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年来国内罗伯特·达尔民主理论研究动态述评

2015-03-27刘俊祥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达尔民主理论

蒋 政,刘俊祥

(1.乐山师范学院,四川 乐山614004;2.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430072)

罗伯特·达尔(1915-2014),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多元主义民主理论家。国内翻译达尔的著作,最早的当属王沪宁翻译的《当代政治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最近的当属唐皇凤、刘晔翻译的《规模与民主》(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学者就对达尔展开研究,代表性学者是杨光斌和金太军。此后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问世。基于知识的累积性特征,本文拟主要就近六年来(2008-2014年)国内关于达尔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只在必要的时候涉及之前的成果。

一、达尔总评性研究和著作介绍

早期研究达尔的代表作,如金太军(1996)、马德普(2001)都是总评性的。近期代表作是辛向阳的《达尔多元民主理论评析》[1]。辛向阳认为,达尔把普选权当作民主的本质是错误的;达尔把民主同私有制结合在一起;达尔不是把民主的希望寄托于制度,而是寄希望于共同的善;达尔把美国的政治制度当成民主的典范,并希望在全世界推广之。高卫民的《达尔多元民主理论析论》则认为达尔的思想是以“现实民主与理想民主的二分”为逻辑起点的,应当分为两个阶段来讨论,其早期是一种代议制框架下的精英民主理论,后期则是对古典共和主义的回归[2]。宋衍涛的《论多头政体》认识到,多头政体有多种现实形式,尤其是协和民主和比例代表制应当重视。他比较重视达尔关于民主本身矛盾的论述,但是认为这是阶级社会的特征。他批评达尔对强势利益集团和弱势利益集团等而视之,并为政治冷漠辩护,本质上仍是少数人的民主。多头政体对种族歧视无能为力。但是达尔重视民众的政治认同,且认识到在经济贫乏的状况下政治平等问题会激化,是很有价值的思想[3]。任剑涛的《多元民主及其中国回响:以达尔的民主理论为中心》重视政治平等在达尔政治思想中的核心地位,他也指出了在达尔的政治理论体系中,“民主的标准”和“民主的本质”是不同的概念[4]。乔贵平的《民主理论的修正与补充——试析达尔对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的贡献》认为达尔的多头政体理论是对行为主义研究方法的修正与补充,比起传统的自由民主理论来更加适合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5]。

一些刊物发表了一些对达尔著作的介绍和评论性的文章。近期代表作刘清江的《读〈民主理论的前言(扩充版)〉有感》[6]。这些介绍性文章有助于人们了解达尔著作的基本内容,但是选题都局限于中文著作,有些甚至是已经出版多年、为学术界高度熟悉的著作;以英文原本形式存在的达尔著作很少受到关注。如达尔的A Preface to Economy Democracy;Democracy,Liberty and Equality;Toward Democracy:A Journey 等重要著作几乎从不涉及.有深度的评论也很少。故在此不作详细述评。

总体上看,在总评性著作中,大多数研究者比较注重的是《民主理论的前言》、《多头政体——参与和反对》、《多元主义民主的困境》三本书,在阐述上大多从批判“麦迪逊式民主和平民主义民主”、阐述理想民主与现实民主的二分、定义多头政体等三个角度入手,继而论证多头政体的构成与条件、阐述多元民主的矛盾及其克服。在评论中,大多肯定达尔的政治理论反应了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现实、超越了传统民主理论。但是从马克思主义角度对达尔思想的批评并不是很有力(而事实上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对达尔后期思想的研究也不够深入。

二、达尔民主理论专题研究

(一)达尔的思想源流

近期代表性著作有:吴勇翻译的《民主理论建构与现代政治分析》[7],其中达尔自称有工会活动经历,是一个诺曼·托马斯社会主义者。达尔自述早期就对柏拉图的护卫者统治思想深表怀疑。他受到肯尼思·阿罗影响,倾向于严格界定理论模式。达尔表示自己敬重米尔斯的观点,但是认为他的观点过于简化了。《谁统治》实际上就是对意大利精英主义的回应。达尔认为,无论什么理论都不能涵盖世界的复杂性,理性选择理论不能,他自己的多元民主理论当然也不能。总之,吴勇先生翻译的这篇对话非常重要,它有助于我们准确地理解达尔的思想体系。这样的第一手资料,学术界确实少了一些。

