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的生态管理模式研究

2015-03-27李伟伟

河北科技图苑 2015年3期
关键词:馆藏资源管理数字

李伟伟

(临沂市图书馆 山东 临沂 276000)

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快速发展,数字资源成为公共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资源的建设能够很好地提高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因此,在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建设中往往强调数字资源的购置、特色资源开发以及数据库的建设,而忽视了建设过程中的其他一些因素,比如信息用户、用户信息、信息环境等,导致馆藏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出现资源冗余、服务不到位等现象,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目前公共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缺陷,图书馆界应积极探索,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

1 公共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管理的时代特征

公共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管理与传统的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管理有所不同,它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具体体现在“管理对象”和“流通渠道”上,只有有效掌握数字资源管理的时代特征,才能够有的放矢,去构建适合当代信息需求的新型数字资源管理模式。

1.1 管理对象:品种类型丰富,资源存储多样,网络检索便利

数字资源管理的“管理对象”在品种类型上不再是固定不变的“物质对象”,而是可以发生改变的多媒体信息,它以信息数据格式作为存在形式,其类型繁杂多样,集文本、图片、音像、视频等为一体,数量逐年递增,增长迅速。在存储格式上也发生巨大改变,最早以磁带、光盘、磁盘作为文本、图片的存储形式,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格式开始作为虚拟资源、数据库的存储形式,所占比例日益增加。检索形式则经历了“光盘检索—联机检索—网络检索”的过程,网络检索的先进性带给信息用户很大的便利。

1.2 流通渠道:获取方式多样,组织规范统一,数据交换畅通

由于数字资源管理的对象是特殊的存储介质,具有传播速度快、更新动态交互等特点,因此其流通渠道也与传统的信息资源管理存在一定差异。在获取方式上,除了常规的网络采购、网络下载外,还可以通过自建数据库、开发网络资源、与其他图书馆共享共建资源等方式进行数字资源的采集[1]。在数字资源的组织上,一般采取规范统一的输入(出)标准,以保证类型各异的数字资源彼此之间可以实现数据交换的畅通无阻。

2 公共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管理的影响因素

影响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的因素主要包括主体影响因素、客体影响因素以及环境影响因素。

2.1 主体影响因素

公共图书馆的工作重心是服务于信息用户,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与这一目的有着紧密联系的是信息行为,而人是实施信息行为的主体,因此,主体影响因素主要是指信息人,包括“信息用户”和“图书馆馆员”[2]。信息用户,是公共图书馆管理活动的对象,也是其目标和中心,也就是说,公共图书馆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信息用户来展开的,满足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是公共图书馆的最终目标,因此,在数字资源管理过程中要以信息用户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工作导向,以用户心理特征为依据,来制定相应措施。图书馆馆员,是公共图书馆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部分,一切信息服务均需要通过馆员来实现,馆员专业素质的高低与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高低存在一定联系,所以在数字资源管理过程中要注意馆员专业素质的提升。

2.2 客体影响因素

公共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管理除了涉及信息人,同时还与数字资源的数量、种类、载体、质量等相关,与支持数字资源的各种技术手段相关,因此客体因素主要包括“资源”和“技术”。资源,包括数字资源和资产设备,数字资源是信息资源中的一种,是为用户提供数字服务的前提条件,资产设备则是数字资源管理的物质基础,包括电脑、网络等硬、软件,可以实现信息的优化整合、存储传播、使用服务等。技术,包括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整合数字资源是数字资源管理的重要一个环节,要实现统一利用、快速检索,需要各种技术和手段进行大力支持,因此技术水平的高低与数字资源管理有很大关系。

2.3 环境影响因素

公共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管理处于一个大环境中,这个环境具备复杂性、多样性、易变性等特征,也就决定了环境对数字资源管理起到较大影响,甚至是决定性作用。因此,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法律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3]。对公共图书馆而言,有些环境因素可以做较大改变,有些环境因素可以做简单微调,还有些环境因素基本上是不可以进行更改变化的,无论是以上哪种,都需要对其进行深入了解和认真研究,以期做到“知己知彼”、有针对性地选择对应措施。

3 生态管理与公共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

“生态管理”最早来源于美国,最初仅用于环境保护方面,是指对一定范围里生存的全部生物之间、生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管理,重点关注系统内各因素间的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以及性能上的一致性,内含完整、关联、融洽、共生以及动态平衡的含义。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管理”十分关注整体性和系统性,其特征是“人、物以及环境的和谐统一”,认为全体生物之间存在互相关联的关系,和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存在互相作用或影响的关系。

公共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管理,实质上也体现了生态管理“人、物以及环境的和谐统一”的特征:一是要关注用户与馆员在馆藏数字资源管理过程中所起到的影响作用,处理好需求与满足之间的关系。二是要充分关注馆藏数字资源管理过程中的系统性和协同性,尤其要关注数字资源的数量、种类、载体、质量等因素,以及支持数字资源的各种技术手段,要做到“统筹兼顾”。三是要充分关注馆藏数字资源的生存环境(包含自然、人文环境),以期科学制定管理目标。四是对馆藏数字资源的管理要与时俱进,要与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因此,生态管理模式可以用于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公共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的生态管理模式,实际上也就是一个由各因素组成、形成整体的动态平衡的管理系统,体现了公共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外部环境 (社会)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关系,而图书馆馆员素质、反馈机制、管理平台、管理机制、管理环境等以及政策保障、质量管理等因素,其作用不可忽视。在该模式中,有三个基本的价值主体,即信息人、资源技术和环境,是要尤为关注的。

