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深化改革视阈下党的群团工作建设

2015-03-26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群团团组织群众

李 虎

(华侨大学,福建 泉州 362021)

全面深化改革视阈下党的群团工作建设

李 虎

(华侨大学,福建 泉州 36202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战略的高度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群团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团体组织是党联结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当前,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发展同群团组织之间的关系,对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改革开放以来,群团组织在自身建设、外部环境、群众基础等面临新问题、新挑战,对我们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考验,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发展党与群团组织关系,进一步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成为我们党面临的重大课题。

全面深化改革;群团组织;党的群团工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是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新一阶段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指明了新的方向。群团组织作为党联系群众的重要的桥梁和纽带,发展好党与群团组织之间的关系,做好群团工作,是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重要保障。2015年2月,党中央又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党的群团工作建设和发展作了全面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于进一步推进和发展党与群团组织关系的重视,表明了群团组织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为发展党的群团事业、理顺党与群团组织之间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一、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党的群团工作发展的必要性

“群”是一个集合概念,本指一切物体的集合体。群团组织是“群体性社团组织”的简称。在我国,群团组织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众团体组织,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贯彻群众路线、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推动力量。党与各群团组织之间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种领导体现在对群团组织进行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这种特殊的关系决定了我国的群团组织既与国际公认的非政府组织不同,也不同于一般的民间组织,具有双重角色,它既是不同阶层群众的利益的代表,又是党和政府领导下的人民团体组织。作为群众团体组织,它们根据自己的章程,代表并维护各自所代表的团体的利益。同时,要接受党和政府的领导,是党和政府得力助手,是党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们国家的改革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经过三十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都是难啃的硬骨头。”[1]一方面社会飞速发展和前进;另一方面,各种社会问题尤其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顽疾”问题愈来愈凸显。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党的群众工作的主要依靠、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承接载体和执行主体,群团组织在表达群体利益、反映群众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服务和培育多元社会主体参与社会建设并实现社会协同管理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枢纽型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事业是十分必要的。

(一)进一步推进党的群团工作是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

“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2]党已经从领导人民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党,成为领导和带领人民执掌好政权的执政党。历史的经验证明,党的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的最大危险也是脱离群众。列宁指出,对于共产党而言,“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3]如何执好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需求,进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即“四个全面”的战略目标,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摆在我们党面前的重要任务。

从本质上讲,党与群团组织的关系,实质上相当于党与群众的关系。毛泽东指出:“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4]群团组织作为一个具有代表性和较为完整的组织体系,是党领导各阶级利益的群众组织,是党和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社会支柱力量。各级群团组织在维护和实现不同利益团体的具体利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扩大和发展党的群众基础,改善和发展党与群团组织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进一步推进党的群团工作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异常艰巨,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都在发生巨大变化,新形势下党的事业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排除万难,锐意进行全面改革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审时度势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目标,并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巨轮”正踏破层层坚冰,向我们驶来。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大潮面前,“党的群团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载体之一,因为单靠党组织不可能包打天下,由群众团体出面做工作,虽然看似间接,但是实际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5]同时,在《意见》中指出,“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群团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是党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的重要法宝”。充分肯定了群团组织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的独特作用。

二、改革开放以来群团组织发展的新变化

马克思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6]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缺乏、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推进和发展,社会结构和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发生诸多变化,广大人民群众包括青年、妇女、工人等各级群众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观等都日益变化。群团组织作为沟通党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并进一步参与在新时期的利益关系分配,其在客观和主观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群团组织的地位有了新提升

可以说,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群团组织发挥的作用。

新时期,党和政府面临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群团组织也越来越多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1989年12月,中共中央曾专门下发《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通知》,提出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2015年年初,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指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联系的广大人民群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依靠。”《意见》同时强调:“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必须更好发挥群团组织作用,把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汇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二)群团组织的基层群众力量和结构有了新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的交往方式与生存形态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存在着差异。从建国至今,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社会新阶层的不断形成和分化,并在国家社会政治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民主观念和意识的不断增强、公民对政治生活的参与热情明显增加;在原有“两阶级一阶层”分化中产生了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新的社会阶层,并出现了失地农民、农村留守人员、农民工、劳务派遣工等群体。与此同时,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表现为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新的变化、农民阶级队伍也发生改变和社会变革中新阶层的出现三方面。据统计,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69亿,其中外出农民工1.66亿。据全国总工会的调查,全国劳务派遣人员总数已高达3700多万人,占职工总数的13.1%。[7]这些由社会变迁带来的群众力量和结构的新变化,直接影响着群团组织的人员组织构成和群众基础力量的变化。

(三)群团组织自身活动面临着新问题

“活动是群团组织的生命。”群团组织为了增强其感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通常会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在密切联系群众的同时也增近了组织间的关系。

然而,在新形势下,群团组织代表和维护各自代表群众的利益,有相近的工作主题,有相似的工作任务,也有相近的工作对象,许多工作品牌中具有交叉点和同类项。群团组织间呈现出较强的共性和职能相互交叉的情况。例如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的工作内容与妇联许多工作相近;共青团的“青年文明号、新春送温暖”,妇联的“为贫困母亲送温暖”与工会的“为特困职工送温暖”活动内容相同。面对群团组织在组织性质、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载体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共性特质和交错重叠性等实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活动特质不突出、缺乏辨识度等问题,如何积极探索群团工作新路子就成为了必然。

