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河干流左岸管理路段改线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2015-03-27于惠海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细砂场区辽河

于惠海

(辽宁省丹东水文局,辽宁 丹东118001)

1 自然地理

辽中县位于辽宁省中部,为沈阳市辖县。地处E122°26′~123°06′,N41°12′~41°47′。流域处于温带半干旱的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5 ℃~9 ℃,无霜期一般在150 ~180 d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在400 ~1 000 mm,自西北向东南递增。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丰、枯水年降水量比值一般可达2.1 ~3.5倍。年内分配的差异也明显,降水集中于7—9 月份,占年降水量的70%~80%。蒸发量自西北向东南递减,多年平均蒸发量在1 100 ~2 000 mm。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 665.7 mm;多年平均气温为8.3 ℃,极端最高气温为35.9 ℃,出现在6 月份,极端最低气温为-28.7 ℃,出现在1 月份,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 638.3 h,最大冻土深度为145 cm,累年最大风速25.3 m/s。

2 建设必要性

辽河左岸管理路段于2011 年7 月建成后,对封育区管理起到了很大作用,解决了管理交通困难问题。辽河左岸管理路台安界~大万渡口(台安达牛渡口)段由于靠近主河道和穿越林地等因素,交通部门新建时借用堤顶路为管理路,未能沿封闭线即“1050”县实施贯通,为更好的对封育区进行管理,急需对此段管理路进行改线建设,即将此段管理路由现有堤顶路下移至“1050”线上[1]。

辽河左岸管理路台安界~大万渡口(台安达牛渡口)段由于靠近主河道和穿越林地等因素,交通部门新建时借用堤顶路为管理路,未能沿封闭线即“1050”线实施贯通。

3 工程地质及建设的主要任务

场区表层多为耕植土,开挖时需清除,上覆细砂层呈松散状,承载力建议值为100 kPa,下覆中砂层呈稍密~密实状态,承载力建议值为200 kPa。地下水类型均为第四系孔隙潜水,河道附近滩地地下水位埋深较浅[2]。

场区细砂和中砂层,分别呈松散状和稍密~密实状,分别为中等透水和强透水,渗透破坏类型均为流土型,允许水力比降建议值均为0.20。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弱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3]。

本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 s,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坝址区河床上覆为细砂,其允许不冲流速为0.24 ~0.37 m/s,下覆中砂其允许不冲流速为0.37 ~0.65 m/s。本场区标准冻结深度为1.2 m。

辽河左岸管理路台安界~达牛渡口段,新建砂石路12 km,路基宽5 m(高于地面0.5 m),路面宽3.5 m(0.25 m 厚山皮石垫层、0.05 m 厚山皮砂面层),设错车台12 处(4×10m/台);里程碑及界碑12个;跨河涵管2 处(长28m×2、直径1.5 m)。

4 工程建设任务及规模

按工程规划建设方案要求,本次工程建设任务、规模如下:辽河左岸管理路台安界-达牛渡口段,新建砂石路12 km,路基宽5m(高于地面0.5 m),路面宽3.5m(0.25 m厚山皮石垫层、0.05 m厚山皮砂面层),设错车台12 处(4×10m/台);里程碑及界碑12个;跨河涵管2 处(长28m×2、直径1.5 m)。

5 工程建设要求

5.1 砂石路

辽河左岸管理路台安界-达牛渡口段,新建砂石路12 km。

路面平坦化:高程宽度符合设计要求,路面平坦通车。无坑、无明显凹陷和波状起伏,达到乡村砂石路面的标准。片石材料要求使用不易风化的石料,石料的强度≥30 MPa。压实度0.85 以上[4]。

5.2 圆管涵工程

5.2.1 工程概况

辽河管理路改线工程之圆管涵工程,共2 处。位于辽河管理路改线道路上,管涵中心线与水渠中心线交角为90°。其中两侧各0.25 m宽的护栏,中间为6 m宽的机动车道,管涵跨径为14 m,沿明沟流水方向设置4 排DN1500 mm钢筋混凝土企口管。

