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关键在于正确开展政党协商
2015-03-26李朝录
李朝录
(娄底市社会主义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关键在于正确开展政党协商
李朝录
(娄底市社会主义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协商民主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合”思想,产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从当初的政党协商,扩大到今天的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全面协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和独特形式。由于执政党和参政党在国家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对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产生特别作用,因此,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关键在于正确开展政党协商。
一、清醒认识政党协商的重大意义,切实摆正政党协商的重要位置
政党间以什么方式处理相互关系,不仅决定政党自身命运,也决定着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命运。在上述六大协商中,政党协商处于关键位置,起着决定作用,产生示范效应,是最重要的协商。
(一)政党在国家、社会中的突出地位决定了政党协商的特别重要性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八大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在国家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起着重要作用。在我国,政党所处地位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可比拟、不可超越、不可取代的。因此,执政党与参政党协商的议题、内容、方式、成果都对国家、社会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尤其对涉及国家和社会发展全局、根本利益、重大问题采取合作而不是对抗、协商而不是“党争”的形式,求同存异,达成共识,形成合力。这对于正确决策、科学决策、顺利推进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及整个国家建设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二)政党在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作用,决定了政党协商的独特优势
正因为政党在我国社会中具有上述突出地位,因此,执政党起着领导核心作用、组织领导作用、管理支配作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民主党派起着参政议政作用、民主监督作用、支持协助作用和联系桥梁作用。这些作用的存在和发挥,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政治和经济,文化和教育,国防和外交,治安与法制的发展进程,关系到国家、民族与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整个国家发展大局。因此,在各种协商中,政党协商具有独特的优势:政党协商主要内容是大政方针、重大事项、重要人士安排,重要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制定。因此,这种协商具有根本性、全局性。政党协商采用民主平等、求同存异的方式方法,对其他协商,具有示范性、导向性。政党协商是在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进行,便于统一各自党派内部的认识和协商成果贯彻和落实。
(三)政党协商内容的根本性、宏观性、全局性和导向性,决定了政党协商的优先秩序
由于政党处于国家和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发挥特殊作用,政党协商的内容涉及国家内政外交的大政方针、重大事项、重要人事安排,重要法律法规修改和制定。这些重大内容,无不对国家和社会产生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导向性影响。而且,政党协商的内容和成果,有些需要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和各地方各部门执行和落实,或进一步协商,使之深化和细化。因此,它对各类协商都具有引导作用。政党协商的方式方法,也对其它协商起着示范作用。因此,政党协商不但处于其他协商的优先位置,也处于决策前的优先位置。可见,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首先必须加强政党协商。
二、健全协商机制,增强政党协商的功能
正因为政党协商具有上述特别功能和作用,处于优先位置,具有决定性、示范性、导向性。因此,如何健全政党协商机制,增强协商功能,就成为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首要任务。就全国而言,政党协商的正规化、程序化、实效性很不平衡。因此,务必着力“四个健全”,努力实现“四个确保”。
(一)着力建立健全刚性制度,确保政党协商扎实推进
政党协商是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确定的重要民主形式,不是可搞可不搞,搞多搞少的事务性工作,而是涉及国家政治体制的重大政治原则问题。要对各级、各部门党委或党组开展政党协商次数、协商时机、协商内容、协商程序、参与成员、成果落实等环节,都要有硬性和具体规定,并对协商情况列入党委的年度工作和考核、督查内容、强化问责。
(二)着力建立健全情况通报制度,确保政党协商针对性
知情才能献策,知情才能协商,知情才能紧扣主题,增强协商的针对性。因此,及时准确通报有关情况,就成了搞好政党协商的重要环节。一是要向参政党及时准确通报重大国情、省情、市情、县情和政情,以及有关政策和工作部署,计划安排,包括国防外交反恐和其它重大突发事件的有关情况,按保密规定向各党派有关层级负责人通报,使参政党在宏观上、微观上都能及时把握政策走向和形势变化,了解执政党的战略思维和工作部署以及领导意图。二是提前通报协商议题和注意事项,或共同商议和确定协商议题,使协商有备而为。三是要通报协商结果和落实情况。对上述事项应有明确刚性制度规定,避免协商走过场、成形式。
(三)着力建立健全意见征集和反馈机制,确保政党协商渠道畅通
要明确规定政党协商承办单位、联络成员、联络方式和方法,听取和征集意见、反馈情况的渠道和方法。要刚性规定,重大事项、重要人士安排、重大决策,在协商前或决策前都须征求和听取党派意见,充分酝酿。对协商后的结论,协商成果都应及时通报参与协商的有关党派或其他党派,对未能达成共识,未能形成结论的协商议题,或协商成果落实不佳都应向党派通报,说明原因和理由。这是确保政党协商顺利开展,过程顺利进行和卓有成效的制度保证,也是各政党之间相互尊重的机制要求。
(四)着力建立健全分工负责制,确保政党协商成果落到实处
政党协商的目的,在于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在于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和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落实协商成果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政党协商的落脚点和归宿,也是确保政党协商可持续的重要保证。因此,务必建立健全分工负责制。一是要明确本级党委及其一把手的责任;二是要明确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责任;三是要明确与协商成果有关职能单位和部门及其负责人的责任。四是要制订相应配套政策,做到政策配套,组织人力配套,落实机制配套、必要的工作经费配套。
