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黑龙江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2015-03-26董少辉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融合旅游文化

董少辉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实现我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关键取决于文化与旅游的融合程度。程度高与低、深与浅直接影响发展快与慢、好与坏,切实提升融合程度是良性发展的重中之重。据此,必须把握推进“七度”,即广度、长度、深度、高度、新度、亮度、强度,力争“度度”成形有为,确保速度、质量、效益全面协调持续增长。

广度,即全方位、宽领域、整覆盖。文化广泛渗透于旅游各要素之中,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旅游与文化关系也特别密切,所有活动都强烈需要文化包装;这种关联性、耦合性与生俱来,为双向融合奠定了丰厚基础。文化即旅游,旅游皆文化,推进广度融合,重点要放在三个方面:一是产业交叉,结盟发展。创意设计、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广播、演艺娱乐、节庆会展、数字内容、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所有门类,与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产业各个方面要相互关联,广结盟友,携手前行,以激活存量,催生多样化产业形态。如以中俄博览会、哈尔滨冰雪节为平台的大融合式节庆会展文化旅游产业形态等,带动了方方面面的发展进步。二是产品汇集,主题引导。我省历史、宗教、少数民族、红色等文化产品丰富多彩,充满魅力;湿地、熔岩、湖泊、森林等旅游产品独特神奇,琳琅满目;要在时代主题统领下,让它们有机结合,水乳交融,形成特色浓郁、千姿百态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吸引八方游客慕名前来,驻足流连,舒心归去。如彰显“大庆精神”的石油开发、体现“北大荒精神”的现代农业等综合性系列化产品,为地域、行业文化和旅游事业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三是企业联动,集团运营。坚持损益共担、资本为纽带,省出版发行、有线网络、生活报等十大传媒企业;松雷、马迭尔、同源等著名民营文化企业;哈师大南区现代文化产业等六大园区企业;中山路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等五个基地企业;哈大齐工业走廊等四大文化产业带企业等,他们要与旅行社、旅游景区景点等各类旅游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跨界交流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若干企业集团,共同开发富有潜力和前景的各层次文化旅游项目,通过统一运营,提高核心竞争力,满足国内外日益高涨的龙江特色文化旅游需求。

长度,即扩张、延伸产业链条及其衍生种类。链条及其衍生品种短缺匮乏,产业则苍白无力、难以延续;丰盈充实,产业才能发展发达。不断健全完善链条及其衍生品种,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形成的一切产业的恒久命题。拓展融合长度,要重点围绕六大领域发力。一是饮食。饮食要体现绿色、有机、健康、科学等文化元素,彰显寒地黑土养生价值,顺应形成一系列播种、养殖、加工等产业链条,通过享用进而派生田园采摘、亲身体验等旅游品种,带动饮食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多元化。二是住宿。各类馆舍不仅要居住舒适,还要充满诗情画意,从外观到内饰尽量表现地域文化特征,与景区景点协调一致,由此产生一系列旅游文化建筑、装饰、设计等链条,进而衍生各种形式的创意产品等。三是交通。参照航空、公路、铁路、水运不同特点,开展适用的文化服务,如展示龙江原创的图书报刊、影视、动画、歌曲等,使游客在旅途中感受地域风情魅力,由此开发一系列交通文化产业链条,进而推出乘用飞机、火车、客车、轮船工艺模型等衍生品。四是观光。所有文化景观都要成为游览观赏内容,景区景点更要显示文化内涵和气质,由此打造一系列工业、农业、历史、民族、宗教等文化产业链条,衍生不同风格的“三大动力”、“满族故里”等品种。五是购物。游客大多采购地域色彩浓厚的农林特产、传统工艺品、现代艺术品等,希望留下永久记忆,文化与旅游企业要盯紧购物带来的机遇,开发一系列研发、生产、加工等产业链条,衍生耐用且美感的油画、苇编、黑陶等品种。六是娱乐。借鉴“七彩云南”、“印象刘三姐”等经验,依托大中型旅游景区,大力开发风情演艺等娱乐活动,由此产生一系列创作、演出、中介等产业链条,衍生“鹤鸣湖”“镜泊华章”等品种。

深度,即深入、深层。在”面面俱到”的基础上,融合不是简单、粗放叠加,更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而是要逐步达到最深层次,并且不断深化,这样才能实效、持久。推进深度融合,要着力于四个方面:一是认识要深刻。认识推动实践,文化、旅游业界都要破除本位主义束缚,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融合发展观。融合发展是一个以文化带旅游、以旅游促文化的过程,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互惠共赢,可以产生叠加放大效应,已经成为推动两个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二是深入到核心层面。坚持统筹谋划,在线路、活动、技术、市场等关键部位上加大融合力度,寻求深层突破。有关职能部门及企业单位要联合建设文化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开发文化旅游精品景区和线路,开展主题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旅游纪念品品牌,加强文化旅游领域的自主核心技术和装备研发,实行文化与旅游产品捆绑营销、共同培育消费热点等,以满足个性化、多层次的文化旅游需求。三是健全“一体化”机制。融合发展波及面广、牵涉事项多,需要改进传统封闭运行方式,着力加强顶层设计,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建立健全省、各市地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宣传文化与旅游部门协作配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在行业发展规划衔接、扶持政策制定、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宣传推介等方面实现无缝对接;科学制定中长期规划,明确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发展重点、政策措施等,形成规则规范,牵引一体化发展。四是持续深化改革。融合发展是一个长期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深化各方面改革,减少、消除制约因素,不断修补完善深度融合的动力构成。随着形势发展需要,管理体制、产品结构等都需要调整改进,如现行联席会议机制,具有极大升级潜力,政府文化与旅游管理部门合二为一,组建省市县三级文化旅游局,以提升统一管理效能等。

