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与罪犯改造——以中国古代兵法为例

2015-03-26贾洛川

河南社会科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谋略兵法罪犯

贾洛川

(上海政法学院 刑事司法学院,上海 2017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文化事业的日新月异,监狱的罪犯改造不再是封闭于大墙内,它变得越来越具有社会性、开放性和前沿性。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罪犯改造的新思维、新视角不断涌现,单调的罪犯改造方法解读已越来越不为人看好。打破陈腐的思维理念,放开视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是新形势对所有从事改造罪犯事业的监狱干警的要求,其中如何运用中国古代兵法的有益成分促进罪犯改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研究课题。

一、中国古代兵法概述及对监狱罪犯改造的适用意义

中华民族的古代兵法宝库博大精深,千百年来对各行各业的人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仅《汉书·艺文志》中所录的兵书,即包括用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四大类,“五十二家,七百九十篇”。西汉初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删去要用,定着三十五家[1],其中大部分是战国时代的作品。秦汉之后,兵法继续发展。《隋书·经籍志》著录了南北朝以前的兵书共“一百三十三部,五百一十二卷”。《明史·艺文志》中收录了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兵书目录“五十八部,一千一百二十二卷”。清朝编修的《四库全书》中,兵家类共有六十七部,五百十一卷。

在中国古代的兵法著作中,以《五经七书》最为著名,此外还有《三十六计》,这里特别需要提到的是《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不仅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在世界上也被誉为“兵家鼻祖”,享有崇高的声誉,一些国家的军事院校还作为军事教材研究,目前已有十几种外文版本,风行国外。至于人们耳熟能详的古代兵法《三十六计》,最迟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形成了系统完备的轮廓①。《三十六计》罗列排比和归纳整理了古代的一些用兵谋略手段,共有三十六种,虽然它没有囊括古代兵家军事谋略的全部内容,但它毕竟集“兵家军事谋略”之大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兵家军事谋略的概貌②。它的形 成渊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成功战例的典型化。例如所谓的“围魏救赵”之计,另有“暗度陈仓”“空城计”“假途灭虢”等。二是谋略原则的具体化。例如所谓的“以逸待劳”之计,另如“声东击西”之计、“欲擒故纵”之计、“远交近攻”之计、“反客为主”之计、“反间计”等。三是实战经验的凝练化。它是实战经验的总结和凝练。人们在众多的相同战例之中,发现和总结这些谋略手段的共同之处,归纳凝练,加以命名。如“瞒天过海”之计、“调虎离山”之计、“抛砖引玉”之计、“上屋抽梯”之计、“美人计”“苦肉计”“连环计”之类,大都属于这种类型。四是生活智慧的形象化。人们在广泛意义的社会生活中,积累了各种各样的经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智慧,其中如普通生活中的智慧,常常能够激发和启迪军事家的军事智慧,使他们从中领悟到可以适用于军事谋略的思维闪光。诸如“笑里藏刀”之计、“李代桃僵”之计、“釜底抽薪”之计、“关门捉贼”之计、“指桑骂槐”之计,大都缘此而来。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系统化的“三十六计”主要是作为兵法出现的,但是,它的使用场合已不局限于军事斗争的战场,在商业斗争的战场、公安对刑事犯罪分子斗争的战场、纪检监察部门对涉嫌腐败官员的“双规”战场等,“三十六计”同样得到广泛的运用。

鉴于中国古代兵法对各行各业的人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在监狱领域特别是在罪犯改造这一特殊战场,也需要将其中的军事谋略手段这一鲜灵的活水予以引进,以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

首先,中国古代兵法作为古代军事行动的一般原则和方式方法,其适用范围早已不限于军事战场,这一点从《孙子兵法》中即可得到例证。在监狱这个特殊战场上,作为一个监狱干警特别是与罪犯直接打交道的干警,也须用中国古代兵法指导监狱改造罪犯问题,提高施计用谋的能力,这也是监狱改造形势对监狱干警特别是一线干警的客观要求。其次,从兵法的角度看,监狱干警与罪犯事实上就是两个阵营的人。在这种情况下,监狱就类似战场,作为监狱干警,就要思考和研究如何在对罪犯的刑罚执行过程中做得更高明,取得罪犯改造的主动权,最终使罪犯最终成为守法公民的问题。再次,在罪犯改造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不见硝烟但不时充满火药味的警囚博弈,充满不少需要破解的难题,要使罪犯能够服从监管、接受改造,需要学习和借鉴中国古代兵法的谋略艺术为我所用,使自己处于主动和不败之地。