周圣平的《罗伯特·达尔民主理论产生的历史环境》[8]认为,二战以后欧美对于极权主义的批判和资本主义制度合法性的下降,美国本身具有高度发达的多元主义政治传统,而在达尔生活的时代,政府权力的扩张推动了集团政治的发展。周圣平建议应当研究达尔个人的生活经历,以确定其思想的来源。刘启云的《精英民主与多元民主》[9]认为多元民主理论是在修正了精英民主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其核心命题是民主政体的权力是多元的和分散的,不是始终集中于一个精英集团的手中,而是分散在多个精英集团的手中。通过考察选举竞争中有组织利益集团的活动,达尔修正了熊彼特关于精英民主的判断。达尔的思想对德国社会民主党1975年和1986年党纲都有显著的影响。章荣君的《经济民主:从概念厘定到基础论证》指出,达尔的经济民主思想与锡克和施韦卡特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10]。但是没有证据表明达尔的经济民主思想来源于这两位学者,因为通观达尔的著作,都没有对他们进行引用或者评论。

(二)达尔的方法论

包雅钧的《达尔民主理论的方法论背景》认为达尔的行为主义方法主要体现在权力分析,“总体上看,达尔的权力分析方法深化了对权力的认识,注重经验与实证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权力关系研究”。他认为,达尔始终无法去除价值判断,在晚年尤为浓烈,且突出表现在他对于政治平等的关切上。包雅钧认为,达尔的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是结合在一起的。包雅钧此文掌握资料较为丰富、解读较为准确,是达尔研究的一篇重要论文,虽然发表的时间稍早,但是目前仍然不能忽视[11]。

项玉的《从方法论角度看〈多头政体〉》认为,达尔在该书中把政治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这是行为主义政治学的重要特征;达尔致力于提供一个一般性的因果关系框架,但是并未忽视例外与反例,达尔主要采用文本引用的方法来获取数据[12]。梁瑛也强调了达尔政治学方法的行为主义特征,认为《现代政治分析》一书堪称“典范”。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达尔注重对人的行为的研究,其次,借鉴了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统计学);再次,达尔认为政治学研究主要提供分析工具而非结论;达尔重视定量和实证的方法。但是由于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固有局限,达尔后来注意了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的结合,在再版的《现代政治研究》中即加入了政治评价的内容[13]。不过,一般认为达尔的行为主义研究方法最典型的体现是《谁统治?》,而且总体来看经验研究非达尔之所长。

叶剑锋虽然没有单独讨论达尔的方法论问题,但是他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讨论达尔的“理想民主与现实民主”的关系问题,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关于方法论的问题。他在《罗伯特·达尔:从理想民主到现实民主》[14]中认为,达尔从批判民主乌托邦入手,首先勾勒出理想民主的框架,然后指出民主的现实状态,最后得出以社会制约权力的结论。他在《理想民主的现实的程序性构造》中认为,理想民主是一种极限状态,要解决的是“什么是民主”以及“为什么要实行民主”的问题。达尔继承熊彼特,对于民主下了一个程序性的定义。理想民主是一个不断接近的过程,以政治平等为其价值内核[15]。高卫民(2008)也持相似的看法。他把达尔对“理想民主与现实民主的二分”作为其介绍达尔民主理论的起点,并认为这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方法论创新。事实上,“理想与现实”作为达尔的研究方法,虽然已经被指出,但是价值还是被严重低估了。笔者认为,如“理想与现实的概念二分”、“理想对于现实的判断和引导”、“理想与现实的正当比较”、“极端状态之间的过渡状态”等概念,是达尔在多部著作中反复运用的分析和论证方法,其内容非常广泛,实有进一步深入研究之必要。

