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张家口下花园区辽文化研究的若干思考

2015-03-26薛志清阎晓雪肖守库李瑞杰

关键词:红山契丹张家口

薛志清,阎晓雪,肖守库,李瑞杰

(河北北方学院 法政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对张家口下花园区辽文化研究的若干思考

薛志清,阎晓雪,肖守库,李瑞杰

(河北北方学院 法政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燕云十六州并入契丹后,古代的张家口地区被纳入辽朝统治区域,成为当代张家口辽文化研究的历史背景。张家口下花园区辽文化研究应立足全市乃至中国北方,依据考古发现、文献和碑刻记载,确定具体研究内容和方向,构建大遗址保护前提下下花园的文化品牌,为地方文化和经济建设服务。

张家口下花园区;辽文化;文化品牌

网络出版时间:2015-10-09 10:06

辽代社会是契丹、汉、渤海、奚和室韦等多民族共存的庞大共同体,渔猎、畜牧业、农业和采摘等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其文化风貌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和交融性等特点。并存的多元文化中,契丹文化和汉文化构成辽代社会的两种主流文化。公元10~14世纪,契丹族建立的辽政权(含西辽),以其悍勇和擅骑射纵横长城南北,南北面官、因俗而治、四季捺钵及五京制等制度上的创新奠定了辽代在中国古代社会独特的政治地位,直接影响了中国北方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发展形态。燕云十六州的割让,使得地跨长城南北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张家口地区不可避免地卷入契丹统治的洪流中。近年来,宣化辽墓的挖掘,萧太后梳妆楼的被发现,将张家口辽文化推到地方史研究的风口浪尖。而萧太后这一契丹族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在鸡鸣山下修建上、中、下花园,又为张家口地方史研究注入了新血液,增加了新内容。

一、对张家口更古老文明——红山文化的研究

阳原泥河湾作为中华民族旧石器时代的考古文化,已经引起国内外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极大重视;涿鹿三祖文化也已成为张家口的醒目招牌。这里的“更古老文明”指的是红山文化,这一中国北方长城地带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地理位置上,张家口位于红山文化边缘,著名考古学家尹达考证,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文化西起张家口地区,东达辽河中游。考古文化有自己的分布范围,且红山文化存在时间很长,就先民的活动区域而言,很可能突破这一区域,东西南北长途跋涉是肯定存在的,可谓“内无边界,外有交往”[1]。有专家指出,红山文化在桑干河上游和仰韶文化有过交流,《史记》记载的先秦时期炎帝、黄帝和蚩尤之间的涿鹿大战和阪泉大战所在的河北北部就是两种文化的交汇处。近年来,在张家口各县也先后发掘出新石器时代遗址,沽源县梁西遗址和蔚县三关遗址等多属于红山文化这一北方古老的文化区系。红山文化以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为中心,对红山文化的研究以内蒙古赤峰市为最,有学者称红山文化“开中华龙文化之源”,“开中华人祖文化之源”[1],是“中国北方古老文明之摇篮”[2]。但是,对古老文明的研究视野不能过于偏狭,站在中国北方的整体高度研究红山文化,张家口的挖掘空间还是很大的。

二、下花园区辽文化研究的丰富内涵

辽代社会,各民族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对各民族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各民族也处于动态发展和不断融合中。张家口地区自古就是南北融合和东西荟萃之地,先后作为鲜卑、契丹和女真的活动舞台,并非自燕云十六州割让契丹后才与北方胡人有交往,胡、汉的双向交往和影响是必然的。对张家口辽文化的研究自然也应该包括契丹族的汉化和汉族的契丹化。汉化更多体现在对政治制度和先进农耕文明的学习和借鉴,而契丹化则体现在饮食和服饰等生活习俗的变化。

(一)契丹习俗对汉族的影响

在多民族共存的社会中,契丹文化和辽文化两大主流文化的融合更为明显和突出。汉代社会有着远比契丹先进的制度和文化,燕云十六州入辽后,契丹族的汉化以及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作为双向影响的文化,契丹族的草原游牧文化对汉族传统农业文明的影响也是存在的。文化的传播是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的彼此影响,仅以饮食习俗为例说明。