二、中国古代兵法军事谋略中有益于罪犯改造的主要范畴

中国古代兵法的军事谋略,反映了最一般的战争指导规律,高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军事经验,因此,它带有普遍的适用性和更长的生命力,并提炼出了独特的范畴。这些范畴诸如交战、庙算、用术、示形、造势、诡诈、励士、用间、应变、论将等,就其基本含义来说,战略上可以用,战术上也可以用;过去可以用,现在可以用,将来也可以用。它们正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广泛地运用于政治、外交、经济、科技、体育、公安以及监狱改造等诸多领域,并且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交战

交战,泛指各种规模的武装斗争。人们通常把大到战争,小到战斗统称为交战。就战争而言,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他开宗明义讲了用兵打仗关系着国家的生死存亡,是不可不认真考察的,并且把“道”(即政治之道),正义作为胜负的首要条件。那么什么是孙子所说的政治之道呢?“道者,令民与上同意。”[2](《孙子兵法·计篇》)后来的军事家们都主张修明政治,争取民众拥护的策略思想,做到师出有名。中国古代兵法大都认为各种有效的治身、治军以及制敌的手段都是由“道”而生,各种导致失败的缺陷都是由于背离了“道”,故此,“道”是交战的基础。从罪犯改造而言,罪犯入监服刑那天起,就等于置于了监狱干警的交战范围,如何做到克“敌”制胜,首先要立足于“道”,这个道就是要坚持目的的准确性,要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党的利益至上、法律至上的原则,坚持以改造人为宗旨,遵循罪犯改造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否则就会走入歪门邪道。

(二)伐谋

在古代兵法中,十分重视以谋取胜。《孙子兵法》就十分强调用兵的上策是以智谋取胜。“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2]善于以谋取胜的将领,使敌人屈服而不用交战。它明确指出了“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四种克敌制胜的方法。其中伐谋为上,不得已才采取最下策的“攻城”。中国古代兵法中的伐谋思想,对罪犯改造不无借鉴之处。对罪犯的改造,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场斗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把攻心作为上策,以促进罪犯的转化。因此,要做好罪犯改造工作,要重视在“伐谋”上下功夫,能够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要做到这一点,靠的是德仁兼备,靠的是尊重规律、尊重事实,成为一个能够走进罪犯心灵深处的人。

(三)庙算

所谓庙算,即庙堂的策划,指朝廷的重大决策。古人早就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孙子兵法》在《计战》中,特别论述了庙算问题。“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2]他把知己知彼作为预测胜负的先决条件。“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殆。”庙算意义之大,被历代军事家所重视,刘邦所说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道出了庙算的极端重要性。在监狱对罪犯的改造过程中,要使得罪犯在思想上真正做到放弃抵抗,也有赖于对罪犯改造的正确决策以及工作做在事先。做到不打无把握之仗,以增强胜算。

(四)用术

术,泛指方法、手段。用术泛指用各种手段、策略制胜敌人的方法。常言道:术不过“奇”“正”。站在今天的观点演绎,“正”是指用兵的常法,反映着战争的一般规律;“奇”是指用兵的变法,反映着指导战争的特殊规律。在军事上“正”“奇”的含义很广。“凡战者,以正和,以奇胜。”这是《孙子兵法》第五篇《势篇》中的观点。大意是,凡是作战的人,都是用正面交锋,用奇兵制胜。孙子的这段话道出了以正合战、用奇制胜的辩证关系。奇与正看起来是相反的两个方面,但其实正是符合事物本来规律的。两者相生相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它是作战的法宝,对监狱干警来说,它同样也是克“敌”制胜的利器。就罪犯改造而言,作为监狱干警一定要做到守正用奇。改造罪犯的“正”,可以理解为平时做罪犯的转化、改造工作,一定要以正面的态度面对罪犯,必须以社会道义为行动之本,必须高举“改造人”的旗帜。常规工作、常规方法不可缺少,但是,要想使工作达到好的效果,还要不受旧有思维的限制,要想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办法,出奇制胜,用现今一句流行的话来说,就是要会创新。在罪犯改造工作中,大凡高明的监狱干警,都能够做到出奇制胜,当水落石出之时,结果虽出意料之外,但细细思之,却在情理之中,这便是“以正合,以奇胜”了。做到既出人意外又符合情理,就要求监狱干警“正”的功夫要过硬,“奇”的功夫要精湛,奇正搭配,运用自如。

