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拟社会引发公共安全问题分析*

2015-03-27王喜红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5年2期
关键词:安全事件公共安全现实

■王喜红

虚拟社会是伴随电子信息、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及广泛普及而诞生的一种社会形态,它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上的延伸。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虚拟社会与传统的现实社会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它在人际交往方式、交往渠道、交往对象、交往范围等方面呈现出突出的聚合性、交互性、开放性、虚拟性以及跨地域性等特征,并因此在方便人们工作生活、开阔人们视野、扩大人们交往面的同时,也引发出越来越多的公共安全问题。

虚拟社会引发公共安全问题的内涵及特点

公共安全的定义多种多样,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不同的定义,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很不相同。概括起来看,一般意义上或者真实世界的公共安全可以用来指那些可能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财产以及生产生活秩序的重大安全事件,包括传统公共安全和非传统公共安全事件两种。其中,传统公共安全事件是指那些自然灾害、战争等人为对抗等,非传统安全则主要指那些经济安全、金融安全、食品安全、环境污染、恐怖事件等。

虚拟社会引发的公共安全与真实世界的公共安全有很大的不同,它们主要是一些非传统安全,一般不以激烈的暴力或对抗形式出现,所引发的影响一般不会直接危及人的生命、财产和健康安全,但可能间接导致人的生命、财产、健康受损,并在一定范围内引起人们的惶恐和社会混乱,破坏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虚拟社会引发公共安全事件可能的诱因很多,例如互联网病毒,可能引起网络的大面积瘫痪,甚至某一办公系统的全面瘫痪,从而影响公民、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并因此带来较大经济损失。电脑黑客入侵,可能导致很多国家经济秘密、军事机密、商业机密泄露,从而引发重大的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问题。一些所谓网络大V、网络水军,利用互联网散布可能引发公众安全事件的谣言,包括政治谣言以及食品安全、环境安全方面谣言等,可能引发政治地震甚至社会混乱。除此之外,像网络暴力、网络集群等网络信息污染等也成为近年引发公共安全事件的主要诱因。

综上所述,所谓虚拟社会引发公共安全问题,是指在由互联网技术构造起来的网络社会里的,因网络技术漏洞、网络信息污染、网络群体事件及其他的网络行为所引发的,能足以引起国家、社会、公民生产生活失序的问题或大事件。其基本特征有三点:一是一般以非暴力、非对抗形式出现,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二是影响面广,危害大,因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问题发酵快,蝴蝶效应强,并因此可能引发恶劣后果;三是发作突然,呈现“难预警、难规避、难治理”的三难特性。虚拟社会属于典型的陌生人社会,在众多的交流平台上,聚集着一大群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不同层次、怀揣不同交往目的的交往对象,他们的身份可能完全是虚拟的,姓甚名谁?来自哪里?从事什么职业?甚至性别、高矮、胖瘦这样的基本信息也是虚拟的。在这种情况下,一条网络谣言、一个关系公众安全的网络信息,可能引发无数跟帖,并进而传导到现实社会,引发现实世界的骚动、混乱。这样的事件事前可能一点征兆都没有,然后突然之间就爆发了。引发之后,欲制止或平息也很难。

虚拟社会引发的公共安全问题种类及其内在机理

虚拟社会引发的公共安全问题有很多,大体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因计算机网络或系统自身漏洞引发的问题;一类是现实社会的一些易感或敏感事件,借助互联网这一虚拟平台引发的问题。其主要问题及其内在的传导机制如下:

(一)因网络地图泄漏个人信息可能引发公众生命财产安全问题

互联网的搜索引擎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例如,亚马逊、微软及Google等都有为公众提供免费的功能齐全的地图服务功能。类似的网络服务,其精准化程度之高,常常令我们惊诧。例如通过各大网络公司提供的最新地区搜索和地图服务,网民可清晰地看到自家院落的细节,甚至可确定停放在某家饭店前汽车的主人是谁。这种情况为真实世界的违法犯罪提供更多机会,人们担心女性和儿童这类现实社会中容易受攻击的对象会因此增加被攻击的概率。