(三)达尔的民主转型与民主巩固思想

1.信仰与民主

受托克维尔影响,达尔认为一个社会关于民主的“共识”(或信仰)是多元民主得以生存的重要基础。近期代表作是包雅钧的《达尔论信仰与民主》。包雅钧指出,达尔区分了政治文化和政治信仰,认为政治文化研究者易于忽视信仰转变的原因;达尔意识到了信仰有约束竞争的作用,但是具体应当是何种信仰则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制约资本主义民主的根本问题是权利与功利的冲突。达尔对于公民教育不抱太大期望。包雅钧梳理了整个西方政治学说史上关于信仰与政治的看法,却忽略了托克维尔[16]。

2.民主的经济条件

在近期研究达尔思想的论文中,很少有专题论文讨论民主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偶有涉及,也是一般地认为民主与市场经济是联系在一起的[17]。实际上达尔很少论及民主与特定经济形态或经济发展水平的联系,他更重视的是经济资源和经济权力的分散性。他的“自由乡农社会”概念说明,只要满足经济资源分散的条件,在发展程度较低的农业社会中(如建国初期的美国)也是可以建设民主社会的。达尔的这一部分思想是贯穿他全部思想的一条线索,但是没有引起学术界应有的重视。

3.民主的转型路径

叶长茂的《先民主化还是先自由化》认为,达尔关于民主转型的核心观点是确保竞争各方的安全[18]。自由化优先充满风险,正确的道路应当是民主化优先,不着眼于政权的交替,而着眼于制度的建设。其实按照达尔的逻辑,更应该关注社会条件的培育。在其他论文里,叶长茂还依据达尔的思想提出了“低度竞争的低度民主”的概念[19],应予重视。叶剑锋《非民主国家的民主转型问题——罗伯特·达尔的分析及其现实意义》指出,达尔的民主转型阶段论与亨廷顿的第三波理论相得益彰。叶剑锋认为,达尔的民主转型理论需要综合考虑国家发展顺序、公民对暴力机器的控制、MDP社会的存在、亚文化弱小、政治积极分子的信仰、不屈从于外国的压力等六个方面的因素[20]。他在《达尔论非民主政体向民主政体的转型》[21]中分析了达尔对转型问题的论述,强调只有经过缓慢的改良才是实现霸权政体向多头政体转型的现实途径。

4.对美国政治制度的批判

辛向阳(2010)说达尔把美国政治制度看成理想的并企图对外移植。应当指出,这是一个流行的、但却有失公允的看法。这个问题的代表作是包雅钧的《达尔论美国民主政治体制》[22]。包雅钧认为达尔的兴趣在于民主,因此达尔认为美国的宪法体制并不是特别民主。在公平方面,美国宪法的表现通常也只能算是中等。达尔从国家结构、两院制、政党制度、总统制度等方面分析了美国宪法的独特性,但是他同样不认为美国在这些方面表现得特别优秀。包雅钧认为,达尔之前提出的政治平等问题实际上也是针对美国而发的。美国政治宪法面临新的政治失序、总统制的伪民主、立法机构的失灵等问题。达尔的建议是某种专家制度的弥补。不过任剑涛(2014)认为,达尔并不是美国政治制度的批判者,而只是提醒人们应当换一个角度想问题。

(四)达尔的“规模与民主难题”思想

达尔正是从规模与民主难题出发否定了城邦民主,因此这个问题对于达尔的多头政体理论具有基础性意义。高民政、孙艳红就此课题发表了多篇论文。他们的《规模与民主的维度:达尔的观点》一文中介绍了达尔关于规模与民主的评价维度,由此发生“民主”这一术语能否在大规模和小规模上同时应用的问题。高民政认为,在民主维度上取得共识不容易,但是并非不可能[23]。达尔的研究对于中国政治学从粗放型研究到精细型研究颇具示范意义。鲍永娟从更广阔的背景上进行了探讨,其论文是《西方规模与民主思想演变》[24]。范楚平的《规模与民主:西方主流政治思想的演变》阐述了从亚里士多德以降西方政治学界关于规模与民主的争论,指出达尔的意见是不同的政治体面对着不同的问题,因此大规模体系将不得不注意亚国家单元的民主化,而小规模体系将更关注超国家组织的民主化。不过范楚平认为目前的理论没有解决在非国家层面上的规模与民主的问题[25]。

