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高中形体课教学音乐的特点与应用
2015-03-26由哲
由 哲
形体练习通过徒手或器械练习,以人体科学为基础,塑造优美形体,锻炼健康体魄,训练仪态仪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和锻炼过程。形体课程是根据学生的形体特点及体能而设置,以培养高雅的气质和风度为目标,以改善和雕塑学生身体形态,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形体素质为主导。形体练习旨在培养健美匀称的形体,发展青少年健康体魄的同时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1]。在形体教学中由于形体动作的形式多样,动作性质各不相同,在音乐的选用上要注意节奏的变化并与形体动作相结合,只有动作和音乐达到和谐统一才会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中学形体课教学中的音乐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走访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教学中音乐的应用与特点进行研究。
2 形体课中音乐的作用
2.1 提高学生肢体表达能力
学生在形体课舞蹈练习中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把音乐中表现的感情当作自己内心的感情来体验,并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杰出的舞蹈家乌兰诺娃曾说,好的音乐就是在对自己“指示舞蹈动作的表情和意义”[2]。在形体课中,动感十足的音乐能让学生感受到青春的律动与健康的活力,而抒情、优美的音乐则臆韵绵长、回味无穷。舞蹈和音乐的任务是共同努力,通过塑造鲜明、有说服力的形象来展示企图表现的内容,总体看来,舞蹈音乐的最大特点应该是能尽力帮助舞蹈形象的塑造和确立,丰富舞蹈形象,加强舞蹈形象的感染力。
2.2 帮助组织舞蹈动作
形体课中,舞蹈创作要对照音乐来进行。由于舞蹈与音乐有共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内容,而且是同步展示的,因此两者必须高度地协调一致。舞蹈作品不是把动作设计成之后,再配上音乐,而是在进行动作设计之前就必须有音乐。当然,舞蹈并非只是服从音乐。首先,舞蹈要对音乐进行选择,因为不是任何音乐都适合于舞蹈的。另外,教师在编舞过程中还可以对音乐进行修改[3]。
3 职高形体课教学音乐的特点与应用
3.1 职高形体课教学中音乐的特点
由于职高形体课课时有限,学生对音乐知识和舞蹈知识比较匾乏。因此,对初学者形体课中的音乐应选择结构简单、乐句规整,旋律优美、抒情,音乐速度中速或慢速,可舞性强,学生较熟悉的小的音乐作品,这样可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舞蹈动作上。动作、音乐与情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融合,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提高班的学生,音乐结构可复杂些,音乐内容上情感丰富,使学生无论在音乐能力还是舞蹈能力以及艺术表现力上都有所提高。
3.1.1 音乐与形体课的不可分割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达,音乐表演手段也从心声表情阶段发展到心声、表情和形体相结合阶段。音乐表演者不仅在舞台上或者在演播室进行音乐表演,还要进行形体表演。演唱者的表演不仅让人们欣赏美丽的歌声,而且还让观众欣赏随着旋律的变化而变化的美丽的体态。器乐演奏者的表演也要随着音乐节奏的快慢和曲调的悲欢表现出不同的表情和体态。只有把表演者的情感、体态等全部融合在表演之中,演出才能成功。因此,可以说音乐和形体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形体表演是音乐表演的一部分。
3.1.2 音乐与形体练习的互补
杰出的舞蹈家乌兰诺娃曾说:“好的音乐就是在对自己指示舞蹈动作的表情和意义。”音乐可以加强舞蹈的感情色彩,可以帮助理解舞蹈的内容,使舞蹈显得更加生动而有魅力[4]。因此形体课中,动感十足的音乐能让学生感受到青春的律动与健康的活力,而抒情、优美的音乐则意蕴绵长,回味无穷。在形体训练中,音乐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通过节奏、旋律与和声3大要素来表达人类内在的情感生活,而形体则依据音乐所提示的情感用形体、姿态、眼神、面部的肌肉动作来表达出可以“看得到”的人的精神生活,它离不开音乐的韵律。如果能很好地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内涵,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表演都有很大的帮助。
3.1.3 培养对音乐节奏与旋律的感受力
