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转型视域下的日本无赖派文学思潮研究

2015-03-26任江辉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湖北社会科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社会转型思潮

任江辉(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社会转型视域下的日本无赖派文学思潮研究

任江辉
(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摘要:战后日本发生了剧烈的社会转型,在此历史背景下出现了无赖派文学思潮。其中以太宰治和坂口安吾为代表的作家塑造的“无赖人物形象”在当时的社会产生了重要反响,顺应了该时代日本民众的精神状态和内在心理。显然,当时的社会转型与无赖派文学思潮是相互共生的,因此对该文学思潮的研究理应紧扣当时社会转型的人文状况和历史背景,才能准确把握其人文叙事的真正内涵。

关键词:日本无赖派文学;社会转型;思潮;人文叙事

引言

社会的转型和人文的变化往往容易产生不同的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二战结束后的日本社会发生了激烈的社会转型,从以前的“侵略帝国”转变为战败国,政治上出现混沌现象,国家经济处于废墟状态,整个社会陷入极大混乱的局面。而“社会形态的变革、精神结构的变化并由此而产生新思潮的要求,都足以成为各种文学思潮诞生和存在的客观基础。”[1](p7)而日本无赖派文学思潮正是在这一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该思潮的无赖派作家不仅以其犀利的笔锋刻画了反映该时代的“无赖特质人物形象”,而且“以其独特的文学理念和文学手法,集中反映了当时二战战败后的日本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人文思想”,[2](p61)在当时的日本民众之间产生了极大的共鸣,引起了该时代社会的轰动。社会人文的剧烈转型是日本无赖派作家创作的社会题材和源泉,同时也是日本无赖派文学思潮出现的社会基础和根源。

一、日本社会转型与无赖派文学思潮的出现

战败后的日本社会政治混乱、经济颓废、民众生活凋蔽,整个社会处于激烈的转型状态,社会思潮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与此共生的无赖派文学思潮就应运而生,“它是日本战败的产物,也是战后日本最早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思潮”,[3](p46)该思潮与日本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转型和人文思想转型相伴相生,密不可分。

1.日本社会经济的转型。

日本无赖派文学思潮是在日本社会经济发生急剧转型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当时日本以战败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日本经济以毁灭性的打击。日本经济实力极大地衰退,日本国民生活凋蔽。特别是一九四四年至一九四五年间发生农作物欠收,粮食严重不足,大量饥荒现象蔓延。同时伴随着战争的结束,军需工厂的倒闭和军队人员的缩编,社会上的失业者和闲散人员大量增加,社会动荡因素激增。与此同时,日本民众对生活产品的需求急速膨胀,而社会生产能力却相对低下,这样就产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在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和严重的通货膨胀这一深刻的社会经济转型中,“众多的日本国民失去了生活的目的和方向,对自己现有的生活和未来产生了一种虚无感和幻灭感,对日本战后经济的稳定持有怀疑和不确定感”。[4](p58)经济的凋蔽、民众生活的困苦以及战后日本社会的混乱无序,造成了日本民众精神追求的颓废和堕落,无赖派文学思潮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这一社会转型中的经济巨变构成了日本无赖派文学思潮产生的物质基础。

2.日本社会政治及人文思想的转型。

当时的日本,社会急剧转型,不仅表现在经济层面上,而且也体现在政治体制和人文思想方面。二战时期,日本政治体制主要是以天皇为核心的地主、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体制,提倡日本式的“军国主义”和“皇国主义”。其人文思想的表现上主要体现在称霸亚洲的“皇军帝国”主义,日本国民的思想和行为均以“效忠天皇”为重要的坐标,对天皇的绝对信仰成了当时日本民众的主流思想。二战结束后,“战争时期受到军部为了蛊惑人心所宣扬的种种蒙蔽和愚弄国民的‘强国’理论影响而培养起来的大国国民意识随着战败瞬间崩溃,代之的是对一切的怀疑和否定”,[5](p250)“军国主义”和“皇国主义”受到极度的质疑和批判,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民主主义”和“和平主义”,过去“牺牲个人主义”和“绝对效忠天皇主义”的行为思想受到极大地否定,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得到了新的倡导。这样,在政治人文上的价值行为标准产生了天翻覆地的大变化,顿时让当时的日本民众产生了精神失衡和内心失落感,失去了生活上的追求方向和目标,从而产生一种虚无感和幻灭感。颓废堕落的精神生活,无奈无助无望的内心世界成了战后初期日本民众的人文写照之一。政治体制的巨变和人文思想的幻灭构成了日本无赖派文学思潮产生和发展的精神基础和思想本源。