(五)达尔的“以社会制约权力”思想

以社会制约权力是达尔多元民主思想的核心之一。国内学者有赞成的,也有怀疑或者反对的。赞成者的代表作有周仲秋《罗伯特·达尔社会制约权力理论评析》[25],该文认为达尔的社会制约权力理论对于遏制腐败、促进政治文明具有借鉴意义,但是达尔不够重视宪政制衡,不重视社会制约权力的可能弊端。不过,该文最后一段的评论一会儿说“达尔的权力观与马克思主义有诸多不同,社会制约权力思想有诸多局限性,需要辩证认识”,一会儿又说“从国家与社会的一般关系来说,达尔的社会制约权力思想是有价值和启发性的”,不免过于含混,令人有点不知所云。卫欢的《对构建中国特色权力监督机制的思考——兼评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27]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视角对达尔的社会制约理论提出了批评,但是不幸的是论文中论述马克思主义的部分和论述达尔的部分似有分离之嫌。陈曦则认为达尔的理论是“令人吃惊的”,因为抛开宪法的因素,民主政治过程是不可思议的;而且社会团体本身也有好有坏,不能认为社会团体的竞争必定会产生好的结果[28]。陈曦是少有的明确对“社会制约权力”提出异议的学者,他的视角主要还是宪法和制度视角。双艳珍则试图把争论各方调合起来,其论文《社会制衡还是三权分立:政治权力的多元化》认为,达尔反对三权分立只是反对把政府层面上的权力分立根本化。麦迪逊和达尔都强调了权力制约的一个方面,但是都“难免会走向极端”[29]。实际上权力的制衡取决于宪法制衡、社会制衡和社会团体之间的相互制衡。

关于权力制约的问题,有必要提及余宜斌的论文《评达尔对贤人统治理论的批评》[30]。达尔自认,对于无政府主义和护卫者统治理论的批评乃是民主理论得以成立的两块基石。但是余宜斌认为达尔对贤人统治的批评是不能成立的。这种争鸣性的文字颇为少见,应当予以肯定。

(六)达尔的经济民主与政治平等思想

1.经济民主问题

陈胜才(2012)指出,对经济民主的重视是达尔不同于萨托利民主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经济民主是达尔对资源不平等问题提供一个解决方案。较早的有郑晓华的《达尔的经济民主思想及其论证》抓住了达尔经济民主思想的两个支柱:经济民主与自由、经济民主与财产权利[31]。但是郑晓华并未就达尔的经济民主理论作出判断,而只是表示:“显然,政治民主过程在经济领域远未实现,达尔的经济民主理论仍在期待之中”。近期代表作有刘学浩、佟德志的《财产权利与企业权利——达尔经济民主理论的两个维度》,该文认为达尔关于国家与巨型公司之间的类比不能成立[32]。这样一来,达尔经济民主理论的基础就被抽空了;刘学浩对于达尔经济民主理论的其他方面的肯定就非常微弱了。包雅钧的《达尔经济民主思想评析》指出,达尔的论证基础是经济民主与所有权不冲突、平等与自由不冲突。在企业内部实行经济民主是可行的,但是也存在领导权等问题[33]。包雅钧认为,一方面企业工人自治是可取的,但是另一方面又担心企业自治可能会损害其他的“传统自由”。看起来包雅钧对达尔的论证并未彻底信服。

