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年内蒙古经济回顾与2015年展望

2015-03-26

北方经济 2015年1期
关键词:全区内蒙古

2014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地全力实施“8337”发展思路,积极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经济社会总体发展在“新常态”下出现了“新亮点”。

一、全区经济社会运行基本情况

(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整体经济呈稳中回升态势

面对全国整体经济降速转型发展阶段,内蒙古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及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作为,全区经济发展保持稳定增长,整体经济呈稳中回升态势。2014年前三季度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1709.03亿元,位居全国第15位;同比增长7.7%,位居全国第21位,快于上半年增速0.1个百分点(全国只有9个省市区前三季度增速高于上半年),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568.17亿元,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6550.24亿元,同比增长8.6%;第三产业增加值4590.62亿元,同比增长6.6%。初步预计2014年全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二)农牧业发展总体形势良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预计2014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左右。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达到550.6亿斤,继续保持全国第10位,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丰”,单位面积产量达到了4871.7公斤/公顷。牲畜存栏头数持续增加。牧业年度牲畜存栏头数达到1.29亿头(只),同比增长9.3%。前三季度全区肉类总产量170.9万吨。

(三)工业生产增长进一步企稳,部分产业发展较好

2014年1-11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是2014年以来首次累计增速达到两位数,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7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12位。预计全年增速不低于10%。从六大支柱产业看,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业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16.7%和14.7%,两项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7.49%,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11.39%。能源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仍达46.17%。从产品产量看,一些高耗能产品的产量增长仍较高。2014年1-11月,铁合金、电石、铝材、平板玻璃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8%、17.6%、49.8%和16.8%。“煤电用”一体化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有色金属、氯碱化工、煤化工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光伏产业、云计算、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平稳,房地产投资不足

2014年1-11月份,全区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503.02亿元,同比增长15.8%,与全国平均增速持平。预计全年增速在15.6%左右。增速最高的是阿拉善盟,增长23.4%。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突破了千亿元,达1065.07亿元,同比增长19.4%;第二、三产业投资增长均为15.6%。本年施工项目数21805个,同比增长11.3%;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数17645个,同比增长9.4%;本年投产项目数16661个,增长13.4%。

2014年1-11月,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356.67亿元,同比下降5.7%。通辽市和锡林郭勒盟增势反弹明显,实现了由下降转为较快增长。通辽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88.36亿元,同比增长29.2%;锡林郭勒盟完成投资49.09亿元,同比增长27.1%。1-11月,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2144.0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商品房销售额933.71亿元,同比下降7.6%。

(五)消费保持平稳增长,城镇消费相对不足

2014年1-11月份,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97.45亿元,同比增长10.6%,仍低于全国平均增速1.4个百分点。其中,乡村市场消费同比增长12.4%,快于城镇市场2个百分点。餐饮消费有所复苏。餐饮收入达713.34亿元,同比增长13.7%。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10.6%左右。

(六)对外贸易增势回升明显,出口增长明显快于进口

2014年1-11月,全区进出口总额128.92亿美元,同比增长19.2%,比1-10月加快4.3个百分点,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5.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55.93亿美元,同比增长55.6%,比1-10月上升10.3个百分点;进口72.99亿美元,同比增长1.11%。与蒙俄贸易几乎占全区对外贸易值的一半,与蒙古国的贸易值为36.28亿美元,同比增长31.9%;与俄罗斯的贸易值为28亿美元,同比增长16.6%;与上述两国的贸易合计为64.28亿美元,占全区贸易总值的49.9%,几乎为一半。国家正式批准设立乌海海关。乌海设立海关的申请日前正式获国家批准,将承担起乌海市、阿拉善盟阿左旗乌斯太镇、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蒙西镇和棋盘井镇的海关业务。

(七)财政收入增幅稳步回升,有望完成全年增收任务

2014年1-11月份,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608.71亿元,完成预算任务的87.4%,同比增长6.8%,距全年预期增长目标仅有0.2个百分点的差距。其中,税收收入增长扭负为正,完成1096.04亿元,同比增长3.7%。完成进度高于95%的盟市有兴安盟(99.1%)、呼和浩特市(97.7%)、乌兰察布市(97.3%)、包头市(96.2%)和乌海市(95%)。支出进度需加快。1-11月,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额3127.17亿元,完成预算目标的77.7%,同比增长7.4%。

(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保持稳定,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防范

2014年11月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5836.12亿元,增长6.19%,比10月末下降0.71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14799.98亿元,增长15.33%,比10月末上升0.73个百分点。

(九)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形势较好,农牧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

2014年前三季度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74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8元,位居全国第10位;同比增长10.6%,高于全国增速0.1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15位。其中,全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331元,位居全国第10位;同比增长9.4%,高于全国增速0.1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9位;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687元,位居全国第20位;同比增长12.6%,位居全国第8位。

(十)物价保持平稳,涨幅稳中有落

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稳中有落。2014年1-11月份,全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较1-10月涨幅回落0.1个百分点,也较全国平均涨幅2%水平低0.4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与农村牧区的涨幅相差0.4个百分点,城市同比上涨1.7%,农村牧区上涨1.3%。分类别看,食品价格涨幅落势明显,1-11月同比上涨3%,较1-10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其余类别价格涨幅或降幅均不大。

