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学模式分析及发展趋势探讨

2015-03-26史传华

湖北体育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应用型理论

史传华

我国普遍运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有选课型、俱乐部型和分层次型3种。选课型主要是基于学生的自助选课,男女分开教学。分层次体育教学则是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分层教学。而俱乐部制则是以俱乐部的形式开展各项体育运动的教学[1]。这3种体育教学模式之间各有利弊,但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学生和老师的欢迎。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南通理工学院体育学院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查阅法

根据研究需要,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上检索信息,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探讨方面的研究文献,为本研究分析和论证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以南通理工学院体育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指导思想不够重视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为我国培养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的院校。在院校的定位上是以培养过硬的职业技能为基础,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各高校还应该树立体育教学思想,保证高校学生身体素质过硬。指导思想是教学的基础,唯有从指导思想上重视体育教学,树立科学规范的教学思想才能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取得成果。我国的体育教学要树立正确的目标,树立健康,向上的教学思想,同时不断研究改进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以保证体育教学的与时俱进。现如今我国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设立,而实践过程中很难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这一方面是体育教学模式的不足,另一方面则是体育教学目标的不切实际。很多教学目标包含了身体素质、体育技能、心理素质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而同一种教学模式很难都兼顾,因此便形成了这样一种困境。未来这方面的改进重点是抓个性化教学,将教学模式与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

2.2 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不足

通过分析我国当下体育教学的理论研究文献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在体育教学上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理论研究与体育教学的实际渐行渐远,尤其是在理论研究取得比较好的成绩时,实践中的体育教学仍然在原地踏步,二者之间逐步脱钩,不能够协调发展;2)体育教学不够规范,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在实践中教学模式过于死板,不能按照学生特点开展教学活动,理论研究和体育教学脱离了学生主体;3)体育教学的纪律性不够,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就是自由活动课,不能将教学融入活动之中,学生在体育课上达不到锻炼学习的目的。

2.3 教学过程和方法体系有待提高

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必然来源于合理的过程安排和体系设计。科学的流程体系安排是从宏观角度对体育教学进行科学构建。目前我国高等院校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有理论教学、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探索式讨论式;教学模式。无论哪种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唯有提前掌握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才能在教学中取得预期的目的。另外,教学体系的设计一定要细致可行,这就要求平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备课工作,并结合以往教学经验来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另外,我国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缺乏操作性的问题。在实践中能达到教授体育技能的目标就不错了,对于心理素质的锻造,身体素质的提高等就有点力不能及。因此体育教师一定要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只有这样才能及时纠正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误区和不足。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体育教学达到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目的。

2.4 体育教学设施需要改进

基础设施建设是体育教学的载体,而基本的体育设施由于其涉及的点比较多,比较繁杂,因此如果高校不在这方面投入资金、人力,很难有质的提高。我国目前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观念仍停留在职业教育上,对身体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考核上也没有这方面的激励。因此,我国各个高等院校的领导必须从思想上重视体育教学,另外,对于各高校领导的考核不光要从职业目标上来考察,还应通过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的发展前景和办学理念来综合考察。很多事实已经表明只有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校管理者才会将体育素质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提前理清未来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结合学生特点,完善自身在体育教学资源上的不足,同时充分将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开创符合学生成长特点,更加人性化,使得学生身心都可以健康发展的体育教学。同时也推动我国国民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为国家未来的发展打下人才基础。

3.2 建议

3.2.1 重视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日常教学过程中不只关注文化教育、应试能力教育,也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同时对从事体育教育的教师队伍也提出了更高的职业素养要求和专业能力要求。随着更多的科学体育教学理论的提出、实践和普及,我国也开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已对体育教学模式有一些有益的尝试,如在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开展乒乓球、篮球等运动来提高学生的手脑结合的能力[2],对工程专业的学生更多的安排野外的体育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野外生存的能力。

3.2.2 体育教学更注重实践能力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普及和学生的减负,高等院校的学生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再加上科学的方法,使得体育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体育教师也可以从大量的实践中检验理论,为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实践基础[3]。实践教学的推进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未来会有更多体育教师工作再学习的机会,通过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来带动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3.2.3 将心理教育贯穿在体育教学当中

体育教学重点在于锻造学生强健的体魄,但现代教育学的发展证明学生的教育不论是文化还是身体,都应有相应的心理教育辅助才能避免学生的发展步入歧途。目前在心理教育的理论研究中出现了很多可以借鉴的先进方法,很多实践也一再表明优秀的心理教育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以应对未来人生中可能出现的逆境。心理教学除了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外,还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对于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具有重大作用,而且心理教学也越来越成为普通教学系统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实践上来看也有很大价值。

[1]徐家林,秦纪强.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实践[J].教育探究,2012(4):71-75,93.

[2]张凤玲.张兴泉.王亚乒.“开放型”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探讨[J].高教探索,2012(2):76-80.

[3]陈 飞.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调整与改革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应用型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