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现代企业良性价值观*

2015-03-27赵双剑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5年9期
关键词:凝聚力良性价值观

■ 赵双剑 张 欣

企业价值观及其范畴

企业价值观就是一个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的过程中,对生产经营和目标追求以及自身行为的根本看法和评价。它解释了企业秉承什么、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它是企业文化的最本质与最核心的内容,是企业发展的精神驱动。

具体来说,企业价值观包含着企业对与自然、与社会、与社区、与顾客、与员工、与商业伙伴、与其它利益相关者等诸多关系处理的基本原则和企业对管理、对财富、对产品或服务品质、对员工品质的基本看法和要求。企业对这些重要命题和重要关系的处理原则、基本看法和要求,构成了企业的价值观体系。企业的价值观如果对上述主体持和谐包容、共同发展的观点,那么该企业的价值观就是良性的,否则,如果只能给企业相关利益者造成损失,带来负面效应的价值观为非良性价值观。

企业树立良性价值观的重要性

(一)非良性的企业价值观导致社会成本上升

近几年,企业的失德事件屡见不鲜,导致社会成本急剧上升。前有双汇的“瘦肉精”和三鹿的“毒奶粉”事件,近期又爆发了麦当劳、肯德基的过期食品事件和强冠 “馊水油”事件,国内的食品安全现状令人堪忧。近20年来,我国居民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增长,这与餐桌上的隐患不无关联,造成了大量的社会成本。另外,类似于开发商跑路、欠薪,企业泄露客户隐私,公司不顾社会责任大幅度裁员,企业诈捐、偷税漏税,医院见死不救、银行弄丢了储户的钱拒不赔偿,超负荷工作压力给员工身心健康造成了破坏甚至导致死亡,教育企业帮助考生作弊……其中挑战人们道德底线甚至触犯法律的不乏大型企业和知名企业,这些企业要么是没有明确的企业价值观理念,要么就是价值观空洞、不切实际,贯彻不到位。企业的上述失德行为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让人们在心理上对社会充满了不信任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是一种外部成本的表现。

(二)良性价值观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改善企业经营状况

重庆大学的张旖旎硕士通过实证调查分析,对企业价值观与凝聚力的关系得出了以下结论:一是企业价值观与企业凝聚力之间有着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客户价值观、员工价值观对企业凝聚力水平的影响较为显著;二是价值观一致性程度对企业凝聚力水平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的一致性程度对提高企业凝聚力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

企业的凝聚力是企业行为的基本标志,凝聚力的大小对企业的效率、利益、长远发展以及企业成员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企业凝聚力能带来协同效应,即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带来1+1>2的效果。当企业的领导人善于利用良性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时候,企业上下的目标就会统一为企业的整体目标,企业的目标也就更容易达成。具有高度凝聚力的企业还会提高员工的劳动效率。员工吸收了良性价值观,对企业的经营目标、领导人的经营理念高度认同,在恰当的激励机制下,就会心情愉悦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一心一意的为企业谋利,从而调动出自己一切的潜能,使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就能够赚取超额利润,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三)良性价值观有利于提升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

企业价值观作为企业全体 (或大多数)员工所持有的、判定某种行为或事物的好坏、对错以及是否有价值或价值大小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直接决定着企业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道德规范和经营宗旨等企业精神形象的内容,是企业精神形象的核心。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没有独特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形象塑造就会陷入盲目性,而缺乏个性风格的企业精神形象,就会成为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的企业精神形象,是无效形象,企业要通过独特的企业价值观显示企业的风格,使企业定位在属于自己的坐标和最佳位置上,从而塑造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企业精神形象。

企业只有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才能在公众中得到高度的认可,才能为进一步树立企业产品形象和品牌形象打下基础。例如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始终秉持着 “质量立市、诚信为本”的理念,坚守对社会的责任,生产安全放心奶,在食品安全风波中 “出淤泥而不染”,获得百姓赞誉。因此,三元食品在2011-2012中国最受尊敬企业评选活动中,从63家入围企业中脱颖而出获得 “社会责任企业”的荣誉,是此次活动中唯一获此荣誉的乳品企业。