在形体训练中,节奏是构成各种动作的基本要素。要想培养学生的动作美感,不但要理解音乐的思想主题,还要掌握音乐的节奏变化,并与舞蹈的节奏相互协调,借助音乐的节奏,去表现人体的基本技能和舞蹈技巧。在音乐伴奏中,根据动作的需要可采用3/4、4/4的音乐来伴奏,这对舞蹈者来说掌握节奏变化对其动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都起关键的作用。旋律是由不同音高的乐音在一定时间中有序出现而构成的音乐形态。它包含着音高因素、音长与力度的变化,是最重要的音乐表现形式。形体训练是人体运动的艺术,在肌体训练的同时要表达美感,采用优美流动的旋律,配以色彩丰富的和声效果,可以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感染力,用音乐旋律推动和表现舞蹈动作组合之间的衔接,使形体的韵律和音乐的优美巧妙结合在一起。通过流畅的音乐、动听的旋律,使舞姿更优美抒情,更富于表现力。
3.1.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形体课是舞蹈课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形体课,能够帮助学生较快接受音乐教学内容,促使学生进一步从外表上美化自己,从内心里感到充实,因而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形体课不仅提高中学生艺术表演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实践中学生普遍反映形体课对自己提高艺术素质方面起到了不可否认的作用。他们能够排解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并借助形体表演的感染力更易融入音乐与艺术的世界中引起共鸣,同时对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修饰、改善和矫正身体的不良姿势,塑造健美体形等起到重要的作用[5]。因此在形体训练教学中,我们不只是机械的教会学生几个形体动作,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和高雅的情趣,使他们具有健全匀称的身体,旺盛健康的生理机能,端庄而又充满活力的外表,富有生气的精神面貌,以便在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竞争中保持自我实力和自我信念,在学习和事业上不断获得成功。
3.2 中学形体课教学中音乐的应用
3.2.1 音乐节奏与口令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听不懂音乐或是音乐与动作脱节是学生进行形体练习时经常出现的问题。表现为动作时慢时快,音乐终止了动作还未结束,或是抢在音乐前面结束动作等[6]。根据走访得知,该校的教学模式表现出学生的形体训练水平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均较差。为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在形体训练课教学初期,首先让学生接受音乐教学,培养学生乐感、听音乐数节拍的能力。在平时基础练习和准备活动时,以所学动作同样速度节奏的音乐进行练习,在教师引导下,熟悉音乐的节奏、特点和节拍数,然后将音乐与口令同步配合动作的练习。教师随音乐节奏踏步的同时与全体练习者一起大声数节拍,当学生把音乐节奏与口令节拍和所做的动作和协调一致时,再逐步变换一些简单动作,也可配合音乐进行成套动作练习,使动作和音乐融为一体。经过多次练习后,学生便形成用耳朵听音乐,用眼睛看示范的一种全身心的教学方式,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增强学生学习信心的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又达到师生在优美的音乐和动作中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目的。
3.2.2 结合所授课的内容有目的的选用音乐
教学训练课使用的音乐应简单、通俗和易于表现,不受纯专业音乐要求的限制。对新教授的动作在掌握基本动作的基础上,音乐的选用要适合青少年年龄的特点,节奏要欢快动听,优美和谐,富有时代感,以便促进和增强动作的力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使学生发挥出创造性的表现力。无论单个动作的开始与结束或是小套路联合动作,应与乐曲的开始与结束相吻合,乐曲的长短随动作需要而定,一般可16、32、64小节或再增加节拍,也可以用短曲子反复伴奏。再根据期中模拟测试情况,增加培养学生乐感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用中速的4/4拍音乐练习前面的内容,然后再选用3/4、6/8拍的抒情性音乐,增加手臂的绕环、波浪以及柔软操的教学内容;第二学期再选用快速、节奏鲜明的迪斯科音乐,增加快节奏的健美操练习。教师根据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不同舞种的表现能力以及编排和动作的完成情况用10分制再进行评分。结果表明:不同的舞种配以适宜的音乐,再采用符合学生特点的训练手段,学生的形体练习水平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均达到了满意的效果,说明学生的专项水平基本上达到动作准确、连贯与音乐吻合,能够了解不同舞种的风格和特点。这也说明,在形体训练课上,恰当的选用音乐,对学生的韵律感、表现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3.2.3 形体练习与音乐旋律风格相结合