5.2.2 设计荷载

1)汽车荷载:公路II 级。

2)人群荷载:3.OkN/m2。

3)设计车速:20km/h。

4)设计横坡:机动车道为双向2.0%抛物线横坡。

5)标准冻深度:1.2 m。

6)地震烈度:7°。

5.2.3 主要材料

1)圆管:采用DN1500 mm 钢筋混凝土企口管。

2)圬工材料:管口墙身与基础采用Ml0 浆砌片石,石料强度等级MU40,隔水墙采用M7.5 号浆砌片石,石料强度等级MU30;管口接头采用1∶2.5的水泥砂浆[5]。

3)混凝土:涵管保护层采用C25 的混凝土,栏杆底座采用C25 的混凝土。

4)普通钢筋:主要受力钢筋采用HRB335,构造及其它钢筋采用HPB235,其主要性能符合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及《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的规定。

5)标杆:采用C25 混凝土,表面涂刷黑白相间油漆。

6)路面结构:同管理路结构。

7)砂石、水。

质量要求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的有关规定。

5.2.4 施工方法和要点

1)钢筋混凝土圆管采用预制厂(场)预制,现场吊装就位的方法施工。

2)施工质量控制均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2000)的要求。

3)混凝土基础垫层施工完后,要测量其顶标高,检查其数值是否与设计相符合[6]。

6 区域地质概况

6.1 地形地貌

工程区地貌类型总体上属辽河冲积平原,顺河向地形起伏不大,地势呈北高南低,垂直河向略呈不规则平缓“V”字型,两岸高中间低。其中石佛寺以上段,局部分布有低矮丘陵,地形略有起伏,局部河道较窄;石佛寺以下段,进入平原区,河道较宽阔,地形较平坦。地貌主要为河道、漫滩、阶地,局部为丘陵。滩地及阶地上植被较少,跨河有公路桥、铁路桥、浮桥等建筑,此外侧向冲刷严重的险工段筑有丁坝护岸,部分堤段堤外分布有护堤备用填筑料。

顺河两岸分布的辽河堤防,堤距约1.0 ~3.0 km,堤高约4.0 ~6.0 m,堤顶宽约6.0 ~7.0 m,一般通车,局部阶地上分布有套堤,高约1.0~2.8 m。

石佛寺以下段进入平原区,其中石佛寺至柳河口段,全长84 km,平均河宽200 ~300 m,河道平面摆幅较大,历史上曾多次自然裁弯。

柳河口以上段,险工段较多,防洪压力增大。柳河口以下段,因右岸柳河多沙,河道主槽落淤严重,河底高程抬高,泄流能力减小。

6.2 地层岩性

本区域河道及两岸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冲洪积物,具二元结构。河道及漫滩表层地层岩性多为粉细砂、粉土、淤泥质黏性土,状态一般较差,多呈松散,且受河道主槽变化及河水位涨落的影响,土质不均,层理发育,夹层及透镜体较多,下部多为粉细砂。阶地地层岩性多为粉土、粉质黏土或黏土、粉砂、细砂等,其中黏性土一般较薄。地层岩性顺河向变化相对较大,垂直河向变化一般不大。

7 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7.1 工程地质条件

本工程区场地属河流冲洪积相,上部表层多为耕植土,下部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细砂、中砂。岩性描述如下:

第①层:耕植土,含植物根须,尚未形成固结,一般厚度在0.3 m左右,分布于场区表层,河道滩地附近分布较少。

第②层:细砂,浅灰色,松散,稍湿,主要有石英、长石等组成,所揭露层厚为7.1 ~9.0 m,场区均有分布。

第③层:中砂,浅灰色,稍密~中密,湿~稍湿,主要有石英、长石等组成,所揭露层厚为6.0 ~11.4 m,本次勘察未穿透此层。

根据2001 年编制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400 万),本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 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 s,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7.2 水文地质条件

勘察场地的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勘察期间地下水位高程约11.20 m,埋深0.45 ~4.5 m。