二、当前全区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经济下行压力仍存在,部分指标完成全年预期目标难度较大

总体看,内蒙古经济已实现了从高速到中高速增长的“换挡”,中高速增长已是内蒙古经济“新常态”的一部分。2014年前三季度全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虽比上半年7.6%的增速略有提升,但距全年9%的预期增长目标仍有1.3个百分点的差距,且拉动下行的因素仍未消除,进一步回升的压力和阻力仍不小。内需动力不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全年增长12%的目标存在困难。

(二)企业效益持续下滑,盈利能力弱化

2014年以来,受部分支柱行业低迷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下降的影响,全区企业效益整体状况持续下滑。

2014年数据显示,1-11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为1168.47亿元,同比下降12.8%,是2014年以来的累计最大降幅。从企业类型看,国有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效益明显偏差,利润降幅较大。国有企业实现利润68.16亿元,同比下降30.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93.9亿元,同比下降20.5%。与此同时,企业亏损情况较严重,亏损面扩大,亏损额大幅上升。1-11月,在全区435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1001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54户,亏损面为23%;亏损企业亏损额287.51亿元,同比增长46.3%。不少企业存在经营风险,一些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保值增值压力较大。

(三)部分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仍不景气,传统“经济增长点”支撑力下降

直观看,全区经济之所以上升动力不足,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依靠的几大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出现了整体低迷,如煤炭行业、房地产业、钢铁行业和一些相对产能过剩行业,特别是煤炭行业和房地产业。从煤炭行业看,目前,原煤开采洗选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四分之一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近20%。从房地产业看,目前全区的房地产业也处于调整中。从前11个月的数据看,无论是房地产的投资额还是房屋施工、竣工面积、商品房的销售等,同比均处于全面下降中,由此关联的土地财政及多个相关行业也处于低迷中。而全区经济“新的增长点”还未充分形成及发挥出支撑作用,需要尽快培育。

三、对2014年全区经济走势的基本判断及2015年展望

初步预计,2014年全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6%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左右和12%左右,单位GDP能耗预计下降3.9%左右。

展望2015年,我们认为,全区经济增速趋于中高速的合理区间内。从增长动力看,2015年我区传统增长点的贡献会继续缩小,新的增长点的贡献会加大;从发展方式看,2015年全区经济的增长质量会更好,更有效率。民生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仍会高于GDP增速。总体看,全区经济仍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预计2015年全区GDP增速在7%以上,经过努力可望达到8%左右。

从可能有的支撑点和动力源分析:

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加快,为内蒙古全面提升产业分工,优化经济结构带来了战略机遇。京津冀经济圈加快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地区崛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内蒙古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西部大开发进入新阶段,国家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为内蒙古进一步改善生态和基础设施、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的开工建设,将为内蒙古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大唐国际克什克腾煤制天然气项目开始稳定投产运行,世界规模最大综合利用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气项目——乌海华油天然气焦炉煤气节能减排综合利用项目在乌海投产,呼准鄂铁路、呼张客运专线、额济纳至哈密铁路、丹锡高速经棚至锡林浩特段全面开工,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主体运行,总投资185亿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落户霍林郭勒市,新建扎兰屯机场、二连浩特机场改扩建项目获国家批准,神华呼伦贝尔褐煤综合利用、鄂尔多斯华星40亿立方米煤制气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按照国家电网“四交四直”特高压工程规划,我区锡盟至江苏、上海庙至山东两条特高压直流,锡盟到山东、蒙西到天津南两条特高压交流4条电力通道,计划在2017年前全部建成投运。国家电网公司还将加快推进后续“五交五直”特高压工程建设,其中包括呼伦贝尔市至青州、蒙西至武汉两条特高压直流,蒙西至长沙、锡盟至南昌两条特高压交流等4条电力通道。到2020年,内蒙古境内将建成12条特高压外送通道。通过特高压交直流电网,新增输送能力1亿千瓦,直接拉动内蒙古电源投资9000亿元,每年带动GDP增加38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8.4万人。

诸多利好政策的出台,对助力全区经济稳中有进发挥重要作用。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自治区对小型微利企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进行了调整,小微企业再次减轻税负。国家发改委发布《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涉及内蒙古的沙生植物种植与加工等32个产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呼包鄂榆城市群、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合作区的建设为我区城市发展和增强区域协调发展能力提供了重大契机。“区域通关”为内蒙古西部企业开辟贸易出海通道,开辟贸易出海通道。中蒙最大陆路口岸内蒙古二连浩特市跻身国际陆港城之列。二连浩特、满洲里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获批。自治区出台的《关于促进内蒙古外经贸和口岸发展的实施意见》,为稳定外贸增长做好政策支持。全区各盟市工商局已全部获得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辖权,对简化行政审批流程,优化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环境,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执笔人:胡敏谦、李力、耿午、蔡雨成)

责任编辑:张莉莉

猜你喜欢

全区内蒙古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内蒙古中小学合唱基础教育扬帆起航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美丽的内蒙古
可爱的内蒙古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
全区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培训班在呼和浩特市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