总体上看,达尔的经济民主理论知音不多。反驳性的评论虽然常常只有只言片语,但是往往都是直击要害的。

2.政治资源研究

达尔相信所有政治体系的资源分布都是不平等的。但是政治资源的不平等有必然妨碍政治平等的实现。因此达尔对于如何减少政治资源不平等极为关切。关于这一问题,目前的核心作者是陈文新。他的论文《论政治资源的涵义与类型》[34]初涉达尔,认为达尔在《现代政治分析》中把政治资源的主体界定为个人,而在《论民主》中则界定为集团;多数情况下达尔时从“个体与集体结合的角度”来论述政治资源问题。他在《论罗伯特·达尔的政治资源理论》一文中指出,达尔的研究主要以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当代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为蓝本,这有助于中国学者从政治资源的角度思考社会阶层关系[35]。达尔的研究表明,政治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衡和两极分化往往是诱发政治冲突和政治动荡的重要因素。在《政治资源配置与民主政治建设》一文中,他提出应当注意达尔政治资源理论的特点:从广义上使用政治资源的概念;从国家与公民两个层次研究政治资源;注意到潜在政治资源与实际政治资源的区别[36]。政治资源的拥有是政治参与的前提、民主政治的实现是政治资源的平等分配;破解资本主义民主的困境关键在于政治资源的重新分配。

3.政治平等问题

政治平等是达尔政治理论的核心关切,也是其落脚点。关于这个专题,近期论文有蒋政的《达尔平等理论的心理学基石及其现实意义》,此论文对“内在平等”理论进行了心理学方面的批评,但是该论文把达尔引用的“僧帽猴实验”看成是一种生物学还原主义,未免欠妥[37]。王灵敏的《达尔政治平等的理论前景》大致构造了达尔的政治平等理论体系:从内在平等和强势平等出发,分析影响政治平等的六个因素,进而分析政治平等发展的未来前景。不过,据她的分析,达尔对于政治平等的发展比较悲观。她似乎没有看到达尔乐观的一面[38]。任剑涛(2014)对达尔的政治平等思想也有较多的论述,认为政治平等是达尔的基本价值关切。包雅钧(2006)认为达尔晚年的政治哲学研究方法突出地体现在对政治平等的关切上,“达尔对平等的关注经历了一个转型,早期主要从政治领域予以关注,后期则主要从经济领域予以关注”。他正确地指出,平等与自由的关系是达尔思想的一个关节点。达尔批驳了托克维尔,认为在托克维尔的时代所谓“平等威胁自由”是不存在的,今天的人们更应当担心民主会受到不平等的损害,同时托克维尔也认识到自由与平等是可以调和的。对照相关文献,我们可以发现包雅钧对文献的把握是细致而准确的,遗憾的是他没有能够很好地发挥他的这些见解。蒋政则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较深入的讨论,指出否认平等和自由的张力乃是达尔政治平等思想的重要基础[39]。

(七)达尔与其他思想家比较

1.达尔与卢梭

双艳珍《“卢梭困境”与多元民主的解决方案》探讨了这个问题。双艳珍认为,卢梭在《政治经济学》中就已经认识到了个别组织与社会整体之间的双重关系,但是他通过牺牲个体组织的利益来实现公共利益,因而是不现实的。达尔在托克维尔的基础上发展了多元主义理论,但是并未成功解决“卢梭困境”,其原因在于理性预期错误和对资源不平等的忽视。多元主义的极端发展可能会导致无政府状态[40]。

2.达尔与熊彼特

高尚的《熊彼特和达尔民主观承关系初探》认为熊彼特和达尔的共同点是对人民大众的不信任,因为民主不是人民的统治而是政治家的统治;政治就是精英竞争权力的过程;精英是向大众开放的[41]。高尚认为,虽然精英民主理论的本意是在人民与政治实务之间插入一个精英阶层来提高政治效率,但是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局限,往往事与愿违。应当注意到高尚的分析与任剑涛(2014)的看法正好相反。

