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省级重点发展学科:植物学
2015-03-27
一、学科简介
“植物学”省级重点发展学科源于2007年9月成立的的植物学研究室。在2011年12月被学院确立为院级重点发展学科,2013年2月被河北省教育厅遴选为省级重点发展学科,纳入河北省高校省级学科建设序列,从2013年进行重点建设。
植物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野生植物资源研究;(2)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3)野生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
二、师资队伍
目前本学科专任教师和研究人员共1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4名,高级实验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6名,45岁以上者7人,45岁以下6人,承德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2人,承德市科学技术专家库入选专家2人,已经形成了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主要学术骨干如下:
1、李洁教授,理学硕士。国家火炬计划专家库专家,河北省高等学校生物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承德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多年从事生物化学教学和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主持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等十余项科研课题。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2部,参编教材3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曾获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河北省第六届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承德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承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承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奖励。
2、董建新教授,理学硕士。河北植物学会理事,河北教育学会中学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多年从事植物学教学和生态学、生物资源学研究。所教授的《植物学》为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主持河北省林业厅项目、河北省教育厅科技处项目、承德市财政局项目各1项、院级课题3项,参加省级横向合作课题3项,均获市级科技进步奖。发表论文20多篇;主编、参编科研论著7部。多次受承德市人事局嘉奖,曾获承德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等称号。
3、张温典教授,理学硕士。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多年从事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参与省、市和校级课题10项。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教材3部。曾获得学院青年教师优秀教学成果奖,学院中年骨干教师。多次获得市级和院级奖励。
4、于文清副教授,理学硕士。河北省营养师高级考评员。多年从事生物教学论、生物化学实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物教育专业技能实训、食品营养与健康等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是成分提取和分析,取得系列研究成果。主持承德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校级研究课题4项。参与省科技厅、教育厅、市财政局课题7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曾获承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承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奖励。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教材2部。多次获得省级、市级和院级奖励。
5、彭艳芳副教授,理学博士。主要从事生物专业英语、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实验等课程教学工作;熟悉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积极参加生物专业科研工作。在营养成分、天然药化等研究方向,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参与校级及以上科研立项八项。于国内外期刊公开发表论文九篇,其中国际SCI全文索引论文一篇,中文核心论文七篇。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院级等各级奖励。
三、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2012年至2014年期间,本学科组专任教师共承担教研、科研、教改项目44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1篇,其中核心期刊27篇,SCI,EI检索4篇;公开出版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5部;获得发明专利4项。其中“山杏叶绿色无公害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及应用”在2013年获得“承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野生山杏叶的综合开发利用”在2013年获得“河北省首届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三等奖”。本学科高度重视学术交流,通过学术交流,教师拓宽了学术视野,同时也提高了本学科在省内外的知名度。
四、人才培养
学科每年选择部分学生参与教师项目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5年有8名学生考取了上海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研究生。多人次参加学生创新活动,并在“承德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佳绩。
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学科积极开展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与雾灵山国家森林公园、小五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平泉食用菌养殖基地、河北省农业科学院、承德四海啤酒厂、北京世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协作关系。随着各项合作的不断深入,必将加快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并不断为学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学院植物学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