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民间美术教育创建园所特色的实践研究

2015-03-26天津市东丽区春华幼儿园园长崔伏娟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5年3期
关键词:园所民间美术

■天津市东丽区春华幼儿园园长 崔伏娟

早在数十年前陶行知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程”、“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陈鹤琴提出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等教育思想。我园地处农村地区,周边环境中丰富的乡土资源为开展幼儿民间美术教育提供了保证。近年来,我园依托民间美术教育的实践研究,努力创建园所特色。我们注重引导幼儿自主学习、探究、关注幼儿的活动过程,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从而促进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创建特色环境需外化

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其在开发幼儿智能、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所发挥出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已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

随着园所文化的不断完善,我园加强园所的外显形象建设,彰显园所特色。我们对幼儿园整体环境进行统筹规划和布局,注重从整体上创建幼儿园的个性化文化。在楼梯两侧制作了全园幼儿的阳光笑脸背景墙,底衬全部采用一次性纸盘,周围采用印染布、泥工作品、编结饰物等进行装饰,象征着孩子们在民间美术教育活动中获得快乐与幸福,也迎合了我们的办园理念“快乐教育,幸福成长”。一楼楼道是我们的民间美术艺术长廊,墙壁上装饰着我们精心挑选的大郑剪纸、牡丹图、中国结、京剧脸谱、扎染围巾、彩绘磁盘等工艺品,让孩子感受民间美术的无穷魅力。前厅的吊饰、二楼的十二生肖剪纸、三楼的风筝静静地诉说着民间艺术的美。

为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我们还帮助教师树立教育价值与审美价值同在的理念,注重民间美术与班级主题墙饰、幼儿作品展示栏、家园互动园地、各个活动区的墙饰及标志的融合,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独特的创意。

创建特色课程为核心

(一)创设适宜的目标

首先,我们在探究中制定出幼儿园开展民间美术活动的总目标,即让幼儿喜欢民间美术,积极参与民间美术活动,感受中国民间美术的种类、形式、风格和特点,萌发初步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欣赏、感知周围环境中民间美术作品的形式、内容美,初步形成对民间美术的敏感性;掌握简单的民间美术技能,尝试运用各种民间美术工具和材料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经验、情感和想象,体验创造和表现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制定出各年龄段的目标。

对于小班的幼儿,由于他们的注意力不易集中,且持续时间短,对一些新鲜事物感兴趣,喜欢直观的方法,因此,小班以欣赏和游戏为重点。通过游戏吸引他们参与到艺术活动中去。如在主题活动“面塑”活动中设计的“面泥真好玩”、“好看的面塑”、“我看叔叔捏面人”、“我们的面塑展”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熟悉、了解、制作面塑,初步了解面塑这一独特的民间手工艺品,为中大班的活动做好铺垫。

中班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因此对于中班幼儿,主要让他们在了解民间美术作品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尝试制作,从而逐步体会民进美术独特的公益。

大班幼儿的经验逐渐丰富,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都有所增强,因此大班幼儿的学习重点就是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和运用一定的技能进行创作活动。如在“瓷盘”主题活动中设计的“我的瓷盘”、“美丽的瓷盘”、“我设计的瓷盘”系列活动,让幼儿将装饰方法和纹样充分的运用和创新。这样,我们通过安排合理、适宜的民间美术教育内容,促使全体幼儿在一定程度上都有一定的提高。

(二)内容选择突出重点

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即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我们在对若干民间美术艺术种类仔细梳理、亲自实践后,根据“突出重点,兼顾其它”的原则,选择了操作性强,风格独特的八个主题作为研究的内容,分别是剪纸、泥塑、染纸、编结、水墨画、彩绘、纸浆画,并突出以下特点。

突出地域特色。幼儿艺术活动的内容和要求是:“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因此,进行民间美术活动要从身边做起,挖掘家乡的本土文化。如,各个公园亭台楼阁美轮美奂的装饰、天津的泥人张、大郑的剪纸、春节各家各户的中国结和春联吊钱窗花,孩子们都不陌生。这些优秀的民间艺术品形成了浓郁的艺术特色和氛围,给幼儿以熏陶,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认识这些艺术品,有利于充分激发幼儿的艺术情感,在引导幼儿了解家乡优秀文化的同时,也为家乡的美感到自豪。

符合幼儿审美特点。民间美术来源于生活,题材广泛,材料丰富。许多艺术品具有色彩鲜艳、造型夸张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情趣和内涵,容易让幼儿产生共鸣。这些艺术品,取材天然、简单,可以随意变换造型,幼儿可以无拘无束的运用材料和色彩,尽情表达自己的想象。

(三)教学形式丰富多样

组织各种参观活动,让幼儿充分体验民间文化的氛围。我们带孩子参观陶艺馆;来到民间艺人家庭欣赏他们的编结、手工制作工艺品。同时,我们还请来了民间艺人现场制作民间艺术品,让幼儿切身体验民间艺术品的制作过程,使幼儿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徜徉,体验、感知民间艺术的魅力。

以幼儿操作为主要形式,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动手操作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能帮助幼儿更深刻的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为了让有体验操作的乐趣,老师们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如,在鸡蛋壳、纸盘、脸谱模型等材料上进行彩绘装饰;在瓶子上进行泥工活动;利用卫生纸制作的纸浆进行绘画等,带给孩子极大的乐趣。

特色创建教师是关键

在园所特色的创建过程中,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能力,我们组织教师深入学习《纲要》、《指南》以及有关实践经验,研究如何将民间美术融入教学,开展多元化的美术活动,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为教师构建参观学习的平台。如,带教师参观陶艺馆、天津博物馆,开阔教师的视野,近距离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邀请民间艺人为教师进行技能培训,现场答疑解惑,帮助教师梳理分析民间美术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采用参与式培训的方式,组织教师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讨论,如,如何较准确地把握民间美术技能与幼儿园教学的融合?如何处理教师的指导和儿童的主动学习?如何使整个活动过程成为儿童不断探索发现、不断解决问题、不断表现和创造的过程,从而促进儿童自由大胆、有个性的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等等。

总结反思是我们课题研究过程中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采用多种方式引导教师认识到反思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主动地去观察和分析,通过反思探索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如,如何充分挖掘民间美术在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教育资源,在儿童兴趣点和关注点上生成活动;选择的民间美术活动内容幼儿是否感兴趣;在活动中孩子有哪些新的思维和创新;当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能及时反思、抓住契机、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吗;活动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有待改进。同时在全园教师进行集体互动反思,启发每个教师在看、听、说、评、论中解决旧问题,发现新问题,使教师“在理论的指导下学会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领会理论”,提升教师教育观念和教育能力。

特色创建家园需携手

特色创建要深入人心,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我园注在全园营造特色创建的氛围,组建了特色创建家长助教团和特色创建家长义工队伍。制定了助教团助教内容,每月进行助教活动;不定期邀请家长义工进行园所环境创建工作。结合计划,每月向家长进行开放活动,让家长了解我们的创建进程。家长朋友们积极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民间工艺品,用来装饰环境,让幼儿近距离感受民间艺术品的精美。

每个幼儿园都有自己的园所特色,但特色建设是一个需要不断传承、创新、发展的过程。其中需要有理论的指引,专家的引领和参与者对特色的正确认知,才能在特色梳理构建过程中找准定位,理清思路,明确方向。

猜你喜欢

园所民间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构建园所课程文化建设与课程游戏化的新思路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幼儿园园所文化之浅析
幼儿园摇篮文化引领园所内涵发展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