3.达尔与萨托利

陈胜才的《萨托利与达尔民主思想之比较》认为达尔在处理民主的“现实——理想”二分的时候比萨托利完全不顾民主理想要高明得多。萨托利认为自由和平等存在矛盾,把自由放在第一位,而达尔则认为二者不存在根本的矛盾,且平等对于民主有更为根本的意义。达尔注重事实上的不平等,而萨托利则只承认机会平等。萨托利否认经济民主,认为民主就是这样政治民主,而达尔则认为政治民主根本上还是取决于经济民主。达尔力图推进民主,这笔萨托利一味维护西方民主的做法要可取得多[42]。任剑涛(2014)也主张中国民主建设必须在达尔与萨托利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4.达尔与托克维尔

这个问题研究比较充分,早期的宋瑞聪(2008)和张爱军(2008)等人对此即多有论述。辛向阳(2010)认为,托克维尔对达尔的启发是“清晰可见的”,主要是在社团和社会信仰两个方面[1]。周仲秋(2010)等认为达尔的思想直接来源于托克维尔,但是其渊源则可以追溯到柏克,即认为达尔的思想有保守主义源头[26]。但是除了包雅钧(2006)和蒋政(2014),学术界普遍没有注意到达尔与托克维尔在某些问题上的争论。

5.达尔与哈贝马斯

本专题主要的研究者是刘中起。他试图以哈贝马斯的对话理论和协商理论来挽救多元民主的私人性和利益竞争性。其论文是《通向话语民主:政治公共领域的反思及其当代实践》[43]。刘中起认为,“(哈贝马斯的)公共意见也就不同于达尔的民主概念中的那种‘公意’或者非反思的统计学意义上的‘大多数人’的意见”,他引用刘钢的意见说:“达尔的程序民主思想没有真正建立起一种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互动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使程序性的个人权利(人权)与公民的政治自主性权利统一起来”[44](P378-379),在达尔那里,事实上不存在国家或政治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的相互制约关系。他再次引用刘钢:“(在哈贝马斯看来)只有一种政治话语的逻辑(国家与市民社会通过话语进行互动的逻辑)被建立起来的情况下,程序民主才能真正发挥其民主认知的功能。”[44](P382-383)用哈贝马斯理论来突破达尔深感困惑的民主和资源不平等的困境,也许是一个理论选择。但是达尔本人并未对此作出探索。

关于达尔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小密尔、洛克、康德、罗尔斯等人的比较则很少看到成果。国内研究者的视角显然受到了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一书的巨大影响。

三、达尔民主理论应用研究

关于达尔的思想能否在中国获得应用、如何应用,缺少专题论文,但是几乎在每一篇论文中都有类似这样一节内容,因此本综述单列一节讨论这个问题。

任剑涛(2014)认为达尔对中国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他盛赞达尔“矫正了中国人民从从民主信念上理解民主的习惯,并为中国人展示了民主政治理论丰富且深刻的蕴含,为中国人开掘现代民主的富矿提供了指南与工具”;但是,“由于缺少达尔对多元民主理论进行论述的对应性论述,也就是精英民主理论……在中国的达尔论述,就增加了与造成中国大动荡的高调民主无缝对接的危险”;因此,“在汉语政治学界,需要在达尔与萨托利之间寻找一个民主坐标。”[4]

达尔的社会制衡权力思想是应用研究的一个热点。卫欢(2014)认为,多元民主理论不能从根本上缓解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这是由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虽然中国也应当承认社会制约,但是多元民主理论“决然无法适应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27]。

后发国家民主转型的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的关注。叶长茂等人根据达尔和亨廷顿的思想,提出民主化优先的“低度民主”概念是值得注意的[19];但是叶长茂忽略了达尔关注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多头民主是需要条件的,明确并培育多头政体的社会条件是达尔更为关注的问题。“低度民主”只是一个培育民主条件的过渡阶段,似不宜将其长期化。

四、几点结论

(一)已有成果和核心文献

达尔的著作被引入中国已近30年,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就总评性成果来说,研究者逐步摆脱了大批判文章模式,开始思考达尔著作的背景、体系和中国价值(尤可参阅任剑涛,2014);就专题研究来说,对达尔的方法论研究(包雅钧2006、叶剑锋2010)、达尔与其他思想家关系的研究(双艳珍,2009)、其他思想家对达尔的补充(刘钢,2008;刘中起,2012)、政治资源问题(陈文新,2014)、背景资料的译介(吴勇,2014)等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加深了学术界对达尔的理解。