怎样构建现代企业的良性价值观

(一)从宏观层面来看

1.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宣传和教育

目前我国各类企业的企业主和经理人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由于企业主缺乏良好的文化教育背景和吸纳优秀企业家的热情和动力,这导致的结果就是无法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可度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落后,其生产经营决策容易走向另一种形式的集中和垄断,表现出强烈的封闭性、短期性和低效性瓶颈,企业多采取传统的家长制和家族制的经营模式,夫唱妇随、作坊式管理。固守业主制的内部管理制度,限制了企业制度伴随着环境变化的改进和创新。企业主是企业良性价值观树立的关键人物,对其进行教育培训能够带来对企业文化的根本性推进,对社会产生强烈的正外部效应,因此政府应当担负起这项职责。

政府可以为企业提供的相应服务包括聘请专家对企业主或经理人进行集中培训。这种培训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是关于企业管理方面的长期、系统培训,也可以是专门针对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树立的短期临时培训。或者向企业发放宣传材料,并且派优秀的企业家或专家到企业针对企业的成员进行企业道德和企业价值观方面的宣讲。也可以采取外部交流模式,组织企业主或经理人走出本企业到先进企业参观学习,借鉴优秀企业文化企业的先进经验。

2.为企业树立良性价值观创造环境

之所以当今企业败德行为频发,无非就是在价值观选择上偏向了仅仅追求利益。然而这种价值观取向往往也是企业的无奈之举。诚然,我们在经济学中学到了企业的终极目标是追逐利润最大化,虽然现代社会赋予了企业更多的责任和意义却仍难改变企业的这一初衷。试想,如果企业面对的是一个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它们获取利润的可能性一再受到挤压,连生存都成问题的企业又怎能顾及更多的社会责任呢?

现实是我们在上世纪90年代的国企改革中刻意避开了产权制度改革,只是一味的放开企业自主权。而且改革具有针对性,抓大放小,对核心行业进行死死地垄断,不愿意放开,降低了不少行业的竞争力。不少国有企业为了维护政府部门和集团利益,吹捧行政安全,利用行政手段对不少重要行业进行行政垄断,企业利润一部分被内部人员均摊。国有企业通过垄断,对价格进行操纵,打压民营企业竞争者的生存空间,获得丰厚利润的同时占据大部分行业的市场份额。因此促使企业树立良性价值观最根本是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打破行业的行政垄断,使各类型企业在绝大多数非自然垄断行业都有平等取得利润的机会,也就不会造成个别行业因为过度竞争,赚不到钱,资本又无法自由流动,逼得企业铤而走险,昧着良心赚钱。

除此之外,一个公平、正义的良序社会和法律环境对企业树立良性价值观也非常重要。企业身处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中,如果秉持着不正义的价值观去做事会自然而然的产生羞耻心,并且受到社会公众的孤立和法律的严惩,从而失去生存空间。有些跨国公司在它们自己国家不敢违反的法律法规在中国就敢,在其他国家遵纪守法,在中国就是另一副嘴脸,令笔者不得不想到这是 “入乡随俗”了。麦当劳和肯德基的过期食品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据报道,它们的肉类供应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所生产的过期劣质肉类 “被优先安排在中国使用”。

当然,良好环境的塑造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政府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就要做到以公平的正义为原则,正确定位政府角色。政府是社会秩序建构的主导者,政府不能成为 “全能政府”,在今天条件下,也不能满足于 “守夜人”的角色,政府应该是一个既有限又有效的政府。就普通公民而言,应当自觉抵制社会的不良风气,对于违反道德、触犯法律的行为全社会应形成一种同仇敌忾的舆论氛围,逐步营造尊敬法律、崇尚道德的社会环境。

