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壁庄水库鱼类种类变化初探
2015-03-26朱会苏
朱会苏
摘要:通过对黄壁庄水库原有鱼类与现有鱼类的种类对比,揭示了自然水域鱼类种类与环境影响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对新增鱼类品种的建议。
关键词:黄壁庄水库;鱼类品种;鱼类组成
河北省东濒渤海湾,西依太行山脉,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属温带——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介于-0.5 ℃至14.2 ℃之间,年均降水量400~800 mm。境内河流纵横,各河流的水量,主要由夏季雨水补给,一般6—8月的流量可占全年总量的60%~70%以上。滹沱河是海河水系的主要河流之一,其流域面积约4.6万 km2,是石家庄的主要水源地。黄壁庄水库始建于1958年,1965年续建。黄壁庄水库位于滹沱河干流的出口处,地处太行山东翼,平山、灵寿、鹿泉县境内,控制流域面积2.34万km2,占全流域面积的95%。是以防洪为主,兼顾城市用水、农业发展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Ⅰ)型水利枢纽工程 ,也是库区周边移民村渔民的生活来源之一。
1历史上黄壁庄水库水体中的鱼类
据河北省志——水产志记载,1980年以前,黄壁庄水库水体中的鱼类主要有:鲤科的南方马口鱼、赤眼鳟、红鳍鲌、鲦鱼、银鯝、鲫鱼、中华鳑鲏、花、兴凯刺鳑鲏、棒花鱼、麦穗鱼、黑鳍鳈、华鳈、鲤鱼、点纹颌须鮈、济南颌须鮈、突吻鮈、中间颌须鮈、宽鳍鱲、瓦氏雅罗鱼等,鳅科的泥鳅、大鳞泥鳅等,鲿科的黄颡鱼,鳢科的乌鳢,虾虎鱼科的吻虾虎,塘鳢科黄黝鱼属的史氏黄黝鱼,鲶科的鲶鱼。
2黄壁庄水库水体中的现有鱼类
黄壁庄水库水体中的鲤科鱼类主要有:鲢鱼、鳙鱼、鲤鱼、鲫鱼、翘嘴红鲌、中华鳑鲏、麦穗鱼、白鲦、草鱼等,还有鳅科的泥鳅鱼,鲿科的黄颡鱼,鳢科的乌鳢,胡瓜鱼科的池沼公鱼,银鱼科的太湖新银鱼,鱵科的鱵鱼,鲶科的鲶鱼。
3鱼类品种变化及原因分析
3.1原有鱼类品种的消失及原因
通过纵向的对比发现,鱼类品种变化较大,消失的品种有鲤科的赤眼鳟、红鳍鲌、花、兴凯刺鳑鲏、棒花鱼、黑鳍鳈、华鳈、点纹颌须鮈、济南颌须鮈、突吻鮈、中间颌须鮈、宽鳍鱲、瓦氏雅罗鱼、银鯝,虾虎鱼科的吻虾虎,塘鳢科黄黝鱼属史氏黄黝鱼,鳅科的大鳞泥鳅。占原有种类的65%,以鲤科鱼类最多。
消失的鱼类主要是生活在溪流中的鱼类,水库建成初期,原来生活在溪流中的鱼类都能很好地存活。续建之后,伴随着天然雨水及上游泄洪量的逐年减少,部分溪流干涸。再加库区周边渔民非法炸鱼、毒鱼等天灾人祸,使得适宜生活在溪流中的鱼类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致灭绝。黄壁庄水库在被确定为石家庄城市生活饮用水源地之前,即1998年以前曾大量进行鱼类的网箱养殖,这些都引起黄壁庄水库的水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终导致了这些鱼类在黄壁庄水库中的消失。
3.2新增鱼类品种的出现及原因
新增的品种有鲤科的鲢鱼、鳙鱼、翘嘴红鲌、草鱼,胡瓜鱼科的池沼公鱼,银鱼科的太湖新银鱼,鱵科的鱵鱼。
新增的品种鲤科的鲢鱼、鳙鱼是连续多年增殖放流引进的。
胡瓜鱼科的池沼公鱼和银鱼科的太湖新银鱼是作为新品种引进的,目前这两种鱼在黄壁庄水库已形成有一定规模的种群,成为经济鱼类。鱵科的鱵鱼是引进池沼公鱼时带来的,由于黄壁庄水库作为城市水源地后水质良好,使得太湖新银鱼和鱵鱼这两种对水体环境水质要求较高的鱼类得以生存,并形成一定的种群。
黄壁庄水库进行过人工放养的鱼类还有草鱼、团头鲂、鲤鱼、鲢鱼、鳙鱼、镜鲤、荷元鲤、黄河鲤、红鲤、丰鲤。到目前为止,黄壁庄水库草鱼、团头鲂没有形成一定的种群。鲤鱼和鲫鱼在黄壁庄水库水体是绝对的优势种群。
4对黄壁庄水库鱼类增养殖的建议无论是增殖放流还是引进,应增加投放滤食性的鱼类的比例,改善水质,满足黄壁庄水库做为石家庄城市饮用水源地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以满足库区周边移民村渔民的增收需要。
目前新品种的增加,丰富了黄壁庄水库原有的鱼类,对现有的鱼类品种消减及灭亡影响不大。
适当补充黄壁庄水库原有的鱼类品种,恢复原有生态链。比如白鲦,在19世纪80年代是黄壁庄水库的经济鱼类,目前数量已经很少,可以适当投放。
(收稿日期:2014-12-12;修回日期:201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