高度,即超越低洼,高地崛起。伴随社会快速进步,受众对优质高端文化旅游产品及服务的需求和消费日益高涨,文化与旅游领域只有顺势而为,才能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推进高度融合,功夫要用在四个方面:一是起点高。不论产业、企业、产品交汇,还是主题打造,从酝酿、策划、选择到实质切入,都要立足高站位,凭借高瞻远瞩、高屋建瓴保证融合高起点,不输在起跑线上。二是立意高。文化与旅游均具经济和社会双重属性,相互融合不能片面追求、顾此失彼,而是两大属性协调生长,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规范一切融合行为,努力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三是层次高。融入旅游之中的文化元素、旅游文化内涵的挖掘展示,不论品味还是形态,必须是优秀、先进、科学的,不能庸俗低俗媚俗,更不要以次充好,在规划、开发、运营等环节及过程中,都要体现高标准、严要求,使融合不断走向更高层面。四是水平高。不能“虫、蛇、鸡”遍地,要防止低水平徘徊反复。倡导力行融合方式多元、开放,坚持国际化、市场化、社会化、集约化发展,结合大项目开发,把优势产业、合格企业做大做强,尽快形成更多“龙、虎、鹤”;融和质量最优化,适应消费趋势,优化冰雪、避暑等生态产业结构,大力开发中高端产品,广泛实行精细服务,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切实提高核心竞争力,使各种旅游活动更加安心放心舒心;融和效益最大化,坚持大融合大发展,大力提高旅游各要素文化附加值,借助旅游开拓文化成长空间,进一步增强文化旅游产品的感染力、吸引力、影响力,带动文化旅游事业、产业高效运转,把我省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新度,即新鲜、新颖,与时俱进。创新是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万众创新的时代里,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趋势,适应广大游客行为方式、价值偏好等变化特点,文化与旅游融合只有实施创新驱动,才能永葆生机活力。坚持综合创新,重点落实四个方面:一是内容突破。游客千里迢迢而来,都是为了欣赏、体验一定的内容,或者“找北”、“找东”,或者避暑养生,或者冰雪猎奇等,显然“内容”是最大吸引物。内容为“王”,应针对不同群体,大力开发主题鲜明、内容新颖的文化旅游产品,不能总是唱“二人转”,更不要对“贴牌”、“跟风”、“坐车”、“追尾”乐此不疲。应围绕特色冰雪、生态、边境等文化旅游内容进行经常性、个性化、立体式的自主创新。二是表现形式多样化。表现形式紧跟“内容”创新,“内容”表现要变化多端,犹如“万花筒”,不能“老套”、“俗套”、“一成不变”,如何变化,由“内容”决定,形式服从服务于内容,万变不离其宗,怎样变化最有利于“内容”表达就采取什么方式;表现形式盯住游客审美要求,针对不同群体推出不同形式。以旅游演艺为例,老年人偏爱戏剧、青年人喜好现代歌舞、少年儿童钟情动漫游戏,景区景点就要把握好演艺文化旅游产品供给的题材与层次。三是借力高新技术。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科技含量,让技术手段成为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良好介质,将文化资源创造为满足游客体验化、参与性多元化需求的旅游产品。全面推广应用互联网+文化旅游,使文化旅游企业经营活动信息化、智能化,创造一批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县镇、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产品等。四是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促进存量大中小型文化旅游企业建立管理科学、开发应用、股权激励等新机制,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和技能人才队伍创新作用,同时鼓励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合作的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让创新真正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引领形成更多更好更大的新业态、新商业模式。

亮度,即响亮,亮点频现。近年甘肃、宁夏、河北、辽宁、吉林、内蒙古诸省区与我省森林、冰雪等生态文化旅游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游客分流相当明显,保持并扩大相应市场份额确实任重道远,生态等文化旅游融和发展需要亮点频出,打造一系列响亮的精品品牌时不我待。叫响文化旅游产品及服务,应重点做好两方面融合:一是“你无我有”,挖掘打造“惟一性”。我省相当一批资源属于“独生子”,如现代化大农场、大界江界湖、大红松林区、北极东极、赫哲鱼皮画、五大连池熔岩地质公园、大兴安岭鲜卑岩画群、宝清“北斗七星祭坛”遗存等,要通过大手笔文化包装,使它们成为响亮的著名旅游吸引物,力争长期独占鳌头。二是“你有我亮”,亮化“共同性”。冰雪等共性品种要多角度多层次升级开发,打造亮丽名片,通过注入浓厚时尚文化科技等元素,提高专业化水准,围绕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雕、亚布力滑雪、大海林雪乡等形成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娱乐性、体验性十足的产品体系,使我省成为既叫好卖座、回头率又高的冰雪文化旅游胜地。

强度,即强烈、坚固。坚持“一家亲”,注入“粘合剂”,依托内生和外在两种力量叠加,使文化与旅游融合意愿强烈、基础扎实,形成牢固不破的共同体。提高融合强度,重点抓好三大方面:一是建设内生机制。整合文化旅游企业,统一规范运营,放大示范带动效应,相应制定完善激励措施等,使关联企业把融合当作“家里事”。二是加大金融支持。金融界要有政策倾斜,对文化旅游企业贷款发债、上市融资、并购交易等予以实质性支持,开辟多元渠道,“扶上马、送一程”。三是依法推进。落实“文化兴省”战略,省、市人大依据《旅游法》等精神,尽快出台相关细化地方性法律规章,使各地文化与旅游融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让这一“朝阳产业”沿着法制化轨道有序运行,用丰硕成果推动区域经济中高速、中高端发展。

猜你喜欢

融合旅游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谁远谁近?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