(二)从微观层面来看

1.企业的价值观应从企业业已形成的价值观中提炼,并应符合其行业特点

每个企业价值观的构建,都必须从自身所从事的行业领域出发,从其历史发展的过程出发,提炼出为大多数人所认可并反映了企业本质和个性特征的价值观念。企业价值观是一种客观的现实的存在。一般来说,任何企业都有其自身的价值观,无论这种价值观是好是坏,它往往都以不自觉的自发状态而存在。尽管它作为一种集体的无意识而为人们所不知,但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仍顽强地发挥着作用且支配着人们的行为。对于这种“日用而不知”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有责任将它提炼和抽象出来,使之从自在自发的状态转化为自为自觉的状态,以便更理性更有效地影响人们的行为,发挥其促进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当然,企业价值观的构建,不是原封不动地把本来就自发存在的价值观念予以直接地呈现出来,而是要对其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制作和改造,对其中消极落后和保守的东西加以扬弃,把积极进步合理的东西加以深化和弘扬,从而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因此,一个企业价值观的构建过程,也是企业的一次精神的洗礼和观念的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的思想奠基。在这个意义上,企业价值观的构建本身就是企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企业的价值观需要从企业所从事的特定职业出发来进行价值观的构建。一个药店或制药企业,与一个纺纱厂或炼钢厂,因其行业的不同,其价值观显然是有区别的。例如,中国老字号“同仁堂”药店的企业文化的精髓是:“同修仁德,济世养生”;而武汉钢铁(集团)公司2009年在经过征集和酝酿之后,最终形成了具有武钢特色的核心价值理念:“质量效益、诚信共赢、创新超越”。两相比较就可以看出,二者之间尽管有共同点,如都强调诚信和质量,但其差别却是显而易见的。“同仁堂”药店从自己的职业特点出发,特别突出对生命的关怀和对人道精神的弘扬,而武汉钢铁公司则从自己的实际工作出发,特别突出创新超越和互利共赢的精神。

2.企业良性价值观一旦提炼出来应及时贯彻落实

在企业价值观确立以后,还要使之深入到企业全体员工的思想与观念,将其贯彻到行动的方方面面,并对企业资源配置起指导作用,这就需要对企业价值观进行有效的管理。如果没有对企业价值观进行有效的管理,企业的价值观就会形同虚设,不会在企业经营中发挥任何效应。要想让企业的价值观能够真正指导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从空洞的文字转化为员工不断为之努力的方向,企业管理者就应该在企业内不失时机的对企业价值观进行不断的渗透。

对企业价值观的渗透可以从思想渗透和行为渗透两个方面结合进行,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进行强化。

精神渗透是最强大、最有效的贯彻企业价值观的方式。要让员工从思想深处真正接受和认可企业价值观,并被其奉为不可动摇的信条,才能产生强烈的行为动机,使之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真正的作用。为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做到:首先,企业价值观的渗透必须细化到每一件事的每一个细节,让这种价值观成为企业行为的习惯;其次,企业价值观应融入到企业的制度机制中,有关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价值观还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最后,企业管理人作为价值观的提出者应对企业价值观有坚定的信仰,唯此才能对员工更有说服力。

行为渗透是通过对企业价值观的行为表达来影响受众,使之对企业价值观的理念理解更加深入,并潜移默化的接受这种理念。企业可以将其价值观总结出一套行为模式,并对员工进行这种行为模式的训练和传递,要求员工在每个工作环节都要按照这一行为模式去做,不断矫正员工的集体行为,辅之以强化这种行为模式的意义的宣传,长此以往,员工会把这种行为模式当作关系自己和企业利益的重要事项。另外,企业应组织各层级的管理者和先进员工率先垂范,其他员工从观察到模仿,从模仿到熟悉,从熟悉到认可,从而使企业价值观得以内化。

在精神和行为渗透的基础上,企业应对员工不断加强对企业价值观的教育,鼓励员工将内在化的企业价值观转化为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的行动,并激励员工在这种行动的转化上不断创新思维。让企业无时无刻不萦绕在经营者所构建的良性企业价值观氛围中。

参考资料

2.张旖旎.企业价值观与企业凝聚力关系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39,44-45.

3.乔东.试论企业价值观与企业形象塑造[J].商业研究,2003,(4):75.

4.何建祥.中国国企改革的关键——遏制垄断[J].经济视角(上),2013,(3):57-61.

5.麦当劳肯德基供应商用过期肉优先供中国市场使用 [EB/OL].http://jjckb.xinhuanet.com/2014-07/21/content_513596.htm,2014-07-21.

6.李庆钧.公平的正义:良序社会的构建理念与路径 [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7):24-26.

7.王建新.儒家思想与中国特色企业价值观构建[D].武汉:武汉大学:49-52.

猜你喜欢

凝聚力良性价值观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我的价值观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如此凝聚力”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对增强兵团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论增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机制建构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