(四)群团组织的时代任务得到新拓展

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当前,全面社会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的时期,进一步改革面临的复杂程度和艰巨性,丝毫不亚于30多年前。“问题越多,越需要集中全党全社会的智慧,越需要凝聚各阶层共识,越需要寻找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8]

党的群团工作在当前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面临着新的历史任务:一方面,要求群团组织更好的、更有效率的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发挥自身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为全面深化改革目标的推进和完成贡献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作为群众之家,群团组织有责任引导各个群体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这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时代赋予群团组织新的历史任务。同时,群团组织还要注重自身内部组织机构建设,提高效率,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夯实党治国理政、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群众基础,这样才能助力改革与发展,加快经济社会建设的步伐。

三、全面深化改革中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几点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中共作为全面深化改革这艘巨轮的“掌舵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对于群团组织而言,一方面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不放松,另一方面还要应对自身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的新的变化。同时,我们应看到,当前群团组织建设还不尽完善,主要体现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依托党组织建立群团组织的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社会形态的变化;组织建设上存在规模小、底子薄、能量有限等问题;在自身定位上,意识形态属性多于自身管理属性;在实际工作中,组织间联系不够、重点不突出仍然存在,进一步改善群团组织自身建设,还有很大的空间。

(一)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强根固本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历史征程中,党必须要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群团发展道路。群团组织工作作为党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我们党应高度重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团工作,加强对群团组织的领导。

党对群团组织的领导主要体现在:一是把方向,党要按照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对群团组织进行领导,在实践中各级党组织要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对群团组织领导提要求、教方法。同时,根据需要把更多的资源和方法倾向群团组织,努力做到政策上支持,经费上保障,难题上帮助。二是抓思想,思想是一个组织的灵魂,是关乎群团组织能否在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关键。各级党组织必须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群团组织,同时把教育群众、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三是管干部,党要切实加强群团组织的干部队伍建设。各级党组织要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群团干部,全面加强群团组织的干部队伍建设,使群团组织成为输送干部的重要基地。群团干部不仅要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大局还要坚持服务群众,把群众上升到工作生命线的高度。四是促作风,各级党组织要通过检查群团组织工作和干部队伍考核,表彰先进,查找不足,切实促进群团组织作风建设,不断纠正和改善群体机关的官僚化和“衙门式”作风。加强党的领导是群团组织更好发展,进一步促进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根本。群团组织发展反过来也能更好地保障党的执政领导地位,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完善群团基层组织建设,尊重群团组织的首创精神

抓住基层组织建设是群团建设完善的基础和关键。群团基层组织建设,作为群团组织建设的组织基础、工作基础和社会基础,同时也是群团组织建设一个薄弱环节。在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新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的不断涌现,不断为群团组织工作提出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这就为党的得力助手的群团组织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拓展了新的工作领域,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群团组织在实际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积极研究新的情况,寻找新的工作方法,构建新时期的党和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利用自身优势,努力把各个层面的群众团结到党的周围,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在群众中的作用,充分表现了群团组织在工作中的首创精神。

(三)密切联系群众,适应各阶层群众的新变化

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其主要的内容就要求群团组织时刻把群众的合法权益代表好、维护好、发展好,把各阶层的群众更好地团结起来,进而更好地为全面深化改革这一战略目标服务。群团组织要跟紧党的步伐,肩负起引导广大的职工、青年、妇女等社会各阶层力量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历史重任,不断夯实党的群众基础。

我们应注意到,当前随着社会结构不断分化、调整,群众的利益需求、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进一步深化改革面临一系列挑战。这就需要群团组织及时总结和汲取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适应各阶层群众的新变化,努力扮演好群众利益的代言人,充分调动各阶层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创造性,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去。

(四)探索群团工作的规律性,建立新型党与群团组织关系

群团工作在理论和自身的实践中,有着自己的规律性。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为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支撑,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建设中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我们应该看到,党与群团组织的“合”只是手段,并不是要泯灭其特点,而是更好的用一体化来促进各自职能的实现,有些工作和活动必须对应的组织来承担,党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忽视群团工作自身的规律性和重要性,这样只能使党群工作难以科学、有序地开展。

当前,党的执政条件和群团组织面临的社会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建设,必须突破传统的党与群团组织思维模式的束缚,在推进党与群团组织间的关系中不断进行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建立形成党与群团组织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明确各自职责,通过党群联席会议等形式,努力把各级群团组织建设纳入党的建设过程中来。

[1][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1、156.

[3]《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26.

[4]毛泽东.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D].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547.

[5]胡献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的政治学解读[DB].四川科学在线http://www.sss.net.cn.2015/4/21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3.

[7]李登菊.深化改革推进群团工作转型发展势在必行[N].四川工人日报,2014 -04 -03(01).

[8]胡献忠.新常态下如何加强群团工作[N].中国青年报,2015 -3 -2(02).

(责任编辑:刘亮红)

D25

A

1009 -2293(2015)03 -0029 -04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的经典著作学习引导(13JDZK0024)研究成果。

李虎,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

【DOI】10.3969/j.issn.1009 -2293.2015.03.009

猜你喜欢

群团团组织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共产党宣言》与无产阶级政党的群团工作
贯彻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 我们有探索
关于构建大群团服务平台实现精准服务的思考
略论中国梦视野下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