(五)示形

示形即显示事物的各种形态。在军事上,是说用各种真假虚实的欺骗行动,迷惑和调动敌人,以求取得胜利。纵观古今中外的战史,可以说没有不用真假、虚实的战争。其成功之术,完全在于设法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给对方造成虚幻的错觉,使敌手难以料定我方的本意,以达出奇制胜之效。在监狱罪犯改造的特殊战场,对于形形色色、心怀诡异的罪犯,要能够征服他们、战胜他们,同样离不开巧妙的示形。其实,在罪犯改造中有时过于张扬的方式与手段反倒容易引发排斥和抗拒心理,罪犯不一定配合;而在罪犯面前先将自己的教育目的和意图隐藏起来,站在罪犯的立场上,换位思考为他们着想,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人非草木,岂能无情,罪犯其实也容易转化。

(六)造势

造势,即创造有利于我的态势和冲击力。《孙子兵法》中有《势篇》专门论述“势”的问题。古代的军事家们把“势”看作是一种军队实力的发挥。高明的统帅指挥军队打仗时,都很善于造成有力的态势。在战场上,态势是否有利,关系着主动和被动的问题,关系到胜败问题。造势,无非是积极创造条件,把握战机,使我主敌客,我实敌虚,我众敌寡。至于怎样造势,其一是“决胜料势”,即在周密了解掌握敌情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力态势。其二是“因势而动”,即根据不同的敌情、不同的对手等,采取适当的部署与打法。在监狱改造罪犯的特殊战场上,作为监狱干警要想取得胜利,也要依靠自己聪明才智造成有利的态势,勇于造势取胜。比如,善于倚势。监狱干警本身就是代表国家依法对罪犯行刑,这一使命本身就具有极大的冲击力。另外,监狱的高墙电网、严密的警戒设施,都可以构成一种威逼态势,因此要善于用好,以慑服罪犯,使其不敢轻举妄动。再如善于因势。所谓因势,即顺势,从势的本身实际出发,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加以正确地引导,以促使事物朝着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另如善于借势,如向领导借势、向同事借势、向罪犯亲属借势、向社会借势,借人之长、补己之短,借人之智,齐抓共管,从而取得理想的成效。

(七)用间

间,即合着使离,亲者使疏。用间就是使用间谍,掌握切实可靠的消息。在《孙子兵法》等兵法中,论述了一些普通的获取敌方军事情报信息的手段,高度强调了“用间”。在监狱改造罪犯的过程中,虽说不上是刀光剑影,但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仍然激烈,有时甚至可能出现重大恶性案件,而要做到“敌”动我知,防患于未然,中国古代兵法中的用间谋略对我们还是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的。通过用间,在罪犯阵营中安插为我所用的“耳目”等秘密力量,不仅是监狱特殊的工作性质和相关法规所允许,而且也十分必要,它是实现监狱安全规范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是对狱内“耳目”选择由专人负责建立,如监区主管领导、狱侦科长及干事、主管监狱领导等。二是一般干警可以在自己管辖范围内物色一些能深切把握干警的思想意图、密切配合干警工作的罪犯个体,向他们了解罪犯基本情况和活动动态,信息渠道畅通了,就不会步入盲区,就不会处于被动乃至挨打的境地。三是用间所获取的信息干警要善于识别,辨别真伪,防止被一些别有用心的罪犯所蒙骗和利用,一旦发现有故意泄密、假报情况或敲诈勒索、威胁、打击报复他犯的,视其情节给予行政处罚,或依法严惩。四是要树立“花钱买信息”和“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观念,对提供重要情报的有关人员给予重奖,包括提请减刑、假释等。五是用间要用人文情怀作保障。用间说到底只不过是复杂多变的罪犯改造策略之一,并不是时时处处把罪犯作为“假想敌”,其实施的根本还是离不开监狱干警对罪犯浓浓的人文情怀。因为干警怀有一颗真挚的爱心,一分炽热的责任心,即使罪犯感觉到了用间谋略,经过一番思想较量,还是会从内心深处接纳的。