可见,二战后日本社会转型是日本无赖派文学思潮产生的社会背景,该时期日本文坛派系众多,文学作品的创作理念多样化,社会思潮发生急剧变迁。这样激烈的战后社会转型,不仅仅影响着当时日本民众的文化情趣、审美意识、道德理念和价值取向,而且还呈现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苦痛。作为无赖派文学个体的太宰治、坂口安吾、石川淳、织田作之助等作家时常亲身感受到战后日本社会的急剧变化,切身体验到现实生活的情感经常受到抑制,以至于变形扭曲,因此他们在文学创作中不断以自然主义风格行文,在深入刻画当时社会转型的落魄和失意的同时,入木三分地解析了战后日本社会转型中特有的思想内涵。

二、无赖派文学中“人文叙事”的艺术体现

在这种激烈的社会转型中,作为战后日本重要文学思潮之一的无赖派文学,其主要代表作家的文学作品均刻画着当时社会转型时期人文思想的映射。李德纯教授在论述无赖派文学思潮时指出:“无赖派作家不仅清晰地映照出时代与社会转型的失意或落魄,同时也勾勒出战后初期日本知识界的精神变化,其创作的自由空间大到极致”。[6](p131)可以看出日本无赖派文学剖析的日本社会转型思想的表现空间极大,其“人文叙事”艺术表现张力非常成熟,“人文叙事”的艺术内涵也十分丰富,不但提及到社会转型中的人物形象,而且涉及社会转型中的社会现象,甚至明确提出社会转型中的思想主张。

1.社会转型视域下人物形象的书写。

日本无赖派作家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大多与当时日本社会转型时期的典型人群相类似,体现了日本无赖派文学特有的人物形象特征,即“颓废堕落形象”。酒鬼、盗贼、妓女、女鬼、自杀者、吸毒者、杀人犯、强奸犯、色情狂等负面形象在无赖派文学作品中跃然纸上,“再现了日本战后百废待兴的乱世局面,塑造了一批以颓废堕落的生活方式,存在于乱世、反抗旧秩序、旧道德的人物形象”。[7](p79)

作为日本无赖派文学思潮的“旗手作家”坂口安吾其文学作品塑造的主人公形象颇有“堕落”印记。在《白痴》一文中解析了主人公伊泽、白痴女和俗人等三类颓废的人物形象;在《满开的樱花树下》中勾勒出杀人越货无恶不作的山贼男人和贪婪险恶狠毒的绝色妖女形象;在《来自朔风的酒窖》中呈现的是沉湎于酗酒中却欲罢不能的狂人形象;在其《不连续杀人事件》这一侦探推理小说中描述了蝴蝶、珠绪、秋子等堕落颓废女子画像。同样,作为无赖派文学思潮的“金字塔作家”太宰治视域下的文学人物也均具“颓废”影像。在《人间失格》中的主人公大庭叶藏是个在社会急剧变化的背景下,以自我沉沦和自我毁灭来发泄内心不满的堕落人物形象,在其另外一部小说《斜阳》中的主人公直治也是一位从二战战场退伍回来后就沉溺于嫖娼和酗酒等颓废生活的退伍军人形象,同时也刻画了直治的母亲是个从战前上层富裕阶层的贵妇转型为对生活无望变卖家产过活的妇女形象。而且,在《斜阳》中还描述了直治姐姐“和子”(未婚生子私生活不检点的女子形象)和生活颓废的作家形象“上原”。在太宰治的《维扬的妻子》中描写的主人公“大谷”是个整日游手好闲、酗酒如命的穷诗人形象,其中也书写了被客人玷污了还无所谓,自认为只要能苟且活命就可以满足的,替夫还债愿为女招待的妻子形象。

