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军旅剧英雄人物形象的突破与发展

2015-03-26冯卫宁

文学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品格教育苏轼

内容摘要:2011年《新亮剑》的热播使得新时期军旅英雄以崭新的姿态出现,突破了以往高大全的固定模式,创造了个性鲜明、符合受众需求的新英雄形象。本文通过对军旅英雄形象突破的原因等方面的分析,探索新时期军旅剧英雄人物塑造的创新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完善军旅剧的发展。

关键词:苏轼 贬谪文学 品格教育

在百花齐放的中国电视剧中,军旅剧一直是引领主流价值观念的政治宣传工具,无论是在主题还是形式结构上无不带有浓厚的说教色彩。然而最令观众欣赏的则是剧中英雄人物的形象塑造。随着时代的不同,社會生活的变迁,军旅英雄们开始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一.军旅剧英雄人物形象急需突破的原因

1.受众需求。电视剧的创作价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受众的接受程度,审美心理的思维定势和先在结构的改变决定着受众对于军旅英雄的审美需求随之多元化发展。新时期的英雄塑造侧重于多元化、缺陷性并尽可能的贴近生活,如观众对于《亮剑》中李云龙这样小农军人的喜爱、对《士兵突击》中许三多这样木讷士兵英雄的喜爱,英雄从神坛上走下来回归到人性,给予观众心理回应和满足。

2.艺术创作自身需要。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环境下,大众文化渐趋向平民、通俗、真实,因此在当下英雄主义牺牲精神不足、人性趋向自私的时候,军旅英雄的出现满足了观众不敢为之的英雄气概,在人心虚假、物质精神虚伪之风盛行的时候,带着真实感搬上屏幕的军旅英雄弥补了人们心里的恐慌。

3.媒介追求利益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电  视作为一种传播媒介须从事经营活动,获得利润成为电视剧存活的保障。能否获得利润以及获利的大小最重要的在于能否最大限度的收获不同层次的观众群。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拥有单一英雄模式的军旅题材电视剧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对军旅英雄的突破与发展成为了关键。

二.新时期军旅剧英雄人物塑造的突破与发展

1.形象的真实性。电视剧能提供给观众的无非就是在其中看到了他自身的影子,感到亲切认同,抑或是提供了一种现实人生所匮乏的但人人都向往的东西。新时期英雄人物不再只局限于战场厮杀,对于爱情、亲情、友情乃至于家庭生活都有展现。如《新亮剑》第一、二集中出现了妇女独立团一营三连的指导员郑芳与李云龙在行军过程中产生了情感,赵家峪村妇救会主任杨秀琴倾心于李云龙,战地医院护士田雨最终成为李云龙的妻子,李云龙与田雨的婚后生活,两人性格上矛盾的冲突,关于人生价值观的分歧,都为整部剧注入了生活气息。另外,社会宽松化使人们对于自身文化的认同感越来越强。所以,李云龙骂骂咧咧的出现,张口‘老子‘你他娘的,一副小市民模样,斤斤计较,观众看到了人物独特的性格和特征,这样的塑造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

2.形象的个性化。审美情趣的多元化和视觉文化成为审美文化主流的发展趋势不断地向影视业提出新的要求,作为军旅剧灵魂的英雄人物个性是否能鲜明独特则是一部军旅剧成功的重中之重。仍以《新亮剑》为例,李云龙就是一个十分个性化的人物,他在发现国民党部钱伯钧与日本人相勾结意图背叛其上司楚云飞时并没有因为国共的矛盾而袖手旁观,反而率领部队全力营救被围困的国民党将领楚云飞,戏剧性的是在救出楚云飞后却并没有表现出一贯意义上的助人为乐不求回报,而是理直气壮的把从楚云飞部缴获的枪械弹药全部掠走说是就当做辛苦费了。真真应了剧中引用狄士累利的那句明言:“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伏击日军华北观摩团时遭遇到一小股势力的顽抗,李云龙带领部下与日军一对一的拼刺刀,在这几个日本军人被杀后,李云龙并没有像以往一样命人扒光他们身上的棉衣而是让部下把这些人埋了,他说:“这些人像条汉子,只要是条汉子老子就尊重。”这些反于常态的对比恰恰把李云龙身上特有的个性表现出来。

