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限制香港自由行?
2015-03-26刘锋
刘锋
“如果即日叫停内地游客来港自由行,港股就有可能会下跌1000点以上”,华人首富李嘉诚的一句话上了各大新闻媒体头条。那么究竟香港政府应该不应该以牺牲经济为手段,保护本地人福利而限制自由行
来港游客爆棚了吗?
年味未尽,一场有关是否限制香港自由行的讨论声一浪高过一浪。2月24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公开提议收紧自由行政策。随后,澳门政府官员也声称,应检讨自由行计划。
点赞支持政策收紧的认为:自由行冲击本地市场,并给本地市民生活造成压力等;给差评持反对意见的却认为:自由行带来了商机和消费,用管制手段背离了自由开放的根基。
正值双方争执不休之际,华人首富李嘉诚的一句话再次引爆舆论,并占据各大新闻媒体头条。他说,如果即日叫停内地游客来港自由行,港股就有可能会下跌1000点以上。显然,李嘉诚反对收紧的态度进一步助推了对自由行政策的关注度。
其实,该不该限制香港自由行判断标准理应非常简单,也即为香港是否已经超过最大承载力。毕竟自由行对拉动香港经济积极性影响是毋容置疑的,特别是促进香港零售业的发展。从梁振英的表态来看,他表示,由于香港的接待能力有限,将与内地部门商讨能否收紧“自由行”政策,以控制游客的自然增长。
限制自由行背后的利益博弈。
究竟香港政府为何要限制自由行?其根本原因还是背后的利益矛盾。上述点赞和给差评的实际上代表着不同利益群体。在钱流滚滚和人流滚滚之间,限制自由行势必会触及以李嘉诚为代表的商家利益。
保护本地居民福利也意味着在失去财富的创造能力。犹如电梯理论,如果本地人认为外地人挤占原本舒适的空间,那么假如没有成批大量的外地人,电梯数量会否有如此之多,电梯空间是否变大?类似的道理,假如没有庞大的人流,政府和运营商势必会削减地铁数量和延长地铁运行间隔时间。如果地铁由10分钟一趟调整为30分钟一趟,这不仅影响本地人出行时间成本,而且减少本地人就业机会。
同样的道理,香港只不过是贸易中转站,香港市场并不生产诸如iPhone和奶粉等产品,内地需求旺盛并不意味着压缩本地需求,相反只会加大香港市场采购供给。因此,自由行冲击本地市场,并给本地市民生活造成压力是个伪命题。
本地市民生活压力增加,更深次的原因在于贫富差距的扩大化,有人如此形容香港的贫富差距,说的是,一些香港本地人说周末必须得出来活动,因为家里太小,一家人挤在屋里会觉得缺氧。
基尼系数是作为衡量财富贫富差距的重要指标。香港基尼系数早已超过警戒线0.4,且步步逼近联合国规定的0.6的危险线。公开数据显示,从1971年开始,香港地区的基尼系数不断上升。1971年初,基尼系数为0.43;1986年至1996年,这一数值开始出现跳跃性增长,由0.453升至0.518,随后增速放缓,直至2012年达到0.537的历史高位。
贫富差距的事实,不会因为限制自由行就变小。毕竟排斥主义的渐长也是随着财富创造能力的消退。而这注定将给未来香港经济发展平添诸多不确定性。
摆在香港政府面前的,不应该是急于用管制手段去遏制自由的根基,而是如何去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在去年祭出移民投资政策后,即便限制了香港自由行,那么在贫富差距涌动的博弈下,未来还有多少管制手段可以打?(本文由腾讯·财经观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