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二次开发阅读材料,稳步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
2015-03-26雷利平
雷利平
摘 要:通过对高中英语教学的教授和调研,深感高中英语教师对阅读材料二次开发的迟滞,主要立足高中英语阅读材料二次开发的现状,分析原因并进行有效探索,指出了要稳步提升学生英语素养,如何对阅读材料二次开发的反思和方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材料;二次开发
英语阅读材料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也包括平时练习过程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所有的教学用材均需教师合理优化,大胆实践和创新,这种把“教授教材文本”转变为“实践教材思想”的有效实践就是对阅读材料的二次开发。
一、英语阅读材料二次开发的现状
作为高中一线教师,本人对教师处理阅读材料二次开发的低使用和轻视深有感触。笔者从班级调研和实际听课得出以下
结论:
1.阅读材料来源渠道窄小。学生普遍认为阅读材料内容单调,题材单一。课外阅读材料和当下学习材料不匹配,材料缺乏一定的时效性。有些教材内容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或缺乏时代性;有些教学内容过难或过易,不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教材中词汇量大,复现率低,对学生记忆词汇压力很大。教材中语法出现不够系统化,语法点出现散乱,不利于学生的认知规律。
2.阅读材料拓展范围狭小。近三成的学生反应教师没有阅读材料的延伸,近四成的学生认为教师很少或是不能很好地坚持阅读的拓展,只要三成的学生表明教师经常或是长期性的进行适当的二次开发教材,且有些教师还改编教材、重组教材、优化教材或者改编课后练习。
3.通过对课堂的实际跟进观察,大部分教师只是在公开课、研讨课等时间使用网络资源、其他教材扩充知识含量,阅读资源单一,形式单调。
二、英语阅读材料二次开发的实践探究
教材体现了编写者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具体理念展示。任何一套教材都有着自己本身面向全体被教育者的特征,所以教材凸显了整齐划一的教育理念,教材的设计总是预设一定的教育情景和教学对象,而具体的教育情景却各不相同,因此,没有任何一套教材能完全满足教育情景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同时,教材内容和具体情景、学生学习需求之间很少有完全的匹配。教材编写的客观性要求教师必定要充当教材与教育情景之间的协调者,必须对教材有所调整,以提高教材对具体教育情景的适应性。
根据Cunningsworth和McCrath关于教材二次开发的观点阐述,教材的不足表现在以下方面:(1)方法:练习可能太机械,缺乏意义,太复杂;(2)语言内容:将重点放在容易学习的语法上,对学生觉得困难的内容重视不够;(3)学科内容:话题可能不够有趣或不够真实;(4)技能平衡:书面语或口头语强调过多;(5)顺序和进度:语言项目的顺序需要改变以适应外部大纲,或进度需要加快或放慢;(6)文化内容:一些文化内容需要省略或改变;(7)插图:教科书版面设计不佳或插图质量低劣。
McCrath结合实际分析,指出教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加工和改编:语言、语境和内容、过程和课程管理、重组。高妤认为可以从体裁、内容和与语言三个维度对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材料进行改编,并提出具体方法和策略。程晓堂认为:“语言教学中的materials
adaptation是指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删减、补充、
替换、扩展教学顺序、调整教学方法等做法。”依据以上观点结合教学实际,笔者从词汇、语法和体裁三个维度都阅读材料进行二次开发。
1.从词汇的角度对阅读材料进行二次开发。阅读材料使用的词汇层次悬殊,教师在二次开发中可以采取释义、改述,替换、复现等形式,促使阅读理解。
2.从语法的角度对阅读材料进行二次开发。语法的学习和掌握历来是难点,在教材的学习基础上对语法做适时的复习和强化也是二次开发的一个层面。
三、对英语阅读材料二次开发的反思
1.钻研相关理论,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阅读材料的二次开发不是随性的删减、增加,教师一定要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认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其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二次开发前要分析教材,了解新课标和学生的学情,要意识到英语材料的二次开发在很大程度上是整合资源的过程。
2.激励教师合作,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教材的研究必须有一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的付出。高中教师每天忙于各项工作:早晚自习、批改作业等等,工作压力和负担挺大,所以,要利用团队的力量,激发团队智慧,减轻个人压力和负担,相互帮助、扶持,分析、反思对阅读材料的二次开发的成功和失败之处,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努力进取,进一步提升英语成绩。
英语阅读材料的二次开发是有效教学的外向拓展,对学生英语学习是一种激趣、实践、引导探究的有益做法,是值得适时、适人、适地大力推行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俞红珍.英语教材的取舍和调整:本质、内容和方法.中小学外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2005(01).
[2]陈亚芬.浅谈初中英语教材的创造性性使用[J].教材改革,2005(07).
[3]俞红珍.教材的“二次开发”:涵义与本质[J].课程·教材·教法,2005(11).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