三、创新协商方法,努力提高政党协商的质量和水平
在我国,政党协商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当前新形势、新任务、新的情况下,开展政党协商,也务必做到方法新、形式新,要在提高协商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
(一)建立和完善协商台帐,增强政党协商的计划性
建立和完善政党协商台帐,就是要制订好协商规划,既要有年度计划,又要有进度安排和成果统计。做到计划性、针对性,克服随意性、盲目性,使之缓急有度,大小和新旧有别,防止形式一成不变,议题“剩饭”再炒,内容实打实,避免空对空。
(二)准确把握协商议题,增强政党协商的针对性
协商议题是政党协商的核心问题,没有议题的协商,或议题不准确的协商,都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提高政党协商的质量和水平,关键在于议题的选择和确定。这些议题必须是高起点,具有宏观性、战略性、全局性和根本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事关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大局;二是事关国计民生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三是事关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事关国家和社会稳定与和谐;四是事关政党自身发展与相互关系;五是事关一些紧急事态和重大事件。总之,政党协商的议题,具有统领性,应该议大事、议宏观、议全局、议根本、议长远。这是政党协商与人大、政府、政协、人团和社会协商或专门协商、对口协商的根本不同点,要防止越俎代疱,也要防止不加区别的“一锅煮”。
(三)公开协商信息,增强政党协商的透明度
政党协商历来备受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公开政党协商相关信息,具有五大益处:一是有利于提高协商的质量;二是有利于增强协商的社会影响力;三是有利于提高政党的形象;四是有利于社会对协商的监督和协商成果的落实;五是有利于为其他方面的协商树立典范,促进全社会协商民主的进程。因此,政党协商除涉及国家秘密事项外,都应通过新闻媒体和其它渠道予以公开,提高透明度。做到协商前信息公布,协商中公平公正,协商后成果公示。
(四)完善协商工作流程,增强政党协商的规范化、程序化
政党协商是项十分严肃的工作,应有严格的程序、严肃的会风、正规的形式。无论是座谈、讨论,还是听证、论证、视察、交流、研讨,或是书面交换意见,都应该做到有序、务实、简便、高效。协商程序应包括几个环节:一是计划,含年度计划、月计划、事项分布、内容安排;二是筹备,包括信息发布、征集意见、筛选和确定议题,成员构成,调研论证,材料准备;三是协商进程,包括协商通知、会议报到,材料分发,讨论发言,协商记录,协商决议、协商成果、宣传报道等;四是协商成果落实,包括文件存档,组织实施、督促检查、评估验收,通报奖惩。力求严格程序,严肃认真,有条不紊,有始有终。
(五)创新协商形式,增加和扩大政党协商渠道和平台
当今中国,但政党组织和成员遍及全国,上至中央,下至县(市区),都有中共组织和参政党组织。在高等院校和大型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也有中共组织和参政党组织。因此政党协商形式也应该多样化。形成中央、省、市、县四级纵向政党协商,体现层次性。高校、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形成横向政党协商,体现网络状。在每一层级,也应有多种协商模式,有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协商,有综合性的全面协商、有部门对口协商,也应有专家的专题单项协商。各种协商,也应分决策前、决策中和实施过程的协商,要把协商贯穿在决策的全过程。覆盖到有参政党组织的地方和单位,要克服目前中央在协商,地方看新闻,地方在协商,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无动静的局面。要形成上下联动,渠道畅通的协商局面。
四、强化党的领导,确保政党协商的正确导向
政党协商虽然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和参政的民主党派的相互协商。虽然协商双方组织上是独立的,协商地位是平等的,方式方法是民主的,除涉及国家秘密外,内容也应是透明的,但仍要强化党的领导。当然,这种领导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政治领导,其次是议程主导。既要防止无限上纲,又要防止极端民主化;既要防止漫无边际,又要防止空洞无物。为此,务必做好“三坚持”,“三引导”。
(一)坚持三个有利于原则,在政治方向上加强政治引导
政党协商的目的在于做出科学决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因此,衡量政党协商的方向是否正确的标准,就是“三个有利于”,即:必须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民主党派的参政地位;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健康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与和谐稳定,尤其是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的团结与和谐。
(二)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政党协商的组织引导
按照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在政党协商中,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处在协商的主导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对协商负有主要责任。在协商过程中,要发扬民主,畅所欲言,允许争论,发表不同意见,甚至尖锐的批评意见或反对意见。在意见不够集中,认识难达一致的情况下,要善于组织引导,有意识地、有策略地,将不同意见集中归纳,形成共识,或求同存异,防止无原则的马拉松式的漫无边际,力求协商务实高效。
(三)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加强政党协商议题的引导
政党协商什么?每个政党都可以就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提交政党协商。这是他们的民主权力。但真正纳入协商议程的议题,应该有所选择和甄别。要引导各政党根据党和国家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或重点方面,或社会反映强烈、关注度较高而又集中的问题,按轻重缓急,或实际需要来确定。
(四)开展正面宣传,加强政党协商的舆论引导
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舆论阵地,宣传政党协商的必要性、重要性,让社会都能了解政党协商、支持政党协商、认可政党协商,为政党协商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夯实坚实的社会基础。
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政党协商的极端重要性。只有健康扎实正确地开展政党协商,才能为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团协商和社会协商树立典范,引领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刘亮红)
李朝录,娄底市社会主义学院原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