显然,日本无赖派文学作家立足于当时社会的激烈转型和急剧变化,将当时社会转型下的典型社会人物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具体化,拟对当时社会转型下的社会体制的抗争。“这种抗争不是以崭新废除陈旧,以真善美来代替假恶丑,而是以堕落来体现真善美,以颓废来反衬人性的特点,以对颓废和堕落的实践和表达来追求自由和思想的解放”,[8](p73)这是由于当时在传统的天皇制和战后美军占领制为主导的社会体制下,无赖派文学作家的抗争显得软弱无力,不能对该社会体制进行彻底的打破,只好通过颓废堕落的人物形象刻画来衬托社会转型下的堕落无序,以达到抗争目的的缘故。

2.社会转型视域下社会现象的剖析。

由于日本无赖派作家是在对当时日本社会转型下的社会现象深入剖析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因此其作品情节与当时的社会现象十分相似。二战结束初期日本由于战败,社会失业人员激增,通货膨胀严重,一般民众生活艰苦,整个日本笼罩在悲观失望的社会氛围之中,做黑工,卖苦力,酗酒和嫖娼现象层出不穷,更为甚者的是整个日本社会道德沦丧,社会公德底线遭到破坏。暴富、坑蒙拐骗、纸醉金迷等社会作风蔓延,似乎每个日本民众都贪婪、颓废、自私地生存着、对自己的未来和前途感到无望和渺茫。而无赖派文学思潮也正基于这一社会氛围下产生的,从无赖派文学思潮的众多作品窥之,“荒诞颓废”的作品情节充斥着无赖派文学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里行间。“酗酒、淫乱、杀人、兴奋剂滥用、自杀、贪婪等堕落的叙事情节是该文学思潮的重要特征。刘炳范教授就明确指出:“无赖派文学的作品大多是通过放荡的两性关系或男女纠葛,以感官的享乐,来蔑视、反抗伦理道德和传统观念,展示所谓自由的人性”。[9](p89)可见,无赖派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以写实主义的形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人文和生态,是当时日本社会现象的艺术化和抽象化。

这一社会现象的艺术叙事就体现在无赖派作家的作品情节中。坂口安吾在其作品《白痴》中刻画了主人公伊泽和白痴女颓废堕落的生活场景;在其《来自朔风的酒窖》一文中,不仅从其作品名称上可以窥探出其中的“酗酒”情节,而且在详尽的叙事上亦描述了一位对现实感到迷茫和无望的狂人沉迷于酗酒不能自拔的故事情节;在《洗青鬼兜裆布的女人》中剖析了主人公幸子的淫乱生活和颓废思想;在《满开的樱花林下》中论述了山贼生活淫乱,以抢劫和杀人为生的社会现象。而另一典型的无赖派作家太宰治在其著名的“三部曲”《人间失格》、《斜阳》、《维扬的妻子》中出现的作品情节也是十分相似。其中篇小说《人间失格》中描述了主人公叶藏对周围的人事物均不信任生活堕落无望,最后欲以自杀的形式来获得解脱的故事情节。《斜阳》中主人公直治退伍后回到家乡无所事事,生活腐化堕落,以酗酒和嫖娼作为其生活的主旋律,最终以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身的堕落和苦楚。这一社会现象的“人文叙事”获得了当时许多日本民众的同感,刮起了一阵“斜阳族”热潮。而在《维扬的妻子》中主人公大谷酗酒无度,生活颓废,其妻子在生活上孤独无助,私生活混乱的故事场景也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可以看出:无赖派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与当时社会局势紧密关联,“关注社会现实,描绘破碎人心,表现人们心灵深处的绝望与不安”,[10](p12)成为日本无赖派文学的根本性主题,社会现象的“人文叙事”也构成了无赖派文学作品的艺术内涵。

3.社会转型视域下思想追求的主张。

日本在二战结束后整个社会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中,政治经济的翻天覆地变化和物欲横流的社会变迁使得当时日本社会思想追求呈现多样化,社会价值观出现迷茫的特点。因而无赖派作家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和亲身感受,以细腻的笔端触摸当时社会转型中民众的心理状态,拟提出对新思想追求的主张。