炒米、炒面、果脯和冻梨本来是契丹族古老的饮食习惯[3]。炒米是将小米(古代称粟)用锅炒熟煮粥;炒面是将面粉炒熟后用水冲食,现在张家口蔚县的糊糊应该是此种饮食习俗的演变。果脯是供契丹贵族独享的宫廷食品,称“渍山果”。水果对游牧民族而言自然是稀罕之物,石敬瑭为取得契丹支持以水果进奉,契丹贵族很是看重。但是水果难以保存且不便长途运输,契丹族便依据游牧民族风干肉的方法,将水果在蜜糖中浸泡,之后风干制成“渍山果”。现在北方做果脯的方法与之相同,并成为北京特产,当是承契丹遗风。当时的北京(幽州)是辽朝的南京,契丹人长期镇守,此方法便被保留并传承下来。契丹人还有春节前后吃冻梨的习惯,现在北方冬天吃的冻柿子同样是契丹饮食遗风的体现。研究张家口下花园区辽文化,着眼点在于这些契丹遗风现在是否还存在以及存在的程度和范围。

此外,在宣化辽墓发掘的官吏墓葬中,墓室壁画上的人物穿着有契丹装束也有汉族装束[4];孙靖国先生实地考察怀安城的城墙,发现夯土中嵌有辽砖[5],这都证明服饰和建筑习俗的影响也是相互的。语言、婚俗和姓氏等内容也值得研究和溯源。

(二)对辽统治时期张家口的城市发展与分布、乡村组织及城镇市场的研究

唐末至辽代,伴随军城的民治化以及桑干河流域畜牧业和传统农耕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居住地域的扩展,朝廷陆续设置了24座州县城市[5],是桑干河流域城镇设置的高峰期。张家口在地理位置上属于西京道奉圣州。唐朝前期,设置清夷军城(妫州怀戎县),今址为旧怀来县城,现已被官厅水库淹没;盛唐时期,设立横野军城(安边县城),今址为蔚县县城,雄武军城(武州文德县),今张家口市宣化区;唐末五代时,设置怀安县城(今怀安县头百户镇旧怀安村),新州永兴县城(今涿鹿县城)、矾山县城(今涿鹿县矾山镇,即黄帝城所在)、龙门县城(今赤城县龙关镇);辽代,设置安定县城(今蔚县桃花镇),顺圣县城(今阳原县东城镇以东),弘州永宁县城(今阳原县城),望云县城(今赤城县云州乡北沙沟村西)。下花园区处于涿鹿、怀来与宣化的接壤地带,在文献记载不足的条件下,辅以实地考察可以对研究该地的城镇起源和建置提供帮助。此外,辽朝在建立西京道之前,张家口一地的归属问题也应该思考。

燕云十六州入辽后,辽统治者“因俗而治”,对原来汉人居住区沿袭唐制,保留了该地区的乡村组织,包括乡、里和村等基层社会单位,张家口一带自不例外。辽代乡村组织是最基层的赋役征收、佛事活动和基层治安单位[6]。辽代佛教盛行,佛教建筑随处可见。依据碑刻资料记载,燕云地区的村和里中与佛事相关的建筑、佛堂以及佛事活动很多。所以,辽代张家口地区的乡村组织直接涉及民间信仰以及佛教的传播和影响,作为一种民俗文化是可以研究的。乡村问题、乡村社会史以及村落社会如何影响乡村政治等内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形成研究热潮,唐宋时期的乡村管理和基层控制成为以后各朝以至近代乡村管理的基础,村落与乡村治理是研究中国近代乡村治理的突破口,对今天的新农村建设意义独特。

与城镇和乡村相联系,辽境内城镇市场的研究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辽史》记载:“自太祖置羊城于炭山北,起榷务以通诸道市场。”“太宗得燕,置南京,城北有市,百物山偫,命有司治其征;余四京及它州县货产懋遷之地,置亦如之。东平郡城中置看楼,分南、北市,禺中交易市北,午漏下交易市南。雄州、高昌、渤海亦立互市,以通南宋、西北诸部、高丽之货……”[7]929可以推测当时城市的数量和规模是相当可观的。辽代极盛时有“京五,府六,州、军、城百五十六,县二百有九”[7]438,汉人居住区“南当横街,各有楼对峙,下列井肆”[7]441。凡行政机构所在地一般都有城邑,城邑中设有交易场所——市场。辽太宗占领燕云十六州后,根据政治体制、民族习惯、文化背景和自然环境的差异设置市场及相应的征商之法。《辽史》记载:西京奉圣州望云县“景宗于此建潛邸,因而成井肆”[7]510。张家口作为农牧交错的杂居地带,也应该有其与众不同的城镇和市场特色。

(三)对张家口下花园区辽代宿儒名臣及后代的追踪

5 000年的中华文明史同样记载着张家口人的光辉篇章。多少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战斗生活过,在不同领域和不同时代为后人留下宝贵的遗产。辽代,萧绰(太后)曾在鸡鸣山下流连;王郁曾任新州防御使[7]1241……利用名人和名人的影响力宣传下花园,宣传张家口,可以作为地方文化研究的一个突破口。