(八)励士

所谓“励”,包含有振奋、鼓舞,使其奋然向上之意,或奖惩、勉励、鼓励、激励,使将士有乐战之心,士卒有献身之志。励士,即以各种方法,激发高昂的士气。中国古代兵法十分强调“励士”的原则,“志不励则士不死节,士不死节则众不战”[3],这就是说,不“励士”,士卒就不会效死和英勇战斗。要求士卒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这样士兵就没有不尽力向前的。就监狱而言,监狱干警队伍是一个团队。其中各级领导可以理解为各级将领,大量的一线普通干警可以理解为士卒。共同对应于罪犯这一特殊的敌方群体,要想使一般干警献身事业,克敌制胜,立于不败之地,作为各级领导就要学习和借鉴古代兵法中的励士原则和方法。要善于通过目标制定,统一全体干警的思想和意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通过建章立制,保证上下左右相互之间很好的配合。要赏罚分明,赏罚公正,赏罚有信。要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作为各级领导打铁先要自身硬,品德高尚、智慧超群,临危不惧、一身正气,这样才能带出一支士气高昂、作风过硬、能打胜仗的队伍。

(九)应变

应变,即应对事态变化或适时适事变化。它包括因敌而变,因事而变,应地而变,因时而变,因情而变等。从历史上看,无论多么高明的军事家,都不可能把未来战场的细节描绘清楚。所以,制胜之法,庙算之策,不是包打胜仗的“天书”,置身于战场,能随机应变,才是设谋用术之本。一般的战术原则是确定的,而应变是无穷的。因此,中国古代兵法中特别强调“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问题。孙子也讲,“兵形像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自然界的水方则方、圆则圆,随物赋形,灵活变通,特别能适应具体环境,从容面对一切情况。打仗大到化境就要像这水,既讲兵法,又要超越兵法。所谓“无法之法,乃为至法”。把兵法用到无形的境地,那就达到最高境界了。在监狱罪犯改造领域,犯情也是千变万化的。作为监狱干警一方面要学习和掌握能够转化、改造罪犯的各种方式方法,包括从中国古代兵法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但另一方面,也要根据情况特别是犯情的各种变化,在方式方法的选择上适应各种变化。善于应变者往往能创造出以奇制胜的“佳作”,导演出一幕幕威武雄壮的罪犯改造的活剧。而要真正做到灵活应变,化计谋于无形。最重要的不是技巧、不是方法,而是监狱干警个人的修养,是监狱干警个人的魅力,当所有有效的方法技巧与监狱干警良好的修养和个人魅力融为一体,在使用时就会很自然了,就可以随机应变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三、运用中国古代兵法提高罪犯改造质量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处理好全面把握中国古代兵法的完整体系和掌握精要管用的问题

中国古代兵法博大精深,对其把握要考虑其完整的思想体系,防止对某些思想做断章取义的引用和发挥,不要把中国古代兵法背后的文化精髓给弄丢了,要对中国古代的兵法有一个组织全面的了解。因此,要注意读一些原著,理清兵法体系中存在的相互依赖的逻辑关系以及整体的辩证思维方式。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到掌握精要、管用,从监狱罪犯改造的实际出发,将中国古代兵法的基本原理运用于罪犯改造实践中去,特别是对于将帅治身、带兵、制敌等方面的思想与罪犯改造的实际联系得更多一些,需要认真揣摩与领会,并结合监狱罪犯改造的实际案例作以对比,激发体悟,以收触类旁通之效。