(二)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1.选题过于集中问题

大多数研究中都把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或称多头政体理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这当然是跟达尔在这方面的研究最有特色有关系。对一个思想家的思想进行总体性的把握当然是必要的,但是长期在同一个选题上反复讨论,学术进展并不大。客观上说,早期的研究者如金太军和马德普已经对多元主义民主做了较准确、较系统的把握。对于书刊的单纯介绍性文字比例也大了一些。

另一方面,满足于粗线条地勾勒一个学者的著述往往会丢掉很多重要的信息。从我们的综述来看,核心作者中高民政集中关注规模与民主问题、叶剑锋集中关注达尔的方法论和民主转型问题、包雅钧较为重视达尔的方法论问题、陈文新重点关注政治资源不平等问题,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另外一些问题,比如达尔的思想源流与比较问题上,除了少数文献之外(如双艳珍,2009),大多数文献不够准确细致;关于政治平等、政治心理、国际组织、多元文化、政治制度移植等问题,探讨要么尚未着手,要么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进一步研究的空间还很大。

2.文献掌握不全面、解读不准确的问题

达尔著作较多,据睦硕统计光专著就有40 余部。但是据我所知,翻译成中文的不过十部左右,一些重要的著作目前尚无中文译本。一些英文著作即使通过馆际互借系统也找不到。这就导致全面把握达尔的思想客观上很困难。

另一方面,对于现有的中文著作,一些研究者也掌握得不够全面,有时候拿着一两本书就对达尔的思想下论断,这就难免出现论断不准确的问题。有时候对一本书的掌握也有一些问题。比如,像“多元民主的困境”,大多数研究者就引用达尔关于“四个困境”(第三章)的论述,殊不知紧接着第五、六章达尔就辩解说,这些困境很多是国家差异和民主自身困难所造成的。再比如,关于“经济民主”中财产权问题、自由与平等问题、国家与企业相似性问题,达尔都有大量的论述,但是许多论者还是视而不见,凭空进行“大胆质疑”。

3.过多地从中国视角解读的问题

达尔的理论主要是对二战以后西方国家民主政治实际情况的一种总结,并力图把它上升为一种模式。达尔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抱有偏见,自然而然地对中国的政治制度也会抱有偏见。但是从文本上看,达尔很少提及中国,更不要说对中国进行“西化”或者“和平演变”了(至于有人利用他来进行和平演变,那是另一回事)。然而令人惊异的是,国内学者又很少从马克思主义角度对达尔展开系统的批评,甚至有人有意无意地把达尔说成是一个社会主义者。

正因为如此,谈论达尔的理论对于中国的“启示”的时候要特别小心。达尔的理论不仅以利益集团的客观存在为基础,更是以利益集团的合法组织化为基础。这一点,在美国是不言而喻的,在中国却是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利益集团的合法组织化,“以社会制约权力”当然就是不靠谱的。除了极少数文献之外(如任剑涛,2014),大多数文献从这个角度上进行探讨都显得比较随意,很多时候不免有点“六经注我”的味道。

[1]辛向阳.罗伯特·达尔的多元主义民主论评析[J].东岳论丛,2010,(5).

[2]高卫民.达尔多元民主理论析论[J].河南社会科学,2008,(1).

[3]宋衍涛.论多头政体[J].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0,(4).

[4]任剑涛.多元民主及其中国回响:以达尔的民主理论为中心[J].江苏社会科学,2014,(3).

[5]乔贵平.民主理论的修正与补充——试析达尔对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的贡献[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2,(6).

[6]刘清江.对美国政治实践的反思:读<民主理论的前言(扩充版)>有感[J].国外社会科学,2012,(3).

