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收入陷阱”研究评述

2015-03-27浦玲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收入分配技术创新

浦玲

摘 要:“中等收入陷阱”是发展中国家进入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门槛,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特征、成因和跨越战略进行评述,全面展示“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进展,试图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技术创新;收入分配;跨越战略

中图分类号:F01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1-0001-03

引言

当一些国家或者地区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收入水平后,其经济发展战略会遇到多种挑战,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甚至长期停滞不前,与此同时,过去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掩盖的一些问题集中爆发出来,出现了严重贫富分化,城市化进程受阻,社会动荡不安等问题。从国际上来看,拉美和东南亚一些国家早就是中等收入国家,但是一直没有成功地跨越高收入国家的门槛,有的国家甚至在中等收入阶段滞留时间已经长达四五十年,当然,也存在一些诸如日本、韩国等国家成功地跨越过“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为什么一些国家进入到中等收入的时候就会落入“陷阱”,而有的国家可以成功地避免这一陷阱呢?Acemoglu和Robinson(2011)在《为什么国家会衰落》一书中,通过对经济史的考察,认为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差异导致了资源禀赋类似的国家在后来的发展中出现了差别,保护产权、开放市场、推行全民教育和为民众提供公平机会的经济制度安排以及鼓励更多民众参与政治、限制政治家权力等政治制度安排是一个国家领先发展的条件。纵观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普遍存在着知识产权保护、社会阶层固化以及专制腐败等方面的问题,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增长,不过,在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在进入到中等收入国家之后,除了受到发达国家激烈竞争之外,还在技术等方面受到发达国家的封锁,以及在金融和政治等领域的干扰,因此,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即使实施Acemoglu和Robinson(2011)所倡导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与特征

世界银行在2006年发表了题为《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的研究报告,率先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这一概念,该报告对“中等收入陷阱”的现象进行了描述,认为如果东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不依赖规模经济,这些中等收入国家将遇到发展的重重困难,曾经的高增长速度将难以为继。从拉美国家和中东地区数十年难以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例子来看,以要素大量投入为核心的发展战略,由于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必然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后果。该报告的主要作者Brahmbhatt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认为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的战略和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发展的战略是存在差别的,如果这之间没有顺利的过渡,就难以逾越“中等收入陷阱”。在历史上几乎没有国家处理好此时出现的复杂的技术、社会和政治挑战。这说明“中等收入陷阱”也不是某一类国家特有的现象,只不过在中东和拉美等国家集体出现了这一问题。

或许是受“拉美陷阱”的影响,在“中等收入陷阱”提出之后,很多学者都接受了这一概念,不过,也存在着对这一概念质疑的声音,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中等收入陷阱”概念存在决定论的武断,高伟(2010)认为有的中等收入国家会陷入陷阱,有的中等收入国家则可以成功挤进高收入国家行列,“中等收入陷阱”并不必然存在,也不是所谓的发展“魔咒”,杨承训和张新宁(2011)认为“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只是指出了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没有考虑到发展的机遇,可能会产生宿命论。第二,“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在描述一种现象,而没有涉及到本质,它以人均GDP掩盖了收入的差别,“陷阱”有什么要害也被掩盖了,同时,也没有说明“中等收入陷阱”和社会制度之间有什么关系(杨承训和张新宁,2011)。第三,中等收入是任何国家都要经历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总是会遇到一些和“中等收入陷阱”中所描述的特征相符的现象,“中等收入陷阱”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不可避免的特征。

成功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在相关发展指标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特征。第一,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的经济增长一般起伏很大(孔径源,2011),而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经济能够维持长时间的较为平稳的增长;第二,创新能力差别明显,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在支出和高素质劳动力数量的增长方面都要高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第三,收入分配的公平情况差异大,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基尼系数一般在0.50以上,贫富差距严重拉大(乔晓楠,2011),而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基尼系数维持在0.3左右;第四,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差别明显,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在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成人平均受教育年限等方面都优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第五,对外部经济的依赖程度存在差别,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不仅对外商投资的依赖性很高,而且外债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也比较高。

二、“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

为什么会形成“中等收入陷阱”呢?国内外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但是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六个观点:

1.创新能力不足与产业升级的技术需求脱节。世界银行在《东亚复兴》报告认为,一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后,其产业不仅面临着低收入国家的挤压,还受到高收入国家的挤压,这就要求中等收入国家必须实现产业升级,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弥补资本边际报酬的递减,然而,受制于自身有限的创新能力,中等收入国家产业升级进程受阻,经济便陷入了停滞。陈亮(2011)研究了日韩等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经验之后,认为依靠自主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是其跨越“陷阱”的根本原因。

2.收入分配分配严重不平等。世界银行2006年的发展报告——《公平与发展》中认为收入差距过大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中国家市场发育不健全,在金融、土地、人力资本等领域容易存在市场失灵或者缺失,投机和寻租等行为使得财富分配出现两级分化;二是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影响社会制度的安排,对于中等收入国家而言,富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如果贫富差距持续的拉大,容易使得在经济社会的制度安排上倾向于富人,进一步固化了中低收入阶层,并由此使得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在代际间的传递。另外,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容易诱发犯罪、暴乱等社会问题,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王一鸣(2011)认为通过公平发展可以改善收入分配和缓和社会矛盾,从而能够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收入差距过大导致了国内消费能力不足,经济增长只能依赖外部投资,一旦国际资本流出,经济便会陷入困境。刘方棫和李振明(2010)也强调了收入分配不平等在形成“中等收入陷阱”中的作用。

3.发展战略的选择出现偏差。Krueger(1993)和林毅夫(1994)等认为,拉美国家采取的进口替代战略是拉美国家陷入经济停滞状态的主要原因,这种战略使得市场机制被扭曲,直接导致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尖锐等问题,形成了经济、政治的恶性循环。林毅夫(2008)又进一步把这种战略的采用归结为当时的社会思潮,即新自由主义思潮,这种发展思潮影响了拉美国家的发展战略。

4.权贵资本的大量存在。Harber,Stephen(2000)认为,政治精英和经济精英相结合的权贵资本主义是拉美诸国的基本特征,它通过寻租、游说等手段影响政府政策,使得政府政策扭曲,进而导致资源配置扭曲、腐败滋生和社会严重不公等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制约了经济发展,另外一方面容易导致政治动荡。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权贵资本主义导致的。

5.殖民历史导致的制度路径依赖。比较制度经济学认为由于南北和北美归属于不同国家的殖民地,宗主国制度的影响导致了南美和北美形成了不同的制度结构,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发展结果。Engermam和Sokoloff(1997,2002)探讨要素禀赋和殖民规则对美洲殖民地随后经济发展的影响。Acemoglu和Robinson(2001,2002)强调殖民规则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制度安排。La Porta,Lopez,Shleifer(1997)在研究殖民规则对长期经济影响后,认为不同的殖民者移植的法律制度对投资者保护和金融发展的意义。

6.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体系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当前的国际经济体系基本上为发达国家所主导,发展中国家在这个体系中往往处于被控制和被俘获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很容易遇到发展的天花板。杨承训和张新宇(2011)认为两极分化是“中等收入陷阱”的要害,其实质是当前的中等收入国家仍然沿袭着资本主义发展的老路,并为发达国家所钳制。

三、“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战略

从中等收入国家变成高收入国家,简单的是就是将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就认为是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就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从对已知的文献分析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战略选择:

1.由依靠高要素投入发展战略向创新驱动战略转变。Aghion和Howitt(2006)指出随着一国或地区与国际前沿距离变小,必须通过降低进入门槛、引入竞争机制、调整教育资源配置和缓解企业信贷约束等政策来驱动创新,这些调整是中等收入国家跨越“陷阱”的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银行的《东亚复兴》报告指出,中等收入国家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须调整发展战略,由经济起飞阶段依靠要素大量投入实现经济增长的战略向依靠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向转变,这种调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从多元化过渡到专业化,依靠规模经济来提高竞争力;二是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提高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三是着力提高高等教育水平,为创新发展储备人力资本。王一鸣、马晓河、郑新立(2011)认为创新能力和产业升级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由出口导向型战略向内需拉动型转变。出口导向型战略的实施在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劳动力价格低廉,通过实行出口导向型战略除了可以提高本国的劳动参与率以外,还可以弥补国内市场拉动经济的不足,而当一国进入到中等收入阶段,生产成本上升,以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出口导向战略逐步失去其竞争力,而与此同时,国内消费市场逐步崛起,开始具备内需拉动型的条件。马晓河(2011)在对日韩等跨越“陷阱”的经验研究中,发现消费对它们的成功具有重要作用。