其中代表作家坂口安吾笔下主人公思想追求的刻画就十分深刻入里。其《风博士》一文中,以似寓言似笑话的方式,以幽默诙谐的笔触,描写了在恶人当道、弄虚作假、谣言横行的转型社会环境下秃头风博士的虚无精神诉求。在其《白痴》和《洗青鬼兜裆布的女人》中,以战争给整个社会带来的灾难和不幸为社会背景,阐述了人类对社会转型下精神追求的无奈和颓废,揭示了战争的疯狂和残酷以及战后社会转型下民众的生活堕落和内心颓废的精神内涵。而最能体现坂口安吾对思想追求的主张就是其名篇《堕落论》,在该文中其犀利地指出:人要彻底地堕落,堕落到道德的最底线才能得到重生,要否定形式主义的美德和旧秩序,要通过堕落和颓废的方式来实现人性的复归和自由的追求。

同样,另一作家石川淳以宗教符号为作品的切入点,在《普贤》一文中以主人公“我”心目中的普贤菩萨优佳莉颓废堕落醉生梦死的生活境遇,表现了在当时社会转型下知识分子对动荡不安的社会状况充满绝望情绪,着意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一个陷于颓废生活同时又希望借助外力而求得解脱的知识分子形象,突出了当时社会境遇下普通民众的无奈和可怜的精神追求。另一名篇《废墟中的耶稣》也是以宗教符号作为人文叙事的支点,描述了在战后初期饥饿、颓废、空虚、混乱困扰的社会背景下,主人公试图寻求一种精神寄托,在物欲横流、虚无的现实社会中追寻一种真实和新生的精神世界。在《马尔斯之歌》中,作者也是以歌曲作为文学论述的线索,刻画了战争时期的恐慌和无助,表明了其鲜明的反军国主义和反战的激烈情绪,提出了对自由生活的精神向往和追求。同样体现作者在日本战后百业凋蔽国破人亡、前途渺茫、理想破灭等社会转型中对和平和自由向往这一精神诉求,也被纳入其《黄金传说》一文的人文叙事中。日本文学评论家佐佐木基一曾赞赏过石川淳的作品:“如果没有石川淳,日本昭和文学不知道将会如何”。可见,石川淳在昭和社会转型时期中将人文叙事的精神诉求与社会现实的反衬结合得非常深刻和到位。

很显然,作为日本战后社会急剧转型下产生的无赖派文学思潮,其作品无论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还是在社会现象的剖析和思想追求的主张上,均烙上无赖派文学思潮的印记,采用其特有的人文叙事和戏虐式的文学修饰手法,以成熟的艺术表现张力,集中体现了当时日本社会转型下的人文和思想的内核。

三、社会转型视域下“人文叙事”的理性思考

日本无赖派文学思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的,是在日本社会人文转型的特殊环境下产生的,其“是比较典型的文学思潮,同时也是比较有争议的文学思潮。比起战后日本出现的其他文学思潮,它具有自己独有的性质和特征”。[11](p101)因此,对无赖派文学思潮进行深入分析的时候,应该以不同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在辩证唯物观的指导下,进行系统和综合性的透析,才能抓住社会转型视域下“人文叙事”的本质。

1.解析社会转型与文学思潮的辩证关系。

当社会发生巨大转型的时候,社会各种阶层会发生变动,社会思潮也会随之涌动。二战结束后日本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的激烈变化,是当时社会思潮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同时也是日本无赖派文学思潮出现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因而日本无赖派文学作家非常强调生存的重要性,在社会激烈转型下各种生活保障没法得到支持,因此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堕落式”“无赖式”地生存下去,才是当时社会发生激烈转型下的无奈选择。坂口安吾在其《白痴》中给我们展现的是生活颓废堕落,过一天算一天,苟且偷生的“无赖画面”。同样其在《堕落论》中明确指出:二战结束后那些具有日本武士道精神的高级将领,均不愿意切腹自杀,宁愿上法庭接受审判,以期得到保住自己性命的“舍义保命”的“求生本能”。何况普通日本民众为了生活也只能放弃一切伦理道德“无赖”“堕落”地活着。太宰治在其名篇《斜阳》中不仅仅给我们呈现是主人公内心世界深刻入里的刻画,而且塑造了在社会转型下母亲、姐姐和子、弟弟直治等三种不同类型贵族的颓废生活,反映了社会转型下一般民众的思想变化。可以看出,日本无赖派作家强调人在社会转型下生存的重要性,认为在其他都无法得到保障的社会环境下,珍视生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次,社会转型对于日本文学思潮的发生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近代日本文学思潮,其“以近代社会为背景,追求生活在这个历史阶段的人们的人生姿态。近代社会实质上是市民社会,贯穿着源于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民主主义,其结构受到资本主义所左右。近代社会的人们从封建的等级制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主张自由、平等,其精神构造是基于人道主义的自我觉醒”。[12](p1)特别是二战日本社会构造和精神构造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战时体制和军国主义思潮受到质疑,社会主体的变革也带来了反映社会主体本质的文学变革。而文学变革的典型表现形式就是以无赖派文学思潮、战后派文学思潮、民主主义文学思潮、存在主义文学思潮等战后日本文学思潮的诞生。其中无赖派文学思潮以其典型性和代表性,以特有的文学理念和文学手法有力地促进了战后日本文学思潮的发展。