地下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硫酸氯化钙镁型水,其中pH=6.7,侵蚀性CO2含量为9.90 mg/L,HCO3含量为228.8 mg/L,Cl 含量72.70 mg/L,SO42含量为158.40 mg/L,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 附录L 判定该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弱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7.3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本次勘察对砂土取样做土工试验,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数理统计结果见表1。原位测试手段采用标准贯入试验(N),标准贯入试验数据统计结果见表2。承载力数据统计结果见表3。

表1 工程区砂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表2 各土层原位测试击数分层统计表

7.4 场区土体渗透特性

本场区各土层渗透系数由经验公式计算数据给出,砂土的渗透系数按有效粒径的经验关系公式计算:

式中:K 为渗透系数,m/d;d10 为颗粒的有效粒径,mm;t 为渗透水的温度,℃,此工程取10 ℃;C 为常数,黏土质砂为500 ~700,纯砂为700 ~1000。②层细砂d10=0.08 ~0.14 mm,③层中砂d10=0.08 ~0.20 mm,由经验公式计算可知各土层渗透性分级,见表4。

表3 各土层承载力指标统计表

表4 各土层渗透性分级表

7.5 工程区地质条件评价

7.5.1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

勘察结果表明,场区内各土层分布均匀,层位稳定,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耕植土、细砂、中砂等。

第①层为耕植土,场区都有分布,河道附近较少,开挖时挖除。

第②层细砂,松散,承载力建议值为100 kPa。

第③层中砂,稍密~中密,承载力建议值为200 kPa,且层厚可靠,为天然基础的良好下卧层。

7.5.2 渗透稳定

渗透变形判别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中的附录G:

1)不均匀系数≤5 的土的可判为流土。

2)对于不均匀系数>5 的土采用下列判别方法:

a)流土:P≥35%

b)过渡型取决于土的密度、粒级和形状:25%≤P <35%

c)管涌:P <25%

由试验细砂不均匀系数为2.10,中砂不均匀系数为2.27,根据上述判别方法,本工程区砂土渗透变形类型可判为流土。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中的附录G 中表G.0.7 建议细砂和中砂允许水力比降均为0.20。

7.5.3 抗冲刷稳定评价

根据现场勘察及室内颗分试验得知,该场区允许不冲流速由经验给出。河床上覆为细砂,其允许不冲流速为0.24 ~0.37 m/s,下覆中砂其允许不冲流速为0.37 ~0.65 m/s。

8 结论及建议

1)场区表层多为耕植土,开挖时需清除,上覆细砂层呈松散状,承载力建议值为100 kPa,下覆中砂层呈稍密~密实状态,承载力建议值为200 kPa。

2)本场区的地下水类型均为第四系孔隙潜水,河道附近滩地地下水位埋深较浅。

3)场区细砂和中砂层,分别呈松散状和稍密~密实状,分别为中等透水和强透水,渗透破坏类型均为流土型,允许水力比降建议值均为0.20。

4)本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弱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5)本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 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 s,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6)坝址区河床上覆为细砂,其允许不冲流速为0.24 ~0.37 m/s,下覆中砂其允许不冲流速为0.37~0.65 m/s。

8)本场区标准冻结深度为1.2 m。

[1]黄松华.临川市工程地质条件与区划[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96(04):57-58.

[2]汤明玉.合肥市开发区工程地质条件综合评述[J].上海地质,1999(02):124-127.

[3]李继明.城市工程地质条件及地质问题研究[J].工程与建设,2011(01):18-20.

[4]吴树仁,张永双,韩金良,石菊松,等.三峡水库引水工程秦巴段工程地质条件研究[J].地球学报,2006,27(05):487-495.

[5]李文平,叶贵钧,张莱,段中会,等.陕北榆神府矿区保水采煤工程地质条件研究[J].煤炭学报,2000,25(05):449-454.

[6]狄息生,倪国华,陈日友.镇江市工程地质条件与地震动分区[J].工程抗震,2002(02):40-43.

猜你喜欢

细砂场区辽河
辽河口
辽河记忆
国内特细砂混凝土研究进展与前景分析
倾听
特细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Nitric oxide detection methods in vitro and in vivo
辽河文讯
严寒地区某部场区卫勤保障难点与对策
特细砂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研究展望
GSM-R网络弱场区网内干扰分析与优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