此外,可以通过辽墓壁画及辽塔遗存中展现的家具什物,考究居住环境以及汉族对契丹族家具的继承,进而了解辽代统治时期汉族人居住习俗的变化。

总之,可结合考古发现、文献记载、民族学和民俗学以及神话传说等各方面知识,立足于百姓生活的衣食住行,多角度对下花园区辽文化展开研究。辽文化就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贴近生活更能实现文化研究的实际价值。或许,某些方面会因史料的匮乏显得过于理想化,但是,确立了目标便有了努力的方向。

三、下花园区辽文化品牌的构建与扩展

文化建设是社会发展软实力中重要的基础构成,张家口属于国内有待持续发展的地区之一,古老的人文、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古文化成果,再加之省内一枝独秀的空气质量,日益凸显出其重要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即是有力证明。与张家口走出河北、走向世界的趋势相适应,构建和扩展大遗址保护前提下的下花园文化品牌是辽文化研究的重要举措。

(一)下花园辽文化品牌建设

需要选取既包含实际内容,具有一定知名度,又能体现实际应用价值的设计图案或宣传口号作为下花园辽文化的代名词,如在醒目地区设立萧太后的雕像,这可借鉴阳原泥河湾巨大的猿人图像和涿鹿三祖文化中皇帝、炎帝和蚩尤3位人文始祖高高矗立的塑像。内蒙古巴林左旗的契丹文化广场,博物馆外矗立的契丹人物也可作为参照。

(二)围绕一个核心将张家口各县联合起来

选取一条合适的路线,实现阳原泥河湾、涿鹿三祖堂、下花园鸡鸣驿与沽源梳妆楼等各县之间品牌文化的有效连接,避免坐井观天。甚至可以和沧州、大同和北京联合起来,在辽文化研究中同样实现京津冀的一体化。

(三)筹建包括辽文化传说在内的博物馆或展厅

以3D电影的形式播放与下花园乃至张家口有关的辽代历史和文化,展示契丹族和汉族相互影响的礼仪、风俗和文化艺术,以鸡鸣驿萧太后的纳凉亭为代表筹建影视基地等。文化研究必将带动经济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下花园区的区域发展要在充分考虑该地的经济承受力、文化研究力以及可持续发展力的前提下,借鉴山西平遥与云南丽江的成功经验,充分结合下花园的区域特点,构建其文化品牌,挖掘民族和民俗特色,立足辽代社会和中国北方,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通过大遗址产业集群实现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下花园区的辽文化研究对深入张家口地方史的研究和扩大张家口的社会影响力会产生巨大的促进,必将使这颗塞外明珠更加璀璨夺目,使下花园这座历史文化积淀厚重的城市更加瞩目。

[1] 雷广臻.红山文化研究的局限和视野[J].赤峰学院学报,2008,(1):45-48.

[2] 穆鸿利.中华北方古老文明之摇篮——红山文化探讨[J].社会科学辑刊,1997,(2):88-92.

[3] 景爱.契丹遗风点滴[J].黑龙江民族丛刊,1986,(4):42-44.

[4] 冯恩学.河北省宣化辽墓壁画特点[J].北方文物,2001,(1):36-39.

[5] 孙靖国.唐至辽代桑干河流域城市的发展与分布[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13,(6)40-58.

[6] 王欣欣.辽朝燕云地区的乡村组织及其性质探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3):75-79.

[7] (元)脱脱.辽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责任编辑 治丹丹)

Some Reflections on the Study of Liao Culture in Xiahuayuan District of Zhangjiakou

XUE Zhi-qing,YAN Xiao-xue,XIAO Shou-ku,LI Rui-jie

(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s,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iakou,Hebei 075000,China)

After Yanyun region was incorporated into Khitan, the ancient Zhangjiakou area became a part of the Liao Dynasty,which provide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for the study of Liao culture in the contemporary time in Zhangjiakou.Based on the whole city,and even the whole China,the research should depend upon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literature,and various inscriptions and records,determine the concrete research content and direction,and construct the culture brand of Xiahuayuan with the premise of great relics protection,in order to promote the local culture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

Xiahuayuan District of Zhangjiakou;Liao culture;culture brand

2015-03-1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12BZS031);河北北方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面上项目(S201410)

薛志清(1972-),女,河北赤城人,河北北方学院法政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秦汉史、张家口地方史。

K 246.1

A

2095-462X(2015)05-0033-04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51009.1006.034.html

猜你喜欢

红山契丹张家口
红山荞麦看木森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张家口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张家口分行
举世瞩目的红山文化玉器(四十九)
“一国两制”由契丹人首创?
加大张家口草原生态建设支持力度
若干契丹大字的解读及其它
女真文“契丹”考
凤翥契丹
红山文化“玉龙”中的“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