由此可见,在分析和研究文学思潮的时候,应结合该文学思潮发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转型状况,才能抓住该文学思潮的内涵和精髓。同时在分析该文学思潮发生时所处的社会转型状况的时候,也应深入透析该文学思潮发生的社会基础,即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进而比较当时国内国际社会思潮的变迁,才能比较客观全面地解析该文学思潮的整体内核。

2.注重文学思潮视域下的文本分析。

日本无赖派文学思潮是日本战后典型的文学思潮之一,同时也是战后日本文学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无赖派作家的文学思想研究也就成了研究的热点之一。而研究无赖派文学思潮中的作家思想研究是离不开文学作品的文本分析。就目前国内有关日本无赖派文学中作家作品的研究观之,大多就事论事,比较孤立地进行分析和探讨,而不将作家作品的文本分析放置于整个文学思潮中进行动态的解读,很难解析该作品文本的内在涵义。叶渭渠教授在其论著就评述到:“研究文学史如果不包括思潮和与之相关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思想,只就具体作家作品的艺术成就和思想价值进行孤立、静态的评价,就难以形成完整的文学体系,难以全面把握文学的史与论的规律,从而也难以严密地探讨各个作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3](p4)因此,在研究日本无赖派文学的时候,应将太宰治、坂口安吾、石川淳等无赖派文学作家的作品放置于日本文学史的整体中,以文学思潮为纲领,将作家、作品、理论、批评结合起来,并将它们置于相互联系之中,才能更清晰更有机地对该段文学史和该时期的文学思潮进行比较完整和比较系统的认知。

此外,就目前研究的成果窥之,在提及日本无赖派文学中的作家作品论的时候,大多偏重于该作家作品的文学意识层面的研究,而忽略了文学思潮中文学作品文体的艺术性思考。文体是作家个性的体现,同时也是作家文学思想的重要流露,它表面上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但是又不能等同于单纯的语言。其有异于单纯语言的文体,是用来突出作者的文学意图、感情、思想、内涵的,这与作者的文学历练、教育程度、生活经历、人生价值观和审美观紧密相关。不同作家作品的文体的研究还涉及到语言、心理、文学等不同层面,如果单纯地对某个作家的文学思想进行剖析和研究,是无法真正了解和透析该作家的语言表现特点和其文体内涵。因此在对该时期文学思潮中的文学作品进行研究的时候,应对该作家的作品有一定深度的解读后,再深入进行该作品的文本分析,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视角对该作品的语言词义以及修辞手法进行分析,结合该作家所处的社会状况和人文环境,扣紧其个人的性格和生活阅历,才能详细透析该作家作品的文体特点以及不同作家之间的文体差异和特色。

3.社会学研究视角的综合系统剖析。

由于日本无赖派文学是属于文艺学的范畴,故对其的研究成果大多围绕着其文艺性和文学性进行分析和探讨。但是无赖派文学思潮的出现不仅仅呈现了一种文学现象,更加展现了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思潮。其社会学意义上的认知要超过其自身的文学价值和文艺美学,其体现了一个崭新的社会视角和全新的社会心态,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另类的文学艺术和社会心理。因此在对日本无赖派文学进行深入研究的时候,应以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对其文学作品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效应进行综合性和系统性的剖析。运用文化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对战后日本社会转型下社会文化的变化进行审视,同时运用社会人类学的方法论对当时社会制度的演变和激烈变迁进行解析,进而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式对该文学思潮所体现的心理意识和当时的社会转型下的社会情境和社会心理进行比对,坚持社会学研究视角的综合系统剖析,将日本无赖派文学思潮的文艺性和社会性融合在一起进行分析,才能更为立体地更为科学地阐释该文学思潮与社会变迁的相互映射关系。