[7]吴勇.民主理论建构与现代政治分析——玛格丽特.利瓦伊对话罗伯特·达尔[J].燕山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2).

[8]周圣平.罗伯特·达尔民主理论产生的历史环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9,(3).

[9]刘启云.精英民主与多元民主[N].学习时报,2008-11-03.

[10]章荣君.经济民主:从概念厘定到基础论证[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4).

[11]包雅钧.罗伯特·达尔民主理论研究的方法论背景[J].学术研究,2006,(3).

[12]项玉.从方法论角度看<多头政体>——行为主义方法的具体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1).

[13]梁瑛.从达尔的<现代政治分析>看政治学行为主义研究方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1).

[14]叶剑锋.罗伯特·达尔:从理想民主到现实民主[J].社会观察2014,(3).

[15]叶剑锋.理想民主的现实的程序性构造——罗伯特·达尔对理想民主的规范和描述[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9,(5).

[16]包雅钧.达尔论信仰与民主[J].兰州学刊,2009,(7).

[17]张喜红.论政治民主的条件与价值[J].江汉论坛,2011,(11).

[18]叶长茂.先民主化还是先自由化——达尔政体转型理论对后发国家的启示[J].探索与争鸣,2009,(1).

[19]叶长茂.低度民主的实质应是低度竞争——兼与王占阳先生商榷[J].探索与争鸣,2012,(8).

[20]叶剑锋.非民主国家的民主转型问题——罗伯特·达尔的分析及其现实意义[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6).

[21]叶剑锋.达尔论非民主国家通向现实民主的战略目标[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0,(4).

[22]包雅钧.罗伯特·达尔论美国民主政治体制[J].新疆社科论坛,2009,(2).

[23]高民政.规模与民主[J].浙江学刊,2009,(1).

[24]鲍永娟.西方规模与民主思想演变[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2,(2).

[25]范楚平.规模与民主:西方主流政治思想的演变[J].社会科学论坛2009,(9)(上).

[26]周仲秋,等.罗伯特·达尔社会制约权力理论评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6).

[27]卫欢.对构建中国特色权力监督机制的思考——兼评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J].行政论坛,2014,(2).

[28]陈曦.社会果真能制约权力?——对罗伯特·达尔多元民主理论的评论[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29]双艳珍.社会制衡还是三权分立:政治权力的多元化——从罗伯特·达尔的社会制衡思想谈起[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8,(3).

[30]余宜斌.评达尔对贤人统治理论的批评[J].科学社会主义,2009,(6).

[31]郑晓华.达尔的经济民主思想及其论证[J].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2).

[32]刘学浩,佟德志.财产权利与企业管理——达尔经济民主思想的两个维度[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1,(3).

[33]包雅钧.达尔经济民主思想评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3).

[34]陈文新.论政治资源的涵义与类型[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8,(3).

[35]陈文新.论罗伯特·达尔的政治资源理论[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2).

[36]陈文新.政治资源配置与民主政治建设——达尔政治资源配置与民主政治相关性分析[J].理论月刊,2014,(4).

[37]蒋政.达尔平等理论的心理学基石及其现实意义[J].岭南学刊,2013,(4).

[38]王灵敏.罗伯特·达尔的政治平等理论及其发展前景[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7).

[39]蒋政.不存在“多数暴政”——论达尔对托克维尔的反驳[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4,(6).

[40]双艳珍.卢梭困境与多元民主的解决方案——兼论罗伯特·达尔多元民主的困境[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6).

[41]高尚.熊彼特和达尔民主观承关系初探——从精英民主理论的角度出发[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6).

[42]陈胜才.萨托利与达尔民主思想之比较[J].理论导刊,2012,,(11).

[43]刘中起.通向话语民主:政治公共领域的反思及其当代实践[J].学术界2012,(9).

[44]刘钢.哈贝马斯与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达尔民主理论
“锅庄”与“达尔尕”:他者话语与民间表述
坚持理论创新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湖南与蒙达尔纪的深情“握手”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内容分析及其对老年合唱教学的启示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