音乐的旋律来自音节的高低起伏及各音节在节奏上的强弱长短变化,形成了能够独立表达乐思,具备一定音乐形象的旋律。旋律在形体练习中是极重要的手段[7]。不同的演唱、演奏乐器有不同的旋律,而形体练习是通过肢体表达旋律,可加深音乐作品的特点与印象。在选用教材时,乐曲的旋律在形体课中都要与形体练习结合,让学生先理解曲子,在老师讲解与示范下,做出自己的动作,加深对乐美、形美的深度体验。在实践中音乐的旋律对表达动作方面具有辅助作用,如果编排一段优美、轻盈的动作组合配以流畅、抒情的乐曲,就会增强练习者的表现力。通过音乐和动作和谐统一的编配方式,既可表现如诗的画面、美的意境,又增添了别致的艺术情趣,给形体教学带来了生命力。音乐风格和练习动作特点要相吻合。不同旋律和风格特点的乐曲,体现不同的情绪和节奏,各种形体练习动作组合有其个性特点,其特有的律动、各异的动作可以体现不同的情感和风格。因此根据曲子特点,可相应地创编出变化无穷的步伐、灵活的旋转、各种转体加跳跃等动作,突出其热情、流畅,通过各种跑步、小碎步突出其轻快、灵巧。
3.2.4 形体动作与音乐内涵相融合
音乐的内涵是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抒发内在情感,是通过节奏、旋律、节拍、速度、力度、音色、和声、复调等手段来塑造的[8]。在形体教学中,进行练习动作组合的创编前要熟悉理解音乐的内涵,要求教师能迅速听辨出一首乐曲的节拍、节奏及风格特点,并产生丰富的联想,通过思维想象,在脑海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具体形象,身心陶醉在音乐的起伏、变化旋律中,从而创编出与音乐作品相符合的形体练习动作组合。如《梁祝》这首乐曲,写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委婉动人的爱情故事,现实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虽然以悲剧收场,但乐曲的创作是以他们相爱、抗婚、化蝶这三个段落进行描述的,而富有浪漫色彩的“化蝶”,即点睛之笔,走出了悲剧的色彩,形成了对封建礼教的强烈抗争精神力量。在编排形体练习动作时,把握好故事的内涵,配合第一段音乐,编排以缠绵,心心相印,如痴如醉等能体现相爱的情景的动作;第二段体现出不能在一起时的抗争动作,注意动作的幅度和力度;第三段体现出被神化成快乐自由飞翔意境。通过这样形体练习使学生把自己融入音乐故事当中,使练习动作更有感染力,练习效果更佳。因此,要能深刻理解音乐内涵,在此基础上进行动作组合的创编,是我们形体课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功。
4 结语
音乐是一门艺术形式,具有多种表现功能,它通过有声无形,表现事物的特征,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听一首动听的乐曲,会使人生理、心理发生变化,这是因为音乐能刺激人的器官。而形体语言则有形无声,它是用肢体动作来表现事物的运动特征和思想感情。将音乐的“声”和形体动作的“形”有机结合,才能完整的表现形体的艺术之美。形体教学如果没有音乐,就会失去光彩和美的魅力。
在形体课教学中,音乐是练习动作的灵魂,音乐与练习相融合,只有达到形神合一才会完美诠释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得到身形与心灵的健康发展,同是体现出形体课独特的艺术上形与神的美。在教学中如能充分激发教师创作灵感,不断的提高音乐素养,熟悉乐曲、利用乐曲,发挥音乐最大的艺术表现功能,结合形体教师自身对形体练习选择的特长,让音乐为形体教学服务,把形体课上得生动有魅力。
[1]田 杰.浅谈形体课中音乐的选择[J].才智,2012(8).
[2]陈黎明,闫 田,浅谈形体课音乐的选配[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7(7).
[3]孟慧清,孙立涛.试论形体课中的音乐[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7(6).
[4]李 莘.形体训练课中培养形体动作美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
[5]安红梅.浅谈形体课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6]张 殳,李 军.形体课教学如何有效地使用音乐[J].山东体育科技,2002(2).
[7]梁 娟.试论中职生形体课中形体练习与音乐的融合[J].大众科技,2011(7).
[8]蔡邕湘.浅谈形体训练课中音乐的选择[J].大学时代(下半月学术教育版),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