉末年,襄阳成为相当于半个中国的荆州首府,替代了南阳成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南北朝时期,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曾在襄阳和荆州之间交替过。到了唐宋时期,汉江流域中心城市长期在襄阳,唐代元和年间,襄阳成为仅次于都城的重要城市。南宋时期,襄阳是支撑半壁江山的汉水防御体系的核心支点。襄阳作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地位,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被汉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武汉所替代。解放以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汉江流域的发展。早在1996年国务院就将襄阳市明确为“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近年来,襄阳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大力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经济发展较快,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将襄阳建成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复兴历史上中心城市梦,就是要形成以历史文化为基、时代精神为魂,地域文化特色浓郁,走向世界的文化融合发展和开放发展的格局。要让文化根植城市血脉,用文化塑造城市气场,使襄阳文化“走出去”,古襄阳、新襄阳城市形象“立起来”。要注重发挥文化力龙头作用,使其成为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重要影响力的文化名城。要在开发利用中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在创新创造中发展时代先进文化,以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带动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4]。

(二)依托资源优势,发挥文化力的纽带作用

襄阳是汉水文化核心区。从形式上看,汉水文化融巴蜀文化、荆楚文化、中原文化、秦文化等为一体;从精神内核和文化构成的核心内容来看,汉水文化大体包括楚文化因素、中原文化因素、汉水以南原生部落方国的文化因素等三种文化因素,三种文化因子相互叠加,互相包容。

襄阳是三国文化之乡。在璀璨如珍珠的汉水文化遗存中,三国文化千古常新,从文化传播影响力来看,襄阳在三国文化中举足轻重,不容小觑。襄阳是荆州七郡的首府也是当时全中国最繁华的十座城市之一,按照广义的三国文化概念,襄阳是三国头、三国源、三国论的孕育地和提出地,诸葛亮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三国尾。“三国头”即三分天下始于襄阳,“三国尾”即三国结束(三国归晋)于襄阳,是晋伐吴统一天下的策源地、战略基地、指挥中心所在地;这里藏龙卧虎群雄毕至,是三国时期的人才高地、文化高地、精神高地。

襄阳文化是历史文人风骚地。汉水壮丽辉煌,其四射的波光倒影在天上便是群星闪耀的银河,其奔腾不息的巨流开辟出来的河道画出了辽阔无边的梁州,其甘甜清澈的水流哺育出闻名华夏的人文荟萃,产生了灿若繁星的人文始祖、政治伟人和社会名人。汉水中游的古城襄阳一直是中国文学的滥觞地,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诗经》和《楚辞》发源和交汇于此;是楚文化的摇篮,三国文化的精彩地,唐宋诗歌的高产地。从传播学看,名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来看,襄阳是汉水文人的风骚地。截止民国初,襄阳历史名人130余人,有2人当皇帝,14人为宰相。这里诞生了楚之先祖鬻熊,辞赋家宋玉,一代名将伍子胥伍子胥,东汉皇帝刘玄、刘秀,田园诗人孟浩然,起义诗人皮日休,书法家米芾,水镜先生司马徽,襄阳才子庞德公,地方志鼻祖、东晋史学家习凿齿,武当高道张守清,白莲教义军总指挥王聪儿,文渊阁学士单懋谦等大家,成就了李白、杜甫、诸葛亮、刘备、羊枯、杜预、岳飞、释道安、鬼谷子、李自成等名人,他们展示着汉水文化厚重与灵动的统一、兼容性与独创性的统一、醇厚中和与阳刚峻拔的统一。

(三)依托区位优势,发挥文化力的中心作用

襄阳地处汉江流域中游,具有得“中”独厚的区位优势。襄阳“上通关陇,下连吴会,北接宛洛,南达滇黔”,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美誉,成了南北通衢要津,商贾云集之地。古代“南船北马”的交通方式,为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如今襄阳交通大为改观,水陆空交通并举,公路、铁路、水路、航空机场等多种交通设施构成了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襄阳地处武汉、西安、重庆、郑州城市(群)的地理中心,襄渝、焦柳、汉丹三条铁路大动脉交会,二广、福银两条高速公路及207、316国道贯通全境。黄金水道汉江是通过能力较高,目前是三级航道,全年可通航500吨级驳船。襄阳机场为4C级机场,机场设计年吞吐能力为4000架次、30万人次。目前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西安、海口、厦门、杭州等多个城市航班。规划中的郑渝高铁、西武高铁、“北煤南运”蒙西铁路通道在此交会,襄阳港被定为国家“西煤东调、北煤南运”的主要中转港口,成为汉江中上游广大地区物资交流的一个重要节点和平台。

三、提升襄阳文化力,发挥文化引领功能

(一)全面提升市民素质,打造襄阳“气质”

第一,要扎实开展市民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建设,培养合格公民,提升文明素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发挥强基固本的作用;第二,要稳步推进“襄阳道德讲堂”活动,实现“道德讲堂”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第三,开展“襄阳百杰”活动评选活动,树立市民内心标杆,行动榜样;第四要广泛开展大力推动义工、志愿者活动,提高市民道德修养。

(二)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襄阳“气韵”