(二)学习和借鉴中国古代兵法,要正确处理好“道”和“术”的关系

“道”在中国古代兵法中代表民意、代表正义,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术是手段、方法。学习和借鉴中国古代兵法,首先要立足“道”。打仗首先要讲道,做罪犯改造工作同样首先要讲道。这个道就是监狱改造人的宗旨,就是监狱干警承担的崇高的把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的神圣使命。不能偏离这个“道”,而在监狱中偏离“道”的问题仍时有发生。比如劳动对于罪犯来说本来只是一种改造手段,但在有些监狱却被当作了“道”,甚至搞加班加点,超体力劳动。当“道”不正确的时候我们努力越多,错误就越大。但有了正确的“道”是不是就能达到预期目的呢?非也。更多的时候,“道”是正确的,可是缺乏有效的手段,特别是面对一些危险、顽固罪犯,有些监狱干警苦无良策,因此要在方法上下功夫。其中包括对中国古代兵法方法计谋的学习和借鉴。中国古代兵法,说来说去,就是教人如何赢得战争。那么在罪犯改造领域如何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把罪犯改造好,这里也有个讲究方式方法的问题,包括学习和借鉴中国古代兵法中的方式方法问题,以更好地促进罪犯的改造、转化。

(三)把握罪犯改造活动与军事战争的区别,认真甄别中国古代兵法中哪些可以运用于罪犯改造,哪些不能运用于罪犯改造

对于监狱罪犯改造来说,将中国古代兵法运用于现实的工作中,需要认真甄别中国古代兵法中哪些东西可以运用于罪犯改造活动,哪些不能,这需要做细致的梳理工作。对于监狱干警特别是各级领导来说,则要求经常反思其所运用的某些方法是否很好地指导了罪犯改造工作,成效如何、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有哪些。“兵不厌诈”在军事上始终被人们所广泛接受。自古以来,明智的兵家将帅都主张和实行“兵者,诡道也”[4]的原则。但是“诡诈之道”如何运用于罪犯改造领域,哪些可用,哪些不可用,应掌握到什么“度”,都是需要思考的。

(四)摒弃中国古代兵法中的专制残余,融入现代人本主义精神

中国古代兵法在其产生、积累与发展的过程中,与中国传统社会管理活动和军事活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而难免存在一些封建专制主义意识。一方面,中国古代兵法中的很多谋略都与专制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某些手段离开了专制主义甚至会完全失去作用。因此,借鉴中国古代兵法运用于当今监狱罪犯改造实践,一个最大的障碍就是如何将封建专制主义的成分去除掉,同时又保持其精华成分不受损失,并且将以人为本的现代精神理念融入其中,使中国古代兵法在当今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注释:

①据《南史·王敬则传》记载,南齐将领王敬则发动兵变,齐明帝父子“急装欲走,有告敬则者,敬则曰:‘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争走耳。’”“檀公”即南朝刘宋政权的将领檀道济。他已形成有三十六计。

②“三十六计”的具体内容是:1.瞒天过海;2.围魏救赵;3.借刀杀人;4.以逸待劳;5.趁火打劫;6.声东击西;7.无中生有;8.暗度陈仓;9.隔岸观火;10.笑里藏 刀;11.李代桃僵;12.顺手牵羊;13.打草惊蛇;14.借尸还魂;15.调虎离山;16.欲擒故纵;17.拋砖引玉;18.擒贼擒王;19.釜底抽薪;20.浑水摸鱼;21.金蝉脱壳;22.关门捉贼;23.远交近攻;24.假途灭虢;25.偷梁换柱;26.指桑骂槐;27.假痴不癫;28.上屋抽梯;29.树上开花;30.反客为主;31.美人计;32.空城计;33.反间计;34.苦肉计;35.连环计;36.走为上计。参见无谷译著:《绘图三十六计》,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

[1]艺文志[A].汉书[M].

[2]苏木禄.孙子兵法心理掌控术[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3]高祖本纪[A].史记[M].

[4]钟尉.先秦兵法思想战略管理特质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谋略兵法罪犯
兵法大师
论罪犯“确有悔改表现”的认定
聪明的罪犯
抓罪犯
狡猾的罪犯
毛泽东在反“围剿”中的军事信息谋略
诺曼底登陆战役的谋略运用及其启示
中国古代兵家谋略浅谈
熟读兵法,何至两极?
《孙膑兵法》对《孙子》兵法的发展