4 公共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生态管理模式的构建

综上,构建公共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生态管理模式,既要从管理对象、流通渠道这两方面关注其时代特征,又要顾及主体、客体以及环境三大影响因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4.1 构建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在公共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生态管理中即是“以信息用户为本”,把尊重信息用户、理解信息用户、关心信息用户、调动信息用户的积极性放在首位,“以信息用户为本”的模式设计,必须承认并满足信息用户的需要,尊重并容纳信息用户的个性,为信息用户提供贴心、满意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2)可操作性原则。在管理制度设计方面,要严格遵循公共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生态管理的发展规律,把握公共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生态管理的特点和特色,体现设计的科学性,同时要尽可能从实际出发,保证执行措施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公共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的服务目标。

(3)创新性原则。在研究国内外生态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其他图书馆在馆藏数字资源生态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公共图书馆自身独有的特点,打破传统束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加强创新力度,以构建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新型公共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生态管理模式。

(4)灵活性原则。生态管理模式的确定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经历一个制定、检验、修正、再检验、再修正的反复的过程,因此生态管理模式发挥作用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所制定模式初型应具备一定的稳定性,不容易发生改变,同时还要根据周遭环境的变化随之变化,因此必须要具备灵活性,以适应环境变化。

4.2 构建措施

(1)学习专业综合知识,提升图书馆馆员素质。数字时代的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是一项专业性强、涉及范围广的服务工作,只有专业素质高的复合人才能够促进数字资源生态管理模式的构建,满足当前信息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为信息用户提供细致、周到的信息服务。公共图书馆专业素质高的复合人才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要求专业基础知识深厚、学科专业背景贴近;二是要求语言表达流利,协调沟通能力强;三是要求信息素质高,具有强烈的知识意识和明确的信息伦理道德观念;四是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做到爱岗敬业、具备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就必须要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专业综合知识,全面提升图书馆馆员的综合素质,以期为公共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生态管理模式的构建奠定人才基础。

(2)拓展沟通交流渠道,建立图书馆反馈机制。在公共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生态管理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强调“以信息用户为本”,也就是要求围绕信息用户开展资源管理工作,要了解信息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以信息用户的满意度作为工作质量的参考依据,由此可见在生态管理模式中的信息用户意见可以作为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的衡量标准,也可以为公共图书馆深化信息服务做出重要参考。因此,公共图书馆除了采取论坛对话、QQ互动等网络交流形式,实地读者活动、问卷调查等传统交流形式,来拓展与信息用户之间的沟通交流渠道之外,还应开动脑筋,想出更符合当前时代特征的交流沟通方式,进一步缩短与信息用户的距离[4]。同时要以信息用户为中心建立公共图书馆信息反馈机制,加强与外界以及用户之间的联系,重视外界或用户的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调整数字资源生态管理模式,优化信息服务方式方法和具体内容,以实现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最大化提升。

(3)促进资源共享共建,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在公共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生态管理模式构建过程中,要重视馆际合作,多种方式多种途径来开展数字资源的共享共建,不仅可以弥补馆藏数字资源不足的缺陷,还可以实现数字资源的循环再利用,确保数字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要做好数字资源的共享共建,首先需要一个网络技术平台作为依托,据此共享彼此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以及建设资源,展开项目、技术的馆际合作研发,以实现馆际的“无缝衔接”,促进公共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生态管理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4)构建科学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生态化管理。构建公共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生态管理模式,其目标是满足信息用户的个性化信息服务,这一服务目标必须在一定的知识管理基础上才能够有效完成,由此可以看出科学的知识管理机制是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保障之一。要想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管理机制,首先要实现各类型数据库的条理化和结构化,使其通过数字资源的优化整合实现智能检索、快速查询等目标,直至实现资源生态化管理。

(5)优化生态环境系统,强化图书馆信息服务。公共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的生态管理模式,是在一定阶段内进行不断检验、修正的过程,它的运转过程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环境系统之中,这个环境系统包括“政治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法律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5]。如何对这一环境系统进行优化设置,以适应具备易变性的外部环境,以改善自身所处的内部环境,对数字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转化等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做到数字资源管理与环境互为影响、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有效积累、信息服务的有效提升以及方法手段的有效创新。

5 构建公共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生态管理模式的保障机制

5.1 政策保障机制

政策健全有效,会对公共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建设具有科学指导、恰当调整、适当干预以及统一规范等作用,可以帮助公共图书馆建立标准规范、科学合理的生态管理模式,还可以满足信息用户的各种个性化信息需求。数字资源存在地域失衡,定位模糊,信息资源数量不够、质量不足以及“建”、“享”不协调等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相关政策加以规范、修正。

5.2 质量管理机制

公共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生态管理质量是其建设的生命线,它通过“策划组织计划实施检查审核”等环节的开展[6],不断提高资源质量、技术质量以及服务质量,形成一个持续改进的完整的数字资源建设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数字资源建设质量的持续改进和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

6 结束语

公共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作为新兴的信息资源,它的应用可以对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内容的丰富和质量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应该把数字资源生态管理模式的构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开展,但由于各种主观、客观以及环境条件的限制,数字资源生态管理模式仍然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需要图书馆人在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中找出一条符合公共图书馆发展规律的道路,从而实现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最终目标。

[1]刘朝晖.公共图书馆生态管理策略生成模式研究[J].图书馆,2011,(5):34-37.

[2]万丽梅.图书馆生态位发展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13,(1):115-116.

[3]莫翔伶.试论如何实现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的标准化[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2,32(2):50-51.

[4]张麒麟,陈雅.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服务模式比较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3,33(4):28-31,108

[5]谢蓉.数字时代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模式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2,32(3):23-27.

[6]李臻,罗瑜.公共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的构建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26(5):90-93.

猜你喜欢

馆藏资源管理数字
馆藏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答数字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数字看G20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