3.形象的多元化。新时期大众文化更加生活化、更加灵活民主,从横向上来看,李云龙式草莽型英雄、《DA师》中的知识型英雄、《士兵突击》中许三多式的草根英雄、《我是特种兵》中庄焱式的80后个性英雄,这些人物已经突破了固定的类别。从纵向来看:《新亮剑》中李云龙狭路相逢勇于亮剑式英雄、政委赵刚知识分子出身却能百步穿杨式英雄、二营长沈泉粗莽却在关键时刻手持炸药包牺牲自己炸损敌人的坦克、战士小六子为保护首长与敌人贴身肉搏最终被杀。上至首长下至小战士,作者给出了不同阶层的英雄,他们拥有不一样的英雄方式,受众能够从中找到自己钟爱的那一款。

4.形象的缺陷美。新时期的英雄在突出其个性的同时不约而同把重心放在了人物的缺陷性上,李云龙为救自己的老婆擅自发动一场十多个旅、团参加的战役,未向上级请示就擅自攻打平安县城致使整个西北地区乱成了一锅粥;为了给魏和尚报仇,他软禁了前来劝解的老友,不惜违反军纪,强行攻打已经被共产党招安的土匪山寨,成功后又不顾共军优待俘虏的政策手刃了土匪头目为战友报仇。正是这种至情至性的性格,深深的打动了观众。他常常从敌军身上捞“家底儿”,爱占便宜不能吃亏,爱讲粗段子,无视组织纪律,他身上的缺点一堆却深受观众喜爱。

5.形象的娱乐性。电视剧的娱乐性不是其本身所原有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受众需求层次的转变而不断进化的。比如《新亮剑》里李云龙无视组织纪律擅自攻打平安县城而被旅长训斥,他嬉皮笑脸的讨好旅长的窘相给观众一种轻松地感觉;又如在赵家裕被拉去给村子里的妇女群众讲话时充分展现了李氏风格,插科打诨略带粗鲁的言语不仅使得赵家裕的妇女会成员哄堂大笑,也把观众带进了轻松的氛围中。

三.新时期军旅英雄形象创新的影响

1.扩大了市场需求。随着军旅题材剧越来越形象生动人物塑造,人物类型也不断被创新,军旅剧市场打破了原有的央视独尊局面,需求市场扩大到地方电视台,军旅剧的市场不断扩大。据数据显示,2002年到2005年间,军旅题材电视剧共创作了84部,占军队创作总量的86.8%,其中不少作品相继入选了“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飞天奖”和中国电视“金鹰奖”。同时,军旅剧在人物塑造上下足了功夫,创作了立体感强、个性特征鲜明的新时期英雄人物形象,满足了市场多元化需求,进一步促进市场的扩大。

2.满足了不同年龄层受众需求。新时期军旅剧的突破与创新使得其内容、人物满足了受众的多重需求,赢得了多层次年龄段的受众群体。在收视调查中可以看到,军旅剧越来越被年轻人所接受,比如《我是特种兵》就是针对于大学生塑造的军人形象,深受大学生朋友的喜爱;《DA师》中塑造的掌握着高科技的军人形象受到了知识分子的喜爱,这些创造性地发展使得军旅剧的受众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带动了其它媒介良性发展。随着军事题材的创新、军旅剧的热播,引发了读者对于原著文本的阅读热潮。比如徐贵祥的《历史的天空》、都梁的《亮剑》等等。2007年电视剧《士兵突击》热播,该剧的同名小说也成为畅销书,连续数月名列书城文学类畅销书榜的前十名,平均月销量达到数百册。不仅如此,在军旅小说盛行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多的会选择电子媒介作为阅读的载体,带动了电子媒介以及纸质媒介的发展。

新时期军旅题材电视剧打破了旧式人物塑造模式,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感情饱满的新型英雄人物。这种突破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前进,他们与人民群众生活相贴近、与社会文化道德相吻合,虽然在不断追求创新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缺点和瑕疵,但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受众审美文化审美趣味不断发展、民主不断扩大和国家政策不断调整的作用下,这些突破与发展仍旧为军旅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借鉴和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胡智锋,杨乘虎.电视受众审美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靳智伟.电视受众市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吴雨红.解读电视受众:多元化需求与大众化电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5]陈云萍.使用与满足理论视阈下的军旅题材剧.电影文学,2011.(4)

[6]陈友军.略论军旅题材电视剧审美趣味的变迁.当代电影,2008.(4)

[7]康永斌.新世纪战争题材电视剧英雄形象的嬗变.河北大学,2009

[8]李梦苏.当代军旅剧中类型叙事的美学特征.中州学刊,2010.(5)

(作者介绍:冯卫宁,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品格教育苏轼
“苏说苏轼”苏轼与圆照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21世纪美国品格教育改革再出发:走向课程为本
小班幼儿品格教育的渗透方法
基于美德伦理的品格教育思考
发掘生活活动教育价值对幼儿进行行为品格教育的实践研究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