居于社会学视角窥之,从纵向的社会思潮历史变迁出发,将日本二战前和二战后社会人文的历史变迁进行纵向比较,同时把明治文学、大正文学、昭和文学等不同时期的文学思潮进行深度对比,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人文变迁和文学思潮的辩证关系,以社会历史学的视角阐释日本无赖派文学思潮不同于其他时期文学思潮的内外在原因,以期对无赖派文学思潮进行客观的分析。除了纵向分析以外,也应采取横向的对比方式,探析同一时期日本与其他国家的文学思潮的差异及内在因素。同样处于二战后的国际环境下,不同国家的社会人文变化的状况也不尽相同,因此日本与中国、韩国、印度、美国、英国、俄罗斯等不同国家在二战后初期的文学思潮也各有差异。通过不同国家战后文学思潮的社会学因素的解析,并与日本相比较,能够对日本无赖派文学思潮的出现、发展、衰微等过程的认知进行得更为准确和理性。

因此,对于日本无赖派文学思潮进行研究的时候,应居于宏观的立场,将微观的文学作品置身于宏观的社会学中进行动态和系统的剖析,结合各种社会学研究方法,同时采用纵向和横向的立体比较分析,才能更为客观和更为深入地解读该作家的文学作品的内涵,更为透彻和更为详细地解析无赖派文学思潮的特质。

四、结语

日本无赖派文学思潮是二战后日本社会发生巨大转型的历史产物,也是二战后日本社会思想产生巨变的表现形式之一。作为社会转型下文学写照的无赖派文学思潮也正体现了该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因此研究日本无赖派文学思潮的内涵,有助于分析该历史时期日本社会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以及精神层面的状况。而在探求该时期无赖派文学特质时,应注重无赖派文学作品的文本分析,基于宏观的文学思潮史的把握,立足于不同作家的文学文本的微观分析,偏重探索该时期文学思潮的艺术价值形成机制,深刻剖析该类文学作品的艺术奥秘,不断更新和补充该时期文学思潮史的艺术评价,使得无赖派文学思潮史更为准确和科学,从而深入解析无赖派文学思潮反衬下的战后日本社会转型的真实状况,进一步透析无赖派文学思潮与战后日本社会转型的辩证意义和哲学内涵。

参考文献:

[1]叶渭渠.日本文学研究方法论——以文学思潮史为中心[J].日本学刊,1994,(4)

[2]任江辉.论日本无赖派作家太宰治的文学思想[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

[3]叶渭渠.略论无赖派的本质[J].日本问题,1988,(3).

[4]任江辉.日本无赖派文学思潮评析[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5]王健宜,吴艳,刘伟.日本近现代文学史[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

[6]李德纯.战后日本文学史论[M].上海:译林出版社,2010.

[7]李卉.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J].日本研究,2000,(1).

[8]任江辉.日本无赖派文学思潮研究评述[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9]刘炳范.论“无赖派”与日本战后文学的转型[J].东北亚论坛,2000,(2).

[10]杨国华.日本当代文学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

[11]任江辉.日本无赖派作家坂口安吾的文学观评析[J].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2015,(3).

[12]长谷川泉.近代日本文学思潮史[M].郑民钦,译.上海:译林出版社,1992.

[13]叶渭渠.日本文学思潮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邓年

基金项目:集美大学博士预研社科基金项目“日本无赖派文学思想研究”(Q2012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任江辉(1979——),男,博士,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15)12-0117-06

猜你喜欢

社会转型思潮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民国时期重构“中华法系”思潮研究回顾与展望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美国金融改革思潮发生重大转变的启示
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
战后台湾如何从农业社会转型工业社会
现象级“老炮儿”折射社会转型之惑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
土地改革与农村社会转型——以1949年至1952年湖南省攸县为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