(二)网络攻击致使重大信息泄密可能引发国家、社会、公众安全

网络攻击指的是利用网络本身的漏洞和安全缺陷对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等所实施的攻击。近年来,来自境外的网络攻击案件频发,他们或者通过各种计算机病毒对终端用户IP地址实施控制,或者直接控制网络服务器、修改用户网页,种种的攻击引起国家、企业重要机密信息泄露,危及国家政治稳定,引起公司财务破产,造成家庭重大财产损失等等。各类网络攻击已经成为危及国家政治、经济、金融安全、公司企业公民财产安全的重大隐患。

(三)网络暴力降低公众的安全感

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互联网上实施的暴力行为,类似行为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拳脚相加、血肉相搏,而是借助网络的虚拟空间用带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言论对人进行讨伐与攻击。网络暴力一方面参与者足够多,有事件发布者、跟帖者、网络围观者等等,另一方面信息能从虚拟的陌生人社会向现实的熟人社会扩散,因而其影响足够大,并可能给当事人的人身权利和名誉带来更大的伤害。互联网社会里,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由于监管空白和管理漏洞,近年来网络暴力正在肆无忌惮地、以其独有的方式破坏着公共规则,挑战着人们的道德底线,并成为影响公众安全的重大问题之一。

(四)网络谣言引发社会恐慌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聚合性特点,且流传速度极快,极易引起社会与民众的恐慌,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较多不良影响。

(五)网络诈骗引起的公共安全问题

网络诈骗是利用互联网上的各种平台实施的诈骗行为。互联网极大地便利了人们工作与生活,也给骗子提供了更多的犯罪手段。在虚拟世界里,骗子手段较现实世界更加的多样,包括网络游戏、网络购物、各种视频聊天、电子信箱等在内的任何网络平台都可能成为骗子实施诈骗的工具。因此,从一定意义讲,在一个由互联网构建的虚拟世界里,由于骗子交往的范围无限地扩大,因此受骗人群更多,诈骗案件也更多,并因此使得网络诈骗本身成为现代社会的公共安全问题。

(六)网络开放带来网络污染引发公众精神危机

虚拟社会信息具有较强的共享性和开放性,网络开放性在促进信息流动的同时,也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霸权。据有关部门统计,在互联网上传播的信息,90%为英语,5%为法语信息,2%为西班牙语系信息。其中,中文信息仅为0.01%到0.05%。因为西方国家在暴力、色情信息方面的管制很少,因此形成西方暴力、色情信息在互联网上的迅速传播。他们在颠覆了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同时,给公众的健康精神生活带来一定负面的影响,并可能引发公众的精神和信仰危机。

应对虚拟社会公共安全问题对策建议

相比于现实世界,虚拟社会的公共安全问题因为互联网这个大平台可能被无限放大,公共安全问题发生频率更高,发生的概率更大,危害也更大。另外,因为网络世界跨越范围无限、管辖边界不清晰、个人信息虚拟化,因此,管控难、难侦办问题突出。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虚拟社会是现实世界的延伸,虚拟社会的公共安全问题最终将演变为现实世界的公共安全。在一些时候,虚拟社会的公共安全问题可能成为引发真实世界公共安全问题的原因和途径。因此,防控和治理虚拟社会公共安全问题应基于虚拟社会与真实社会这样的混合生态,既要重视现实世界矛盾与问题的化解与疏导,又要注重网络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的监管,同时应能掌控虚拟社会的话语权,注意利用好各种网络平台,弘扬正能量,形成正确的舆论引导。具体而言:

(一)重视对现实世界社会问题的疏导与解决,防患于未然

从实际情况看,一些虚拟社会的公共安全问题是网络不法分子利用现实社会的敏感问题和民众心中的不满散布网络谣言或不实新闻等引发的。从这个角度看,虚拟社会公共安全问题只是一种表象,甚至只是问题的出口,其本质是一些社会问题累积的结果。因此,“解铃还须系铃人”,应对虚拟社会公共安全问题须从解决真实世界的实际问题入手,通过化解民众对现实的不满,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重大现实敏感问题,让百姓看到希望,从而不再被网络谣言所蛊惑。

(二)重视网络突发事件的解决,防止一些网络公共安全事件酿成严重群体性事件

网络社会身份的虚拟化,社会角色的隐蔽性,使得人人都是“传声筒”,人人都是“麦克风”。资料显示,截止2013年12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超过6.18亿。规模如此庞大的“麦克风”,如果同时“发声”,足以形成“势如破竹”之势,因此需要正确的网上舆论引导。一要不断完善政府网上管理员制度,提高管理员自身素质。二要重视网上主流阵地的建设,加强政府公共论坛建设。三要重视主要领导人个人网络空间建设,拓宽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渠道。四要加强网络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面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能够以最快速度“发声”,通过及时公布公开、透明、权威的信息和资料,解疑释惑,防止事态扩大。

(三)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尽可能堵住网络犯罪漏洞

互联网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结果,解决虚拟社会的公共安全问题也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撑。针对当前网络中普遍存在的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问题,如盗用网络虚拟财产、非法使用计算机资源窃取商业机密以及黄色网站、低俗之风、侵犯公民隐私等,应通过开发研究防(反)病毒技术、防火墙技术、防攻击入侵检测技术、加密与认证技术等先进技术进行有效防范。针对网络身份虚拟化、行为隐蔽性特点,尽快开发网民实名登记技术,防止不法之徒利用虚假姓名、虚假身份制造假新闻,进行非法网络诽谤和网络攻击,散布网络谣言,污染网络空间。

(四)建立健全网络社会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

虚拟社会公共安全事件发生与互联网社会法律制度缺失有很大关系。互联网的发展历史不过几十年,网络在我国的快速普及也是最近10年的事情。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与制度建设还很不健全,因此,与现实世界相比,网络社会管理存在很多法律监管和制度管理的空白。在虚拟社会里,至少可能存在3个信息管理的“空白区”:“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在做什么”。建立健全法律与制度应针对这些可能的“空白地带”,对网民个人及行为实施有效约束。

(五)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互联网具有超越国界的国际化特征,大量的互联网安全问题需要各个国家之间的通力合作与紧密配合才能得到有效解决。另外,一些发达国家在互联网安全监管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些相对成熟的做法,对维护网络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比如,根据不同网络行为,采取保护、规范、限制、禁止等措施。因此,我们应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切实维护网络安全。

总之,虚拟社会可能带来影响范围更广、危害更大的公共安全问题,应对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基于虚拟社会与现实世界这样的双重生态,从虚拟社会特点、从虚拟社会引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现实背景、从互联网安全与保护技术等方面入手,建立和实施源头治理、过程监控、事后及时疏导等多层次、立体化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办法。多管齐下的全过程监管和管理的治理格局才是应对虚拟社会公共安全问题的有效办法。

参考资料

1.互联网地图过于详细引发公众安全担忧.http://www.southcn.com/tech/kjzxzx/wl/200601160500.htm.

2.http://baike.baidu.com/link?url=Z79wxlM0KIsRkfe0e7U1Yhs3-qk-mDuq 17ZRpnpixLet0AmDS4dzIlU4g8Bkxxw2.

3.http://baike.baidu.com/subview/979872/11223738.htm?fr=aladdin.

4.中国国情网http://www.china.com.cn/guoqing/2012-04/01/content_250 44828.htm.

5.文乃史.东吴大学[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9.

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2014.

猜你喜欢

安全事件公共安全现实
2020年度区块链领域安全事件达555起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在公共安全面前别任性
漫画:现实背后(下)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大数据背景下的城市公共安全应对机制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食品安全事件的价格冲击效应
社会组织介入公共安全管理的策略
现实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