3.由注重经济增长为主到增长与分配公平并重。从贫困往中等收入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是摆脱贫困的主要路径,通过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经济的腾飞创造基础条件,而在进入到中等收入阶段,在继续保持经济总量递增的基础上,需要注重分配的公平性,能够让发展的成果为大多数公民所分享。蔡昉(2008)认为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以公平再分配为切入点,调整相关经济和社会政策,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林毅夫(2011)则是从稳定社会环境的角度出发,认为收入分配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否则容易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最终危害经济的发展。

4.实施构造国家价值链战略。在全球化的分工体系中,中等收入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上一般处于中低端,而要实现中等收入国家往高收入国家过度,就必然要在全球价值链上进行攀升,这个时候就会受到来自发达国家的封锁,要突破这种封锁,就必须构建以本土市场为基础的国家价值链。孙建波和张志鹏(2011)在通过对美国国家价值链锻造历史研究后,指出国家价值链是一个由内需市场、全面创新、产业升级和收入分配等多种因素共同构成的一个良性反馈循环系统,锻造国家价值链是中等收入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1] 高伟.中等收入陷阱假说[J].人民论坛,2010,(19).

[2] 杨承训,张新宁.制度优势:破解“中等收入陷阱”之本[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8).

[3] 乔晓楠,王鹏程,王家远.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经验与对策—— 一个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C].中国青年政治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2011.

[4] 孔泾源.“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背景、成因举证和中国对策[J].改革,2011,(10).

[5] 陈亮.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开放创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3).

[6] 王一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选择(连载之一)[J].中国投资,2011,(3).

[7] 世界银行.2006年世界发展报告:公平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8] 刘方棫,李振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促进收入可持续性增长[J].消费经济,2010,(6).

[9] Krueger,Anne O,Virtuous and Vicious Circle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83,May,(02),1993.

[10] 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1] 林毅夫.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和自生能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2] Haber,Stephen.Crony Capitalism and Economic Growth in Latin American:Theory and Evidence,Hoover Press,2000.

[13] Engerman SL,Sokoloff KL.Factor Endowments,Institutions,and Differential paths of Growth among New World Economies:A Viewfrom Economic Historians of the United States,In how Latin American Fell Behind,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14] Engerman SL,Sokoloff KL.Factor Endowments,Inequality,and Paths of Development among New World Economies,Working paper.9259,NBER.

[15] Acemoglu D,Johnson S,Robinson JA.The Colonial Origins of Comparative Development: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American EconomicReview,91.2001.

[16] Acemoglu D,Johnson S,Robinson JA.Reversal of Fortune:Geography and Institutions in the Making of Mordern World IncomeDistribution.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17,2002.

[17] La Porta R,Lopez-de-Silanes F,Shleifer A,Vishny R.Legal Determinants of External Finance,Journal of Finance,52,1997.

[18] Aghion.P.,Howitt,P.Appropriate Growth Policy:A Unifying Framework,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4(2-3),2006.

[19] 王一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选择(连载之三)[J].中国投资,2011,(5).

[20] 马晓河.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结构转型——国际经验教训与中国挑战[J].农村经济,2011,(4).

[21] 郑新立.中国能否避免“中等收入陷阱”?[J].英才,2011,(6).

[22] 蔡昉.中国经济如何跨越“低中等收入陷阱”?[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1).

[23] 林毅夫.妥善处理三大挑战 避免中等收入陷阱[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1-06-17.

[24] 孙建波,张志鹏.第三次工业化:锻造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价值链[J].南京大学学报,2011,(5).

[责任编辑 吴高君]

猜你喜欢

中等收入陷阱收入分配技术创新
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对策建议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别被“中等收入陷阱”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