一是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县(市)区两级文化馆、图书馆达到国家标准,建设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社区(村)文化活动室;要加快城市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二是要引入国际先进理念,重点规划建设科技馆、博物馆、规划馆、图书馆、群艺馆、襄阳大剧院和体育健身中心等。三是要加强基层文化服务功能建设。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公共文化发展差距。四是要加强文化惠民服务能力建设。组织以“欢乐襄阳”为主题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和以“书香溢襄阳”为主题的全民读书活动,抓好“百里汉江文化长廊”、“群星音乐厅”、“百姓大舞台”、“流动图书站”等文化惠民活动。

(三)精心培育城市文化品牌,打造襄阳“气派”

襄阳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之说。“一座襄阳城,半部中国史”,要采取措施在快速城市化的时代背景下保留、恢复襄阳古城的历史风貌,形成襄阳独特的城市特色。襄阳古城风貌的复兴,重在复兴古城格局、复兴古城水系、复兴城墙与城楼、复兴街道与建筑、复兴民俗与文化、复兴功能与价值,重构古城之形、重塑古城之韵、重现古城之美,彰显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与风采。

以汉水文化为引领,襄阳应打造三大城市品牌,即以襄阳城和老樊城为主体,构建“汉水文化风貌保护区”;以“一江两岸”为平台,构建“汉水文化风情展示区”;以鱼梁洲为中心,构建“汉水文化传承创新区”。通过汉水文化品牌的构建,塑造具有襄阳特色的“汉江古镇”、“汉江商埠”、“汉江明珠”、“汉江唱晚”四大城市印象。

(四)积极推进文化传播交流,打造襄阳“气场”

文化对外交流与合作是提升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品牌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文化企业为主体,中介机构为辅助,民间交流为补充的文化对外交流合作机制。使文化对外交流与合作,成为外界了解襄阳、认识襄阳的重要平台;对外递交城市名片的重要载体;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大发展的重要支撑;建设文化襄阳的活力之源。一是要拓宽文化对外宣传的领域,加强对外文化宣传。以报刊、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媒体、网络媒体等资源,形成实力雄厚的广播电视集团和报业传媒集团,构建起统筹协调、功能互补、覆盖广泛、富有效率的传播体系。定期与各大卫视、门户网站、知名报纸杂志进行交流学习,并邀请他们到襄阳来采风。开通政务微博,构建多样化的文化传播渠道,建立对外传播基地和窗口。拍摄制作高水准的襄阳城市宣传片,在境内外知名媒体投放。二是要繁荣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实施“引进来”战略,积极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和投资主体到襄阳发展文化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本地文化企业开拓海内外市场,培养一批拥有知名文化品牌和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文化经纪机构,以国际化的市场运作水平,到海外独立经营商业演出、展览业务。大力培育文化产业领域的外向型企业,创新丰富对外贸易的文化产品。三是要建立文化对外交流合作平台。整合市内文艺精品、会展资源、论坛资源、文化遗产及文化贸易资源,打造文化对外合作交流平台。有计划有步骤地塑造“襄阳品牌”。

(五)勇于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打造襄阳“气魄”

着眼于“放活”,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提升文化软实力。发挥襄阳文化资源优势,鼓励文化创造,推进文化创新,构建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积极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出台国有文化资产监管办法,完善文化无形资产评估办法,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建立市县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是要发展壮大文化市场主体。组建襄阳文化投资公司,深入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推动襄阳演艺集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襄阳广播电视传媒集团、襄阳日报传媒集团改革;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三是要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模式。制定《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方案》,通过设备采购、岗位购买、项目购买、扶持奖励等方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顾伯平.论文化力与社会发展[J].理论前沿,1998(19):10-11.

[2]何频.论文化力与区域经济发展[J].社会科学研究,2005(6):55-56.

[3]张林龙.城市竞争中文化力及其要素的作用与评价[J].情报探索,2008(7):43-45.

[4]秦尊文.创建一个汉江流域中心城市[N].湖北日报,2014-03-30(5).

(责任编辑:陈道斌)

Xiangyang City’s Cultural For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entral City of the Han River Basin

ZHANG Runhao, XIAO Zhaowu

(Institut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Xiang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iangyang 441050, China)

Abstract:It is the cultural force that determines a city’s core competitiveness. For Xiangyang City, the cultural force means: “unyielding and uplifting”; “respecting for knowledge, respecting for talent” ; “advocating science,daring to be the first”;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business, emphasizing righteousness”and “paying attention to ecology, pursuing harmony”. To become the central city of the Han River basin, Xiangyang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of its culture.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citizen’s quality, to cultivate Xiangyang “temperament”, to implement vigorously the people-benefit engineering, to build urban cultural brand, to promote actively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o innovate culture systems.

Key words:Xiangyang City; Cultural force; Central city; Culture lead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4476(2015)04-0024-04

作者简介:张润昊(1974— ),男,湖北南漳人,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博士。

收稿日期:2015-01-15;

修订日期:2015-04-07

猜你喜欢

文化引领中心城市襄阳
襄阳市第七中学
襄阳销售打响春耕攻坚战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成都:跨越两千年的“中心城市”
加强校园人本管理 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我国物流经济空间组织模式探讨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基于文化引领的资源整合探讨
基于文化引领的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业务创新浅析
经济腹地与中心城市金融集聚的影响关系分析
电子商务课程中的文化引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